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簡 敘</p><p class="ql-block"> 岳湖西湖北里湖,白堤蘇堤楊公堤,最美還是西湖、還是楊公堤。</p><p class="ql-block"> 楊公堤,乃杭州市西湖區(qū)西湖以西景點。楊公堤是與白堤、蘇堤齊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因由楊孟瑛主持開挖而成,故名楊公堤。楊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橋,自北向南名為:環(huán)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p><p class="ql-block"> 杭州最美的一條路-楊公堤,行人可以環(huán)繞西湖欣賞美景。尤其一到秋天,杭州西湖的楊公堤便如同打翻的調(diào)色盤,把西湖染成深秋。</p><p class="ql-block"> 西湖楊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橋,與東面的蘇堤六橋前后呼應(yīng),合稱為“西湖十二橋”。其中隱秀橋、景行橋可供游船通行。</p><p class="ql-block"> 楊公堤全長3.4公里,北起靈隱路,南至虎跑路,串聯(lián)起曲院風(fēng)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烏龜潭、三臺夢跡、浴鵠灣和花港觀魚等著名景點,楊公堤附近還有黃蔑樓、環(huán)湖碧舍、蘭苑、景行古橋、趙公堤等23處歷史文化景觀。</p><p class="ql-block"> “楊公”指楊孟瑛,字溫甫,重慶豐都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任杭州知州。其時西湖淤塞,楊孟瑛實施疏浚,清除侵占西湖水面形成的蕩田近3500畝 ,并以疏浚產(chǎn)生的淤泥、葑草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條呈南北走向,北起仁壽山、馬嶺山腳,南至赤山埠、錢糧司嶺東麓,連接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長堤,堤上建六橋。后人為紀(jì)念楊孟瑛 ,稱此堤為“楊公堤”,堤上六橋為“里六橋”。</p><p class="ql-block"> 元滅南宋后,人們把南宋的覆滅歸罪與西湖,從此官府對西湖不但廢而不治,且任豪門占湖為田。此風(fēng)一直到明朝中期,當(dāng)時西湖已處于泯滅的危境。1503年,楊孟瑛出任杭州郡守。他不顧一切,力排眾議,經(jīng)朝廷批準(zhǔn)后,于1508年2月2日開始疏浚西湖,耗時152天。當(dāng)時拆毀田畝3481畝,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補益蘇堤,大部分的淤泥筑起一條與蘇堤相對,從棲霞嶺西側(cè)起,繞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長堤。西湖始復(fù)唐宋之舊,而且方便了南北交通。人們?yōu)榱思o(jì)念他,稱此堤為“楊公堤”。</p> <p class="ql-block"> 秋景之妙楊公堤</p><p class="ql-block"> 西湖是杭州的名勝,處處有勝景,西湖尤其以“三堤”著稱,即蘇堤、白堤和楊公堤。西湖三堤之一的楊公堤,藏著西湖最美的秋景。</p><p class="ql-block"> 白堤艷麗,蘇堤悠閑,楊公堤幽野,這是西湖的一道迷人的風(fēng)景線,也是自然與人文風(fēng)景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與蘇堤和白堤相比,白堤上常年不停的人流,楊公堤上幾乎沒有人。楊公堤是西湖三堤中唯一能行駛的長堤,它實際上串起了西湖邊的許多賞秋勝地。</p><p class="ql-block"> 這兒有殘荷、銀杏,還有挺拔的水杉林,有藤黃的梧桐,金黃的梧桐,紅似火的紅楓,在這堤岸上收藏著各色的秋葉,這里是西湖上最美的秋景。北至靈隱路,南至虎跑路,楊公堤是西湖賞秋的最佳去處之一,每到深秋,楊公堤高大茂密的梧桐樹成了金黃色,零星分布的紅楓在其中點綴,尤其曼美。</p><p class="ql-block"> 楊公堤上深黃的梧桐,緋紅的烏桕樹,金黃的銀杏,挺拔的水杉,各具特色的色彩,點綴著這里五彩繽紛的秋天。去楊公堤,如果沒有堵車,汽車平順地穿過這些高低起伏的橋面時,會有那么一點輕微的失重感,感覺好極了。</p><p class="ql-block"> 位于楊公堤隱秀橋附近,龜潭附近有一片茂密的刀茅草,當(dāng)天氣轉(zhuǎn)涼時,其顏色由青變白,好似雪花。秋風(fēng)團團,花穗漫天飛舞,在明媚的陽光下,白絮會像鋪上一層雪,有別樣的味道。 </p><p class="ql-block"> 雖然楊公堤總長僅3.4公里,與蘇堤相差無幾,但楊公堤周圍的景點卻不在少數(shù),如果想玩得深,即使花上一天也不一定走得完,所以一定要穿上舒適的鞋子,并做好旅游攻略,看看哪里最值得去。</p><p class="ql-block"> 到楊公堤玩,建議搭乘公共汽車,可到岳王廟公共汽車站,再從竹素園入口進入風(fēng)荷院門,也可到赤山埠/花港觀魚公共汽車站,一路沿楊公堤北行。建議不要自駕,而且路邊的車位也不多。</p><p class="ql-block"> 如在岳王廟下車,由北向南沿楊公堤一路可到風(fēng)荷公園、杭州花圃、郭莊、茅家埠、龜潭、三臺云水、浴鵠灣、花港觀魚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附注:部分圖片積年積攢,部分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綜合,添頁觀世察史究性。純粹學(xué)習(xí)交流,虔誠開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