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是什么?是秤?</p><p class="ql-block">它是秤,又不叫秤。它有另一個名——戥子,小戥子。是錢莊、銀樓、國藥店常用的稱量工具。我記得應該有三桿,大小不同,長短不一,稱量范圍有別。幾次搬家,就剩下這一桿了,這是最小的一桿。</p> <p class="ql-block">戥桿(秤桿)是象牙的,長不到5寸,粗不到2.5分。戥盤(秤盤)直徑1寸余,青銅質(zhì)。</p><p class="ql-block">戥墜(秤砣)沒有了,不知所蹤,缺了秤砣,如果上海人來念這四個字“缺了秤砣”,聽者也是上海人,后者會以為他“吃了秤砣”要鐵了心!哈,方言有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戥子精巧,須裝進專用的盒子里,盒子外表已經(jīng)斑駁,有了年代。</p><p class="ql-block">這是哪個老祖宗留下的?無法考究,無解。</p> <p class="ql-block">戥子是稱量貴重物品的秤,稱的量很少,少到不能用手抓,怕手上的汗黏著,掉落地下就找不到了。而要用鑷子、角匙輕輕的慢慢的將物品從不大的小瓶子里取出。這個小瓶子是透明的,能清清楚楚地看清里面的全部東西,平時瓶子存放在加了鎖的抽屜里。</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至少宋代時已用這桿小小的戥子。在歐洲,他們使用著的是天平,他們懷著巨大的興趣將兩者作了比較。此后他們服了。</p> <p class="ql-block">在歐洲有一個醫(yī)學院,中國這桿古老的衡器配上了精美的座子,陳列在學院展覽櫥窗中,并有文字介紹:中國使用這樣的衡器來控制藥物用量已有幾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