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走過萬水千山處 , 不忘初心來時路——記洛口蘇區(qū)革命歷史陳列館

莽山

<h3>  夏日的天空格外藍,云朵分外白,走進藍天白云之下的洛口蘇區(qū)革命歷史陣列館,拂去歲月的封塵,會發(fā)現(xiàn)洛口曾是一片紅色熱土,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承載過崢嶸的革命歲月,書寫過絢麗的革命篇章,洛口在中央蘇區(qū)史上占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是寧都蘇區(qū)早期革命重地;是中央蘇區(qū)五反“圍剿”戰(zhàn)略腹地;是蘇區(qū)設縣之要地;是后蘇區(qū)時期之游擊陣地,“四地”奠定了洛口在蘇區(qū)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展館設于洛口鎮(zhèn)紅色名村嚴坊村嚴氏宗祠(毛澤東舊居),館展由六個單元30余件革命文物(含復制品)組成,館展完整展示和真實再現(xiàn)了蘇區(qū)時期洛口地區(qū)的革命歷史和革命風貌,展館的青磚青瓦、圖片文字、革命文物無不折射出寧都革命歷史的壯闊和厚重。</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洛口蘇區(qū)革命歷史陳列館(嚴氏宗祠)</p> 寧都蘇區(qū)? ?革命重地 <p class="ql-block">  大革命失敗后,1927年7月底,中共寧都支部干事會在寧都縣城東門外石華仙(今河東村)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由縣城轉入農村活動。會后,共產黨員賴金聲、廖云轉入洛口、東韶地區(qū)秘密開展革命活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寧都黨員由縣城轉入洛秘密活動路線圖</p> <p class="ql-block">  1927年底,賴經邦等人率領江西工農革命軍第七縱隊從東固游擊到達永村、橫江一帶,宣傳土地革命政策,發(fā)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1928年1月,贛南特委派中共黨員王模到永村、橫江秘密開展革命活動。1928年2月15日,共產黨員賴金聲受中共寧都特支派遣進入永村、橫江,以教書為掩護,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傳播革命火種。1928年3月至6月,中共寧都特支書記彭澎、軍事委員王俊、宣傳委員江源祥先后來到洛口、永村、里灣等地指導和開展革命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賴經邦和王模畫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彭澎、王俊、江源祥畫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永村黨支部暨農協(xié)會成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28年洛口黨組織建立情況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傳播革命火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永村、橫江農民暴動</p> <h3>  1928年6月2日,賴金聲、賴汝林率領100余人組成的永村、橫江農民暴動隊,按計劃順利攻占東韶鄉(xiāng)公所和糧食辦事處,暴動取得成功。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寧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成功暴動,沉重打擊了洛口、東韶地區(qū)的封建勢力,極大地激發(fā)了寧都北部和樂安、宜黃、南豐、廣昌等縣相鄰地區(qū)人民的革命熱情。</h3> <h3>  1930年1月31日,洛口近千名群眾配合紅四軍第四縱隊攻占寧都縣城。1930年3月,洛口(時稱代榮)區(qū)蘇維埃政府成立,下設古夏、楊村、永村、洛口、嚴坊、靈村、香源、球田、高坪9鄉(xiāng),1930年5月,洛口地區(qū)完成土地分配工作,農民獲得夢寐以求的土地,群眾革命熱情高漲,洛口成為一塊鞏固的革命區(qū)域。</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洛口區(qū)蘇維埃政府轄區(qū)示意圖</p> 五反“圍剿 ”? ? 戰(zhàn)略腹地 <p class="ql-block">  洛口位于中央蘇區(qū)北部中心,黨、政、軍、群團組織健全,良好的命基礎和地理條件,使其成為中央蘇區(qū)反“圍剿”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腹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率領紅一方面軍或駐扎備戰(zhàn)、或隱蔽待機、或集結出擊,多次轉戰(zhàn)洛口地區(qū),取得中央蘇區(qū)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爭的勝利,在中央蘇區(qū)反“圍剿”戰(zhàn)爭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一次反“圍剿”時期,紅軍在洛口的活動區(qū)域主要在麻田,作隱蔽待機殲敵準備,1930年12月1日,為打破國民黨對中央蘇區(qū)的第一次“圍剿”,毛澤東、朱德采取“誘敵深入”的戰(zhàn)略方針,率領紅一方面軍從新余羅坊一帶“求心退卻”至蘇區(qū)腹地寧都之黃陂、小布、洛口地區(qū)作戰(zhàn)略反攻準備,12月20日,紅一方面軍下達“在黃陂、麻田之線集中完畢,準備出擊敵人”的命令,21日,紅三軍團由平田移到麻田隱蔽待機。紅三軍團移駐麻田后,根據紅一方面軍總部頒發(fā)的《八個大勝利的條件》、《三十條作戰(zhàn)注意》,對部隊開展戰(zhàn)前政治動員和軍事訓練。25日至27日,紅軍主力在小布兩度設伏擬打潭道源的第五十師,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政衛(wèi)團駐洛口麻田,警戒東韶、洛口、南團三個方向之敵。12月29日,根據紅軍總部部署,紅三軍團由麻田出發(fā)向龍岡進發(fā),攻打國民黨第十八師張輝瓚部。30日,龍岡大捷,中央蘇區(qū)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后,紅三軍團移駐麻田、東韶一線休整,期間,麻田召開軍民祝捷大會,毛澤東到會講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個大勝利的條件》、《三十條作戰(zhàn)注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麻田祝捷大會</p> <p class="ql-block">  1931年5月23日,中村戰(zhàn)斗勝利結束后,紅一方面軍進駐東韶南團,為加強前線領導,在南團恢復成立中共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毛澤東任書記,朱德、林彪、彭德懷、黃公略、譚震林、周以栗為委員。5月25日,朱德、毛澤東率紅一方面軍主力到達洛口嚴坊。當晚,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調整作戰(zhàn)部署,放棄紅一軍團攻打廣昌頭陂計劃,決定26日全軍開到廣昌苦竹集中,全力進攻毛炳文、許克祥、胡祖玉諸敵,5月26日,根據嚴坊會議部署,在廣昌苦竹召開臨時總前委會議,決定奪取廣昌縣城。5月27日,紅軍攻克廣昌縣城。31日,攻占建寧縣城。紅一方面軍在半個月內五戰(zhàn)五捷,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蔣介石的第二次“圍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嚴坊會議與會者:毛澤東、朱德、林彪、羅榮桓、郭化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臨時總前委嚴坊第一次會議決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嚴坊會議”復原陳列情景照</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反“圍剿”期間,1931年8月11日,紅軍取得“黃陂戰(zhàn)斗”勝利后,敵軍大敗,殘部向洛口、寧都方向亂跑,紅軍乘勝追擊20多里才收兵,1931年9月21日,紅軍于興國總司令部發(fā)布了《笫三次戰(zhàn)爭勝利捷報》,其中對黃陂戰(zhàn)斗后敵軍的敗逃方向和紅軍的勝利作了詳細的描述,同時,紅軍編寫的《三期革命勝利歌》用七言詩的形式形象生動地描述了整個第三次反“圍剿”的過程,其中有這樣的描述:“黃陂打下蔣賊慌,調兵遣將無主張,又要蔣蔡往東進,又要陳羅救龍崗,黃陂小布要恢復,東韶洛口要布防……”,詩歌里涉及洛口,從中也可以看出洛口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期革命勝利歌》(部分)</p> <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反“圍剿”時期,洛口及周邊地區(qū)是一塊鞏固的后方基地,1933年2月13日,周恩來在紅軍強攻南豐不克的情況下,致電中共蘇區(qū)中央局并轉臨時中央,決定改強攻為佯攻,撤圍南豐,紅一方面軍主力秘密轉移至寧都東韶、洛口地區(qū)隱蔽休整,待機殲敵,這一決策使紅軍由被動變?yōu)橹鲃?,成為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的關鍵,2月25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于嚴坊發(fā)出《攻宜黃縣黃陂之敵的命令》,紅軍主力從嚴坊出發(fā),于2月27日至28日在宜黃黃陂全阡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李明部、第五十九師陳時驥部,首次取得大兵團伏擊戰(zhàn)——黃陂戰(zhàn)斗勝利。紅軍取得黃陂戰(zhàn)斗大捷后,主力再度退至東韶、南團、洛口、小布一帶隱蔽待機。1933年3月中旬,周恩來、朱德指揮紅一方軍主力秘密北移,21日,發(fā)起草臺岡戰(zhàn)斗,殲滅國民黨軍第十一師、第九師一個營和第五十九師殘部,俘敵6000余人,粉碎了國民黨蔣介石第四次“圍剿”,時任紅五軍團參謀長的陳伯鈞在日記里寫下“洛口是東黃陂戰(zhàn)役勝利的出發(fā)地”,揭示了洛口在第四次反“圍剿”中的戰(zhàn)略地位和歷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周恩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攻宜黃縣黃陂之敵的命令》(1933.2.25)</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3.8.22)</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洛口在中央蘇區(qū)的地理位置圖</p> <p class="ql-block">  第五次反“圍剿”時期,洛口是紅三軍團積極堅持防御的區(qū)域,1934年4月28日,廣昌失守,紅三軍團在廣昌保衛(wèi)戰(zhàn)中損耗較大,奉命留守廣昌頭陂休整,并向廣昌、洛口方向警戒。1934年5月22日,紅三軍團總部在洛口發(fā)出《三軍團準備側擊由黃陂東進敵之命令》,6月8日,紅三軍團擊潰國民黨第六路軍第九十二師向興國古龍岡以北的銀龍下、火燒山紅軍陣地的攻擊。戰(zhàn)后,紅三軍團移師與洛口相鄰的小布、南團一帶休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在洛口活動示意圖</p> 洛口設縣? ? 蘇區(qū)要地 <p class="ql-block">  1933年8月,根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關于劃小行政區(qū)域的決議》,洛口設縣,成為中央蘇區(qū)重要縣份。據《紅色中華》(1933年8月22日第四版)報道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46次人民委員會通過《關于劃小行政區(qū)域的決議》,決定將博生(今寧都)縣劃分為博生、洛口、長勝三縣。洛口縣轄前山(今屬廣昌縣)、洛口、肖田、南團、小布、黃陂、蔡江、小源、池布9個區(qū)79個鄉(xiāng),1933年8月,洛口縣黨政機關初駐麻田,1934年2月移駐東山壩小源“谷格祠”,同年10月又遷回麻田。洛口縣成立后,在發(fā)展經濟、擴大紅軍、支前參戰(zhàn)、借糧籌款、節(jié)省運動、收集軍用品原材料等各項工作中均取得突出成績,多次獲得《紅色中華》報的贊揚和肯定,特別是1934年7月28日在《紅色中華》報道中,洛口縣因籌糧任務重卻出色完成任務被贊譽為“洛口縣仍然是最光榮的一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洛口縣洛口區(qū)永村鄉(xiāng)、池布區(qū)向坪鄉(xiāng)公章(復制品)</p> 江西蘇區(qū)? ? 游擊陣地 <p class="ql-block">  1934年9月底,中共洛口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召開會議,部署全縣游擊斗爭,成立以寧春庭為司令員、鐘息昌為政委、有300余人的洛口縣游擊司令部。10月26日,中共江西省黨政軍機關轉移至安福西甲村,當晚召開會議,決定成立江西省軍政委員會,曾山任主席,領導全省游擊斗爭。11月,寧春庭率洛口縣游擊隊由麻田轉移到洛口高排、金竹一帶,同月,曾山、劉啟耀、李賜凡率江西省游擊部隊轉移至金竹,與洛口縣游擊隊會合后,轉戰(zhàn)于洛口及其周邊的小布、黃陂、釣峰、大沽等山區(qū)堅持游擊斗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曾山、劉啟耀、李賜凡</p> <p class="ql-block">  12月7日,國民黨第十四師侵入洛口,第八、第十四、第九十四、第九十八師全力向洛口北部追剿江西游擊隊,并于沿途修筑碉堡,廣設哨卡,駐兵攔截。12月,洛口縣游擊隊經過多次激戰(zhàn),輾轉突圍至小布樹陂村。在樹陂,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軍政委員會領導曾山、李賜凡、劉啟耀和洛口縣黨政軍領導緊急召開聯(lián)席會議,決定分三路突圍。1935年1月,李賜凡身負重傷轉戰(zhàn)至小布巖背腦后犧牲,劉啟耀率部轉移到永豐南部山區(qū),與敵激戰(zhàn)負重傷,就地養(yǎng)傷。曾山所率第一路突圍隊約1000人,在小布竹篙嶺遇敵激戰(zhàn),遇挫退回金竹,后輾轉興國、粵贛邊地游擊,后曾山所率部隊被沖散打垮,曾山只身從吉安轉往南昌尋找黨組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聯(lián)席會議舊址(小布樹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布巖背腦(李賜凡犧牲地)</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2月,洛口縣游擊隊被國民黨第94師包圍在金竹地區(qū),寧春庭、鐘息昌決定兵分兩路突圍,寧春庭率40余人向小布方向突圍,轉戰(zhàn)至樹陂沾坑小坑庵僅剩10余名隊員,遭國民黨第九十八師包圍,寧春庭及隊員全部被俘,一隊由鐘息昌率領向釣峰、楊依突圍,途中遇敵襲擊,鐘息昌在楊依被捕遇害。</p> 革命先輩? ? 功勛卓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梁玉振將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盧文新將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必明、李江華</p> 革命英烈? ? 永載史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洛口籍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蘇區(qū)時期,洛口人民鐵心向黨,積極投身革命,踴躍參軍參戰(zhàn),一大批熱血青年為保衛(wèi)紅色政權流盡了最后一滴血,數(shù)千人英勇捐軀,賴育章烈士,靈村村橋背嶺人,1931年犧牲,時年24歲;賴金明烈士,員布村和平人,1933年犧牲,時年35歲;嚴濟仁烈士,嚴坊村厚田人,1934年9月廣昌戰(zhàn)役中犧牲,時年21歲;盧忠蘭烈士,球田村高田人,1934年9月廣昌驛前戰(zhàn)斗中犧牲,時年21歲;盧華興烈士,麻田村杜逕人,1934年犧牲,時年40歲;盧著模烈士,球田村召江人,1934年犧牲,時年36歲……,據統(tǒng)計,洛口各村共有910名有名有姓的烈士,鮮血染紅星,他們雖長眠于地下,但他們的英名永載史冊,他們的精神光耀千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蒼穹之上,群星閃耀</p> <h3>  洛口,這塊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土地,英雄的洛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譜寫了光輝的革命篇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對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就是庚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從中汲取前進的精神動力,以更加堅定的步伐,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走好新時代的長征之路。</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嚴坊村鳥瞰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