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時候夏天乘涼,聽過大人們講 “小白龍回家”的故事:在《西游記》中,有一個小白龍,他是西海龍王敖閏的兒子。因小白龍犯了天條,被父親龍王囚禁在遙遠(yuǎn)的一個小島上,失去了心身自由,每年唯有一天,龍王恩準(zhǔn)小白龍回家探母。小白龍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fēng)暴雨。而這一天正是<b>小暑,</b>是小白龍回家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是小暑,是中國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第十一個節(jié)氣,是太陽到達(dá)黃經(jīng)105度,一般在每年的7月7-8日。臺北今天上午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微風(fēng)里開始有微熱的感覺,我上午按慣例出門散步走路,由于臺灣空氣濕度大,不一會兒就全身冒汗。到了中午1點多鐘,天空突然烏云密布,很快電閃雷鳴,狂風(fēng)暴雨,哈哈,今天<b>小白龍果真出現(xiàn)了,它在回家的路上經(jīng)過了臺北,</b>它呼嘯而過,匆匆來,又匆匆離去,到了下午3點多,雨過天晴,風(fēng)平浪靜,小白龍走遠(yuǎn)了。很神奇吧!兒時聽來的傳說,今天第一次驗證了。不得不承認(rèn)古人流傳下來的那些傳說或諺語都是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暑是夏季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暑”字,上面是“日”,下面是“者”字,代表大地上的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nèi),都是被太陽照耀著?!笆睢奔礊闊?,小暑是小熱,還不是很熱,最熱的時候。小暑到底有多熱?我們從傳統(tǒng)的三個物候諺語就能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候溫風(fēng)至</b>”,意思是說小暑時節(jié)的風(fēng)是熱的。如果用現(xiàn)代的溫度測試,這時大多數(shù)的氣溫都在30攝氏度以上。臺灣地區(qū)的溫度會更高,這幾天日本出現(xiàn)了140多年不見的“猛暑”,每天高溫在近40攝氏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候蟋蟀居壁</b>”,意思說夏天好斗的昆蟲蟋蟀都爬出了洞穴,趴在陰涼的墻壁上乘涼。我才知道,我們平時聽見的蟋蟀叫聲是雄性蟋蟀利用翅膀振動發(fā)出來的聲音,雌性蟋蟀的翅膀小,發(fā)不出什么聲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候鷹始鷙</b>”,你有無注意到,小暑時節(jié)野生動物,如,田鼠、野兔,還有一些飛禽都多起來了,因為它們都怕熱,出來乘涼、覓食。這時候,幼鷹由老鷹帶領(lǐng),飛出鳥巢,在清涼的空中翱翔,并開始學(xué)習(xí)飛行搏殺獵食技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小暑,由于陽光充足,氣溫高,時有雷雨,雨水也多,所以,這個時候地球上的萬物生長特別快,夏秋作物都進(jìn)入了生長最為旺盛時期。夏天炎熱,雖對人來說,日子不是很好過,但對植物來說,這個階段正是 “ 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狀”。人沒有陽光,沒有夏天可以生存,但植物,尤其是農(nóng)作物沒有陽光、沒有溫暖的氣溫和水很難生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上午在散步的時候,看著路邊美麗的花草和茂盛的樹木,我就在想,植物靠陽光、靠溫暖的氣溫、靠水滋潤而迅速生長,而我們?nèi)嗽谑郎峡渴裁闯砷L呢?靠什么讓自己變得成熟起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讀過一篇文章,里面講曾國藩有一次在寫給他諸弟的家書中談到了一個人成長靠什么,他說:“…<b>則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誠意</b>?!?曾國藩教導(dǎo)諸弟,個人的成長和修身方面,腳踏實地地最容易入手的,最見成效的就是“格物”和“誠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格物”就是明白事理,要求世事洞明,人情練達(dá)。物是什么?就是所謂的事物的本與末,天地萬物皆是物,如:身體、精神、意念、知識、家庭、國家等等都是物。格是什么?格就是接觸事物,弄清楚它的原理。按照現(xiàn)代的話來說,格物就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的結(jié)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謂“誠意”就是遵循自己所明白的道理去身體力行,去實踐,去誠心誠意做事,如曾國藩所言:“只問積藶,不問成名,更不想享福?!?曾國藩的這四個大字,我個人認(rèn)為,是一個人成長最靠譜的法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幾天,臺灣媒體報道,<b>印度神童</b>阿南德(Abhigya Anand )最近預(yù)言,從小暑開始(7月7日)到立秋(8月7日)地球?qū)⒚媾R“最兇負(fù)能量”,進(jìn)入“天克地沖”狀態(tài),這意味著各國領(lǐng)導(dǎo)者對經(jīng)濟民生無能為力,而疫情亦會有反撲。印度神童表示,從星象觀察所知,估計俄烏戰(zhàn)爭將會延至2023年11月2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度神童還特別點名中國大陸、臺灣、**和日本四個國家和地區(qū),將從小暑開始到立秋,可能有極端氣候所造成的重大災(zāi)難發(fā)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于任何預(yù)言之說,我一直持懷疑態(tài)度,然而,講究風(fēng)水、通靈、預(yù)言等等在人類有歷史時就有了,古今中外皆有之。人們對未知世界的種種“謎”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有的得到了解謎,有的至今仍是謎,但我相信,那些無解的謎不能說就不存在,或許多少年之后會有解謎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最著名的預(yù)言書籍應(yīng)該是<b>《推背圖》</b>吧。據(jù)說,正因為這本書預(yù)言太準(zhǔn)了,所以,它被歷代皇帝列為禁書。這本書預(yù)言了唐朝之后數(shù)千年的事情,據(jù)說,該書對2022年也有自己的預(yù)言,我沒有看這本書,不敢多言多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光倏忽,節(jié)氣更替,夏至已過,小暑來臨,愿朋友們在暑熱里清凈安心,健康快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暑的臺北,上午陽光明媚。</p> <p class="ql-block">這花很特別,不知道花名。</p> <p class="ql-block">小暑的臺北,下午電閃雷鳴,狂風(fēng)暴雨。</p> <p class="ql-block">小暑的臺北,傍晚日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月七日 寫于臺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