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于六十年代,出生時正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成長在動蕩時期,畢業(yè)時又面臨恢復高考,還沒退休,企業(yè)改革了,下崗、協(xié)保、買斷工齡等選擇。我們這一代從沒有被命運低頭 ,而是選擇堅強面對,笑迎生活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上小學時,加入少先隊,是一批批戴上紅領巾的,當我第一批戴上紅領巾,是非常自豪的,手臂上還有一個紅小兵標志,每天挺起胸,雄糾糾。力爭上游,長大了要做一個共產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意志激勵著自己。</p><p class="ql-block"> 文具盒里課程表的旁邊,寫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三年級下半學期學俄語了,我就用俄語寫,雖然那時學習壓力不大,但老師還是非常敬業(yè),帶領學生在知識的寶庫里遨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我們,天真爛漫,沒有校服,穿上舊衣服,還挺可愛蠻帥氣的哦。</p><p class="ql-block"> 每天 紅領巾飄揚在胸前,學雷鋒,爭做好人好事,放學以后,馬路兩邊,有少先隊員的身影,護送老奶奶老爺爺過馬路,當年這些可都是作文素材。</p><p class="ql-block"> 最耳熟的歌是"我在馬路邊,拾到一分錢,馬上交給民警叔叔手里邊…”唱著唱著。就想學著做,但沒有看到地上有錢怎么辦?有的會拿出自己的零用錢:一分錢。走出家門,交到馬路邊崗亭警察叔叔手里。此時的學生是多么自豪!可愛的小臉露出自信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同齡人,都有一雙靈巧的雙手,十來歲時,會去買菜,會自己洗衣服。有的還會結毛衣,元寶針、桂花針,熟能生巧,尖心領、園領、高領…式樣各異,今年編結好,過二年又要拆了,洗干凈晾干,再重新編結新花樣,好似穿上了一件新的緘線衣,“翻行頭"。</p><p class="ql-block"> 用鉤針鉤臺布、茶具套…漂亮別致,細細的絲線在巧手中變出百花齊放的花樣。</p><p class="ql-block"> 還學著用尼龍絲鉤包、花紋別致新穎,拿著自己鉤的小包外出,特有成就感,還有尼龍絲鉤的皮夾子,里面襯好綢布,上面裝上拉練。我們把它看得珍貴,不舍得使用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同齡朋友們:如今,哪些“寶貝"還在嗎?它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