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拾光記憶之《康橋,輕輕的我來了》

徐國強

<p class="ql-block">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草坪上的一塊大理石上,用中文鐫刻著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兩段詩句。徐志摩沒有想到,在他再別劍橋時有感而發(fā)的一首詩,如今成為英國劍橋的一個熱門打卡景點《徐志摩詩碑》。</p> <p class="ql-block">  然而,劍橋成為英國旅行和留學的必去之地,不僅是緣于徐志摩詩中所描繪的浪漫劍河,更是基于這座城鎮(zhèn)的古老文化和科學底蘊。作為英國最古老、最優(yōu)秀的大學,<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劍橋在</span>800多年的歷史中,哺育出牛頓、達爾文等一批開創(chuàng)性的科學大師,誕生了118位諾貝爾獎金得主,產(chǎn)生4名君主、15名英國首相及30多位總統(tǒng)總理,這一切才是它享譽世界的根本所在。</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春天的康橋,輕輕的我來了,盡管沒帶走一片云彩,但卻帶走了幾十個G的內(nèi)存,那都是滿滿的回憶。由于照片數(shù)量的限制,當年的游記(<a href="http://www.zit.org.cn/25upx9o9"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贊蘇格蘭高地之壯美 嘆英倫島歷史之厚重 — 英國愛爾蘭自駕游記(中)</a>)只選取了十多張劍橋的照片。今天,陷入深度回憶的我,選取了99張照片,在《再別康橋》中文歌曲的陪伴下,盡量完整地再現(xiàn)劍橋的一個個華麗的瞬間。</p> 關于劍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span>成立于公元1209年,坐落于倫敦以北約90公里的劍橋市,那<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一座只有10萬人口的小城市。劍橋Cambridge以</span>音譯與意譯合成的方式,又稱康橋。</p> <p class="ql-block">劍橋大學現(xiàn)有31所學院,采用“學院制”管理模式,“專業(yè)”直接隸屬大學,是學生讀書的地方,而“學院”只是提供學生們一個生活起居和社交的地方。所以劍橋的“學院”不是用專業(yè)來命名,一般用創(chuàng)始人的人名、稱謂或者宗教名詞來命名。</p> <p class="ql-block">劍橋大學的31所學院,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劍橋市內(nèi),比較熱門的游覽景點,如:數(shù)學橋、嘆息橋、國王學院、三一學院及圣約翰學院等,都坐落于劍河(River Cam)兩岸,步行游覽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因為擔心劍橋市區(qū)內(nèi)不好停車,我們將車停在了市外的換乘停車場,搭乘雙層大巴前往市區(qū)。</p> <p class="ql-block">停車場到劍橋市中心約7公里。大巴穿行在劍橋狹窄的街巷里,兩旁是古老的歷史建筑和頗具英倫風的別墅花園。</p> 數(shù)學橋 <p class="ql-block">穿梭大巴??吭阢y街(Silver Street)大橋附近。這里也是劍河游船的一處碼頭。</p> <p class="ql-block">橋南的河面上,停靠著許多游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銀街橋北就是著名的劍橋“數(shù)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站在橋上,可以近距離俯瞰“數(shù)學橋”。</span></p> <p class="ql-block">數(shù)學橋是劍橋最著名的一座橋??瓷先ブ皇且粋€很不起眼的木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把女王學院在劍河兩岸的校園連接起來。</span>關鍵是它后面蘊藏的故事。相傳,這是牛頓在劍橋教書時親自設計并建造的,整個橋體未用一根釘子和螺絲固定。</p> <p class="ql-block">后來,女王學院的學生為探究這座橋的奧秘,曾把它拆開剖析。但是,卻無法復原,只好用釘子重新固定成現(xiàn)在的樣子。不過,那只是傳說,實際上,這座木橋建于1749年,而牛頓早在1727年就逝世了。</p> <p class="ql-block">數(shù)學橋東邊那座紅磚壘砌的古老建筑是劍橋女王學院院長的官邸。</p> 國王學院 <p class="ql-block">隨后,我們步行來到劍橋最著名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國王學院門前的國王大道上熙熙攘攘,除了游客,還有不少推銷游覽船的“黃牛”。</p> <p class="ql-block">國王學院成立于1441年,由當時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設立創(chuàng)建,因而得名“國王”學院。</p> <p class="ql-block">走進國王學院,是學院中庭綠地,綠地上佇立著亨利六世的青銅像。</p> <p class="ql-block">國王學院的游覽重點是學院禮拜堂。禮拜堂為亨利六世在1446年下令建造,耗時80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它是國王學院的標志性建筑,<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是劍橋的標志與榮耀。</span></p> <p class="ql-block">國王學院禮拜堂為矩形,被公認為全歐最出色的哥特式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禮拜堂內(nèi)部,拱頂與彩繪窗是觀賞重點,禮拜堂80米長的扇形拱頂,據(jù)稱是世界最大的。</p> <p class="ql-block">禮拜堂四面墻壁上,彩繪窗幾乎占滿了所有空間。</p> <p class="ql-block">窗上的彩繪都是以圣經(jīng)故事為主要情景。</p> <p class="ql-block">禮拜堂中間為一大屏風,其上面為管風琴。</p> <p class="ql-block">管風琴上面有兩個吹喇叭的天使雕塑。</p> <p class="ql-block">通過這一屏風的拱門,進入到唱詩班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禮拜堂唱詩班東頭的祭壇畫為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1616年創(chuàng)作的《三博士來朝》。</p> <p class="ql-block">禮拜堂東區(qū)的唱詩班,場地中間豎立著指揮臺。</p> <p class="ql-block">國王學院禮拜堂的唱詩班<span style="font-size: 18px;">(King’s College Choir)</span>非常著名。唱詩班全由男性組成,成員來自國王學院和附近學院的學生。每年圣誕節(jié)前夕,國王學院唱詩班的平安夜頌歌禮拜(Carol Service)是英國最高水平的唱詩班表演。這場唱詩表演會在電視轉(zhuǎn)播,每年都有全世界百萬的觀眾收看。(注:圖片來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走出禮拜堂,眼前是寬闊的大草坪。</p> <p class="ql-block">藍天白云之下,國王學院禮拜堂華麗壯觀。</p> <p class="ql-block">雖然只是一座學院的禮拜堂,但其驚艷程度絕不亞于任何一座可以稱之為“大教堂”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國王學院北側的建筑為克萊爾學院(<span style="font-size: 18px;">Clare College)。</span>1921年10月,詩人徐志摩入讀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文學與倫理學,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徐志摩愛戀的</span>林徽因就住在隔壁的卡萊爾學院。</p> <p class="ql-block">卡萊爾學院西側有一座古老的石橋-卡萊爾橋(Clare Bridge)。這是劍橋最古老的橋,它將劍河西岸與卡萊爾學院連接起來。</p> <p class="ql-block">來到劍河岸邊,一艘艘小木船在河面上游蕩。小木船是劍橋最受歡迎的游覽項目,正式名稱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撐船(Punting)”。</span></p> <p class="ql-block">游客們休閑自在地坐在“撐船”上,享受著劍河兩岸美色。</p> <p class="ql-block">徐志摩詩碑(Memorial stone for Xu Zhimo)位于劍河西岸的草坪上,需要跨過國王學院橋。來到橋上,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藍天白云倒映在清澈的劍河河面上,河兩岸的古老而典雅的建筑和綠地楊柳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格外秀美靚麗的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前方,卡萊爾橋靜臥在劍河上,一艘艘“撐船”在劍河上游弋,宛如畫廊。據(jù)說,徐志摩與林徽因常常相約在卡萊爾橋上,徐志摩的詩興或許源自劍河。今天來到劍河橋上,方知劍河不僅入詩,更可入畫。</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那塊讓很多國人膜拜的《徐志摩詩碑》。1928年7月的一個晚上,徐志摩第三次回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久別的母校</span>劍橋,尋求感情上的撫慰。此時,一切都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悵然若失的徐志摩在歸途中,吟成了他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傳世之作</span>《再別康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再別康橋》誕生80 周年之際,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劍河畔為徐志摩立下了這一大理石詩碑,上面鐫刻著兩句著名的詩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lt;/span></p> <p class="ql-block">如今,這里成為國人必到的打卡之地。據(jù)說,以前,只參觀教堂收費,參觀徐志摩石碑并不收費。后來,國王學院發(fā)現(xiàn)參觀石碑的中國人比參觀教堂的人還多,于是把石碑圈進了收費范圍,門票增至10英鎊,而三一學院門票才2英鎊。今天,輕輕的我來了,并在此立照留存。</p> 三一學院 <p class="ql-block">離開徐志摩詩碑,沿著劍河東岸的步行道,前往“三一學院”。路邊的這朵鮮艷欲滴的花球在翠綠的草坪上顯得格外吸睛,惹人喜愛。</p> <p class="ql-block">大約10分鐘的功夫,我們來到三一學院的西門,一條林蔭大道一面通向劍河東岸,一面通往三一學院西門。</p> <p class="ql-block">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由國王亨利八世創(chuàng)立于1546年,無論是學術成就、經(jīng)濟實力、學院規(guī)模,在劍橋大學現(xiàn)在的31個學院中都是名列前茅的。</p> <p class="ql-block">這里培育了偉大的科學家牛頓、著名哲學家培根以及當代的霍金等,產(chǎn)生了六位英國首相。查爾斯王儲也是該校畢業(yè)生。</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三一學院正門(東門),大門上方的人物塑像為亨利八世。</p> <p class="ql-block">大門右側的綠草坪中間,長著一棵枝繁葉茂的蘋果樹。據(jù)說,就是這棵樹上的一個蘋果,落到牛頓頭上,從而,啟發(fā)他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經(jīng)典力學。</p> <p class="ql-block">牛頓1661年進三一學院學習,26歲成為數(shù)學教授,并發(fā)現(xiàn)確立了高等數(shù)學的基石 - 微積分學。今天,曾經(jīng)在大學教過微積分學的數(shù)學老師,在此立照留存。</p> <p class="ql-block">三一學院旁邊就是著名的三一巷(<span style="font-size: 18px;">Trinity Lane)</span>,它是一條非常具有歷史風情的街巷,幽靜而深遠。</p> <p class="ql-block">電影《萬物理論》的一開始,霍金和他的小伙伴意氣風發(fā)地騎著單車穿行在劍橋的街頭巷尾,就是取景于這里。(照片來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街道兩旁都是風格各異的中世紀建筑,不是學院,就是教堂,還有很多書店、咖啡館等。</p> 圣約翰學院 <p class="ql-block">圣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 ),位于三一學院隔壁。圣約翰學院的正式名稱是劍橋大學圣約翰、學者和學者的學院,是劍橋最古老、最大的學院之一。1511年由王太后,亨利七世的母親、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的創(chuàng)辦人瑪格麗特·博福特女士(Lady Margaret Beaufort)資助,在13世紀劍橋圣約翰醫(yī)院的舊址上興建一所新的學院。</p> <p class="ql-block">圣約翰學院是劍橋大學第二大學院,學生人數(shù)上僅次于三一學院。校友包括10個諾貝爾獎獲得者、7位首相和12位不同國家的大主教,2位王子,還有金庸。</p> <p class="ql-block">圣約翰學院西面為嘆息橋(Bridge of Sighs),<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將劍河西岸的的圣約翰學院新校區(qū)與老校區(qū)連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圣約翰學院對面的一棟英國哥特式紅色建筑,十分亮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是劍橋</span>老神學院(Old divinity school),早期也是教堂,沒有對游客開放。</p> <p class="ql-block">斜對面有一座小公園(All Saints‘Garden),公園圍欄旁雜亂無章地停放著許多自行車,圍欄上懸掛著大量廣告信息。</p> <p class="ql-block">這里成了“劍橋公共信息欄”。很有生活氣息,但是也顯得很雜亂。</p> 康河撐船 <p class="ql-block">康河撐船(Punting)游覽劍河是來劍橋必須體驗的項目。游船可以最多乘坐9人,每人20英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程來回三刻鐘。這里是圣約翰學院附近的一個游船碼頭,陽傘下的“撐船”銷售人員正在賣勁地招攬生意,廣告版上寫著“Let‘s go! Punting!”。</span></p> <p class="ql-block">碼頭上停放著許多游船。</p> <p class="ql-block">我們坐上了一艘由一劍橋帥哥撐篙的游船,此刻我們的主駕趙“書記”已沉浸在快樂與享受之中。</p> <p class="ql-block">劍河(River Cam)是劍橋的象征,曲折蜿蜒的小河,兩岸垂柳成蔭、綠意<span style="font-size: 18px;">蔥蘢,古意盎然;一座座</span>設計精巧、造型美觀的橋梁橫跨河上;一座座古老的學府和歷史建筑坐落兩岸。此時的我,愜意地仰躺在小船上,享受眼前的這一切,并將劍河兩岸的美景定格在相機里。</p> <p class="ql-block">游船離開碼頭,緩緩地由北往南滑行,劍河是一條南北走向,我們是逆水行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劍橋的原意就是指“劍河上的橋”,</span>河上架設著許多設計精巧、造型美觀的橋梁,其中以嘆息橋、克萊爾橋及<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數(shù)學橋</span>最為著名。</p> <p class="ql-block">首先來到圣約翰學院的嘆息橋。</p> <p class="ql-block">嘆息橋建于1831年,在劍橋大學所有的橋中,除“數(shù)學橋”外,它的名氣最大。</p> <p class="ql-block">“撐篙”帥哥用英語介紹著嘆息橋的各種傳說。說法一是:劍橋大學畢業(yè)考試非常嚴格,考試未通過的學生拿不到文憑,來此獨自嘆息的。說法二:劍橋大學常會讓犯了錯誤的學生來此自省嘆息。</p> <p class="ql-block">實際上,“撐篙”的年輕人很多都是劍橋大學的學生利用空余時間打零工,他們開朗熱情,幽默風趣。</p> <p class="ql-block">緊挨著嘆息橋的是廚房橋,橋上不少游客駐足停留拍照。</p> <p class="ql-block">廚房橋(Kitchen Bridge)是劍橋現(xiàn)存的第二座老橋,建造于1639-1720。</p> <p class="ql-block">因通往圣約翰學院后門的老廚房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前行,穿過橋洞就是卡萊爾學院處的卡萊爾橋。</p> <p class="ql-block">它是劍橋最古老的橋梁,建于1640年。它也是徐大詩人足跡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穿過卡萊爾學院橋,就來到國王學院區(qū)域。藍天白云下,襯托著翠綠的草坪,國王學院顯得格外華麗,這座典雅大氣的哥特式經(jīng)典建筑映照在劍河水面上,宛如一幅畫卷,不愧為劍橋大學的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河邊草地上,一些學子們在讀書學習。</p> <p class="ql-block">還有許多年輕人在草地上休閑娛樂。</p> <p class="ql-block">劍河里的野鴨也十分悠閑自在。</p> <p class="ql-block">游客們在劍河上的泛舟撐船、野鴨們在河里的悠然游弋。</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小船上,目不暇接地欣賞著兩岸美景,捕捉美好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前方到達游船的最后一站:數(shù)學橋。</p> <p class="ql-block">來到數(shù)學橋下,橋底部一顆顆鐵鉚釘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穿過數(shù)學橋和銀街橋,來到一塊寬闊的水域,游船調(diào)頭返回碼頭,結束了三刻鐘的“撐船”游覽。隨后,我們乘坐雙層巴士返回郊外的停車場取車,前往倫敦。</p> 劍橋與牛津 <p class="ql-block">  游覽劍橋,自然地會將它與牛津大學聯(lián)系起來。作為英國兩所最優(yōu)秀的大學,它們被合稱為“Oxbridge”。實際上,劍橋大學是從牛津大學分離出去的。牛津大學成立于1168年。1209年,牛津鎮(zhèn)上發(fā)生一起兇殺案,在沒有確切證據(jù)的情況下,當局卻判被害女性的室友牛津大學三名員工絞刑。為了抗議鎮(zhèn)當局的行為,許多人離開了牛津,來到劍橋。后來當?shù)亟虝秃嗬耸绹醯膸椭?,建立起新的大學,就是今天的劍橋。</p> <p class="ql-block">來到劍橋之前,曾到訪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拜訪了牛津的主要景點。先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莫德林學院</span>為背景立照留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被認為是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所有學院中最漂亮的一所,學院高聳的方塔是牛津著名的地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瑪麗大學教堂(</span>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圣瑪麗教堂是牛津大學的主教堂,已經(jīng)有近千年歷史,建筑宏偉而華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牛津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ies)</p> <p class="ql-block">牛津王后學院(Queen's College)</p> <p class="ql-block">牛津著名的卡法斯塔(Carfax tower)。</p> <p class="ql-block">赫特福德學院(Hertford)</p> <p class="ql-block">赫特福德橋(Hertford Bridge),俗稱嘆息橋(Bridge of Sighs),建于1914年,其獨特的設計使得它成為牛津城市地標。</p> <p class="ql-block">這位同行的陳博士在牛津嘆息橋前立照留存,她或許在“嘆息”,當初僅僅是在劍橋大學進修學習了一個月,未能成為劍橋的正式校友。</p> <p class="ql-block">牛津城街頭</p> <p class="ql-block">與劍橋一樣,牛津也有“撐船”項目。</p> <p class="ql-block">  人們往往以牛津是“大學中有城市",劍橋是"城市中有大學"來形容兩者的不同之處。牛津完全是一座“大學與城市完全融為一體”的大學城,學院沒有校門和圍墻,街道就從校園穿過。劍橋所不同的是,它的所有學院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劍橋城市中心,形成城市中的大學城。相比之下,劍橋這座大學城顯得更加現(xiàn)代、明快,特別是優(yōu)美的劍河更為這座大學城增輝添彩。</p><p class="ql-block"> 因此,如果有人問我,劍橋與牛津你更喜歡哪一個,我會毫無疑問地選擇劍橋。當然,這絕非是受本家徐大詩人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站在劍橋國王學院的禮拜堂前,向朋友們表達謝意,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