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3年9月10日教師節(jié),江西崇仁一中陳若靜老師的家庭榮獲了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教育委員會和中國教育工會江西省委員會聯(lián)合表彰的“優(yōu)秀教師世家”光榮稱號,他們家庭三代六人都是教師,這既是他們家庭的榮譽,也是學校的榮譽。其實在我們學校這樣的幾代教師之家還有,如李樹榮、李棠、李小娟祖孫三代都曾在一中任教,至于父子、父女都在一中任教的家庭就更多,有辛才生、辛俊玲父女,周正業(yè)、周暉父女,周德清、周江父女,羅佑孫、羅健父子,張子良、張一鳴父子,李光懷、李昌敏父子,朱少華、朱玥父女,范海民、范志剛父子,黎吉祥、黎菲玲父女,張美英、郭晶母女等,這些家庭以一中為家,子(女)承父業(yè),都先后在一中任教,讓一中的教風有良好的傳承,他們都愛生如子,一心撲在教學上,甘于淡泊,樂于清貧,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才華。</span></p> <p class="ql-block"> (李棠、李小娟父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棠的父親李樹榮(1911.6—1991.7)是學校真正的元勛,他畢業(yè)于江西省化工??茖W校,學校創(chuàng)辦一年后的1940年,他就來到崇仁中學任化學教師,一直到退休的1975年他才卸下了教鞭,他是一個非常嚴謹而且嚴肅的人,李棠老師曾說小時侯見到父親都是很怕的,有什么事都不敢和父親說,見到他就規(guī)規(guī)矩矩,不敢亂動,不過李棠老師自己倒是性格很溫和,他是學校1959年首屆高中畢業(yè)生,在學校任過語文教師,2008年3月—2009年10月參加學校校史征集工作,對母校一往情深。1985年7月,李棠老師的女兒李小娟師專畢業(yè),走進了她爺爺和父親從教的崇仁一中,開始了一生的語文教學事業(yè),她在教學中力求真與活,務實教材,緊扣教材進行教學構(gòu)思,同時在學好教材的基礎上,結(jié)合學生的情況進行延伸與拓展,尤其是注重寫作的拓展。她們一家三代在崇仁一中留下了一段教學的佳話。</span></p> <p class="ql-block">(辛才生、辛俊玲、辛俊蓉家庭照,前排右一為辛俊玲、后排右一為辛俊蓉、右二為辛才生老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辛才生、辛俊玲、辛俊蓉父女三人曾在學校優(yōu)秀黨員表彰會上多次同時受過表彰,他們的優(yōu)秀是大家看得見的。辛才生老師年輕時多才多藝,瀟灑倜儻,大學時是體操三級健將,工作后是學校樂隊的鼓手和指揮,也是參加市中學生體育運動會的領(lǐng)隊老師之一,他是首批高級教師,地區(qū)職稱評定專家,時刻銘記自己是一位黨員,廉潔自律,淡泊名利,與人為善,為人謙和,與鄰居、同事關(guān)系融洽。熱愛生活,修胎鉚焊,捕魚炒菜,無所不能,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在教學上嚴謹治學,生動幽默,運用各種肢體語言,配合豐富的化工生產(chǎn)實際,講述抽象難懂的化學理論知識,使學生通俗易懂。面對學生以誠相待,嚴慈相濟(經(jīng)常帶學生到家里吃飯,帶學生看病,積極主動解決學生生活、心理、情感困惑),是學生心目中的良師益友,以學生為榮,但不求于學生,深受學生尊敬愛戴!擔任化學教研組組長時,自己起模范帶頭作用,勇挑重擔,關(guān)愛年輕教師的成長,并注重增強化學組老師們的凝聚力(團結(jié)一心),切磋教學方法,相互成長,干勁十足。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女兒辛俊玲后來也擔任了化學組的組長,真正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教學上也更為優(yōu)秀,學校原副校長丁全昌這樣評價她“辛俊玲老師不畏難,敢于挑戰(zhàn),在第一輪高三教學中,就有學生錄取北大。近年來,她帶班取得優(yōu)異成績,所帶班級有2名學生錄取清華北大。她也由學生親切地稱美女大姐老師到最美大媽老師到大好奶奶老師。歲月催人易老,但她熱愛教育之心青春永葆!她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仍然擔當高三教學重任,她今年所帶班級又一次有2名學生錄取清華、北大?!毙量×嵴f,“由于父親教的是化學,我們四兄弟姐妹從小受化學的熏陶(生活中父親總會給我們講一些化學常識,比如碘酒怎么配制,淀粉遇碘變藍,電池的結(jié)構(gòu)等,從小就知道有元素周期表),所以化學成績都還不錯。受父親教學的影響(高三復讀父親教了我一年),深感化學教學時,要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啟發(fā)學生多提出問題,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校園生活等把抽象概念、理論知識形象化,學生聽課才會易懂。”辛俊玲是一位優(yōu)秀的班主任,她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堅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兢兢業(yè)業(yè),勇挑重擔,工作29年擔任班主任17年,深得學生愛戴。</span></p> <p class="ql-block">(周正業(yè)、李玉珍夫婦金婚紀念全家合影,后排左二為周暉,右一為周昀,都在學校任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正業(yè)老師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老師,1984年因黃疸性肝炎住院,醫(yī)院甚至一度下達了病危通知書,經(jīng)過八九個月的住院治療才病愈出院,醫(yī)生要求他至少要靜心修養(yǎng)一年,他只休息了一個學期,便要求上課,學校只得安排他在初中上社會發(fā)展簡史,邊上課邊休養(yǎng),1993年春節(jié)后,他被診斷為膀胱癌,做了切除手術(shù),1994年春節(jié)后又發(fā)現(xiàn)情況嚴重,要實施膀胱全切除術(shù),手術(shù)經(jīng)8個多小時才出來,2000年10月,他因膽囊結(jié)石又做了膽囊切除手術(shù),2001年7月初他又被檢查出鼻咽低分化鱗狀細胞癌,一次次面臨著生命的挑戰(zhàn),但他一點都不悲觀,而是積極配合治療,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渾身勁頭十足,直到退休后也依舊如此,他他坦言:酸甜苦辣備嘗,功名利祿全無,唯愿得桃李芬芳,弟子成才,正由他的這種樂觀不屈的精神,才讓他譜寫出了最頑強的活的生命樂章。周正業(yè)老師的女兒周暉、兒子周昀也都在一中工作,女兒周暉也是教語文,受家庭和父親熏陶,熱愛教育,尤其熱愛語文教學,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善觀察、愛閱讀、多積累、肯思考,引導學生樹立“大語文”觀,豐富其語文素養(yǎng)。為了上好課,她廣泛地閱讀,深入而細致地備課,課堂上引經(jīng)據(jù)典,以激發(fā)學生的語文興趣,拓寬其視野。她擔任20多年班主任工作,一直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不僅關(guān)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關(guān)注學生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管理學生耐心、細致,嚴慈相濟,以理服人。所帶班級班風正、學風濃,得到家長認可,被評為崇仁縣教學能手,還被挑選為撫州市語文教學研究會年會開展觀摩教學,因工作突出,多次被評為縣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 (周德清、周江父女合影,周江斜著頭側(cè)向父親,透著一種父女情深,很溫馨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1年8月,江西師范學院數(shù)學系畢業(yè)的周德清來到了崇仁中學,他是教數(shù)學的,和阮述堯、曾爾漢一起被稱為學校的數(shù)學“三駕馬車”,他們的師德師風受到學生的贊譽,教學工作在全縣有口皆碑。老教師們都稱他為“周老馬”,這個稱呼的含義是什么呢?是說他原則性很強,理論水平很高,稱他馬克思,簡稱老馬,1980年8月調(diào)到一中任副校長(之前一段時間調(diào)到縣教研室工作),全面負責,1985年任命為校長。他擔任校領(lǐng)導期間,為了提高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注重抓好數(shù)、語、英三科教師配備及高考學科的教師配備,抓好高中畢業(yè)班的教學質(zhì)量,集中優(yōu)勢兵力作戰(zhàn),高考成績有了突破性的變化,同時學校的校舍建設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把崇仁一中辦成了全區(qū)一流的學校。他的女兒周江也在一中工作,她是教語文的,她承繼了父親工作嚴謹,一絲不茍,無私奉獻的優(yōu)點,周江在32年的從教生涯中,一副柔弱的身軀,煥發(fā)博大的能量,三尺講臺上辛勤地耕耘,培育了無數(shù)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擔任班主任近30年,她用嚴格和真心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信任,她用優(yōu)異的成績,多次獲得縣優(yōu)秀教師和優(yōu)秀班主任的榮譽稱號。她被評為學校師德標兵,這是當時評審組委會授予周江老師的頒獎詞:颯爽巾幗,不讓須眉,丹心一片,桃李芬芳。你諄諄的教導,讓幼苗茁壯成長;你嚴格的管理,使班級秩序井然。你用愛心點燃孩子們前行的明燈,你用樸實無華的言行,詮釋一個人民教師無私的奉獻!值得一說的是,周江的母親帥寶琴、愛人陳宇堃也在一中工作,都非常優(yōu)秀,真是全家都服務于一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語有云: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崇仁一中十多對父子父女并肩在一中三尺講臺上,共同譜寫了一中教學的篇章,他們團結(jié)一起干事業(yè),都稱得上是父子之花、父女之花,一家人都在一中從教,在一中揮灑汗水,他們與一中同呼吸,共命運,同甘苦,一中的事業(yè)繁榮,他們與榮有焉,這表明了他們對一中從教環(huán)境的認可,把教育工作視作神圣的事業(yè),一中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的港灣,他們一代一代接過教育的接力棒,誓要將教書育人進行到底,他們真正把“愛我一中”寫在心上、寫進了家庭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