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云南農場知青系列故事(30)

老陳(7323886)

<p class="ql-block">這張有些模糊的黑白照片,由《解放軍報》當年參戰(zhàn)記者拍攝,照片的背景是紅河岸邊通向越南一方,用竹木搭建的臨時渡河浮橋,五位參戰(zhàn)民兵肩扛擔架、手提步槍冒著生命危險沖過浮橋,他們視死如歸的面容,給人們以極大的震撼!右起:重慶知青李維義、熊文清、湖南農二代工人許忠孝、成都知青黃世昌、湖南農二代工人胡吉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 七民兵勇救傷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春節(jié),原云建兵團四師十六團二營七連成都知青黃世昌,接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電話,這個電話是河口農場一個朋友打來的,告訴他一個怎么也想不到的消息:一個原邊防13團貴州籍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參戰(zhàn)軍人,來河口農場尋找當年搶救負傷軍人的支前民兵。這位軍人當年受傷,與五位戰(zhàn)友身處困境,在逃生無望的情況下,被一群支前民兵搶救并護送到后方野戰(zhàn)醫(yī)院,挽救了他們的生命。四十多年后,這位當年的“傷員”不忘被這群民兵的救治之恩,專程從貴州來到紅河岸邊,他受傷被送過河的地方,來尋找他的“恩人”,他來到河口農場,并通過河口縣武裝部查詢當年農場參戰(zhàn)民兵花名冊和相關檔案資料,終于找到了當年參加過搶救傷員的三位湖南籍參戰(zhàn)民兵。這位當年的“傷員”激動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當他得知黃世昌的朋友已聯(lián)系上當年參加搶救傷員的成都支邊知青黃世昌后,立即借用手機,在微信里與黃世昌進行了視頻通話,幾十年前匆匆一見,又匆匆一別,誰也沒有記住對方的模樣,只有讓當年“搶救的經過”來相認了,黃世昌在微信視頻里與這位當年救過的傷員談了很久,談到當年受傷被救治的情景、談到傷好后退伍回老家參加工作的經歷、談到現(xiàn)在已退休出來尋找當年的恩人的情況,雙方都很激動,有些語無倫次,最后互道珍重,依依惜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面那張“沖過浮橋”的照片,是解放軍報的記者,事后采訪“七民兵勇救傷員”事跡時補照的,但也真實地體現(xiàn)了他們當時沖過浮橋搶救傷員的場景,幾十年過去了,這張照片雖然有些模糊,但它就象一面浮雕一樣,屹立在人們心中,震撼心靈!看到這張照片,仿佛就看到,當年他們沖過浮橋、跨過紅河、穿過雷區(qū),勇救6位解放軍傷員的場景又浮現(xiàn)在眼前,久久縈繞在我的腦海里……讓人蕩氣回腸!感慨萬分!</span></p> <p class="ql-block">黃世昌,原云建兵團四師十六團二營七連成都知青,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期間為河口農場二分場七隊武裝民兵排副排長,帶領六個民兵,沖過紅河,成功搶救6名解放軍傷員,譽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世昌接到這個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電話后,40多年前他和戰(zhàn)友李維義、熊文清、許忠孝、胡吉兵、鐘國標、(還有一人為湖南工人,名字不祥)所經歷過的那段腥風血雨,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難以忘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2月17日凌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正式打響,黃世昌帶領同隊武裝民兵排的戰(zhàn)友一行7人往前線送完彈藥往回趕,在經過龍山附近時,影影綽綽看見紅河對岸山頭上,有一個人不停地用白毛巾揮舞,似乎是向中國一方發(fā)出求救,這時公路兩邊站滿了向前線推進的部隊,黃文昌立刻向路邊的部隊首長借了一個望遠鏡,往對面山頭一看,真的是解放軍傷員發(fā)出的求救信號,于是黃文昌和他的戰(zhàn)友就向部隊首長匯報,請他們派人過河去救傷員,部隊首長回復說,部隊在往前線的行進中,沒有接到上級的命令是不能自行其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世昌在向部隊求救無果的情況下,就同戰(zhàn)友們商諒,決定他們7人自行過河救傷員,正好附近有舟橋部隊,黃文昌向他們借了一艘沖鋒舟和一位民兵乘沖鋒舟過河,另外五名戰(zhàn)友往上游一公里處的浮橋過河,當黃世昌他們兩路人馬趕到紅河對岸小山下時,在他們面前是一座小山坡,全是越南人種的菠蘿,觀看部隊留下的標記,知道這是越軍的一片雷區(qū),面對雷區(qū),黃世昌和他的戰(zhàn)們沒有退縮,也沒有時間去考慮退縮,前面山頂上就是解放軍傷員,只有通過這片雷區(qū),他們才能夠到達救援地點,他們沒有退路,也沒有其它路可走,只有穿過雷區(qū)才能到達目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世昌率領6名戰(zhàn)友開始向雷區(qū)前進,剛進入雷區(qū)不久,黃世昌正要提醒大家要踩著新鮮腳印走,突然發(fā)現(xiàn)許忠孝伸手去拿右邊地里一個淺綠色的“東西”,急忙大喊別動!許忠孝嚇得立即收回了手,黃世昌說那是地雷,你這樣去拿,如果把它引爆了,我們不是全完了。在場的戰(zhàn)友看到此情景,都嚇出了一身冷汗。經過了這次危險后,大家向前走就更小心了,在這布滿地雷荒草叢生的山路上,黃世昌和他的戰(zhàn)友經過近半小時小心翼翼的攀爬,經于來到了山頂,他們一看,吃了一驚,原來以為只有一名傷員,沒想到在兩山之間的山洼里一共躺著6名輕重傷員,經過簡單詢問,才知道有2個傷員是邊防13團的,其余4人是39師116團的,其中有一個班長傷勢特別嚴重,雙腿炸斷了,眼睛炸瞎了,腹部還被炸傷了,其余的5人傷不是很重,在有人攙扶的情況下勉強可以行走。這幾個傷員在黃世昌他們沒有到達之前,對傷口已作了簡單的包扎處理,但這時,鮮血已滲透了包扎的沙布,黃世昌他們又用隨身攜帶的急救包對傷員的傷口再進行了臨時處理。一個高個子帶北方口音的傷員告訴黃世昌他們說:“我們已負傷4個小時了,是我先踩到地雷負傷,班長跑過來救他時,踩到了一枚連環(huán)雷,所以班長的傷勢最重”。</span></p> <p class="ql-block">李維義,1971年3月21日從重慶第6中學支邊到云建兵團四師十六團二營七連,兵團改制后為河口農場二分場七隊,1979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時,他選擇留下來當了支前民兵。與黃世昌等戰(zhàn)友一起,勇救6名傷員,譽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了解完這些情況后,黃世昌決定立即帶領傷員下山、過河回后方醫(yī)院,因為沒有擔架,黃世昌作了如下分工:他和鐘國標抬傷勢最重的班長,李維義、熊文請、許忠孝、胡吉兵等5人,每人負責一個傷員,將他們護送下山。臨行前,黃世昌再次叮囑大家,一定要注意腳下,踩著上山時的腳印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行動開始了,黃世昌抱著班長的上身,盡量避開他受傷的胸部和頭部,鐘國標抱著班長的雙腿,抬起來慢慢地朝山下走,其他5個傷員,李維義、熊文清等人根據(jù)傷員的傷情,分別采取背、攙扶、肩扛的辦法開始向山下河邊移動。那個班長真不好抬,每挪動一步都十分小心,挪動的時候又看不到路面,怕踩不到上山時的腳印,踩到地雷,又怕不小心弄痛了班長的傷口,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走走停停,終于來到了紅河邊,大家都累得滿身大汗、氣喘吁吁了,但想到時間就是生命,顧不得休息,立即抓緊時間過河,由于沖鋒舟只能裝下三個人,只有將傷勢最重的班長放到沖鋒舟上隨黃世昌、鐘國標過河,其余5位傷員在李維義、熊文清等人的攙扶下從浮橋過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沖鋒舟很快到達了河對岸,停靠的地方是一片紅色泥灘,黃世昌當時也顧不了這些,與鐘國標跳下沖鋒舟,抬起班長就走,雙腳一下被泥漿陷住,黃世昌使勁一拔腳,結果膠鞋陷在泥漿里沒有拔出來,這個時候黃世昌也顧不得鞋子了,干脆赤足抬著班長一步一步的蹚過泥灘,來到公路邊,找準備渡河的部隊要了一副簡易擔架,將班長放到擔架上,這時又來了兩位民兵,黃世昌四人抬起抬架趕緊往野戰(zhàn)醫(yī)院跑去。剛跑幾步,黃世昌突然感覺腳底一陣疼痛,這才想起膠鞋還在泥灘里,事到如今,黃世昌也不可能丟下傷員回去找鞋子了,只有咬緊牙、強忍疼痛,抬著班長繼續(xù)往前跑,說也奇怪,沒跑多久腳底就沒有那么疼了,再跑下去,黃世昌漸漸的忘記了疼痛,這是他把注意力都集中抬傷員上,忘記了疼痛,或者是腳掌被石渣刺得神經麻木了吧,感覺不到疼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簡易擔架四周是用竹子做的,上面用繩子結成網狀,班長就躺在上面,一路顛簸,他的身體不斷地往下滑,其已負傷的雙腳在擔架的撗梁上不斷地撞擊,黃世昌抬在后面看到這些,心里非常心痛,怕班長受不了,見路邊有部隊戰(zhàn)士,就沖著一個戰(zhàn)士說:“幫忙將傷員往上抬一下”,當時那個戰(zhàn)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嚇得往后退,黃世昌見狀,憤怒得大吼到:“一會兒你要是受了傷,我救都不救你”。這時一個干部上前將班長往上挪了挪,連忙道歉說,這是個新兵,才入伍幾個月,沒有經歷過生死,害怕!</span></p> <p class="ql-block">熊文清,1971年3月21日從重慶6中支邊到云南生產建設兵團十六團二營七連。兵團改制后為河口農場二分場七隊。1979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時,他選擇留下來當了支前民兵。與黃世昌等戰(zhàn)友一起,勇救6名傷員,譽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世昌也顧不得聽解釋了,繼續(xù)往前跑,經過近半小時的奔跑,黃世昌他們終于到了紅河岸邊舟橋頭的一個戰(zhàn)地醫(yī)療所,他們趕緊把傷員抬過去,看到兩頂帳篷前站著一位醫(yī)生,黃世昌急忙大喊:“快救人,可能不行了”,那個醫(yī)生問:“那個部隊的”,“116團的”黃世昌回答說,“116團的野戰(zhàn)醫(yī)院不在這里,在下面312醫(yī)院,你們要將傷員送到那里去救治”,醫(yī)生回答道,黃世昌說:“人快不行了,你們先搶救一下嘛”。但不管黃世昌怎樣說,這個醫(yī)生堅持要黃世昌他們將傷員送往312醫(yī)院救治,在這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黃世昌他們只好抬起班長往312醫(yī)院趕去,又經過兩公里多路的奔跑,終于找到了312醫(yī)院,黃世昌他們放下?lián)埽衅渌麘?zhàn)友去叫醫(yī)生,他上前去抱住班長,這時班長聲音已經很小了,他說:“心里難受想喝水”,黃世昌一面叫人找水,一面輕輕地給他揉胸口,當水拿來的時候,班長已奄奄一息了,黃世昌喂了他一口水,他微微爭開沒有被包扎的右眼,看了黃世昌一眼,就慢慢地合上了眼睛,手也一下子垂了下來。醫(yī)生趕到了,看了看瞳孔,用聽珍筒聽了聽心臟說:“沒希望了”,顯然班長已經停止了呼吸,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到這些,黃世昌心里隱隱作痛,淚水順著臉頰模糊了雙眼,班長就這樣死在了他的懷里,給他留下的只是那一瞬間告別的眼神!還是表示最后的謝意?這些都不得而知,這現(xiàn)實的人間悲歡離合、生死離別,使黃世昌難以接受,感到精疲力竭,一屁股坐在地上,發(fā)呆了很久才站了起來,指揮幾個民兵將班長的遺體抬到集中放遺體的木板上,那里已有十幾位犧牲的解放軍戰(zhàn)士。然后拖著沉重的雙腿,帶著沾滿班長鮮血的手,噙著眼淚,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班長,離開了至今都不知道姓名的,為國而戰(zhàn)犧牲的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維義,熊文清等五個民兵,他們繞道從浮橋渡過紅河,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比較順利地將五位傷員送到了野戰(zhàn)醫(yī)院,使他們及時地得到救治。</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1979年2月17日凌晨,解放軍某部舟橋連在紅河上架起浮橋,我軍坦克快速奔向打擊越南的主戰(zhàn)場,此照攝于云南河口洞平二分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維義說,當時我們連隊民兵排的任務主要就是站崗放哨、巡邏執(zhí)勤、燒開水、煮飯、運送彈藥到前線陣地、擦炮彈等。除此之外他們還在連隊前面,紅河上搭建了一座竹木浮橋,讓解放軍撤退時用,他們過河救傷員時就是從這座浮橋上過去的,事后,解放軍報記者采訪時,就在這座竹木浮橋上留下了那張,讓他們終生難忘的照片,每當看到這張照片,當年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就會浮現(xiàn)在眼前,難忘?。?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世昌、李維義、熊文清、許忠孝、胡吉兵等七位民兵,看到需要援救的解放軍傷員后,主動出擊,渡過紅河,穿越雷區(qū),冒著隨時有可能犧牲的危險,成功地搶救六位傷員,其事跡是非常感人的!當年他們能這樣做,不圖名不圖利,就象黃世昌所說,我們當年之所以能冒著生命危險搶救傷員,是我們那代人受正統(tǒng)教育本能的反映,也就是說他們自身的責任和擔當促使他們干了一件足以讓人驕傲一輩子的事,留下了一樁讓歲月、讓歷史稱贊的佳話!</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李維義站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參戰(zhàn)民兵”的旗幟下留影,當年的小伙子,現(xiàn)在慢慢變老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編后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文是根據(jù)《戰(zhàn)火中的重慶知青》一書中,李維義的文章《戰(zhàn)事紀實》、黃世昌的文章《犧牲在我懷里的班長》、熊文清的文章《參戰(zhàn)經歷》編寫的,由于沒有親自釆訪本人,文中有些細節(jié)不一定準確,如果三位戰(zhàn)友有幸看到本文,請?zhí)岢鰧氋F意見,我一定修改,在這里先表示感謝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