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中人物簡介:</p><p class="ql-block">楊家駒:楊振寧的曾祖父;原籍鳳陽。</p><p class="ql-block">楊邦盛:楊振寧的祖父,曾得中秀才。</p><p class="ql-block">楊武之:楊振寧的父親,生于1896年,是一位教師,曾擔任學校訓育主任。通過自學于1923年獲得了美國公費留學的機會。曾就讀于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回國后擔任廈門大學數(shù)學教授。1929年又任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p><p class="ql-block">羅孟華:楊振寧母親,是一個舊式婦女。與1919年跟楊振寧父親楊武之結(jié)婚。賢惠、勤快。</p><p class="ql-block">費米:20世紀的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人們稱他為“雙腳落地的物理學家”。是楊振寧在芝加哥大學的教授。</p><p class="ql-block">張厚齋:楊振寧曾祖父楊家駒的老同學</p><p class="ql-block">奧本海默:被稱為美國的“原子彈之父”。</p><p class="ql-block">杜致禮:楊振寧的發(fā)妻。</p><p class="ql-block">楊振寧有三個孩子,兒子楊光諾,楊光宇,女兒楊又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也是中國的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楊振寧于1922年農(nóng)歷八月十一日晚上在安徽省合肥縣縣城出生。取名振寧是因為振是家譜排的輩份,屬于振字輩。寧是指楊振寧出生時他父親正好在安慶教書,安慶的舊名叫懷寧,為了紀念他父親在懷寧度過的教書生活,所以給兒子取名楊振寧。</p><p class="ql-block"> 少年時期主要居住在廈門和北京清華園。從小也比較調(diào)皮。學習成績優(yōu)秀。</p><p class="ql-block"> 1937年由于國內(nèi)局勢緊張,楊振寧一家又回到了合肥老家居住。1938年又全家搬遷到父親任教的城市昆明。</p><p class="ql-block"> 1938年楊振寧考取了西南聯(lián)大,報考的是化學系,進入大學后又被物理學深深吸引,后又轉(zhuǎn)入物理系。</p><p class="ql-block"> 1945年楊振寧到美國留學。1946年1月,成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一名研究生。給自己取英文名Frank(富蘭克)。拜師在費米教授名下,后來又成了“氫彈之父”泰勒的博士研究生。1948年獲得了博士學位。</p><p class="ql-block"> 1949年秋天楊振寧來到了普林斯頓高等學術(shù)研究所。在這里他遇到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p><p class="ql-block"> 1957年10月,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