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04年3月6日,44歲的穆夏乘船抵達紐約,應(yīng)邀訪問美國,幾千人到碼頭歡迎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裝飾藝術(shù)家”。《紐約每日新聞》特地發(fā)了??榻B他的藝術(shù)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6年,46歲時穆夏離開巴黎,移居美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在紐約美術(shù)學(xué)院、芝加哥美術(shù)學(xué)院、費城美術(shù)學(xué)院擔任繪畫講師,同時從事肖像畫和舞美設(shè)計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著事業(yè)巔峰逐漸走向結(jié)束,穆夏的思鄉(xiāng)念頭愈加強烈。布拉格市政府向這位杰出的藝術(shù)家伸出了橄欖枝,邀請穆夏裝飾市長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0年,50歲時穆夏結(jié)束了海外生活,回到祖國。</p> <p class="ql-block">從美術(shù)學(xué)院學(xué)生時代開始,穆夏一直保持著身穿俄羅斯傳統(tǒng)高領(lǐng)布衫畫畫的習(xí)慣,他想以此證明自己的斯拉夫民族血統(tǒ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穆夏心里一直有著揮之不去的民族情結(jié),在他看來,描繪斯拉夫民族的苦難歷史是上帝賦予自己的義不容辭的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美國企業(yè)家查爾斯·里查德·克蘭的慷慨贊助下,50歲的穆夏拿起畫筆,集中全部精力,開始了耗時多年的創(chuàng)作構(gòu)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1910年到1928年,穆夏完成了20幅油畫巨作《斯拉夫史詩》,其中10幅油畫的主題是捷克的歷史,另外10幅油畫講述的是其他斯拉夫民族的命運,</p> <p class="ql-block">《原鄉(xiāng)的斯拉夫人》 (1912) </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畫和蛋彩畫</p><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詩》第1幅作品 </p><p class="ql-block"> 穆夏基金會</p><p class="ql-block">這幅畫展現(xiàn)了斯拉夫人遭受到西方日耳曼部落入侵的場景,可以從畫面中看出兩名身穿白色衣服的斯拉夫人蜷縮在草叢中,臉上滿是驚恐的表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畫面右側(cè)冉冉升起的是戰(zhàn)爭之神和代表和平的少女,預(yù)示著斯拉夫人民的苦難將會過去,和平和自由的生活將會重新到來,也傳遞出穆夏不忘曾經(jīng)國難的愛國情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個《斯拉夫史詩》更像是一本描繪斯拉夫歷史進程的故事書,通過一幅幅細微生動的畫面來講述那些難以磨滅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斯拉夫式典禮的引進》 1912 年</p><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詩》第3幅作品,穆夏基金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穆夏對于《斯拉夫史詩》的表現(xiàn)手法,融合了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象征主義,即使他清楚,從美學(xué)的角度來說,很難讓觀眾接受同一主題的系列繪畫,這種古典的方法,并不受現(xiàn)代藝術(shù)待見。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俄羅斯廢除農(nóng)奴制》 1914 年</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畫和蛋彩畫</p><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詩》第 19 幅作品 </p><p class="ql-block"> 穆夏基金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畫面中的場景是克里姆林宮前的圣巴西爾大教堂廣場,俄羅斯沙皇廢除農(nóng)奴制的敕令剛剛于此處宣讀完畢。畫家用冷靜、克制的筆觸畫出了農(nóng)奴的悲慘命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組繪畫由二十幅巨大的畫作組成,穆夏選取了一系列歷史人物和事件,以此回顧斯拉夫人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詩:斯拉夫人的無上榮光》1926年</p><p class="ql-block">這是《斯拉夫史詩》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幅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后,關(guān)系親密的捷克與斯洛伐克合并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取得了民族獨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幅畫中,身姿偉岸的斯拉夫青年張開雙臂迎接這一盛大的場面。人們手捧鮮花和花冠,慶祝這個年輕國度的誕生。</p> <p class="ql-block">《斯拉夫椴樹下的歐蘭第納誓言》</p><p class="ql-block"> 1926 年</p><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詩》第 18 幅作品</p><p class="ql-block"> 穆夏基金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幅畫中,畫家營造出了一個斯拉夫式的神話幻境:戰(zhàn)神斯拉維亞現(xiàn)出雄偉身姿,端坐于捷克圣樹之上,人們在樹下起舞,近景中坐著一位美麗的斯拉夫少女,正在彈奏豎琴,這個少女的原型其實是畫家的女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0世紀之前,斯拉夫人都信仰多神教。這種信仰體系中,人們供奉惡神、善神、太陽神、雷神和戰(zhàn)神,因為這樣,斯拉夫民族有著極為發(fā)達的民間神話系統(tǒng),穆夏作品中常常出現(xiàn)一位扮演庇護者角色的四面神,這便直接來源于斯拉夫民間的多神教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詩》是穆夏的心血之作,他渴望在精神上團結(jié)他的斯拉夫同胞,相信藝術(shù)的啟迪力量能推動人性的進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模特兒為《斯拉夫椴樹下的歐蘭第納誓言》擺造型</p><p class="ql-block">1925 年至 1926 年,穆夏基金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了完成這項恢宏的創(chuàng)作,穆夏大量借助攝影,他走遍了巴爾干半島、東歐,對斯拉夫人的歷史、文化、服裝進行實地考察,并用照片記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們組成了豐富的紀實素材庫,為人物、服裝、裝飾的設(shè)計提供了很大的幫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些照片拍攝于工作室中,工作室里搭起了畫面所需的場景,有些照片則嚴格按照學(xué)院派的傳統(tǒng)方法拍攝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過男、女模特兒的表現(xiàn),穆夏不僅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肢體語言,還觀察到人物的情緒表達,他們使畫面生動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1924年穆夏正在繪制《斯拉夫史詩 》的第六幅作品 </p><p class="ql-block">《塞爾維亞國王艾蒂安·杜尚加冕為皇帝》</p> 《塞爾維亞國王艾蒂安·杜尚加冕為皇帝》<br> 《在貝茲萊姆教堂布道的揚·胡斯牧師》<br><br><div>原本僅打算在五、六年的時間內(nèi)完成,沒想到卻花去了他十八年的時光。</div> <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詩》是斯拉夫民族的歷史畫卷,為了突出畫家對這一嚴肅主題的重視,穆夏一改過去招貼畫創(chuàng)作的裝飾性,突出畫面的象征主義,故事性和寫實主義,創(chuàng)作出了諸如《殉道的揚·胡斯》《俄羅斯廢除農(nóng)奴制》等現(xiàn)實主義畫作。</p> <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詩》從1910-1928,穆夏用了18年時間繪制在長8米、寬6米的巨大畫布上的20幅油畫,反映了從古代到近代斯拉夫民族苦難與光榮的歷史,可說是偉大的奇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8年,穆夏把20幅《斯拉夫史詩》組畫無償?shù)孬I給了布拉格和捷克人民,令人唏噓的是,當穆夏把這些作品送給布拉格政府時,他的慷慨和熱情并沒有得到當局的賞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時奧匈帝國剛剛解體,新的當權(quán)者不愿再一次背負祖先那沉重的負擔。文藝界也早已出現(xiàn)了新的風(fēng)向,穆夏的畫作被認為是“過時的”,甚至一度被束之高閣,落滿灰塵,直到近50年前才被重視起來。</p><p class="ql-block"><br></p> <div>穆夏和妻子女兒們的照片</div> <p class="ql-block">穆夏筆下的女兒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穆夏晚年得子,兒子伊日·穆夏出生時,他已經(jīng)將近六十歲了,他倆之間的特殊感情更像是爺爺和孫子的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日·穆夏回憶道,盡管穆夏年事已高,可他仍然像年輕時候一樣,每天早出晚歸,工作長達16小時。晚上回到家以后,穆夏總是坐下來,彈一個小時的風(fēng)琴,放松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德國占領(lǐng)了捷克,穆夏被蓋世太保逮捕,他被認為是鼓動捷克民族復(fù)興運動的反動分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穆夏在審訊期間健康狀況急轉(zhuǎn)直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7月14日,穆夏因肺炎與世長辭,享年79歲。被葬在了布拉格高堡墓園,納粹禁止民眾對他進行悼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