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i>辛亥革命</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i>首義槍響舉國應(yīng),帝制推翻共和定。</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i>迷霧千年澄江澈,三鎮(zhèn)百變云夢澤。</i></b></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發(fā)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武裝暴動,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義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zhèn)后,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并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yīng)辛亥革命。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現(xiàn)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jì)念館。</p> <p class="ql-block">黃花崗起義失敗后,以文學(xué)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biāo)轉(zhuǎn)向長江流域,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并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p> <p class="ql-block">社會條件:辛亥武昌起義前夕,由于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持續(xù)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fā)動武裝起義。1908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宣統(tǒng)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即位,其父載灃攝政。</p> <p class="ql-block">清廷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tǒng)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為國有,然后再賣給外國,掀起了全國大規(guī)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1911年榮縣獨立,榮縣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quán),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成為武昌起義的先聲。</p> <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于中和門附近的楚望臺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p> <p class="ql-block">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fēng)而動,分別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復(fù)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zhèn)后,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并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yīng)。</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義產(chǎn)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憲法草案《鄂州約法》?!抖踔菁s法》對這三方面職權(quán)均有明確的劃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權(quán)分立原則的政權(quán)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規(guī)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權(quán)利,享有“自由保有財產(chǎn)”和“自由營業(yè)”的權(quán)利。</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敗的統(tǒng)治,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jì)元,使共和觀念深入社會中上層人士思想中。</p> <p class="ql-block">為紀(jì)念武昌起義創(chuàng)建中華民國,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9月,中華民國政府將十月十日定為“國慶日”,又名雙十節(jié)。</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jié)束了我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了空前的大解放,為以后革命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lt;/p> <p class="ql-block">國民黨武漢政府辦公地。</p> <p class="ql-block">帝制推翻,共和建立。武昌起義紀(jì)念館歡迎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