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顛,頂也,來源于《說文》,如:顛毛(頭發(fā));顛頂(頭頂);顛童(形容老人頭發(fā)稀少)。山巔, 即山的最頂峰,亦作“山顛”。嵩山戶外線路有幾條以“巔”命名的,如“自由之巔”、“瘋狂之巔”、“少陽之巔”,前幾年都是屬于頂級路線,隨著這兩年新的更高難度路線不斷被探出,風(fēng)頭被“玄天縫”、“通天縫”奪去,仍不失為嵩山經(jīng)典攀爬線路。</p><p class="ql-block"> 周六一行六人前往嵩山少室山登山避暑,目標(biāo)“瘋狂之巔”。峽谷入口的石榴花嬌艷欲滴,長在路邊,不知道秋天能不能見到石榴。</p> <p class="ql-block"> 早早來到山下,停車場偶遇了大神“布衣”大哥,小分隊要去“玄天縫”,我們還是走自己的路,超出能力之外的難度還是不予考慮吧,瘋狂之巔仍是我們的選擇。</p><p class="ql-block"> 過了小暑節(jié)氣馬上就要入伏了,太陽出來后,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熱辣辣炙烤的感覺,剛到兩塊試金石,褲子已經(jīng)被汗水濕透了,試金石、劈開石試試手,繼續(xù)前進。</p> <p class="ql-block"> 順峽谷右行,來到入口,腳下的小水潭清澈見底,水量明顯大了很多,上個周末以及本周多次下雨,小溪不時有水流下,滴滴答答,居然有種“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一絲絲意境。</p> <p class="ql-block"> 剛進入山口,已經(jīng)第三次途中小憩了。</p> <p class="ql-block"> 來到瘋狂之巔入口,前面人聲鼎沸,有一只隊伍比我們還早,兵分兩路,一路正在攀爬水道,一路從旁邊的小道繞行上去,嘰嘰喳喳,很是熱鬧。群里的帥哥感慨:看看人家(美女如云),看看咱們(一群爺們)……</p> <p class="ql-block"> 往常這個小石壁,也是流水的地方,近期雨水較多,還有零星的水滴落,增加了一些難度。</p> <p class="ql-block"> 來到第一個橫切難點,第一次加入嵩山戶外隊伍的新人有點緊張,以前多是騎行和徒步,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但是到了懸崖邊,還是有點變顏變色。前有指點,后有安全繩,拉著預(yù)留的繩子,終于安全過來了。</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典景點“瘋狂之門”,途中小憩,得知另一位新人隊友曾經(jīng)做過消防員,肅然起敬,和平時期,軍人和消防員都是“最可愛的人”,尤其身邊接觸消防員較多,很多幼兒園都有參觀消防隊的活動,有一句評價很客觀:他們(消防員)要么已經(jīng)是英雄了(救火、救援等),要么正在走向成為英雄的路上。致敬英雄!</p> <p class="ql-block"> 由于有新人,慢慢悠悠終于來到第一處攀爬點,帥哥璐璐已經(jīng)上去掛了安全繩,后面就好上多了。</p> <p class="ql-block"> 聽聞后面有人喊我,原來后面趕上來了三哥(平淡)的五人小分隊,兵合一處,將打一家,一起前行。</p> <p class="ql-block"> 往上橫切的時候,后面的發(fā)哥和小馬也趕上來了。</p> <p class="ql-block"> 來到山洞,以前走到這里,一般都是拍個照,從旁邊就繞上去了,這次有了大神三哥,可以嘗試一下鉆山豹的感覺了。雨后的洞壁有點濕,每個人都是小心翼翼。</p> <p class="ql-block"> 攀登前磕磕鞋底的泥,是對大山的尊重,下面隊友做好保護,是對先鋒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 有了先鋒的安全繩,后面隊友就有了挑戰(zhàn)一下自己的勇氣。由于難度過大,這個難點,兩個小隊十一個人,我們費了將近一個小時還沒上完,后面又有兩三只隊伍趕上來了,其中還有“冬雨”哥和“鬧鬧”姐,看著鬧姐有意試試,璐璐遞過來繩子,一路電梯上去了,上面的三哥也都是熟人,還不忘打趣找樂。</p> <p class="ql-block"> 上到洞頂一看,在我們艱難升洞的時候,從旁邊已經(jīng)繞上來三四只隊伍,下一個狹窄石縫的地方大堵車,前面的隊伍兩條繩子,一條拉拽一條保護,太慢了,擠到前面提醒多加繩子,加快速度,已經(jīng)十一點半了。等候期間,背的啤酒??拿出來分著喝點,一來減重,二來補充一下能量。</p> <p class="ql-block"> 等的心焦,我和璐璐分別到兩邊探路,沒有走通,東風(fēng)老大哥一馬當(dāng)先,從石縫入口處力撐攀爬上一道石溝,上到頂部放下一根繩索,大家魚貫而上,不然真不知道能等到什么時候。</p> <p class="ql-block"> 上到石縫頂部,看到了“雨哥”大神和鬧姐等人,打了招呼,繼續(xù)前行。前面石壁一次只能通行一人,于是狹窄的一小塊平地,居然有人已經(jīng)掛起了吊床,看來等候時間不短了。</p><p class="ql-block"> 瘋狂之巔到這里右切,便與十九號線重合了,偶遇的三哥等人在小樹林里休息,打算走十九號線下山,我們計劃走完十九號線,右切入虎道。</p> <p class="ql-block"> 原計劃上到小寨山頂,吃飯休息都方便,由于前面有點慢,又逢大堵車,時間已經(jīng)中午一點半,切入虎道(比往常晚了兩個半小時),兩個隊友實在走不動了,就地找個小平臺午餐,之后順虎道下山。</p> <p class="ql-block"> 虎道口經(jīng)典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下到埡口,轉(zhuǎn)入梯子溝下山,梯子溝大概是這附近對新人最友好的線路了,難度小,路程近,背著盛夏的炙烤,開始下山。</p><p class="ql-block"> 途中小憩,峽谷遠望太室山,藍藍的天空中,一片白云在山腳留下一塊陰影,別有一番風(fēng)情。</p> <p class="ql-block"> 托塔天王。</p> <p class="ql-block"> 梯子溝下山需要先后鉆三四個山洞,而且還是洞里套洞,不熟悉的能鉆到暈頭轉(zhuǎn)向,但是每鉆一次洞,相當(dāng)于下了一個大的臺階,離山底又近了一大步。</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小憩。</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動上瘋狂之巔,下虎道,全程大約十公里。天氣炎熱,雖然沒有前段時間40度甚至以上的高溫,但是小暑過后,低溫蹭蹭蹭地趕上來了,太陽一出來就覺得悶熱無比,汗水都像不要錢似的滴落;新人第一次走嵩山攀爬線路,行程較慢;加上第三年第二輪疫情過后,人們發(fā)現(xiàn):房子、車子、票子,在疫情面前都是浮云,能夠和親人團聚,能有一個健健康康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出來爬山(鍛煉身體)的人特別多,也導(dǎo)致了避暑路線的大堵車。總的來說也是一次完美的出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年疊加,尤其本輪疫情過后,成了從心理上壓倒經(jīng)濟奮斗思想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人選擇了“躺平”,激發(fā)了大家對家庭和親情的深入思考,這時候也理解了老人們期待子女團聚的心情,以及老外們寧可不掙錢也要和家人待在一起的親情。</p><p class="ql-block">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許疫情過后,中華民族以“仁義禮智信”為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能夠進一步得到思考和弘揚。希望山河無恙,海清河晏,百姓幸福,祖國富強!</p><p class="ql-block"> 照片和視頻來源于本次活動成員,由孔明編輯而成,恕不一一注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