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魯西的盛夏不只是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曾兩次造訪新疆,皆為北疆。每次新疆之旅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獲,都有按捺不住的沖動,這次也不例外。廣袤無垠的土地,別具風格的異域風情,令人怦然心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挨過夏至的高溫,十幾天來,時而細雨綿綿,時而北風送爽,老天給足了面子。俗言道“早熱晚不熱”,這話應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幾年沒坐綠皮火車了,好好體驗一下,慢生活倒也別具一番風景。和十幾年前那次相比,本次綠皮慢生活優(yōu)越多了。那一次,同樣盛夏,由烏魯木齊到濟南跑了56個小時,頭上只有一個搖頭扇漫不經心的轉動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兩小酒,飄然若仙。天上的云,路邊的樹,紛紛后退……綠皮火車,速度、設施、服務與前些年似乎變化不大,只是搖頭扇換成了空調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北路去新疆還是第一次,依照固有的經驗就是去徐州走隴海。于是,上車后按照隴海線的印象努力地調整視覺。車到德州,方知車走北線,緊接著再次糾正方向。出石家莊不久,進入太行北麓,一個又一個隧道,接連不斷,想一睹太行之夏貌實屬不易。黃土高原腹地,鄰塬而建的新舊窯洞歷歷在目,《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那些凄婉的故事,仿佛在蒼老的窯洞里自然流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越巍巍太行,越過逶迤的黃土高坡,晚八時許,綠皮進入遼闊的隴西平原。八點二十,空曠的原野有些朦朧了,但是還算不算正宗的傍晚。天地遼闊,人煙稀少,雖然綠色覆蓋,但喬木寥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五日凌晨四點半,武威的黎明還沒有任何跡象。這個季節(jié),這個時辰,魯西已經東方熹微,顯然是時差所致。天氣預報顯示,武威的氣溫攝氏11—16℃,日出早6:00,日落晚8:35。早六點的張掖正在下雨。張掖的丹霞地貌向往已久,綠皮車、雨蒙蒙,難以見尊容。和我們老家相比,這里樹木同樣稀少,樹型也明顯具備了西北特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車過張掖站,鐵路兩側的玉米已經抽穗,晚播的也到了“大喇叭口”期。遠遠望去綠油油一片,煞是喜人。不久又進入天地蒼茫,蒼茫得近乎荒蕪,遙遠的天際線清晰可見,天和地在遠方“無縫對接”,毫無遮攔。不少土地連棵青草都懶得生長。不對,長過草的,只是干枯了,徹底干枯了,沒有一絲生命的跡象,怎么會有兔子來此拉屎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柳河鎮(zhèn)附近,大概是個旅游景點,葵花、薰衣草,還有些叫不上名的花兒,五顏六色,相互映襯。這是一個生長生發(fā)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成熟的季節(jié)。路邊,勞人們搭起棚子,晾曬殷紅的枸杞子。春小麥已大部已經成熟并收獲,只有極個別地塊綠油油的,照顧著這片土地的生機。</span></p> <p class="ql-block">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是啊,相對于人類歷史的長河,人生苦短,無非就一場遠行。</p><p class="ql-block">無論觀光、旅行,都離不開知心朋友相伴。而旅行,尤其是結伴而行,最能考驗一個人、一個團隊的整體素質和形象。</p><p class="ql-block">這次“老班長南疆之旅”五家十人,我們倆是新隊員。出了門一家人,大家相互體貼,相互照顧,推心置腹,談笑風生,其樂融融,使枯燥的旅途變得生動而輕松起來。昔日素不相識,卻有相見恨晚之感覺,老旅伴德高望重,帶頭活躍氣氛,我心里輕松不少。</p> <p class="ql-block">火車上看哈密印象不錯,成方連片的棉田,整齊劃一的葡萄架與藍天白云遙相呼應,自然天成。</p><p class="ql-block">但是,好景不長。接下來依然茫茫戈壁。毫無疑問,戈壁灘是新疆的主題也是西北的主旋律。但是,能夠改造的也確實不錯了。內地的你有沒有感覺,每年春夏之交肆虐的沙塵暴是不是輕多了?事實勝于雄辯!火車右手連綿的東西向群山巍峨屹立,那是不是雄奇的天山余脈?三兩52度鴨溪窖酒,搞不清楚了。應該是吧,只見它與天同高,誰有如此氣魄。鋼筋水泥鑄成的壁壘,阻隔了不少迷人的風景。</p><p class="ql-block">火車右手這座崇山峻嶺陪伴我們兩個多小時,依然不離不棄。山頂上規(guī)模不大的積雪,隱隱約約。用手機拉進,確是積雪毫無疑問?!翱瓷嚼鬯礼R”,連火車都氣喘吁吁了。這會兒,感覺火車貌似提速。難道火車也像牛那樣,急著回家吃草。</p> <p class="ql-block">火車由哈密入新疆,經過吐魯番,穿越天山隧道到達烏魯木齊,稍稍晚點。落地核酸后出站,兩位司機師傅已經站外等侯。朗朗午后,陽光炙烤。氣溫與魯西近似,只是光照強烈,如鄰火爐。但是,只要走躲到陰涼處,便會立刻清涼起來。晚七點多用餐,在烏魯木齊算是很早的。旅游公司倪先生已經熱情的侯在酒店。新朋舊友,寒暄入席。</p><p class="ql-block">新疆的飯菜和新疆人一樣實在,特點明顯:羊肉、洋蔥、西紅柿。品美食,敘舊情,開懷暢飲。一踏上新疆這片土地,典型的異域歌舞,笨拙的身體也會隨著節(jié)奏抖動幾下。俊俏的異族姑娘為我們載歌載舞,把宴席的氣氛推向一個高潮。</p><p class="ql-block">維亞納賓館(華凌店)位于烏市東北方向的米東區(qū)。干凈舒適,溫馨浪漫。夕陽西下,染紅了長天;彩霞萬丈,把傍晚的城市渲染的光彩奪目。一架又一架,從東北方向緩緩穿越晚霞,準備降陸機場。</p><p class="ql-block">七月中旬,烏魯木齊的黎明從早六點開始。馬路寬闊安靜,車輛行人稀少。太陽從大山那邊喚醒沉睡的云,天山峰巒疊嶂,皚皚白雪籠罩在薄霧之中,遙遠而神秘。我知道,雪山腳下就是聞名于世的天山天池了。</p><p class="ql-block">早上九點半,對于攝影者來說該是回旅館吃飯休息的時間,這個點出發(fā)顯然是晚點了。</p> <p class="ql-block">出烏魯木齊去往奎屯,遼闊的平原,小麥已經收獲,留下金燦燦的麥茬,玉米也進入開花授粉期,棉花,葡萄、土豆等農作物長勢喜人。不久,又是光禿禿的山地,迂回曲折的盤山公路。途經幾個觀景臺,主要看點是丹霞地貌。因為天氣因素,加之景點零散,給拍攝帶來困難。</p> <p class="ql-block">途中午餐后,繼續(xù)趕路。走近百里丹霞,令人驚嘆不已。大自然鬼斧神工,一幅幅精美畫卷,目不暇接。道路狹窄,不許停車。只能車上拍幾張留做紀念,俗話說得好“剜到籃子里就是菜”。眼前一張牌子“蟠桃一哥”。司機帶我們下車品嘗。幾輛車集中在一家,大快朵頤。吃吧,甩手走人,桃家人瞪眼了。幾輛車馬達一響,一走了之??酌现l(xiāng),禮儀之邦,我們豈能做能虧理之事。于是乎,每家買一兜,明知不需要,聊做彌補吧。不買別嘗,免得尷尬。</p><p class="ql-block">奎屯方向,駛入高速。一望無際的好莊稼,棉花、玉米依然是這片土地上的當家品種。</p><p class="ql-block">獨山子大峽谷位于奎屯西南約二十多公里。熙來攘往的車輛、興致勃勃的游人,徹底攪動了這里的千古安寧。這是一座沉睡億萬年的自然奇觀。每個遇見它的人,最深刻的印象恐怕首先是震撼和神奇,然后才是遙遠的思考和猜測:它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那雙蒼老的眼睛見證了怎樣的風云變遷;一條條風干了的筋骨上刻畫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它又像一位百歲老人端坐在地頭小憩,用那深邃而和藹的眼神打量著眼前的蕓蕓眾生。日月輪回,風霜雪雨,地動山搖,妖魔鬼怪……一批批走了,一批批又來了,如過眼云煙……</p><p class="ql-block">我們住進了舒適的賓館,它慈祥地招招手,依然堅定地守候著那片熱土。我問它,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去城里歇歇腳,它搖搖頭:“哪兒都不去,就在這里打個盹,等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孩子們還要來看我”。</p><p class="ql-block">奎屯的夜,安靜祥和,安靜得有點讓人心悸。</p> <p class="ql-block">獨庫公路。獨山子——庫車。一路風光,一枝獨秀,一步一個感嘆號!</p><p class="ql-block">國道217線獨山子至庫車段稱獨庫公路,原是一條國防公路,因縱貫天山也被稱為天山公路。毛主席1964年4月9日指示“要搞活天山”。1974年4月2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建設獨庫公路。1974-1984年間,歷經十年艱苦卓絕的建設,13000多筑路官兵舍生忘死、胼手胝足,戰(zhàn)風雪斗嚴寒,用青春、熱血和生命在懸崖絕壁雪峰之間,打開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天山通道。168名官兵因此而獻出寶貴生命,平均每3公里就埋葬著1名戰(zhàn)士的忠魂。他們最大的31歲,最小的才16歲,受傷、致殘2000多人。這是一條用血汗鑄就的生命之路,是一條用理想信念和情懷鑄就的英雄之路。它的貫通,使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多公里縮短了近一半,堪稱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守望天山路,寄慰英雄魂。交通人以路為家,抗災搶險,除雪保通,傳承著大無畏的精神,續(xù)寫著天山公路的英雄贊歌。雪崩飛石,壓不垮挺拔的脊梁;洪流塌方,阻不斷前進的步伐。天山南北,續(xù)寫著筑路者的豪情壯志;高入云端,吟唱出交通人的風骨精神(此段內容選自陵園介紹)。</p><p class="ql-block">尼勒克縣,喬爾瑪服務區(qū)。45塊錢一碗拌面,有點心疼。服務區(qū)下行三分鐘即是“喬爾瑪烈士陵園”。熙熙攘攘的人群,出出進進的各色車輛。紀念碑正面寫著“為獨庫公路工程獻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背面紅色仿宋字鐫刻著一百多位,為獨庫公路建設施工獻出寶貴生命的干部戰(zhàn)士姓名,紀念碑前擺滿了鮮花。陵園門口,巧遇為守墓三十多年的老戰(zhàn)士。紅褐色的臉龐,橄欖色的戎裝,堅定而沉穩(wěn)。游人們紛紛與他合影留念。有個四口之家,好像是專程為紀念自己的親人而來的。兩個孩子特地穿一身迷彩服,家長在跟孩子講述親人英雄故事,并與守墓人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這里說是景點,但不收費。和旅途的風光相比,這里讓人心情沉重。是巧合嗎?藍天白云下竟然落下了晶瑩的雨滴。雨滴打在臉色,流入心里。應該是英烈在天之靈感動了上蒼,或者親人相見的緣故吧。</p><p class="ql-block">那么多車,那么多人,那么多花,那么多眼淚,他們?yōu)榱苏l?看風景,湊熱鬧?我想都不是。那是祖國人民對英魂的崇高景仰和愛戴。我們今天來這里游山玩水,正是那些流血流汗,直至獻出生命的干部戰(zhàn)士,拼命換來的。好日子來之不易,好生活凝聚了智慧和力量,付出了艱辛和心血。</p><p class="ql-block">除了美輪美奐的山地草原、蒼松翠柏,這段路最讓人怦然心動的是那一片片白花花的羊群。錯過一波又一波,傍晚時分,在一個山坡,恰好遇到暮歸的羊群,太給力了。一邊調試相機,一邊奔向羊群??偹懔藚s一件遺憾。就我自己去拍照,隊友們通情達理,耐心等侯。我拍暮歸的羊群,朋友們拍瘋瘋癲癲的我</p> <p class="ql-block">17日下午從荒蕪的北段進入尼勒克縣境內,這里群山著綠,蒼松翠柏,郁郁蔥蔥。</p><p class="ql-block">巴音布魯克的盛夏多半是外地人?!霸绱┟抟挛绱┘?,圍著火爐吃西瓜”,無論南疆北疆都是這樣。餐廳里,穿羽絨服的、穿短袖的都有。穿棉衣的好像不怎么熱,穿短袖的也不怎么冷。黎明的巴音布魯克,氣溫最低,有點像魯西老家的晚秋。半晌的時候,氣溫提升上來。</p><p class="ql-block">18日上午庫車方向基本是跑路,沒有什么可圈可點讓人驚呼的風景。阿克蘇天山神秘大峽谷,一個神秘的丹霞地址公園。烈日炎炎下,依然不乏好奇的善男信女。這里的烈日更實在,焦灼干熱。在司機師傅的渲染下更加恐怖。于世帶上帽子,買了套袖,“全副武裝”??墒?,一躲進陰涼,立刻爽快了不少。</p><p class="ql-block">一盤手抓飯二十五塊,景點的飯菜,無論質量還是數量,從來都無法與其價格相提并論。</p><p class="ql-block">四點以后的南疆,揚起了沙塵,戈壁山巒籠罩在沙塵之中。前方矗立著兩座土黃色塔式標志:世界文化遺產;克孜爾石窟。</p><p class="ql-block">克孜爾石窟是公元3-9世紀開鑿于天山南麓古龜茲地區(qū)的佛教石窟寺,是西域地區(qū)現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洞窟類型最齊備、影響廣泛的佛教石窟寺遺存。它既是龜茲石窟的代表,也是佛教石窟寺從印度北傳中國后,地域位置最西端的一處石窟群。受到了印度、中亞乃至中原北方佛教藝術的多重影響,既可稱作西域地區(qū)佛教石窟寺的典范,又是印度與中原北方石窟的媒介。它以獨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畫風格,明顯揭示出佛教經西域地區(qū)自西向東的傳播軌跡,以及在傳播過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過程、即龜茲風格,成為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遺跡之一。1961年,克孜爾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段內容選自克孜爾石窟介紹詞)。</p><p class="ql-block">那些刻畫于陡峭山體的彩色壁畫,歷經千年,依然栩栩如生。壁畫直觀地映射出古代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當時經濟繁榮,社會穩(wěn)定,人民群眾崇尚文化,安居樂業(yè)的精神面貌。可惜,由于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的雙重作用,一些壁畫已經斑駁陸離,一些泥塑已經殘缺不全。</p><p class="ql-block">獨庫公路終點和它的起點一樣,幾乎所有旅行者都要打卡留念。終點標志的右手邊是一處“金字塔景點”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從庫車去和田,道路平直,起伏不大,荒沙漫漫,千里荒涼。沙雅胡楊林連綿幾百里,有的干枯數年,依然堅守在那片熱土;有的茍延殘喘,勉強維持枯燥的生命;有的生機勃勃,彰顯了旺盛的生命力。這是我印象中規(guī)模最大的胡楊林。司機師傅說,沙雅是世界有名的胡楊林。如果八月底九月初,一樹金黃,鑲嵌在逶迤的黃沙丘陵,蔚為壯觀。</p><p class="ql-block">胡楊和荒漠之間,偶爾現出一片碧綠,那里的春棉已經現蕾開花。</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路途遇到了沙塵暴天氣,讓我想起幾十年前魯西,跌宕起伏的沙丘。風沙撲面,熱浪翻滾,匆匆下車,拍幾張留作紀念。</p><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正值汛期,百余米水面,浩浩湯湯,蔚為壯觀。比我心目中的塔里木河寬闊了不知多少倍。</p><p class="ql-block">車子駛過1400多米的塔里木大橋,到了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p><p class="ql-block">紀念館位于阿拉爾市,是一個社會科學類革命史專題紀念館。該館緊緊圍繞紀念歷史、傳承歷史、展示成就、教育群眾四個中心主題,反映紅六軍團和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九旅革命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建設發(fā)展史兩條主線,以三五九旅革命前輩就地轉業(yè),鑄劍為犁,在我國的西北邊陲戈壁荒灘上,發(fā)揚南泥灣精神,開荒大生產,履行屯墾戍邊偉大使命;同步展現兵團現代化建設巨大成就。2006年3月開始籌建并破土動工,歷時四年,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開館揖客,年均接待游客約30萬人次。該館設計新穎,頗具特色,是典型的中西文化結合型建筑。獨特的外觀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四個對稱但不對等的三角異形建筑體,在上下通透的玻璃幕墻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和美麗。館體外形體現四種內涵:一如起伏、巍峨的天山聳立,象征三五九旅精神和天山永存,兵團各項事業(yè)根深蒂固;二如種子破土而出之勢,象征三五九旅革命種子在亙古荒原上以頑強生命力破土而出,生根發(fā)芽,喻示兵團發(fā)展具有勃勃生機;又如揚起的巨帆,象征兵團各項事業(yè)千帆競發(fā),一帆風順,蓬勃發(fā)展;還像巨大的犁鏵倒置在地下,象征三五九旅官兵就地轉業(yè)時鑄劍為犁,屯墾戍邊。</p><p class="ql-block">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紀念館內分上下兩層八個大型展廳,是一個集觀光、紅色旅游、愛國主義教育、會展、演出于一體的綜合場館。館內展陳以歷史基本遞進線索為脈絡,以重要人物、重大歷史事件為重點,通過文物展陳、圖片記錄、場景還原、文字敘述、藝術造型和聲光電等技術手段,多軸線同步表現。八個展陳主題內容為:1、西域屯墾,源源流長。這些內容,彰顯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屯墾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蘊。2、英雄部隊,功勛卓著。一是以電子圖的形式展示三五九旅歷史上賀龍、王震、王恩茂等125位將帥生平;二是通過三五九旅三次長征路線圖展示英雄部隊的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特別能戰(zhàn)斗的革命精神;三是展示三五九旅從井岡山到南下北返,再到南泥灣和解放新疆等方面的革命史。3、艱苦創(chuàng)業(yè),屯墾荒原。展示文革以前的兵團創(chuàng)業(yè)史。4、五湖四海,投身兵團。展示兵團人物風采。5、建設大軍,鑄就輝煌。展示兵團在沙漠戈壁中開荒造田建綠洲的艱辛與輝煌。6、中流砥柱,銅墻鐵壁。凸顯兵團發(fā)揮屯墾戍邊特殊作用的內在意義。7、建設城市,勾畫家園。重點突出兵團在沙漠腹地建城市,實現從無到有,從原始到現代的城市建設方面的標志性城市景象和建筑等。8、構建和諧,奔向小康。重點展陳兵團科教文衛(wèi)及社會事業(yè)發(fā)展方面內容。</p><p class="ql-block">這是穿越塔克拉瑪干的西線,也是穿越塔克拉瑪干最溫柔的一條公路。下午的風沙更加強勁,風力有六七級,應該是嚴重的沙塵暴天氣了。百米以外黃沙漫漫,不見物象,飛沙掠過公里,就像奔騰的黃水浩浩蕩蕩,前呼后擁。這種天氣,已經嚴重影響了行車安全,有的車輛已經??柯愤?,規(guī)避風險。這條塔克拉瑪干的西線公路,途中零散的胡楊相依相伴。這條公路不如中線那么恐怖,也不如東線那么漫長。</p><p class="ql-block">塔克拉瑪干的局部,讓我想到了浩瀚、恐怖、肆虐、荒蕪……當它仰天長嘯的時候,一切生命都顯得那么渺小無助。</p><p class="ql-block">老家魯西屬于黃河沖擊平原,黃水留下的沙土崗子連綿起伏。小時候,我們到那里拔草、拾柴。春天多風季節(jié),周邊村莊的百姓深受其苦。但是,與塔克拉瑪干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p><p class="ql-block">紅白山服務區(qū)被警察告知不準通行,問其原因,答曰保密。大批車輛滯留,高達37℃的炙烤,令人焦躁不安。兩個多小時以后,忽然一聲炮響,車輛放行了。</p><p class="ql-block">這會兒,吐魯番暴雨成洪,獨庫公路下起冰雹并出現局部山體滑坡,塔克拉瑪干在上演沙塵暴。新疆的天氣魔一樣,變換無窮。沙塵天氣,苦了驢友。他們不得不偃旗息鼓,躲進車里,望沙興嘆。</p><p class="ql-block">玉龍喀什河,一條靜精心打磨“和田玉籽料”的神秘河流。</p><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穿越逶迤荒沙,到達和田中豫賓館。新疆棗兔有限公司的車輛已在此等侯。晚餐,兔業(yè)公司王總安排在和田夜市盛情款待。和田夜市,氣勢恢宏,人聲鼎沸,生意火爆。夜市以小商品和餐飲業(yè)為主,民族特色顯明。這個城市,這個季節(jié),這個火候,這個火爆的場面,實在是震撼。由于入席較晚,夜市演繹活動已經錯過。</p><p class="ql-block">席間,和田縣委書記到場表示歡迎,實在是不簡單。一方面,看出這位領導謙遜、厚德、親民、務實。具有濃厚的開拓精神和淵博的文化底蘊。是一位德才兼?zhèn)涞暮酶刹?,人民的好公仆,看出地方領導支持引進企業(yè)的關心支持,又表明,我們的企業(yè)、我們的企業(yè)家身在他鄉(xiāng)干部群眾當中的位置。不特別優(yōu)秀沒有這樣的位置,一般的優(yōu)秀也沒有這樣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和田依然籠罩在沙塵之中,城市、鄉(xiāng)村、荒漠、山林……如同患上白內障。</p><p class="ql-block">上午,新疆棗兔農牧發(fā)展有限公司的老總陪我們參觀了兔業(yè)基地、和田博物館、古樹核桃樹王。</p><p class="ql-block">興許是沙塵原因吧,和田的城市環(huán)境似乎不敢恭維。兩天風沙,這座城市被一層黃沙所覆蓋。</p><p class="ql-block">和田地區(qū)古代為皮山、于闐、渠勒、精絕、戍盧諸國地,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最大的綠洲。和田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真實地再現了歷史上和田地區(qū)燦爛輝煌的手工紡織技術、陶塑藝術、繪畫藝術、以及作為佛教圣地所蘊藏的佛教文化。</p><p class="ql-block">距今約3000年左右,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于闐建立了國家,在西漢時期(距今約2000年)尉遲家族稱王,統領于闐。公元前60年,歸西域都護府統轄,正式列入中國版圖。7世紀中葉,唐朝政府在天山以南設安西大都護府, 675年在于闐設置毗沙都督府,下置十州。元為蒙古宗王分封地,1279-1289年,元政府在此設宣慰使元帥府。清乾隆24年(1759年)設和闐辦事大臣。1884年,新疆建省,置和闐直隸州,轄于闐、洛浦兩縣;新中國成立后,設和田地區(qū),轄和田市以及和田、墨玉、皮山、洛浦、策勒、于田、民豐七縣。</p><p class="ql-block">大約在公元前,佛教傳入于闐,因國王尉遲家族虔誠信仰并極力弘揚,在于闐境內大力修建佛院、莊鑾佛像,彩繪壁畫,佛教在于闐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于闐成為佛教的圣地。同時,大批的大乘經籍從于闐弘布到中原,成為中原大乘佛教的策源地。隋唐時期分別在洛陽和長安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的“大小尉遲”更將于闐佛教繪畫技藝帶到中原,“于闐畫派”吸收了印度、中亞的運染法,融匯中原繪畫的線條,又加入于闐本地的成分,形成獨辟蹊徑的繪畫風格,深遠地影響到我國佛教藝術的發(fā)展。和田之地,是新疆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是古代“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中外經濟文化的薈萃之地。隨著歲月的流逝,遺址漸被流沙埋沒。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三十年代,自瑞典人斯文·赫定始、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德國人特林克勒、椿克爾等來自外國的“探險家”、“考古家”先后蜂擁而至,尋覓文化遺存,盜掘文物,致使和田境內幾乎所有的古遺址都受到破壞,大批的精美文物流散海外,如英國倫敦博物館、新德里印度國立博物館、德國不來梅博物館等,這成為新中國成立前和田考古文物工作的“傷心史”。經過田野調查,和田地區(qū)有各類文物遺跡點約156余處,出土各類文物1萬多件,著名的遺址如皮山縣“桑株巖畫”、洛浦縣“山普拉古墓葬群”、“熱瓦克大塔”、墨玉縣“麻扎塔格遺址”、民豐縣“尼雅遺址”、于田縣“喀拉墩佛寺”、“原沙古城遺址”、策勒縣“丹丹烏里克遺址”等。新落成的和田博物館珍藏了這些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為研究中國西域文明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本段內容選自網絡)。</p><p class="ql-block">田博物館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核桃王,距今1338年,依然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不只神奇,簡直是神話。</p><p class="ql-block">中午,公司安排了豐富的飯菜。午飯后驅車前往喀什。去喀什的高速路車平坦安靜,車馬稀少。公路兩側照樣戈壁荒灘,漫無邊際。不見一棵樹,不見一棵草,也不見一只飛禽走獸,只有盛夏的風,像一股股熱浪從耳邊肆意流淌。</p><p class="ql-block">進入皮山境內,沙塵輕了,但天氣尚不通透。</p><p class="ql-block">葉城加依提勒克大橋附近,滿目蒼翠,莊稼、樹木長勢喜人。從皮山至葉城再到溫宿,縣域距離在縮短,土地面貌在改善。路邊,可以看到養(yǎng)魚池和正在建設的高端供棚。</p><p class="ql-block">葉城,因葉河而得名,葉河之水源自茫茫昆侖。</p><p class="ql-block">新疆,過去幾年,醒目的標語上寫著:維護穩(wěn)定是新疆的第一要務。和那時候緊張的維穩(wěn)形勢相比,如今輕松多了。據說,新一屆自治區(qū)領導根據當前的社會治安形勢,果斷地調整發(fā)展戰(zhàn)略:維護穩(wěn)定,發(fā)展經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p><p class="ql-block">晚九點半,太陽還掛在西天。左手邊,隱約間,巍巍昆侖已經露出大致輪廓。倘若天氣晴朗,昆侖雪山,夕陽西下,如詩如畫。</p> <p class="ql-block">喀什的傍晚從十點半開始。古城內外燈火闌珊,游人如織,一片喧騰??祚R加鞭,十點多進入古城,走馬觀花,匆匆忙忙。說起來,古城游玩應該以看城為主。比如古城的建筑風格,布局設計,風土人情等等。事實上,我們看的是琳瑯滿目、別具風格的商業(yè)活動:絲織品、銅制品、歌舞文化產品……當然少不了地方特色濃厚的各色美食。古城經營者,基本是異族同胞。</p><p class="ql-block">古城分為兩部分,是土著居民生活居住的地方。城內亭臺樓閣,曲折迂回。臨街樓房一樓經營,二樓食宿。</p><p class="ql-block">喀什老城,喀什地區(qū)AAAAA級景點,猶如置身新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的生動畫卷??κ怖铣菂^(qū)位于喀什市中心, 面積為4.25平方公里,約有居民12.68萬人。老城區(qū)街巷縱橫交錯,布局靈活多變,曲徑通幽,民 居大多為土木、磚木結構,不少傳統民居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中國唯一的以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 迷宮式城市街區(qū)。</p><p class="ql-block">喀什噶爾的靈魂在喀什老城,它代表了這個城市古老的過去,平靜的現在,如果幸運,它必將代表未來。</p><p class="ql-block"> 喀什古城,原稱疏勒,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記載見于我國西漢時張騫所記載的古疏勒。古疏勒城位于今天喀什市內南邊盤橐城所在地,也叫艾斯克賽爾古城;唐朝時曾設疏勒鎮(zhèn),但是,故址在今天的喀什市東20多公里處的汗偌依古城,有莫爾佛塔為證。恰薩和亞瓦格所在地的喀什古城應是喀喇汗王朝王都的遺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走進老街巷,在約2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圍里,2.3萬居民聚居疊住,兩三百條巷道交錯密織。</p><p class="ql-block">奇特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燦爛的歷史街區(qū)土石路面的巷道,寬一點的能走驢車,窄的兩人并肩難行;街巷長者600多米,短的50米就到盡頭。街巷東轉西折,南彎北錯,迂回曲折,看似路盡,卻柳暗花明又一巷,恰似《水滸傳》里祝家莊的盤陀路。巷道兩邊是維吾爾民居,一般人家都在有限的平面上,蓋起兩到三層土木結構的小樓,有的向下延伸,建成地下室??蛷d、居室皆由木質扶梯、樓梯連結。家家都有晾臺,位于平面屋頂。每戶都有不大的庭院,用于養(yǎng)花或置放盆景。盆景、鮮花與建筑物廊柱、木雕、挑檐上的各色花飾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幽靜清新。有時在兩條巷道的相接處,會遇到跨街架起的一間小樓,似成門廊,使小巷增添丁幾分古樸與幽深。</p><p class="ql-block">喀什老城老街巷的名稱都沿用維吾爾語舊名,且各有含意。像恰薩街道辦事處的亞格巴扎,意為食油市場;闊孜其亞貝希,為土陶工;而再格來巷,原意是金銀匠聚居處。如果按街巷名一一訪去,喀什古城已毀建筑的原有位置以及古代市場布局,可略知一二。屬亞瓦格街道辦事處的“布拉克貝?!毕铮安祭恕?,維吾爾語意思為“泉”。這條巷子呈環(huán)形,中心因為有九股泉眼,人稱九龍泉。又有人依“疏勒拜泉退匈奴”的千古佳話,稱其為“耿恭泉”。實用信息旅游貼士1、老城有售門票的地方,但不要門票的出入口卻有八九個之多(本段內容選自網絡)</p><p class="ql-block">我去過幾個古城,比如北京、臺兒莊、鳳凰、周村、甪直,周莊,都特別火爆,火爆就火爆在一個“古”字上,這是古城的核心。古城不古,就像一顆假牙,長得漂亮,功能完備,卻嚼不出什么味道。</p><p class="ql-block">樓下的維族兄弟一個晚上忙忙碌碌,刷鍋洗碗做抓飯。早晨,從樓上的窗戶看去,聚集了不少維族兄弟。我有些好奇,下樓看個究竟。門市房前支起一口大鍋,直徑足有一米半以上,里面盛滿了炒好的手抓飯,旁邊圍著幫忙的伙計,一位男子在木墩子上切熟羊肉。大鍋旁邊,一位先生蹲在地上,一手端盤,一手抓米飯,吃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須臾,維族男客陸續(xù)趕到。見面握手寒暄祝福,熱情洋溢,親切樸實。來此用餐的全是年齡偏長的男性。我拿起相機比劃,征得老鄉(xiāng)同意,拍兩張照片。維族兄弟特別熱情,邀我品嘗他們的手抓飯。</p><p class="ql-block">問及當地明白事理的人方知,是維族同胞的婚宴:下午準備,晚上結婚。今天早晨樓下的聚餐是喜事主家宴請親朋好友。維族兄弟的婚宴值得推崇:每人一盤手抓飯,一撮燉羊肉,溫暖簡單。</p><p class="ql-block">上午十點的開城儀式,聽起來熱鬧,看起來稀松平常。東大門演幾個小節(jié)目,為的是推介宣傳,吸引游客,卻也起到了預期效果。東門口人聚集了千余好事者,人山人海,擁擠不透,墻頭上,垃圾桶上,到處擠滿了人。我們特地早行動,還是晚了。我準備好相機手機,準備紀錄下精彩瞬間。無奈,距離精彩還有一米多的距離,加之個頭緊張,只能舉起相機“盲拍”了。勉勉強強,留下點印象。開城儀式,恐怕留下最多的是遺憾:不就是看人嗎!</p><p class="ql-block">場面有點像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但是沒有那么多人,也沒有那么嚴肅震撼,威武雄壯,讓人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離開格林東方賓館,看完開城儀式,驅車向東去往阿克蘇。城外不久,右邊茫茫戈壁,左邊丹霞丘陵逶迤綿綿。</p><p class="ql-block">東行,沙塵又嚴重起來,山巒戈壁沉浸在土黃色的朦朧里。這已經是連續(xù)第三天,這樣的日子真是不好過。</p> <p class="ql-block">溫宿托木爾大峽谷是天山南北規(guī)模最大、美學價值最高的紅層峽谷,被譽為“峽谷之王”。也是天山托兒木世界自然遺產已開發(fā)的景觀名片。大峽谷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約20公里,由庫都魯克、阿奇克蘇兩條蜿蜒的巨型峽谷和上百條形態(tài)各異、長短不一的支谷組成。景觀旅游區(qū)約200平方千米。峽谷內溝壑縱橫,迂回曲折,到處是紅崖赤壁和千姿百態(tài)的石峰石柱。有的像荒原城堡,有的像飛禽走獸,有的如天下糧倉……展現出荒涼之美。更令人矚目的是這些紅色地貌與托兒木的雪山冰峰相互映襯,形成了紅與白、冰與火的強烈反差展示了高山與荒漠特有的自然魅力,給人以巨大的視覺震撼。</p><p class="ql-block">統一乘坐柴油四驅專用區(qū)間車,一路顛簸20多里到達停車終點。由木欄棧道拾級而上,千姿百態(tài)的石柱石峰映入眼簾。烈日炙烤,絲毫沒有影響游客的興趣,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留念。這樣宏大的場面無人機排上用場。不過,無論什么樣的景點,總是以“到此一游”者眾,走馬觀花,拍照留念,一帶而過。如果考察研究,風光拍攝這樣是不行的。你看,??康木扌头寇?,住在峽谷,步行腹地,才能發(fā)現它的曠世之美,才能深層次了解它的真實面目,它的性格脾氣、來龍去脈。</p><p class="ql-block">這顯然是一個新開發(fā)的自然景觀,配套設施,包括景觀的名稱、景點介紹、安全措施、生活用品、防護用品等尚不完善。自然景觀同樣需要人文關懷,需要文化來襯托。</p><p class="ql-block">浦東假日酒店環(huán)境優(yōu)雅,這里的早餐是本次旅行最精美的,品類繁多,做工精致。</p> <p class="ql-block">鐵門關景區(qū),鐵將軍把門,這未免有些滑稽。都閉門謝客一年多了,游客可以不知情,旅游公司怎么可以如此馬虎!</p><p class="ql-block">庫爾勒鐵門關,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庫爾勒市北郊8公里處,扼孔雀河上游陡峭峽谷的出口,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險要沖,古代“絲綢之路”中道咽喉。晉代在這里設關,因其險固,故稱"鐵門關",列為中國古代二十六名關之一。兩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就從這里沿孔雀河進入一條30公里長的峽谷。峽谷曲折幽深,岸壁如刀劈斧鑿。據考,從晉代起,這里就設立了關口,因其地處險要,故名鐵門關。它是焉耆盆地進入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的鐵關峽谷,在攔河大壩上建起了大水庫,往日奇險無比的古絲路中的一段已淹沒在萬頃碧水中。新建成的水電站,把強大的電流輸往各地。峽谷中依山傍水之處,林木蔥郁、百花斗艷,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點綴其中。</p><p class="ql-block">“鐵門關”門匾由王震將軍親筆題寫。登臨鐵門關,一步跨“兩疆”(南疆北疆)。</p> <p class="ql-block">博斯騰湖為國家5A級國家級濕地公園。</p><p class="ql-block">博斯騰湖古稱“西?!?、唐謂“魚?!?,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于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博斯騰蒙古語意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心而得名。湖水面距博湖縣城僅14公里,距焉耆縣城24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積988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數十個小湖區(qū)。小湖區(qū)現有較大的湖泊16個,總面積為240平方公里。大小湖水域總面積為1228平方公里,湖容量約 100億立方米。湖水西淺東深,最深16米,最淺0.8米至2米,平均深度約1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大湖水域遼闊,煙波浩渺,遙望對岸,水天一色,登游艇暢游大湖,麗日藍天,波光瀲滟,輕風佛面,心曠神怡;大風起,驚濤排空,宛若怒海;冬至春初,千里冰封,銀光如鏡。小湖區(qū)各自既相對獨立又有汊流相通,夏秋季節(jié),湖周蘆葦、香蒲生長茂密,湖水清澈碧綠,荷花,睡蓮等各種水草花木競相開放,水鳥筑巢于水面隨處可見,泛舟湖中,各種水鳥不時從身邊、頭頂掠過,鳥鳴魚躍,荷香沁脾,品嘗魚餐魚宴,其樂無窮。博湖既是新疆的漁業(yè)基地之一,又是我國四大蘆葦產地之一(本段內容選自網絡)。</p><p class="ql-block">夏日的博斯騰湖碧波蕩漾,蘆葦、香蒲莽莽蒼蒼,清風徐來,婆婆娑娑,睡蓮輕浮水面,鵝黃色蓮花點綴湖面,野鴨、水鳥,自由自在的嬉戲覓食。大門前一條河,清澈的河水奔流不息,蒲葦隨風搖曳。連續(xù)四天風沙,見不到藍天白云,今天稍有好轉。</p><p class="ql-block">隨船工作人員,蒙古族姑娘努爾比耶落落大方,溫柔美麗,仿佛博斯騰湖里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有她一路陪伴,這趟船飽滿而具詩意。</p><p class="ql-block">晚上下榻艾尚酒店,趙先生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晚宴,又巧遇部隊上的老鄉(xiāng)。千里遙有朋友熱情款待,又遇老鄉(xiāng),場面熱烈奔放。包括“老班長”在內,談起軍營生活豪情滿懷,說不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不負如來不負卿”。他們把英姿勃勃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陲這片遙遠而可愛的土地,如火如荼的部隊生活,把他們打造成氣壯山河的鋼鐵直男。對家鄉(xiāng)、對朋友他們又是那么魂牽夢繞,就像遠行的游子牽掛著慈祥的母親,拳拳之心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到今天為止,本次行程安排的景點全部結束,也是最輕松的一天。上午酒店休整,中午,婁、張兩位老鄉(xiāng)盛情款待,交杯換盞,熱情洋溢?!八l(xiāng)遇故知”,人生八大幸事之一。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覺。其實,作為旅行者在盛情難卻的同時還有一種隱隱約約的欠情。僅僅老鄉(xiāng)而已,素不相識,受之有愧。</p><p class="ql-block">從和碩服務區(qū)下行至烏魯木齊,又是荒山野嶺,毫無生機。道路兩的邊廢棄民居歷歷在目。異域同胞挑戰(zhàn)生命極限、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精神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下午六時許,途徑托克遜境內一個服務區(qū),在這里大家經歷了一次爐火般的考驗,手機顯示45℃。下一站更讓人恐怖:47℃。仿佛一絲不掛置身于煉丹爐,卻無法汗流浹背。光這個數字就讓你目瞪口呆。查一下百度,托克遜隸屬吐魯番,難怪!</p><p class="ql-block">如果在這里曬地瓜干,絕對用不了三天,當然沒有機會霉變了,連蒼蠅蚊子都少見,何況小小的霉菌?</p> <p class="ql-block">即將乘坐東去的列車回山東了。十幾天時間,萬余公里,舟車勞頓,收獲滿滿,感慨頗豐。</p><p class="ql-block">“新疆是個好地方,坐著火車游新疆?!?lt;/p><p class="ql-block">新疆是個好地方,只有你親近她,親臨其境,才有資格對她評頭論足,說長道短,才能義無反顧地牽掛她、不顧一切地愛上她。新疆,天好地好風光好人更好;新疆,水甜果甜羊肉鮮古麗更燦爛;新疆,天地遼闊,雄魂坦蕩,物華天寶,地杰人靈。</p><p class="ql-block">幅員遼闊。不到新疆,不知道天高地厚;不到新疆;不知道山高路遠,地廣人稀。兩個縣之間可能千余里,兩個鄉(xiāng)鎮(zhèn)之間可能幾百里…</p><p class="ql-block">地杰人靈。歷史上,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為東西文化交流,為開發(fā)新疆,建設新疆,振興新疆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三藏師徒西天取經,張騫出使西域,三五九旅屯墾戍邊……他們的吶喊,他們的號角,他們的馬蹄聲聲聲入耳,他們的車轍還依稀可辯……</p><p class="ql-block">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新疆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戈壁荒沙,干旱缺水,生活條件特別艱苦。疆美之美,與新疆之艱苦一點都不矛盾。無論怎么艱苦,有黨和國家的關懷,有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新疆明天會更好。</p><p class="ql-block">茌平人在新疆。無論信發(fā)鋁電,還是新疆棗兔,或者其他我們不知曉的企業(yè),個人,他們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和朋友,在這片遙遠的土地上拼搏奮斗,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人民群眾的首肯完全可以說明問題。他們是鋁城桑梓的驕傲,是棗鄉(xiāng)人民的功臣。我們已經退出崗位,沒有什么能力。但是,我們可以為創(chuàng)業(yè)者搖旗吶喊,擂鼓助威,可以把他們的輝煌業(yè)績,把他們對新疆人民的熱愛和對家鄉(xiāng)父老的的拳拳之心帶回去,宣傳好,讓家鄉(xiāng)父老高興,讓家鄉(xiāng)人民放心。</p><p class="ql-block">同時,這次旅行中結識了朋友,開闊了視野,享受了美景,品嘗了美食,品味了人生。和企業(yè)家交流,了解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與快樂,理解企業(yè)文化的重要地位;與老領導談心,明晰做人做事的道理與規(guī)則,理解紅塵漫漫之不易;聆聽朋友家常理短,探討人生之苦短,明白什么叫活在當下,且行且珍惜……</p><p class="ql-block">旅途中,我們避開了恐怖的“獨哭”,躲過了洪水冰雹。巧遇黃沙漫漫,它成為我們旅行的一大看點。豈不是上蒼保佑!</p><p class="ql-block">同行的老大哥彭先生感慨萬千。群微信群里他說:“和大自然在一起養(yǎng)生 ,和善良人在一起養(yǎng)德,和知心人在一起養(yǎng)心,和快樂人在一起養(yǎng)顏,和正能量人在一起終生受益。我們這次旅游,就是一起養(yǎng)生、養(yǎng)徳、養(yǎng)心、養(yǎng)顏。大家都是正能量,終身受益。這是一次久久難以忘懷的旅行”。</p><p class="ql-block">晚上八點一刻,Z358次列車徐徐啟動,駛出西域都市烏魯木齊。高昌的氣溫依然讓我們驚嘆不已。綠皮火車,四十多度的高溫,激情澎湃,豪情滿懷,一路高歌,我不知道它是怎樣的情懷。也許火字輩都是這樣的情懷吧!</p><p class="ql-block">午夜12:30火車停靠在哈密站。一個伊州區(qū)竟然跑了五六個小時,夜里三點半以后才進入瓜州境內。</p><p class="ql-block">7/25晚十點,列車進入清徐,是晉中地區(qū)了,家鄉(xiāng)越來越近。四點二十分,火車進濟南站,提前了四十多分鐘。天色蒙蒙亮,滴滴細雨。凌晨濟南氣溫24℃左右,溫度適宜,只是濕漉漉的,感覺不舒服。今天是大暑節(jié)氣,這個溫度,足夠優(yōu)越了。</p> <p class="ql-block">本次行程預報</p><p class="ql-block">7.14/15濟南---烏魯木齊維也納新華林酒店;</p><p class="ql-block">7.16:s101國防公路--獨山子大峽谷--奎屯350km奎屯潤錦酒店;</p><p class="ql-block">7.17:奎屯--獨庫公路--巴音280km住巴音雪域酒店;</p><p class="ql-block">7.18:巴音布魯克-庫車大峽谷-千佛洞--庫車260km住庫車麗都酒店;</p><p class="ql-block">7.19:庫車--沙漠公路-359旅軍博園—和田710km住和田華豫酒店;</p><p class="ql-block">7.20:和田--博物館--喀什古城--清真寺--喀什560km住喀什格林東方;</p><p class="ql-block">7.21:喀什--溫宿大峽谷--阿克蘇580km住阿克蘇浦東假日;</p><p class="ql-block">7.22:阿克蘇--鐵門關--胡楊林--庫爾勒680km住庫爾勒艾尚酒店;</p><p class="ql-block">7.23:庫爾勒--博斯騰湖--烏魯木齊560km維也納新華林店;</p><p class="ql-block">7.24:烏魯木齊下午送站。z358烏魯木齊——濟南。 </p> <p class="ql-block">15日晚入住烏魯木齊維也納酒店。</p><p class="ql-block">16日午餐水庫飯店;晚餐西域阿達西主題餐廳,入住奎屯潤錦飯店。環(huán)境優(yōu)越。</p><p class="ql-block">17/中午拉面,晚上入住巴音布魯克雪域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