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上海的高考作文要求如下:</p><p class="ql-block"><b> 小時候人們喜歡發(fā)問,長大后往往看重結論。對此,有人感到擔憂,有人感覺正常,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b></p><p class="ql-block"><b>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b></p> <p class="ql-block"> 針對提供的內容和要求,我作為家長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如下:按照今年的作文寫作要求,有點類似于發(fā)散性思維,可以闡述的認識有多個方面,就像一個曲面發(fā)散出多條直線,而每一條直線都是一種認識。</p> <p class="ql-block"><b> 1、第一條直線。</b>從“喜歡發(fā)問”與“看重結論”的角度著手?!跋矚g發(fā)問”我們可以理解為對知識的探索的主要方式是發(fā)問,通過思考來搞清楚事情的原因或者來龍去脈,我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看重結論”我們可以理解為不夠重視事情發(fā)生的原因,而是過多重視事情的結論。</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有(1)因為需要學習的知識較多,從時間上、從精力上無法做到任何事物都去了解發(fā)生的原因,(2)在目前的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又快又多,而工作和學習的節(jié)奏非???,人們在日常需要應用知識解決的事物又非常多,因此為了適應高節(jié)奏和完成大量工作和學習任務,人們往往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思考事物的本質和原因。從實際需要上來看,人們在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都要了解事物的原因,只是需要應用結論去解決工作和學習中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 綜上所述,如果從“喜歡發(fā)問”和“看重結論”這個對立又統(tǒng)一的角度來闡述作文的認識和觀點時,可以從這兩個方面的辯證關系來分析討論,核心是應用<b>“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b>來分析這兩種情況是相輔相成的,它倆本身并不存在對立的矛盾,只是人們隨著年齡的成長、習慣的改變導致取舍或者偏向,而形成單一。</p> <p class="ql-block"> 人類歷史上的很多重大發(fā)現都是始于提出問題,然后是思考問題,最后是解決問題,這就是“喜歡發(fā)問”的重要性。“看重結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效實用,但是我們不能只是片面的單純的看重結論,必要時往往需要通過“發(fā)問”來搞清楚事情的發(fā)生的原因,這有利于我們在工作中解決存在的困難問題,有利于我們在工作中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創(chuàng)新始于思考,而思考始于發(fā)問。</p> <p class="ql-block"> <b>2、第二條直線。</b>從“小時候”與“長大后”的角度著手。人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形式,小時候的主要方式是發(fā)問,這是因為有著純真無比的童心、好奇的求知欲,長大后的主要方式是直接學習他人已經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并且直接應用在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上,因此需要應用發(fā)展的觀點來分析這個問題。</p> <p class="ql-block"> 雖然人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獲取知識的方法不同,但還必須同時考慮到喜歡發(fā)問和看重結論這兩種方法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只是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而已,不能強調一個方面而否定另一個方面。</p> <p class="ql-block"> 這條直線是從時間長軸的角度來展開的,<b>以“發(fā)展的觀點”分析問題為主要線索,</b>強調“不同成長階段有所側重點”這個發(fā)展的觀點,同時還需要<b>把兩個方面的辯證統(tǒng)一作為輔助線索</b>也要揉合進去。</p> <p class="ql-block"> <b>3、第三條直線。</b>從“有人感到擔憂”與“有人感覺正?!钡慕嵌戎?。針對這種現象,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感覺,感覺擔憂的是考慮到沒有思考就沒有創(chuàng)新,感覺正常是認為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求知形式,這種形式是逐步適應新的環(huán)境而形成的,屬于適者生存。因此我們可以<b>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角度來分析討論</b>,對待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每一個人看問題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有的人看重“實用”,有的人看重“創(chuàng)新”,本質上還是個體認知水平的差異所致。</p> <p class="ql-block"> 關于上面的三條直線,我個人認為還是第一條直線的角度比較好寫,也更加容易得到閱卷老師的認可。</p> <p class="ql-block"> <b>4、關于作文題目的擬定。</b>擬定一個好的作文題目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和訓練,因個人的水平有限,本文不再舉例,歡迎一起探討。</p> <p class="ql-block"> <b>5、存在不足的一個方面。</b>關于今年的上海作文背景文字表達過于精簡,邏輯不夠嚴謹,容易讓考生產生誤判,沒有像國家考卷的作文那樣把背景交代的更加清楚。我個人認為考生不是命題老師的肚子里的蛔蟲,在分秒必爭的考場上不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揣摩老師的想法,最好是能夠做到作文的背景要求明確,含義準確,文字表達清晰,邏輯關系明確。</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人們喜歡發(fā)問,長大后往往看著結論”這句話如果更加嚴謹的表達應該是“人們在小時候喜歡發(fā)問,長大后往往更加看著結論”,這樣不僅邏輯關系明確,而且不容易讓考生偏題,有利于讓考生把精力放在闡述自己的認識和觀點上。</p> <p class="ql-block"> <b>6、存在不足的另一個方面。</b>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并不好寫,初步看起來似乎能夠掌握相關的內容,闡述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如果再進一步去思考的話,就會發(fā)現有一張無形的網束縛著我們的思維,不能把我們的觀點和認識淋漓暢快的表達出來。</p><p class="ql-block"> 似有非有、似懂非懂的感覺特別明顯,因此我們可以逆向推測這個作文的命題老師的性格,要么是消瘦干癟的性格怪異之人,要么是油膩肥胖的性格黏糊之人。</p> <p class="ql-block"> 我認為一個好的作文題目,應該是<b>不僅能夠讓考生痛痛快快的表達自己不同的認識和觀點,而且還能夠表達考生的胸懷和情感。</b>但是這個作文題目和要求讓一般的考生很難表達自己的觀點,更談不上胸懷和情感,少數高手除外。</p> <p class="ql-block"><b> 我們家長認為教育是培養(yǎng)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因此高考作文不僅要了解考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更需要了解考生的思想和胸懷。</b></p> <p class="ql-block"> <b>7、容易偏題的幾個方面需要注意。</b>(1)只強調發(fā)問的重要性,而忽略看重經驗的重要性。(2)只強調看重經驗的重要性,而忽略發(fā)問的重要性。(3)“發(fā)問”在這篇作文里主要是指了解事物的規(guī)律的“原因”,而不是指了解事物規(guī)律的“過程”,如果寫成討論“過程與結果”的辯證關系方面的作文,就屬于偏題了。</p> <p class="ql-block"> 從高考的作文命題上來看,需要<b>孩子們在平時就要善于思考,經常思考的習慣不僅會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還會形成自己的觀點,甚至形成一些樸素的基本思想,就會掌握事物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學會辯證的、發(fā)展的看問題,透過表象看清事物的內在本質。我個人認為這是最為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家長給予引導和培養(yǎng)。如果孩子再掌握了處理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的話,這個時候就能夠站在較高的位置,在面對各種問題的時候就能從容應對了。這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孩子開竅了,一通百通。</b></p> <p class="ql-block"> <b>8、原創(chuàng)。</b>以上的內容是我作為家長的一些樸素的觀點,沒有參考任何文案和他人的觀點,屬于地地道道的原創(chuàng),具有獨立的知識產權,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而已。考慮到我不是中學老師,也不是從事教育的專業(yè)工作者,只是一個心智相對成熟的家長而已,我闡述的幾點意見一定會存在看事物本質不夠深,專業(yè)不夠強,站位不夠高,視野不夠寬等問題,因此本文只是表達個人的觀點,不具備參考價值,敬請諒解。祝愿孩子們高考取得好成績!</p> <p class="ql-block"> 一位曾經參加高考孩子的家長</p><p class="ql-block"> 2022-07-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