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0年元月31日是己酉年的臘月二十四,也是我們南方常說的小年,這一天我準備回家了,這是下放后回武漢過的第二個春節(jié)。</p><p class="ql-block">一年辛辛苦苦地在林場勞作,年終分紅了二十多塊錢。那時候的物資非常匱乏,農(nóng)民一年到頭難得開一次葷。肉是需要肉票的,農(nóng)民家養(yǎng)一頭豬,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等賣到食品站,食品站收購宰殺出售,返還給飼養(yǎng)戶一部分肉票。</p><p class="ql-block">夏漢柱(林場場員,現(xiàn)在還有聯(lián)系來往),他的大哥是食品主任,通過這個關系過年的時候找他大哥幫忙。大隊的魚塘逢年過節(jié)才拉一兩網(wǎng),這個時候才能買到魚,大多數(shù)都是白鰱和花鰱,那時候人們也不挑剔。平時買肉都是挑肥的買,沒有熟人他會多給瘦肉。林場里二十多人炒菜放的油沒有我現(xiàn)在一個人炒一次菜放的多。我不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多“腦殘”粉們懷念那個年代。為了買魚,提前打聽“魚蛇”(當?shù)厝说姆Q呼)哪一天拉網(wǎng),我跑到二小隊,那里是大隊最大的魚塘,買到了一條近五斤的鱤魚。找老鄉(xiāng)買了雞蛋,買了黃花菜(林場自營),加上農(nóng)民朋友送的米粑和糯米,帶上這些“年貨”回家。</p><p class="ql-block">春節(jié)后回到林場,有人告訴我養(yǎng)點雞下蛋吃,按照他們的要求,找老鄉(xiāng)買了一只鴇雞(伏雞)和有公雞的蛋,然后用一只籮筐,里面的放上干稻草,中間弄成窩型,記得我買了二十個雞蛋……</p><p class="ql-block">籮筐放在我的床下面,那里面較暗,鴇雞婆可以專心的孵化,每天收工后,大家都走了,我從床底拉出籮筐,把母雞抱出,母雞這時候會拉屎,特別臭特別干的一大坨,然后吃我撒在地上的谷子和米,再喝水,吃飽喝足后自覺的回到窩里,每天如此一次。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聽見蛋的摩擦聲,他們告訴我那是鴇雞用她的腳在踩蛋,蛋殼就這樣天天的摩擦,變得越來越薄越來越白,鴇雞婆的身體越來越輕越來越痩。</p><p class="ql-block">二十天后趁鴇雞吃喝,我仔細觀察窩里的雞蛋,噫!有幾個蛋殼上有了小小的裂紋,不到一平方厘米的呈放射性小孔,那是里面的小雞用喙啄開的,一個小生命就要出來了!</p><p class="ql-block">我一直興奮地期待、盼望,翌日早上,幾個毛茸茸的小雞已經(jīng)破殼而出,蛋殼已經(jīng)一分為二,我把蛋殼撿出來,以免把這些小寶貝傷著了。</p><p class="ql-block">陸陸續(xù)續(xù)的小雞都出殼了,只有三個沒有動靜,17/20,孵化率竟然比下面塆子里的女人們還高,她們都夸獎我,其實是我的耐(細)心和運氣好而已。</p><p class="ql-block">剛出生的小雞多數(shù)時間躲在母雞的羽翼和肚子下面,可以兩天不吃,它們吃雞媽媽身上的膚屑,后來我把米碾碎,母雞把碎米啄起又放下,并且發(fā)出“咯咯咯咯”聲,那是在教雞兒學吃食,毛茸茸的小雞非常可愛,那一陣子看它們吃食和玩耍成為了我的樂趣。</p><p class="ql-block">有母雞帶著的小雞成活率也高,林場周邊的樹林、柴堆,雜草叢有不少昆蟲,陰暗潮濕的地下也有不少各種小蟲,這些都是含有蛋白質(zhì)的天然飼料,在收割的季節(jié),林場下面的道路上經(jīng)常有散落的谷物和雜糧,田間地頭也有,剛開始我每天總是要喂一些碎米,隨著小雞一條條長大,我也沒有糧食喂它們了,但它們卻長得很好。</p><p class="ql-block">看著小雞爭先恐后的搶吃,一把米很快就吃完了。我學著食前吹著哨子,時間長了它們聽到我的哨聲,見了我就會從遠處奔跑過來。</p><p class="ql-block">小雞仔是看不出公母的,隨著它們長大,慢慢地從羽毛,頭上露出的點點雞冠(不能全憑雞冠),還有它們的動作判斷,基本上都很準。小公雞開始打鳴了,像有些不會唱歌的人,聲音不好聽,沙啞的聲音給人的感覺有聲發(fā)不出來似的。它們嬉戲追逐,開始學著“斗毆”了,小母雞雄起的樣子很快就放棄了,而公雞相互間就會真刀真槍的干一場,我喜歡看公雞打架,有的可以斗上好長時間,斗敗的一方永遠不敢與它再戰(zhàn)。</p><p class="ql-block">這時候需要把公雞限(閹割)它,只保留一只公雞就可以了,限雞肯長肉肉,過年回家又多了一種年貨帶回家。</p><p class="ql-block">小雞仔經(jīng)過十個月就成熟了,當年的母雞就會下蛋了,第一個雞蛋上面都會有血漬,據(jù)說特別有營養(yǎng)。</p><p class="ql-block">郭塘的劉見農(nóng)是封匠(泥瓦匠)在我的房門和大門間用泥磚搭建了一個雞籠,母雞每天在上面輪流下蛋,一般母雞清晨出去一會兒就回來趴窩,第一次生的蛋最大,第二天晚一點,蛋也略微小點,就這樣循環(huán),到了五六天后就會歇一天,再重新開始。也有個別的母雞一天生兩個,清早一個,傍晚一個,就像有的婦女特別能生育。</p><p class="ql-block">此后每天都會撿雞蛋,少則四五個多則六七個,我拼命的吃也吃不完,他們要我拿到街上去賣,怎么可能呢,這一點面子我還是要的。雞蛋吃多了就會感覺有很重很重的雞屎味道,把雞蛋變著花樣吃也不行,后來我不吃雞蛋了,而且好多年不吃。只要是知青來玩,雞蛋是岔著吃。</p><p class="ql-block">從那以后每年我都會讓母雞孵一窩小雞,兩年后的母雞慢慢地下蛋越來越少,這種雞和限雞就是我過年帶回家的首選了。</p> <p class="ql-block">視頻是今年4月7日,我一個人在黃陂大余塆拍攝的,借用一下。</p> <p class="ql-block">曉星壬寅年六月二十二于古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