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0年前的七月,我爸帶著我媽和我們姐弟從河北的張家口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向西向北,來到寧夏的石嘴山大武口,(我哥趕上上山下鄉(xiāng),先我們來到寧夏廠區(qū)附近下鄉(xiāng))這一去就是50年,半個世紀啊!那時我不滿18歲。</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又乘著綠皮火車從西北小城前往我的故鄉(xiāng),那個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張家口。走出車站的時候,我心里默念:張家口,你的孩子回來了!不由,眼睛里涌出了淚水。如今的我早已走過花甲,奔向古稀,說到這個年齡的數(shù)字,不管你心里甘不甘愿,說什么也不年輕了!</p><p class="ql-block"> 離別時還未成年,返回已是老者!</p> <p class="ql-block"> 50年,半個世紀,我今生再沒有第二個了,我的大半輩子都在西北度過了。若有人問我:你在那里過得好嗎?后悔不?我該怎么回答?</p><p class="ql-block"> 我過得好嗎?這些年經歷了那么多的難和痛,家庭生活的不如意,實在算不得好;我過得不好嗎?有自己的棲身之溫暖小屋,有讓人們尊敬的教師職業(yè),也獲得了比大多數(shù)同齡人高的學歷職稱和退休金?,F(xiàn)在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每天有事做,度過的充實愉悅。重要的,是自己有了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認知和判斷能力,也就是有了比較成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審美觀,不再是人云亦云、只知道盲從的人了。要說這也不算差吧?是優(yōu)是劣,是成功還是失???誰能說得清?說不清就不說了,反正是這些年自己努力過、拼搏過,對于現(xiàn)在的現(xiàn)狀,我認,不悔,不怨。</p> <p class="ql-block"> 1966年上小學五年級時趕上鬧文革,從那時起學校就沒正常上過課,包括1968年升入的初中,上學的內容基本就是學毛著、讀報紙、開會、游行,還有就是學工、學農、挖防空洞等??梢哉f小學六年級以及初中的課程基本沒學,這個階段的學業(yè)基本荒廢了。</p><p class="ql-block"> 1970年冬季,我們被安排工作,那時我剛滿16歲,我們那一批基本上是市屬的重、輕工業(yè)企業(yè),我被分配到市柴油機廠,我的崗位是工藝車間的牛頭刨床學徒。在廠里工作了一年半之后,也就是1972年七月,跟隨父親與家人去西北落戶。</p> <p class="ql-block">即將初中畢業(yè)的我們</p> <p class="ql-block"> 我父是原是張家口煤機廠的職工,1968年響應國家號召,去寧夏支援大西北建設。在賀蘭山腳下的寧夏石嘴山,貼著山根新建了以生產煤礦用刮板輸送機為主的煤礦機械企業(yè)——西北煤機一廠。依山腳下相鄰而建的新廠還有安徽淮南遷來的煤機二廠,生產井下用金屬支柱和皮帶運輸機。東北撫順遷來的煤機三廠,生產井下用防爆電機。當時從先行去西北的人傳回張家口老廠的順口溜是:房好住,煤好燒,<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面多,工資高,</span>而且還能解決上山下鄉(xiāng)子女進廠工作。這些顯著的優(yōu)越條件對那時候生活在張家口的人,還是蠻有吸引力的。</p><p class="ql-block"> 我記得72年初夏我爸來接我們一家去西北,我當時已經參加工作一年半,我爸試探性地問過我,愿不愿意留在張家口?我那時17歲半,人小膽也小,記得我想過:想爸媽了,受委屈了,寫封信還要五六天呢。感覺孤單無依,不敢一個人留下,就決定與母親家人同行,辦理了工作調動手續(xù)。</p> <p class="ql-block">臨行前和表姐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在柴油機廠雖只工作了一年半,但卻留下很深的印象,對那里的師傅伙伴們很有感情。我那時十六七歲,有些靈氣,好學上進,也有文藝愛好,師傅們和同期的學員以及有關領導對我都很關照和友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尤其是與一個車間的年齡相近的小伙伴,相處的特別好。</span>那時在廠文藝宣傳隊,經常抽出去排練演出;剛進廠沒多久,工廠響應毛主席“野營拉練好”的指示搞野營拉練,我剛16歲又個子矮小,但有股能吃苦、不服輸?shù)木?,受到了廠領導的表揚;人事科忙的時候還借我去幫忙,十六七歲的小毛丫頭會什么呀?聽說我要調走,許多師傅和小伙伴都表現(xiàn)出依依不舍,全車間合影留念歡送我。(因為我目前離家在外,很遺憾不能上傳有關照片,以后會補上。)</p> <p class="ql-block"> 去西北前,我媽帶我和我弟去北京,那里有她的娘家,她的父母兄弟與小妹,還有她的娘舅表親等。我成熟晚,那時更不懂人情世故,現(xiàn)在想來是我媽即將隨夫遠行,去與娘家人告別,她心里會是怎么的心情?她的親人又會怎樣不舍和掛牽?</p><p class="ql-block"> 記得出發(fā)的日子,在火車站,送我的同學、單位的小伙伴和年輕些的師傅,至少有十幾人,我流淚與她們告別,其實心里是空的,不知道未來的生活會是怎樣的?真是年少不知愁滋味呀!</p> <p class="ql-block">去西北前,隨我媽去北京,在天安門前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我們娘仨和表姨一家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中是我媽,那年她41歲。左右兩邊是二表姨和姨父,后排左是我和我弟,右是大表哥。</p> <p class="ql-block"> 在火車上,同行的還有一位劉姓師傅,他也是接家屬去西北,她愛人姓蔡。這位劉師傅后來與我同在一個車間,她愛人在廠醫(yī)院掛號處工作。</p><p class="ql-block"> 火車離開我的故鄉(xiāng),駛向西北方向,那時從河北張家口到寧夏的平羅火車站要二十幾個小時,窗外的景色越來人跡越稀少,越荒涼,只有空曠的荒野,零星可見的駱駝草突兀地顯現(xiàn)。那位蔡姨哭了起來,她罵丈夫:你這是把老娘帶到哪來了?而我卻望著窗外的一切沒啥反應,我媽說我:這丫頭傻著呢?。ùm(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