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中國婦女報》創(chuàng)刊于1984年10月,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報頭,由全國婦聯(lián)主辦,是一張具有思想性、社會性和綜合性的全國惟一的一份全國性的女性大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撰寫《悼念阮荷珍》一文的作者苗曉紅,中國女飛行員,1937年出生,山東人,新中國第二批女飛行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1989年退休后,苗曉紅開始進行文學(xué)創(chuàng)作,出版了紀實文學(xué)《我是藍天的女兒》《共和國首批女飛行員》等,講述中國女飛行員故事,傳播她們的事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悼念阮荷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苗曉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這不是巧合,更不是什么天意,而是阮大姐的最終選擇,她要在自己鐘愛的日子里,含著微笑與親人告別,帶著喜慶離開這充滿愛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驚悉新中國第一位單獨駕機飛天的女性阮荷珍大姐,因病于2022年6月1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她的離去,讓中國失去了一位優(yōu)秀的藍天女兒,中國女性失去了一位開創(chuàng)新中國女飛歷史的老大姐。萬分悲痛之余,特發(fā)此文,悼念阮大姐的在天之靈,寄托綿綿哀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阮荷珍1932年8月出生在上海,1949年9月入伍,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民立女子中學(xué)(現(xiàn)為上海十中)上學(xué)時,她響應(yīng)黨的號召,報名參軍,被選為新中國首批女飛行員,1951年1月進東北牡丹江空軍第七航校學(xué)習(xí)飛行,同年12月航校畢業(yè)后,分到北京空軍獨三團飛行。1959年10月停飛,飛行1300小時。阮荷珍1960年轉(zhuǎn)業(yè)到中國科學(xué)院力學(xué)研究所工作,1970年轉(zhuǎn)至湖北襄樊市(現(xiàn)襄陽市)衛(wèi)生局,1987年9月離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縱觀阮荷珍90年的人生歷程,她順暢過,歡樂過,輝煌過。但也委屈過,困苦過,失落過。不過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阮大姐始終是堅強的、睿智的、樂觀的,幸福的,這是阮大姐一生的主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批女飛行員人人爭強好勝,不甘人后,她們不僅與男飛行學(xué)員飆著干,姐妹們之間也較著勁,都想爭取第一個放單飛。第一個放單飛,即意味著她是新中國第一個獨立飛上藍天的女性,這是一份榮譽,一莊史績,意義非同小可。為了這份榮耀,在幾個飛得最好的藍天姐妹之間暗暗地展開了激烈的競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校領(lǐng)導(dǎo)和教員組對此非常重視,第一個放單飛的學(xué)員能否成功,關(guān)系到整個女飛行學(xué)員班飛行自信心能否確立的大問題,也是最終擊破“女同志柔弱膽小,不適合開飛機,螺旋槳一轉(zhuǎn)不把她們嚇跑也會將她們吹走”等流言的關(guān)鍵,更是能否完成“一定將她們培養(yǎng)成飛行員,一個也不能掉隊”的任務(wù)、具有決定性的一步。他們根據(jù)14名女飛行學(xué)員平時的飛行成績和身體、心理素質(zhì), 經(jīng)反復(fù)研究,確定了第一批放單飛人員名單,她們是秦桂芳、阮荷珍、伍竹迪、王堅四人,至于誰第一個放單飛,由魏堅校長親自考核后再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阮荷珍雖然開始不順,病了半個月,但經(jīng)過刻苦努力,加上她聰穎機敏,不但沒落下飛行進度,反而成了飛得好的學(xué)員之一。魏堅校長檢查阮荷珍3個起落之后,給她的成績?nèi)茿,并批準她第一個放單飛。阮荷珍在她寄給筆者的回憶錄中,詳細講述了她放單飛時的情景,她寫道:“1951年7月6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天天氣很好,所有的飛機都停飛了,平時嘈雜的機場頓時變得非常寂靜。我的心緊張得快要跳出來了。我進座艙后,趙教員再一次囑咐我‘你的技術(shù)我完全信得過,就照平時那樣飛,不要緊張?!覜_教員使勁點了點頭。飛機穩(wěn)穩(wěn)地起飛,做了一個本場航線輕輕地著陸了。我單飛得很好,機場上的人歡騰了,我也松了口氣,很開心。趙教員說,魏校長對我的單飛很滿意,我笑了?!本瓦@樣阮荷珍成為新中國第一個獨立駕駛飛機飛上藍天的女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951年7月6日,不僅是阮荷珍終生難忘的大喜之日,也是創(chuàng)造新中國婦女歷史的日子,它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女性沖破了一切艱難險阻,獨立駕機飛上了藍天。她們?nèi)缙茪ざ龅碾r鷹,有了自己的飛行生命。1951年7月6日,是新中國女飛行員的誕生日,應(yīng)載入史冊,值得紀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阮荷珍到部隊后執(zhí)行了大量的飛行任務(wù),她給被圍困的災(zāi)民空投過食品;給遭受雪災(zāi)的牧民空投過糧食與飼料;給志愿軍運送過軍用物資。除此之外,她執(zhí)行過大量專機任務(wù),1955年阮荷珍被評為空軍二級優(yōu)秀飛行員。她在萬里云天,用一桿一舵書寫出了不少傳奇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老機場的跑道,是1945年毛主席去重慶談判時搶修的簡易跑道,跑道就在延河邊上。自毛主席從重慶回延安后,就再也沒有降落過像里-2型的大飛機。后來中央決定開辟空中航線,啟用延安機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空軍將試飛延安機場的任務(wù)交給了專機部隊。接到任務(wù)后部隊領(lǐng)導(dǎo)很重視,選派了最強的機組,機長由副團長劉發(fā)科擔(dān)任,飛行員則是翅膀已硬的阮荷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1957年1月4日上午8點多鐘,阮荷珍所在機組駕駛8225號里-2飛機,從西安直飛延安,一個多小時后,他們飛臨延安上空。延安是革命圣地,是阮荷珍最向往的地方,今日飛到它的上空,她激動不已,很想多看幾眼延河與寶塔山,但延安機場地形復(fù)雜,四面環(huán)山,跑道條件又很差,又是第一次來這里降落。阮荷珍按捺激動的心情,全神貫注地操縱飛機。她駕駛飛機在延安機場上空做了一個300米高度的航線,但飛機進入五邊準備降落時,發(fā)現(xiàn)高度太高,飛機有沖出跑道的危險。于是,他們停止下降,又按事先準備的第二套方案,做了一個200米高的小起落航線,作低目測著陸,這次他們成功了,飛機輕輕地落在跑道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當(dāng)飛機在指定地點停穩(wěn)后,一下就被歡迎的人群圍住了,機場里聚滿了從四面八方窯洞里跑來的老鄉(xiāng)。當(dāng)他們發(fā)現(xiàn)機組中竟有女飛行員時,人群更加激奮,不少人高聲呼喊著:“女飛行員,女飛行員!”聽到喊聲,群眾如潮水般向阮荷珍涌來,競相目睹女飛行員的風(fēng)采。后在當(dāng)?shù)毓ぷ魅藛T的干預(yù)下,機場秩序才逐漸恢復(fù)正常。這狂歡的場景,令阮荷珍感動不已,再一次切身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女飛行員的榮耀。下午,阮荷珍他們從延安起飛返回西安。飛離延安時,阮荷珍望著翼下的山河,興奮地暗自歡呼道:“革命圣地延安,我飛來了,這是我一生的幸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有一年,阮荷珍多次執(zhí)行送文件的任務(wù)。執(zhí)行這樣的任務(wù)要求很嚴,要求飛行員必須具備高超的飛行技術(shù)和很強的應(yīng)變能力。阮荷珍在執(zhí)行任務(wù)中,曾遭遇過雷雨和低云天氣,她憑著豐富的航行經(jīng)驗和超常的心理素質(zhì),每次都化險為夷,安全圓滿地完成了任務(wù),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執(zhí)行任務(wù)的時候,不能單獨行動,不能打電話,也不能探親訪友。每次到上海送完文件后,就住在市區(qū)巨鹿路空軍招待所,這里離她家很近,坐公共汽車不到三站地,步行用不了半個小時。自1949年參軍離開上海后,她近10年時間內(nèi)沒有探過家。她多么想見到親人?。】墒侨詈烧鋰栏褡袷厣霞壱?guī)定,壓制著強烈的思親之情和濃濃的鄉(xiāng)愁,沒有獨自邁出招待所半步,她只能利用乘車進出機場的機會,從車窗里向外觀望變化著的大上海,尋找兒時的記憶,阮荷珍真正做到了三過家門而不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959年她父親被打成“歷史反革命”,被捕入獄。她不能再飛行了。同年10月,上級給阮荷珍正式下達了停飛命令,她也因此沒能入黨。直到1978年她父親被平反昭雪,阮荷珍背了整整二十年的政治包袱才卸掉。1979年4月,47歲的阮荷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實現(xiàn)了一生中的最大愿望。阮荷珍一生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身處逆境的時候,也沒有動搖共產(chǎn)主義信念,也沒有放棄入黨的目標。從參軍的那一年起,她每年都要寫入黨申請書,一寫就是二十八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筆者曾問過阮大姐,你這一輩子寫過多少份入黨申請書?她異常激動地回答道:“曉紅,你讓我說具體數(shù)字我說不出來,因為次數(shù)太多,我實在記不清了,但有一點是清楚的,自穿上軍裝開始,二十八年間,我每年都要寫入黨申請書,都用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縱然一輩不能履行入黨手續(xù),我也是一名永遠忠于黨的共產(chǎn)黨員?!?lt;/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入黨第二年,她就被評為優(yōu)秀黨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很多人都忌諱“13”這個數(shù)字,而阮荷珍大姐卻特別鐘愛這個數(shù)字。她喜歡穿印有13號號碼的運動衫,還特地穿著它到照相館照了一張半身相,在照片的背面還寫上了“我最吉利的數(shù)字”7個字。阮荷珍大姐為啥對“13”情有獨鐘?原來這是她的結(jié)婚紀念日,這天上午,她與飛行員戰(zhàn)友陸琦領(lǐng)取了結(jié)婚證,結(jié)為夫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阮大姐婚后生活充實甜蜜,她與陸琦相敬如賓,患難與共,走過了銀婚、金婚,鉆石婚,正向白金婚邁進時,疾病終止了她前進的腳步。這一天正好也是“6月13日”,是阮大姐最鐘愛的日子。這不是巧合,更不是什么天意,而是阮大姐的最終選擇,她要在自己鐘愛的日子里,含著微笑與親人告別,帶著喜慶離開這充滿愛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阮荷珍大姐的一生是無悔的一生,是鮮亮的一生,是不負韶華、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一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