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詳盡敘述了晉商之興盛,曾在全國掀起了晉商熱。晉商人精明能干,執(zhí)著守信,他們推崇關(guān)帝的忠勇和儒家精神,他們把義放在最先。所以生意越做越大,明清時期晉商分號遍及全國,乃至東南亞,匯通天下。平遙古城就是晉商文化的發(fā)源地,晚清時期控制著全國一半以上的金融機構(gòu),顯赫一時。這座古城如此非凡神秘,深深吸引著我走進它,了解它。</p><p><br></p> <p>踏上登機橋,小妮腳步輕盈,疫情原因,我們許久沒有遠行了,這一次還是熟悉的伙伴,未知的旅行,對將開始的6天5夜山西之行充滿期待。首站就是平遙古城。</p> 古城印象 <p>平遙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古城的城墻、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筑仍然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p> 平遙古城墻—遙遠的筑守 <p>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周長6162.7米,高10米,頂寬3—5米,取孔子弟子、賢人之數(shù),設(shè)垛口3000個,敵樓72座,古城墻把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nèi)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稱新城,古代與現(xiàn)代建筑各成一體、交相輝映。</p> <p>鳥瞰平遙古城,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墻,形如龜狀,烏龜乃長生吉祥之物“龜城”寓意堅如磐石,長治久安。</p> 文廟-中國小故宮 <p>文廟即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唐貞觀初年,平遙文廟是全國文廟中僅存的金代建筑,擁有一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底蘊,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國現(xiàn)存文廟中歷史最久的殿宇。</p><p><br></p> <p>規(guī)規(guī)矩矩給孔圣人拜個禮,祈愿學有長進。</p> <p>走走狀元橋,脫掉藍衫換紫袍,腳踩云梯步步高</p> 日升昌—中國第一家私人銀行 <p>清代初期,山西商人分號遍布全國,業(yè)務(wù)遠至歐美、東南亞等國,“商路遙遠,匯通天下”,后人尊稱他們?yōu)椤皶x商”。平遙古城的南大街和西大街,集中了當時全國實力最強、數(shù)量最多的票號和錢莊,是中國最繁華的古縣城被稱為“中國的華爾街”。</p><p><br></p><p><br></p><p><br></p><p><br></p> <p>日升昌,便是中國票號的始祖,也是中國現(xiàn)代銀行業(yè)的前身。被譽為“天下第一號”。從清道光初年成立票號到歇業(yè),歷經(jīng)一百多年,曾經(jīng)“執(zhí)中國金融之牛耳”,在中國歷史上顯赫一時。</p><p><br></p> <p>道光三年(1823年),雷履泰說服東家李大全投資白銀30萬兩,把如日中天、獲利豐厚的顏料莊改為票號,創(chuàng)立“日升昌”,專營匯兌,從此結(jié)束中國鏢局押送現(xiàn)銀的金融局面。“日昇昌”,三個字中有四個“日”字,拆開來看,就是“日日升、日日昌”,謂日升昌生意蒸蒸日上。票號在匯票紙上的防偽措施也比較嚴密,匯票紙長1尺2寸,寬8寸,填好的匯票一撕為二,客戶和票號各持一半,匯票防偽的標識有:1、筆記;2、印章;3、水??;4、漢字密押。</p><p><br></p> <p>白銀帝國締造者,中國票號創(chuàng)始人雷履泰</p> <p>日升昌票號采用兩權(quán)分離制,投資者不經(jīng)營,經(jīng)營者不投資。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李大全為銀股,雷履泰為人身股。平均每年一千多兩,而當時一個縣太爺年俸才四十五兩。所以老百姓說:“家有萬貫財,不如票號當個差;</p> 協(xié)同慶錢莊—地下金庫的秘密 <p>平遙商業(yè)貿(mào)易發(fā)達,一度成為全國商業(yè)金融中心。縣城最大的錢莊協(xié)同慶錢莊貨,幣流通量異乎尋常龐大,作為市場交換中介-貨幣兌換,鼎盛期,銀錢斗進斗出,白銀和制錢流量極大。因此,金庫建立要安全、隱蔽,運輸便利,地下做為金庫。通往前柜,有曲徑窯道,通往后街</p> <p>協(xié)同慶票號的院子下是300平米平遙最大的地下金庫,當年儲存著數(shù)量可觀的黃金白銀</p><p><br></p> <p>鏢局三寶:鏢旗、鏢車、鏢箱</p> <p>從柜房領(lǐng)取50兩黃金的銀票,我們要去神秘的地下錢莊兌換黃金。</p><p><br></p> <p>穿過狹窄幽深的甬道,眼前豁然開朗,兩邊多個窖室分別存放金銀,大廳正中樹立“龜城”的“鎮(zhèn)城之寶”—樟木雕刻的神龍寶柱,相傳為朱元璋贈劉基千年樟木雕刻之珍品,位于平遙古城中心,是古城的龍脈所在,也被稱為“定海神針”,一直保佑平遙太平昌順。</p><p><br></p> <p>老先生煞有介事地核對了銀票,然后撕下票根,從貨架上取下一支黃燦燦的金元寶遞給小妮。寶貝興奮又新奇。</p> 馬家大院—最低調(diào)的豪宅 <p>馬家大院坐落在平遙古城的深巷中,是平遙首富馬中選的故居。馬中選還是喬家大院主人喬致庸的岳父,馬家大院氣勢雄偉、風格獨特,是平遙古城內(nèi)的第一大宅,相比大名鼎鼎的喬家大院建筑風格更具特色,家居藏品更豐富,只是太過低調(diào),少有人知。我們來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游客很是清凈。</p><p><br></p> <p>三太太的小洋樓是馬家的制高點,據(jù)說也是平遙古城的最高點。站在這里可以俯瞰整個的馬家大院,環(huán)顧平遙城各個城門。</p> <p>在這個院子里,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內(nèi)部回廊、移步易景磚雕,木雕,石雕工藝精湛,圖案美不勝收,屋內(nèi)陳設(shè)古樸典雅,瓷器字畫書法隨處可見,處處彰顯主人儒商之高品。</p><p><br></p> <p>
</p><p>從高處俯瞰,整體外形酷似一個很大的“馬”字,它的寓意則是馬家事業(yè)能夠馬到成功。馬家大院,外觀高大威嚴,內(nèi)部富麗精巧,保存完好價值連城文物上千件。</p> <p>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西逃至平遙時,跟馬中選借了五千萬兩白銀,后來慈禧太后賞賜馬家的寫有“五個千萬”的圣詣,并特批馬家可以用龍的圖案做裝飾,御賜幾件宮廷器物,就將此借款勾銷了。</p> <p>在山西晉商的各大院中,同時能夠看到一口盛滿水的大水缸,從風水學上來講,它有聚財這樣的含義,水的本質(zhì)意思是“財氣”,而且,最基本的功能是用來救火的,并且,它的叫法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大缸,當?shù)厝藢⑺凶龊!?lt;/p> <p>這是馬家的地下金庫。民間流傳的“拉不完、填不滿的馬家地下金庫”之說,看來是真的。據(jù)傳,馬家金庫曾庫存白銀500多萬兩,折合人民幣60多億,金山銀山,富可敵國。</p> <p>原諒我的淺薄,黃金白銀堆積如山,真沒見過這么豪的啊</p> 特色客棧-古韻風情 <p>房間不大,古樸典雅,明清時期的家具,仿古木雕床,特色土炕,輕幔微垂,紅燈高懸,大紅燈籠發(fā)出柔和的光,氤氳著古色古韻。</p> 又見平遙—蕩氣回腸的視覺盛宴 <p>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血脈傳承、生生不息的故事?!俺菈砦琛薄斑x妻”“鏢師洗浴”“靈魂回家”“面秀”等片段,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p><p><br></p><p><br></p> <p>劇場內(nèi)不設(shè)坐席,觀眾隨著劇情的推進邊走邊看,跟隨演員走進不同場景,我們有時是一個看客,有時又像親歷者。在90分鐘的時間里,步行穿過不同的主題空間。清末的平遙城,趙家大院、鏢局、票號、商鋪、街市..像一部古城立體畫卷徐徐展開。置身其中仿佛“穿越”百年時空回到平遙城,感受晉商文化、盛世繁華,與戲中人親歷一諾千金,生死別離</p> <p>游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時光流逝,一座古城背負了太多的前塵往事,這里曾經(jīng)演繹過怎樣的驚心動魄的財富故事,那些叱咤風云的票號商人就坐在這廳堂之上揮斥方遒,調(diào)度著上千萬兩的白銀,操縱著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jīng)濟命脈</p><p><br></p> <p>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轉(zhuǎn)瞬千年便是昨日風景,只有這斑駁的城墻,古老庭院依然記得這座老城曾經(jīng)的興衰榮辱與風雨變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