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一—花蓮修是位大家閨秀,出生在晚清(1897年一一1978年,享年81歲),她的家族當時在我們這個古城里也算是比較顯赫有名的家族。我的外老太公,她的父親當時是鎮(zhèn)守關河的民團團長(都叫他花團座)。聽奶奶講,她們是四兄妹,她是老二,上面有個哥哥和兩個弟弟。因家里就她一個女兒,父母都比較寵她,但還是逃不脫那個時代裹小腳的命運。女孩子很小就要開始裹小腳。奶奶說她才兩歲左右就開始了裹腳,太疼了就哭鬧不停,帶她的奶媽見她太可憐了,就偷偷給她放腳。等到母親發(fā)現后已經晚了,三寸金蓮放成了五寸銀蓮。一氣之下就把奶媽趕出了花家大宅。后來奶奶一直都很自責,覺得是因她而連累了奶媽。</p><p class="ql-block"> 奶奶是家里唯一的一個女孩子,盡管父母寵她,家里也比較有錢,那個年代女孩子是沒有地位的,所以也不會送她去讀書。她的哥哥和弟弟都送去讀私塾,她就只能留在家里學針線、刺繡和廚藝(不過她所學的后來都派上了用場)。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排行二,就叫花小二。她的名字都是后來嫁給我爺爺后,爺爺為她起的花蓮修。希望奶奶修成蓮花一樣美麗圣潔。</p><p class="ql-block"> 奶奶十七歲嫁給我爺爺戴陽春、號名戴景和(爺爺在城里面開了一間中藥鋪)。爺爺非常疼她,什么都慣著她。奶奶也非常愛爺爺,為了陪伴爺爺她煙酒茶都學會,早上陪爺爺喝茶,晚上陪爺爺抽大煙,吃飯陪爺爺喝杯小酒。她生了五個孩子,大兒子就是我的父親,父親下邊有位姑姑(兩歲多就夭折了)然后是二爸、三爸和小姑。奶奶跟爺爺相親相愛了大半輩子,奶奶說爺爺是位非常有本事的人,他走南闖北去過許多地方,包括南洋、香港都去過。經常跑的地方就是昆明,跟著馬幫來回行走在川滇的茶馬古道上。每次回來都會給奶奶講外面發(fā)生的各種新鮮趣事和帶許多的禮物。奶奶非常崇拜爺爺,也現在的說法就是爺爺的鐵桿粉絲。也至于爺爺去世后,奶奶都無法接受,讓爺爺的棺木在家里停放了半年多不愿下葬。至到我二爸從昆明回來后勸奶奶讓爺爺入土為安后才下的葬。</p><p class="ql-block"> 奶奶的這一生經歷了許許多多,也甜過也苦過。在我的記憶里,看見奶奶每天都在給別人縫衣服。七十年代初,我們每家都很困難,我家里兄妹六人只靠母親奔波掙錢來養(yǎng)活全家,父親因為成份論又高度近視眼,所以沒有安排到工作,只能偶爾打點零工來添補家用,哪有錢給奶奶呢?二爸家也同樣困難,二爸二嬸本來各自都安排在鄉(xiāng)下診所。但因成份,我二爸被打成右派開除工職(后落實政策了才返回崗位),全家的重擔又落在了二嬸一人的肩上,也沒有錢給奶奶。只有三爸一人每月給奶奶寄10元錢的生活費,后加到15元錢。奶奶煙酒茶都要吃哪夠呢?她只能憑自已在娘家學會的針線給別人縫衣服來添補生活。那個時代穿的衣服都是很長的偏襟衣服,縫一件2角2分錢,縫盤花紐扣5分錢,共計才2角7分錢。奶奶不會裁剪,只接衣服來縫。每天都是我去替她接活(因那個時代的奶奶輩都是小腳,走路不方便),奶奶縫好后我又送去給一位叫魏奶奶的老裁縫,她把錢拿給我,我又交給奶奶。有時奶奶高興會獎我2分或5分錢拿去吃泡羅卜或其他零食。因我是家里最小的孫女,奶奶也特別的疼愛我,隨便去哪里都是帶上我,不管是去親戚家做客或是去喝茶看戲都少不了我,有好吃的也會叫我去吃。我母親都說我是奶奶的一根小拐杖、小尾巴。我喜歡吃奶奶做的東西,她的廚藝很好,又很講究,不管做出什么來都很美味。奶奶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早上七點左右起床后就開始生火,然后燒開水泡茶,喝完茶后開始做飯,吃完飯后開始縫衣服。過去都是吃兩頓飯,早上十點左右吃,下午四點左右吃??p到三點左右又開始做飯(那時因家庭困難是沒有鐘表的,看時間是以太陽光來估計的),吃完下午飯是最安逸的時段,奶奶洗完臉腳后就帶上我去茶館里喝茶。自己帶上茶葉,去到茶館老朋友們都已三三兩兩的來了,他們會相互問好,或幫朋友給2分的水錢,然后有東西的陶出來大家分享,天馬行空的各自擺龍門陣。這也是我最喜歡跟奶奶去的地方,我現在喝茶的習慣也就是那時被奶奶培養(yǎng)起來的。天要黑了又扶著奶奶回家,奶奶又開始她第二輪的工作,在15瓦的燈下,用最小的針縫著衣服到深夜。每每回想起這些我都會淚流滿面,我常常在幻想,如果奶奶要是能活到現在那有多好,我會給她買最好的茶葉和煙酒。會帶著她坐著火車去旅游,完成她一生想去看看火車、坐坐火車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對奶奶的思念我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每每想起奶奶那慈祥的模樣,心里就充滿著溫暖和心酸。在我的童年里滿滿都是奶奶的愛,雖說奶奶子孫滿堂,但是真正長時間陪伴在她身邊貼心的就只能算我了。我跟奶奶的感情是最深厚的。在我不高興的時候她會講許多古老的故事哄我,在她累了的時候也會叫我給她捶背按摩。在我的腦海里奶奶對我的昵稱永遠都是"仙兒”,不管是吃什么、做什么、還是去哪里?總是叫著仙兒。也至于現在自己都成了奶奶輩了,還是樂意聽見別人叫我"仙兒”,總覺得有種親切感難以釋懷。</p><p class="ql-block"> 這一生最幸福的是我擁有天下最好的奶奶,我童年里所有的愛都是奶奶給的,我對奶奶的愛超越了母親。遺憾的是奶奶給予了我許多許多,我卻無法回報奶奶……奶奶您知道嗎?現在的時代有多好,買什么都不用票證了,什么東西都是應有盡有?,F在不僅有火車,還有動車、高鐵飛機。但是我完成不了您的心愿,我只能說,如果真的有來生,我還想做奶奶的孫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1957年我三爸參軍轉業(yè)回來帶著全家去照像館照像。奶奶也就唯一留下這張單人相片,其它的已經不在了。(我三爸是會理第一批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熱血青年,當時只有十五歲)</p> <p class="ql-block">這是三爸參軍轉業(yè)到地方后回來跟全家照的唯一的一張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戴氏家族的十二姊妹小時候的相片。穿黑色衣服的是我的大姐,她抱的就是我,穿花衣服的是我二姐抱著的是我五哥(比我大兩個多月)大姐旁邊的是我三嬸,站在三嬸旁邊的是我大哥,在三嬸前面的是我四姐(她是我們戴家里最漂亮的花)。站在二姐旁邊的是二哥,在二哥前面蹲著的是三姐。騎著木馬的是五姐,她旁邊的是三哥和四哥。坐在木車里的是最小的勤弟。我家是大房,兄妹六人(大姐、大哥、二哥、三姐、四哥和我)二房二爸家兄妹四人(二姐、三哥、四姐和五哥)三房三爸家姐弟2人(五姐和勤弟)。</p> <p class="ql-block">這是奶奶親手繡的小夾包,精致漂亮。她送了無數個給我,各種刺繡的,有大有小,各種顏色都有,還有縫在帽子上帶的各種刺繡。那時小,我卻不懂得它的珍貴,只留了這一個,其余的都送給我讀書時在一起玩的同學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