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紀念鐵道兵獨立汽車團

胖瘦

<h1> <font color="#ed2308"><b>紀念鐵道兵獨立汽車團</b></font><br><br></h1><h1> <font color="#167efb"><b>林建軍</b></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 <h1><b><font color="#ed2308">前言:</font></b></h1><h1><b><br></b><b>鐵道兵獨立汽車團,一支存續(xù)了12年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部隊,在鐵道兵的歷史記錄中卻沒有留下什么文字。翻找鐵道兵的史料,僅可見成立于成昆線,撤編于襄渝線,這是鐵道兵修建的最著名的兩條大三線鐵路。鐵道兵在襄渝線功成名就后撤編了獨立汽車團。</b></h1><div><b><br></b></div> <h1><b>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甚至沒有留下一張官方拍攝的照片。目前能找到的僅是一幅鐵道兵美術工作者制作的版畫《雪夜運輸》,完成于1971年。因為先后有十八人參與創(chuàng)作,在不能突出個人的特殊年代,版畫的作者被寫為“石巴人”。這是一幅以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為原型的版畫,表現(xiàn)的是襄渝線上的汽車兵——雪夜翻越秦嶺月河梁的“十八盤”盤山路。鐵道兵美術工作者在獨立汽車團6連采風,畫了最初的美術稿。</b></h1><div><b><br></b></div> <h1><font color="#b06fbb"><b>秦嶺月河梁18盤</b></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 <h1><b><font color="#ed2308">提要:</font></b></h1><h1><b><br>在鐵道兵的歷史上,先后組建過5個獨立團:獨立橋梁團、獨立舟橋團、獨立汽車團、獨立機械團、獨立建筑團。以獨立橋梁團的組建時間最早,獨立建筑團的組建時間最晚。</b><div><b><br></b><h1><b>鐵道兵獨立橋梁團使用過代號:8541;鐵道兵獨立舟橋團使用過代號:8722、89131;鐵道兵獨立汽車團使用過代號:8784、89132;鐵道兵獨立機械團使用過代號:8785、5771、89133;鐵道兵獨立建筑團使用過代號:89134。</b></h1></div><div><br></div></h1> <h1><b>鐵道兵獨立汽車團于1964年10月23日(總參批準時間)組建,開始使用代號8784,號稱全軍最大的摩托化團。先后使用過亥3和亥9打頭的車牌號。主要任務是后勤運輸保障,運送部隊鐵路建設的人員和各類物資。</b><div><b><br></b><h1><b>自組建以來,鐵道兵獨立汽車團車輪滾滾,常年奔馳在云貴高原(成昆線)、秦嶺山脈(襄渝線);撤編后的兩個獨立汽車營繼續(xù)奔馳在昆侖山脈(青藏線)、天山山脈(南疆線),為共和國的鐵路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運輸保障。鐵道兵獨立汽車團先后參加過成昆線、襄渝線、沙通線等主要鐵路干線的建設;曾經(jīng)組隊參加援越抗美戰(zhàn)爭、派出力量支援非洲建設、執(zhí)行中國核武器試驗等絕密任務。</b></h1></div><div><br></div></h1> <h1><b>鐵道兵獨立汽車團于1976年5月被撤編,人員和車輛一分為二,改編成獨立汽車1營和獨立汽車2營。獨立汽車1營啟用代號89146,轉戰(zhàn)青藏線,編入鐵道兵第一指揮部,駐青海省烏蘭縣;獨立汽車2營啟用代號89145,轉戰(zhàn)南疆線,編入鐵道兵第二指揮部,駐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礦區(qū)魚兒溝。自此,鐵道兵獨立汽車團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b></h1><div><b><br></b></div> <h1><font color="#b06fbb"><b>夜宿昆侖山</b></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b>東方欲曉</b></font><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明天更光明</b></font><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遠山在呼喚</b></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b>火車開進柴達木</b></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 <h1><b>今天,我們已經(jīng)尋找不到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的蹤跡,請讓我們從鐵道兵文藝工作者的作品中去領略,去看看鐵道兵汽車兵的風采和戰(zhàn)斗生活。我收藏著一批伍法勛戰(zhàn)友創(chuàng)作的版畫照片,他曾任職于鐵道兵獨立汽車團宣傳股,熟悉汽車兵的生活。這批版畫照片包括:夜宿昆侖山、東方欲曉、明天更光明、遠山在呼喚、火車開進柴達木等。</b></h1><div><b><br></b></div> <h1><b>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的戰(zhàn)友們,每人都珍藏著自己的軍旅照片,這些照片從側面記錄了獨立汽車團的重要歷史時刻。我看到了多位戰(zhàn)友的文章,令我感動令我震撼!其中鐵翁(網(wǎng)名)戰(zhàn)友與玄金鐘戰(zhàn)友的照片與文章具有代表性。</b><br><br></h1> <h1><b><font color="#ed2308">鐵道兵獨立汽車團成立的歷史背景</font></b></h1><div><b><br></b></div> <h1><b>加強三線建設,再次擴編鐵道兵。</b><div><b><br></b><h1><b>根據(jù)鐵道兵史料記錄:1964年8月,黨中央、毛主席發(fā)出加速以成(都)昆(明)鐵路為中心的西南地區(qū)鐵路建設的指示。8月29日,楊成武副總參謀長就關于鐵道兵參加修建西南鐵路施工力量落實問題,給軍委、總部首長的報告中指出,修建西南鐵路所需施工力量,除由鐵道兵抽調5個師8萬人作骨干外,再擴編新兵10萬人,其他由鐵道部所屬工程局職工解決。鐵道兵參加西南修路的部隊和鐵道部參加施工的鐵路工程局統(tǒng)一由西南鐵路工地指揮部領導。</b></h1></div><div><b><br></b><h1><b>1964年10月18日,鐵道兵根據(jù)楊副總長的報告精神,綜合鐵道兵的性質、任務,向中央軍委呈報了關于部隊擴編問題及具體擴編方案。23日,軍委原則批準了這個報告和方案,決定整個擴編工作到1965年2月底基本結束。這次擴編,鐵道兵新組建兩個整師(即第十二、十三師)、3個獨立團(即舟橋、機械、汽車團)和4個師屬團(即第5、35、40、50團)。鐵道兵總兵力增至37.2萬人(實際補充新兵14.4萬人、吸收鐵路職工參軍1萬人)。</b></h1></div><div><b><br></b><h1><b>1964年10月23日,總參批示,同意組建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獨立機械團和鐵道兵第十二師、十三師。</b></h1><h1><b><br></b></h1><h1><b>至此,鐵道兵獨立汽車團橫空出世!</b></h1></div></h1> <h1><b>另據(jù)鐵道兵史料記錄:1964年8月,根據(jù)黨中央指定的加快三線建設的戰(zhàn)略決策和中央軍委決定,在西南鐵路建設工地指揮部的直接組織領導下,鐵道兵調集一、五、七、八、十師和獨立機械團、汽車團約19萬人參加了成(都)昆(明)鐵路677公里(該鐵路全長1083公里)的修建任務。</b><div><b><br></b><h1><b>以上資料顯示:鐵道兵獨立汽車團是在一個時間段內組建的,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時間點。另有資料顯示: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的組建地在貴州安順。</b></h1></div><div><br></div></h1> <h1><b><font color="#ed2308">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的編制、裝備</font></b><div><b><br></b><h1><b>團機關設司,政,后三大部門。其中:司令部設作訓股、通訊股、軍務股、機要股、管理股、電臺。政治處設組織股、宣傳股、保衛(wèi)股。后勤處設裝備股、供應股、油材股、軍需股、財務股。</b></h1></div><div><b><br></b><h1><b>以目前可見的資料,記錄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的干部名單如下:</b></h1></div><div><b><br></b><h1><b>歷任團長:王德正、劉元公、鄭楊清。歷任政委:黃泰智、何英。歷任副團長:張長棟、張宏印、董和。歷任副政委:何英、苗占禮、趙丹。</b></h1></div><div><b><br></b><h1><b>司令部,歷任參謀長:王艷和、王運洲。歷任副參謀長:王運洲、謝祥善、陳永江、陳友發(fā)。</b></h1></div><div><b><br></b><h1><b>政治處,主任:張英烈。歷任副主任:苗占禮、劉 文、賀銀海、張慶安、劉素和。</b></h1></div><div><b><br></b><h1><b>后勤處,處長:董金柱。歷任副處長:邢善文、王茂林、周志禮。</b></h1></div><div><b><br></b><h1><b>獨立汽車團沒有營的建制,團直接指揮到連。有12個汽車運輸連, 2個修理連,1個汽車訓練隊,1個衛(wèi)生隊,1個倉庫。</b></h1></div><div><b><br></b><h1><b>汽車連下設3個駕駛排、1個修理排、1個炊事班、1個勤雜班(含文書、通訊員、衛(wèi)生員、材料員、油料員、理發(fā)縫紉員,檢查站長等)。</b></h1></div><div><b><br></b><h1><b>每個汽車連的車輛配備都有所不同。車輛的數(shù)量、質量、種類與時俱進。汽車團的車是全鐵道兵最好的,汽車團的駕駛技術也是全鐵道兵最好的。</b></h1></div><div><br></div></h1> <h1><b>汽車團的車輛裝備,我沒有找到鐵道兵的史料。鐵翁戰(zhàn)友在文章中做了如下記錄:</b><div><b><br></b><h1><b>汽車1--8連:裝備國產(chǎn)一汽解放運輸車各60臺。(其中6連為解放油槽車,專門運送油料)。另外,每個連隊還配備解放-30工程車1臺。40千瓦柴油發(fā)電機組1臺。</b></h1></div><div><b><br></b><h1><b>汽車9連:裝備濟南產(chǎn)黃河8噸載重車。</b></h1></div></h1><h1><b><br></b><b>汽車10連為特種車連,其中裝備:前蘇聯(lián)克拉斯12噸載重車27臺;法國比爾里亞特40噸半掛車23臺——后因不適應高原山地,改裝成平板車13臺,僅保留半掛車10臺;日產(chǎn)尼桑45噸拖掛車2臺;捷克太拖拉100噸拖掛車1臺;指揮車為1臺躍進130;解放(5噸)吊車1臺;黃河(8噸)吊車1臺;維修工程車1臺。(10連又稱大車連,編制5個排。有4個駕駛排,1個修理排。全連有210多人,可謂全軍之最。)</b></h1><div><b><br></b><h1><b>汽車11連:裝備意大利菲亞特8噸柴油車。</b></h1></div><div><b><br></b><h1><b>汽車12連:裝備捷克太拖拉12噸自卸車。</b></h1></div><div><b> <br></b><h1><b>汽車訓練隊:裝備24臺解放載重(高欄板)車。主要任務是培訓駕駛員和執(zhí)行人員運送任務。 </b></h1></div><div><b> <br></b><h1><b>衛(wèi)生隊:裝備救護車2臺。</b></h1></div><div><b> <br></b><h1><b>團機關指揮車:1臺蘇嘎斯69,1臺英國蘭特羅娃吉普,1臺意大利菲亞特吉普,3臺北京212吉普,1臺交通大轎車,1臺冷藏車,1臺北京130小貨車。</b></h1></div><div><b><br></b><h1><b>全團總的汽車保有量為664臺(1975年)。人員編制2800余人,當時為全軍較大的摩托化團。</b></h1></div><div><b><br></b><h1><b>1970年與1971年,是鐵道兵征招女兵最多的兩年。尤其是1971年,每個鐵道兵師都新招了上百名女兵。鐵道兵獨立汽車團也給了20名女兵的名額。這是獨立汽車團自1964年組建以來首次征招女兵。這20名女兵全部來自西安。當時汽車團正在參加襄渝線建設,團部駐西安公路學院。</b></h1></div><div><br></div> <h1><font color="#b06fbb"><b>前排:左3王運州副參謀長、4王彥和參謀長、5王德政團長、黃泰智政委、8董金柱處長。圖片地址:貴州安順團機關大樓。時間:1965年11月6日</b></font><div><br></div></h1> <h1><b><font color="#ed2308">成昆線上的鐵道兵獨立汽車團</font><br><br>鐵道兵是共和國和平建設時期犧牲最大的部隊,為國家修建了52條鐵路線,在各省市的烈士陵園中都可見鐵道兵烈士墓。查找成昆線上的烈士陵園,我在《云南祿豐縣金山鐵道兵烈士陵園》中找到了8784部隊的4座烈士墓。碑文顯示,分別為8784部隊22分隊、24分隊、29分隊(2名)的戰(zhàn)士。在鐵道兵七師的英烈名錄中,我找到了他們的名字:田芝河、李榮根、徐德福、鄧慧心,被寫為鐵七師戰(zhàn)士。</b><div><b><br></b><h1><b>根據(jù)碑文,《鐵道兵英烈名錄》做了詳盡的記錄。</b></h1></div><div><br></div></h1> <h1></h1><h1><b>鐵道兵獨立汽車團一經(jīng)成立,全體官兵秣兵厲馬日夜奮戰(zhàn),好人好車上前線。</b></h1><h1><b><br></b></h1><h1><b>汽車6連玄金鐘戰(zhàn)友在回憶文章中寫道: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組建后,汽車6連(代號8784部隊6小隊)原駐貴州安順,后移防到云南祿豐鋼鐵廠,當時的任務是為貴昆線服務。根據(jù)任務需要,以后又多次移防——先后在云南省曲靖縣沾益鎮(zhèn)、安寧縣草鋪鎮(zhèn)、祿豐縣羅茨鎮(zhèn)等地駐扎。主要任務是為修建成昆線的鐵道兵部隊工地運送物資。</b></h1><div><b><br></b></div> <h1><b>在成昆線修建的最困難時期,由于運輸力量緊張,汽車6連采取人歇車不停的車輪戰(zhàn)術,24小時三班倒。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從云南昆明水泥廠給鐵五師在四川攀枝花的工地送水泥,全程五、六百公里。汽車6連官兵通過長途接力運輸,將水泥快速安全地送到了鐵五師的施工工地。長途接力運輸?shù)牡谝欢危涸诶ッ魉鄰S裝車,運至南華縣交車;第二段:在南華縣接車,運至云南永仁縣;第三段:從永仁縣開到攀枝花鐵五師工地卸車,再返回永仁縣交車。修理工全程跟車,加班加點進行維修保養(yǎng),確保運輸任務安全高效。經(jīng)過幾個月連續(xù)24小時的突擊運輸,汽車6連配合鐵五師提前完成了預定的施工任務。</b><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右起:鐵西指何輝燕司令員,汽車團劉元功團長,劉賢權司令員,汽車團黃泰智政委,鐵西指蘇超政委,張哲貴副連長</b></font><div><br></div></h1> <h1><b> 1969年11月,鐵道兵司令員劉賢權到成昆線視察。11月21日,在西南鐵路指揮部司令員何輝燕和政委蘇超的陪同下,到駐云南祿豐的汽車6連檢查工作。汽車團時任團長劉元功、政委黃泰智陪同視察,并在6連駐地合影留念。</b><div><b><br></b><h1><b>汽車6連曾經(jīng)多次被上級表彰,連續(xù)5年被評為鐵道兵的“四好連隊”。1968年11月,連長陳永江代表6連黨支部參加了“鐵道兵第二次四好連隊代表大會”,并在會上作了《用毛主席階級斗爭思想建設連隊》的典型發(fā)言。</b></h1></div><div><b><br></b><h1><b>1969年9月30日,指導員駢生林代表6連黨支部參加了“鐵道兵第三次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四好連隊、五好戰(zhàn)士代表大會”,在會上作了《乘黨的“九大”的浩蕩東風在繼續(xù)革命的大道上不斷前進》的典型發(fā)言。</b></h1></div><div><br></div></h1> <h1></h1><h1><b>玄金鐘戰(zhàn)友給我一份汽車6連歷任干部履歷名單,在此轉錄如下:</b></h1><div><b><br></b><h1><b> 歷任連長:陳永江(后調任汽車團副參謀長),曲發(fā)程,羅道彬,張哲貴,羅澤云,李洪印。</b></h1></div><div><b><br></b><h1><b> 歷任指導員:劉汶(后調任汽車團政治處副主任),駢生林,歐玉榮。</b></h1></div><div><b><br></b><h1><b> 歷任副連長:周繼松,楊邦本,曲發(fā)程,張哲貴,盧德榮,羅澤云,孫洪俊,梁寶忠。</b></h1></div><div><b><br></b><h1><b> 歷任副指導員:張月聰,董志祥,李芝勛,張家全,范云華。</b></h1></div><div><b><br></b><h1><b> 歷任汽車排長:蔣金清,曲發(fā)程,杜永泰,康柏喬,焦瑞貞,趙昌武,蘆德榮,高正太,陳文清,呂兆賢,王文康,王希和,楊學堂,賈新春,范云華,玄金鐘,賀暉,劉鳳春,張俊海,王樹林,李賢紅,于海州。</b></h1></div><div><b><br></b><h1><b> 歷任修理排長:陳恒富,竇興學,張俊海,張國治。</b></h1></div><div><b><br></b><h1><b> 歷任司務長:黃半斤,肖光華,梁先富,王永起,劉三彥。</b></h1></div><div><b><br></b><h1><b> 歷任檢查站長:梁周榮(系工改兵),閆丕吉,李學福,施義由,王興義,韓開榮,張俊海。</b></h1></div><div><b><br></b></div><h1><b>歷任連隊文書:李芝勛,劉明華,王立柱,魯燦榮,王學林,劉鳳春,白振清,韓宏光,梁延平,李忠喜。</b></h1><div><b><br></b><h1><b>1970年7月1日,成昆線在禮州接軌,全線通車,10萬軍民在西昌舉行盛大的通車典禮。部分參與成昆線建設的部隊,先后離開成昆線,向襄渝線轉移。</b></h1></div><div><br></div> <h1></h1><h1><font color="#b06fbb"><b>獨立汽車團在襄渝線上</b></font></h1><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襄渝線上的鐵道兵獨立汽車團</font><br><br>1970年初,襄渝線全面鋪開施工。鐵道兵在襄渝線上集結了23.6萬兵力。一共部署了8個鐵道兵師、6個師屬團和2個獨立團。這8個師是鐵道兵第一、第二、第六、第七、第八、第十、第十一、第十三師;6個師屬團是第11、第20、第21、第23、第60、第70團;2個獨立團是汽車團、機械團。</b><div><b><br></b><h1><b><font color="#167efb">鐵道兵獨立汽車團最輝煌的時期在襄渝線。</font></b></h1></div><div><b><br></b><h1><b>進入襄渝線后,部隊代號由8784改為89132,車牌號由亥3改為亥9。</b></h1></div><div><b><br></b><h1><b>1970年春天,鐵道兵獨立汽車團從成昆線轉戰(zhàn)襄渝線。當時,襄渝線中段施工部隊的建設物資大部分要從西安進行轉運,為了方便指揮,汽車團團部奉命駐扎西安市。</b></h1></div><div><br></div></h1> <h1><b>駐扎在西安的部隊:團機關、汽車6連(1973年移防安康七里溝)、汽車11連、汽車12連(1973年移防安康);修理2連進駐西安公路學院;訓練隊進駐西安市37中學;衛(wèi)生隊、倉庫進駐陜西師范大學;特種車10連進駐陜西醫(yī)學院;汽車修理1連原駐四川鄰水縣,1972年前后移防至西安市辛家廟。</b><div><b><br></b><h1><b>沒有駐扎在西安的部隊:汽車1連進駐湖北省襄樊市,為鐵一師服務;汽車2連進駐陜西省石泉縣;汽車3連進駐陜西省安康恒口鎮(zhèn);汽車4連駐扎在陜西省漢陰縣;汽車5連原駐四川省鄰水縣,1971年5月移防至陜西省石泉縣池河(馬池)中學,1974年進駐安康;汽車7連、8連、9連都駐扎在陜西省安康。</b></h1></div><div><b><br></b><h1><b>鐵道兵獨立汽車團還根據(jù)部隊的任務需要,派出長期助勤力量,貼近服務于施工部隊。</b></h1></div><div><br></div></h1> <h1><b>鐵道兵在襄渝線上的運輸,主要靠汽車和漢江水運。鐵道兵各師都有水運隊。襄渝線上的鐵道兵水運隊,曾經(jīng)被拍成新聞電影:寬闊的江面上,百舟競渡,場面宏大。</b><div><b><br></b><h1><b>鐵道兵各師有汽車營,各團有汽車連,但運力仍趕不上工程的需要。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的車奔馳在西萬公路上,穿梭于襄渝線中段的各個師,運去所需物資。汽車團車輛所到之處,都會引起部隊官兵的注目,車況好駕駛技術好,威風八面!</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秦嶺處于中國版圖的正中央</b></font><div><br></div></h1> <h1><b>秦嶺,華夏文明的龍脈,處于中國版圖的正中央,是黃土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長江、淮河、黃河、漢江并列合稱“江淮河漢”。秦嶺自東向西排列十分整齊,崖陡壁峭,巍然突起。主峰太白山,最高海拔3771.2米。如果秦嶺高度不足3000米,整個中國的地理就不會是今天這樣。</b><div><b><br></b><h1><b>歷史上,直至司馬遷在《史記》寫下“秦嶺,天下之大阻”之后,秦嶺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記載。道文化有“天下第一福地”美稱的終南山,是秦嶺的一部分。因為運力不足,鐵道兵十一師進入襄渝線的部隊穿著草鞋翻越了終南山,拉練行軍8天后才到達了安康地區(qū)。</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圖為法國白利40噸大拖車(副排長鐵翁-1971于長安縣豐峪口留影)</b></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 <h1><b>從西安至安康的運輸路徑<br><br>開車從西安至安康,途經(jīng)秦嶺、月河梁、平河梁、寧陜、石泉、漢陰、最終到達安康。途中要翻越三座大山:秦嶺、月河梁、平河梁。月河梁和平河梁實際上也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山高峰險。當時有一首民謠對此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秦嶺的山,月河梁的彎,爬上了平河梁,來到了鬼門關。</b><div><b><br></b><h1><b>秦嶺山高路陡坡長,月河梁盤山公路有18盤,平河梁山勢稍平緩。在這些山路上,幾乎每天都有翻到山下的軍車和地方車輛,以軍車尤多。西安市還在秦嶺山頂?shù)碾u窩子養(yǎng)路道班設立了救護站。翻下懸崖深澗的車輛多數(shù)弄不上來,鐵道兵就將汽車拆解,只取主要零部件。鐵道兵十一師新配裝的55輛五十鈴卡車,在從西安開往安康師汽車營的途中就翻了1輛,只剩下54輛。</b></h1></div><div><br></div></h1> <h1><b>獨立汽車團的汽車兵駕駛著滿載的重車在西安編隊后,向南行駛30公里至長安縣豐裕口,開始爬秦嶺。從灃浴口至嶺頂共30公里,坡長路陡曲折蜿蜒。重載汽車加大油門,也只能緩慢地爬行。在臨近山頂?shù)膸讉€急轉彎時,爬行的汽車還不如人走得快。下山時,由于車是重載,加上車輛下沖的慣性,駕駛員必須時刻踩著剎車,非常容易導致發(fā)燙的剎車盤功能失效,這是行車中最危險的。從秦嶺下到山底,在大山深處有一個沙溝街(現(xiàn)為廣貨街),這里是長安、戶縣、柞水、寧陜四縣的交匯處,汽車團在此設有兵站。王永起司務長受命在此負責,帶著幾名戰(zhàn)士,不分晝夜為過往的汽車兵招待食宿。幾十年后,當年的汽車兵還在回憶文章中寫到沙溝兵站和王司務長,心存感激。</b><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鐵道兵獨立汽車團戰(zhàn)友</b></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 <h1><b>過秦嶺后,當天還必須翻越月河梁和平河梁兩座大山,才能到達寧陜縣城,這是過往軍車和長途客車的宿營地。</b><div><b><br></b><h1><b>月河梁18盤的盤山公路,是汽車兵記憶最深刻的一段路:18盤公路呈“之”字形環(huán)繞著月河梁,坡陡彎急,車多路窄。用砂石鋪的路坑坑洼洼,每一個急轉彎處的會車都是一次歷險。汽車兵精神高度緊張,“手握生命盤、腳踏鬼門關”,心懸到了嗓子眼,每時每刻在危險中謹慎行駛。</b></h1></div><div><b><br></b><h1><b>月河梁前方翻越的第三座山是平河梁,海拔高達2299米。安全翻過平河梁后,再經(jīng)過江口、旬陽壩等地,天黑前就能到達寧陜縣城了。</b></h1></div><div><b><br></b><h1><b>寧陜縣是西安至安康途中的標志性地名,一個非常小的縣城,卻是自秦、漢以來歷朝歷代南北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驛站。在西萬公路過往的車輛多數(shù)選擇在這里暫停,車輛進行保養(yǎng),人員住宿過夜。</b></h1></div><div><b><br></b><h1><b>第二天清晨,車隊繼續(xù)在彎彎曲曲的山溝里穿行。在經(jīng)過了兩河口、饒峰等地到達石泉縣后,方才是穿越了秦嶺山脈。這里有駐陜南多個鐵道兵師的兵站、鐵二師汽車營。還有一個烈士陵園,安葬著鐵二師犧牲官兵、因為翻車犧牲的汽車兵。</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石泉漢江邊公路,那時公路外圍沒有護肩,內高外低砂石路,根本無法會車。</b></font><div><br></div></h1> <h1><b>石泉縣緊鄰漢江,公路在這個地段有幾個急轉彎,因為路面里高外低,會車時十分驚險。鐵道兵獨立汽車團曾經(jīng)在這里翻過車,車輛翻到了漢江里,犧牲了兩位連長,這是汽車團歷史上最難忘的慘痛教訓和巨大損失。</b><div><b><br></b><h1><b>在經(jīng)過了石泉縣和漢陰縣后,車隊于當天下午抵達安康縣(今天為地級市)。汽車兵們爭分奪秒趕往指定部隊的工地去卸車。從安康到各個工地,多是臨時修建的便道,路況很差,極大地考驗著汽車兵的駕駛技術。</b></h1></div><div><b><br></b><h1><b>在工地卸完車后,車隊多選擇位于安康恒口的鐵二師或鐵十一師兵站休息過夜。第三天踏上歸途,迎接周而復始的新任務。</b></h1></div><div><b><br></b><h1><b>1970年春,汽車6連連長羅道彬在一次新訓實彈投擲出現(xiàn)意外時,奮不顧身掩護戰(zhàn)友,榮立個人二等功。</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1974年夏天,安康七里溝連部,汽車6連領導班子在集體學習。</b></font><div><br></div></h1> <h1><b>1971年1月,汽車團在西安新招20名女兵,成立了宣傳隊。宣傳隊排演的節(jié)目極大地活躍了部隊生活。汽車團籃球隊經(jīng)?!八颓颉毕逻B隊,受到官兵們的熱烈歡迎。在西安,汽車團籃球隊還曾經(jīng)叫板過陜西省男籃。雖然球賽最終輸了,自此卻聲名大震——鐵道兵一個團的籃球隊就敢和省隊打,鐵道兵真厲害!</b><div><b><br></b><h1><b>1973年6月,汽車6連在西安執(zhí)行了一次重要的涉外任務。周恩來總理陪同越南貴賓到西安進行外事訪問,連里抽調陳金山,劉再學,玄金鐘等人駕駛車輛參加了歡迎和歡送等儀式。</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圖為:10連的大型車隊翻越秦嶺</b></font><div><br></div></h1> <h1><b>鐵道兵獨立汽車團自1970年3月進入襄渝線,直至1976年5月正式宣布撤編,在襄渝線上、在西安至安康間奔馳了6年時間。軍車浩浩蕩蕩,風霜雨雪無可阻擋。英雄的汽車兵,意氣風發(fā)不畏艱險,車輪滾滾絕塵飛馳,給在襄渝線施工的鐵道兵部隊送去了急需物資,有力地支援了鐵一師、鐵十師、鐵十一師、鐵二師等部隊的鐵路建設。</b><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陜西石泉革命烈士陵園</b></font><div><br></div></h1> <h1><b><font color="#ed2308">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犧牲官兵</font><br><br>鐵道兵獨立汽車團曾經(jīng)在襄渝線上犧牲了2位連長——在同一次翻車事故中,在最需要用人之際。</b><div><b><br></b><h1><b>這是一個非常慘烈的故事,非常超乎想象:連長開翻了車?這可是汽車連的連長?。?lt;/b></h1></div><div><b><br></b><h1><b>時間翻回到上世紀的1972年,襄渝線施工進入了白熱化。1月2日,汽車團計劃在西安召開運輸工作會議,各汽車連主官必須按時趕到團部。在安康駐扎的各汽車連的連長,相繼登上同一輛黃河大貨車,趕往西安。</b></h1></div><div><b><br></b><h1><b>駕駛室里一共坐了6個人——汽車9連連長張東根、汽車3連連長粟申全、汽車2連連長劉錦科、汽車4連連長陳子明。同行的還有汽車9連的2排長和司機小關。</b></h1></div><div><b><br></b><h1><b>早上8點,黃河大貨車準時開出了安康9連的駐地,車上是9連長張東根,帶著2排長和司機小關。車到3連駐地安康恒口鎮(zhèn)時,接上了3連長粟申全。車到澗池時,接上了2連長劉錦科,他還帶著一架解放車的大梁,要送西安的修理2連鉚焊。最后在漢陰縣城接上了4連長陳子明。</b></h1></div><div><br></div></h1> <h1><b>漢陰縣的前方是石泉縣。黃河大貨車開出漢陰縣城不久,9連長張東根即提議司機小關讓位,讓開解放車的其他幾位汽車連主官“比劃比劃”。</b><div><b><br></b><h1><b>汽車3連連長粟申全剛剛開了幾百米就停車不開了:黃河大貨車方向盤比解放車沉,他“擺弄不好”。有人提議讓4連長陳子明接著開,他也沒有推辭。</b></h1></div><div><b><br></b><h1><b>翻車發(fā)生在離石泉縣城20公里處。這里的公路,一面靠山,一面臨江。臨江一面的斷崖下100米是漢江。1月份,還在冬季,這里的紅土路面被養(yǎng)路工灑了一層水……黃河大貨車開始發(fā)生“橫滑”了。</b></h1></div><div><br></div></h1> <h1><b>黃河大貨車的軸距長,加之是空車,導致有發(fā)動機的車頭一端偏沉,在不利的路況下容易橫向滑移,路的左側可是百米斷崖!陳連長有些慌了,雖然他開了大半輩子車,最熟悉的畢竟還是解放車。他本能地向右側打了一把方向,還沒有回正,右前輪就滑入了排水溝中,排水溝上方的山壁重重地刮了右前輪的翼子板。陳連長急忙用力向左打方向,右前輪出了水溝,車頭卻向左側沖去——左前方是百米斷崖!斷崖下是漢江!!</b><div><b><br></b><h1><b>陳連長站起來拼命向右打方向,但方向盤卻紋絲不動,原來變形的右翼子板別住了右輪胎。車內齊聲大喊:“快剎車啊!”只見黃河大貨車怒吼了一聲,飛身躍入百米斷崖下的漢江,重重地跌落在沙灘上,又彈向江中,在水里站立著,只有變形的駕駛室頂棚露出水面。慘禍就這樣發(fā)生了——陳連長在極度慌亂中把剎車踩成了油門!</b></h1></div><div><br></div></h1> <h1><b>車上的6人中:犧牲2名,重傷1名,輕傷2名。</b><div><b><br></b><h1><b>2連長劉錦科,32歲,從駕駛室掉落在沙灘上,被飛落的汽車大梁正中胸口,當場犧牲。他妻子剛剛帶著倆孩子從山東菏澤來隊探親……聞訊后當場暈厥,人間悲劇莫過于此!可敬可嘆的2連長,在去西安開會的當兒還不忘連隊建設,帶著待修的汽車大梁去西安,卻不想這根大梁竟然要了他的命!他是團里有名的愛兵模范,聞知他的犧牲,全連戰(zhàn)士哭成一片!他在犧牲后安葬于菏澤烈士陵園。</b></h1></div><div><b><br></b><h1><b>3連長粟申全被黃河大貨車的橫拉桿頂在了江底的泥沙里,第二天才被打撈上岸。這是一位年輕有為的汽車連長,年僅27歲,還有著大好的前程,卻命喪襄渝線!連隊的戰(zhàn)士們忘不了他,多次回到襄渝線尋找他的安葬地,尋找連長留下的痕跡……粟申全連長在犧牲后回到了他的家鄉(xiāng),回到了重慶市合川區(qū)渭沱鎮(zhèn)涼水村,那里有他的父老鄉(xiāng)親。</b></h1></div><div><b><br></b><h1><b>開車的4連長陳子明在駕駛室里,被黃河大貨車的方向盤死死卡住,兩條腿都斷了。他一動也不能動,一低頭江水就往嘴里灌。</b></h1></div><div><b><br></b><h1><b>9連長、2排長和司機小關,被從駕駛室里甩出來,落到漢江中。他們拼命游上岸,僅負輕傷,萬幸??!</b></h1></div><div><br></div></h1> <h1><b>在此次翻車事故中,負有責任的4連長陳子明、9連長張東根受到嚴厲處分,被處理回家。一次翻車事故,毀了獨立汽車團的4名連長!可謂教訓深刻。團里在西安灃裕口召開了事故現(xiàn)場會,總結事故教訓,警示汽車團官兵高度注意安全。</b><div><br></div></h1> <h1><b>這是襄渝線上再次發(fā)生的一次性傷亡多名連級干部的重大事故,被全軍通報。1970年5月1日,鐵道兵十一師53團曾經(jīng)在漢江翻船事故中同時犧牲了4名連級干部。</b><div><b><br></b><h1><b>有文字顯示:鐵道兵獨立汽車團在建團12年中,一共有60多名官兵因為事故犧牲,100多人負傷,我在鐵道兵史料中卻沒有找到相關記載,官方也沒有烈士名錄。</b></h1></div><div><b><br></b><h1><b>2018年,經(jīng)金鐘戰(zhàn)友發(fā)起,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的戰(zhàn)友們提供了10余名犧牲官兵的線索,其中包括獨立汽車營在南疆線和青藏線的烈士。</b></h1></div><div><b><br></b><h1><b>60多名犧牲官兵是一個很大的數(shù)字,根據(jù)是什么呢?安葬地在哪里呢?敬請原獨立汽車團的戰(zhàn)友們主動提供線索!</b></h1></div><div><br></div></h1> <h1><b><font color="#ed2308">后記:</font></b><div><b><br></b><h1><b>本文的動議,原為紀念鐵道兵獨立汽車團在襄渝線上的犧牲官兵。</b></h1></div><div><b><br></b><h1><b>為了這篇文章,我翻閱了海量的相關資料,翻看了能找到的相關畫冊,卻沒有找到介紹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的史料和一張相關照片,不由仰天長嘆!一個在鐵道兵歷史上存續(xù)了12年的英雄部隊,就這樣湮滅在浩瀚繁蕪的鐵道兵歷史中!</b></h1></div><div><b><br></b><h1><b>獨立汽車1營和獨立汽車2營,是鐵道兵獨立汽車團割舍不下的歷史,本文沒有展開去記述。原因有兩個:一.這是鐵道兵獨立汽車團撤編后的隊伍,原則上已經(jīng)不再是獨立汽車團;二.素材核實工作過于艱難。本文經(jīng)過反復核實,凡是無法核實的文字,我多沒有采用。</b></h1><b><br><br></b><h1><b> 完稿于2020年4月10日</b></h1></div><div><br></div><div><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