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假如耶路撒冷為宗教文明向世界擴張的源泉,那么蒙古高原就是企圖用蠻力征服天下的策源地。在這塊土地上誕生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女真人等等,一批又一批從這片草原爬上戰(zhàn)馬,跨出高原。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豪邁壯志,走上歷史舞臺。直到十三世紀蒙古族的興起,在席卷亞歐大陸的鐵騎上,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孫)才思考著,他們是否象這片土地上曾經的主人,也會很快永遠消失在歷史長河中。</p> <h3> 在蒙古高原最為肥美的金蓮川草原上,元上都遺址就坐落其中。慢步其址,只見內外城墻、城門甕城、皇宮遣跡清晰可辨。雖與史書記載的"大理石宮殿,甚美。其房屋皆涂金,繪種種鳥獸花木。工巧之極,技術之佳,見之足以娛人心目......",相去甚遠。但雖經“紅巾軍”及大明軍隊的多次焚毀,城中建筑如皇宮中穆清閣等依舊顯露出它的高大雄偉、莊嚴肅穆,站立其上,東邊華嚴寺、西邊乾元寺殘跡,隱隱顯現(xiàn)。特別是在大安閣,更能感受到當年萬國朝圣的盛景。</h3> <p class="ql-block"> 在遺址上,想仔細搜尋下元瀛國公(宋恭帝)趙隰曾經玩耍的地方,由于史籍的匱乏未能如愿。他兩個兄弟宋端宗趙昰和宋末帝趙昺僅僅幾歲,還是個孩子,在<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73415m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崖山</a>就被肩負起拯救大漢民族的重任,比起他們的悲劇來說,宋恭帝是幸運的。從靈秀的江南,到寬闊的草原,心胸的開闊,使他早已忘卻了曾經的帝王威嚴,看破世塵,潛心佛法,走完了他平淡的一生。</p> <h3> 公元1256年,忽必烈不顧蒙古頑固勢力反對,不惜與其兄弟建立的三大汗國宣戰(zhàn),在此開俯筑城,開始全面學習漢文化,脫離游牧生活。并于公元1271年,廢“蒙古”國號,取《易經》“大哉乾元”(偉大的開始),定國號為元,在此登基(元歷代帝王均在此登基),將蒙古族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隨后又于公元1285年建筑完成元大都(今北京),開始實行冬夏兩京制度。<br></h3> <p class="ql-block"> 沿遺址中軸線,從外城北門(東)、內城復仁門、穆清閣、大安閣、內城御天門、外城明德門徑直向南270公里,與北京的中軸線(偏離子午線2度多)完全重合。站立中軸線上,向北(微偏東)100余公里<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54q00p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汞戈爾草原</a>是元應昌路(末都)遺址,向南眺望遙遠的北京天安門,更加感受到我們民族的偉大。即便是現(xiàn)在,在沒有GPS技術下,要想實現(xiàn)數百公里地理測量,也是非常艱難。</p> <h3> 大元帝國開創(chuàng)者,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標記他們是來自草原,這里才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祖祖輩輩應該牢記的心中圣城。</h3> <p class="ql-block"> 元上都遺址</p><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2日 </p> <p class="ql-block">附原文:<a href="https://www.meipian5.cn/276v69dk?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元上都~見證草原民族頂盛</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