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靜海一中全體高三畢業(yè)班教師,在圓滿完成了應(yīng)屆畢業(yè)班的教學(xué)任務(wù)后,按著慣例要外出旅游學(xué)習(xí)一周,這是學(xué)校歷史上的第九次外出。今年選擇的線路是:廬山-南昌-武夷山-廈門,來回七天。今天(6月16日)五十多人從天津直飛九江,地接大巴十二點多送上廬山,安排完吃住,下午兩點多在地導(dǎo)的指揮下去游西線景點,直到六點半結(jié)束。 這是本屆畢業(yè)班的全體52名教師,一排中間四位是當(dāng)時的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校長趙文奎,副校長郭志遠、靳世閣,光明中學(xué)校長姚玉橋。年級主任李祥民,年級組長陳克紅。 這也是我教學(xué)生涯中,唯一的一屆不當(dāng)班主任所教三年的班級。原因是我在2002年,兼任了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政治活動太多,無法正常帶班只能教課了。 我們今天早上從天津坐飛機,十點多到達九江機場,由廬山地接的大巴直接把我們送到廬山上,如果不是旅游團是需要買票,坐景區(qū)車上山的。 大約十一點半左右,我們來到廬山北門游客中心,這里節(jié)假日是不準(zhǔn)私人車上山的,因為我們乘坐的是當(dāng)?shù)芈眯猩绲拇蟀蛙?,所以就直接開始爬山了。 你看這廬山就是廬山,多險,一上山就是盤山道,而且大都是360度的拐彎,怪不得不讓私家車上呢,這路一般人是開不了的,太危險了。對于不熟悉走山路的朋友來說實在是一大挑戰(zhàn)。 導(dǎo)游說,這廬山的盤山道一共有三百九十六個彎。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的《七律·登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可見其高險!上圖是廬山氣象站的國畫(網(wǎng)絡(luò))。 從這個角度來望山下,也同樣可見山之高之陡。 我們很快就來到了山上,按著行程要先去酒店安排住宿午餐。 這就是山上的牯嶺鎮(zhèn),是廬山景區(qū)的接待中心,是一座美麗別致的公園式的云中山城。站在街心公園,可以眺望九江古城、長江玉帶,是廬山旅游者的首到之地。 牯嶺街美譽為“天上街市” ,是廬山的重要地標(biāo)。分兩段:其正街為一段繁華街市,自隧道口至良璐賓館路段全長778米;另一段為東頭步行街,民國年間稱“東街”街長162米。 這是我們今天住宿的“飛來石賓館”,抓緊安排住宿、午餐,我們迫切的盼望著快一點去飽餐廬山秀色。 午餐后,我們在導(dǎo)游的帶領(lǐng)下,立刻出發(fā)去游覽廬山西線景點,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幾個景點。 如果步行去,就沿著這條路,半個小時的路程,不過我們有自己的車,坐車去用不了十分鐘。 我們在兩點半左右就來到了景區(qū)?;◤焦珗@位于牯嶺街西南2公里處的如琴湖畔。在唐代,這里被人們譽為"匡廬第一境",花徑曾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詠《大林寺桃花》的地方。 <div> 這是花徑大門,大門花崗石牌坊上刻有對聯(lián):“花開山寺,詠留詩人?!币豢幢銜氲教拼娙税拙右姿鶎懙摹叭碎g四月芳菲盡……”</div> 這里海拔高1035米,曾是廬山歷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 花徑又稱“白司馬花徑”,這里以白居易曾循徑賞花而得名。放在一般城市,這里不過是處普通公園而已,但在深山,就顯別致了。<div><br></div> 1988年園中建了“白居易草堂陳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慶制作的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白居易石雕像高2米多其瀟灑情懷,借石質(zhì)而再現(xiàn)于天地間。 <div> 來到白居易草堂前,仰望長髯飄逸,面癯清瘦的香山居士的塑像,眼前又出現(xiàn)了那首吟誦千古的《大林寺桃花》,一句“人間四月芳菲盡”,讓我們仿佛從凡間來到了仙境。正所謂“著意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痹娙艘驗橄Т骸俅?,以致怨恨春去的無情,卻出乎意料地在此處又找到了春的足跡,看到了春的旖旎多姿,令詩人無比地驚詫與無盡地欣喜……</div> <div> 白居易向來就是我最喜歡的古代詩人,他的詩不僅通俗易懂,而且警句連連。今天見到大詩人的雕像,當(dāng)然要留影了。</div> 白居易草堂陳列室,占地面積65㎡,坐北朝南,木結(jié)構(gòu),草頂。它向有人展示了草堂的變遷經(jīng)過,再現(xiàn)了竹籬茅舍風(fēng)光好的詩境。草堂東面有一股瀑布,水懸一米余,灌入石渠中,水聲如撫琴瑟。 進入草堂內(nèi),懸掛著許多的書畫作品,近前一看,作品都有作者、作品介紹,供參觀,也出售。<br> <div> 這里還有著名書法家現(xiàn)場書寫。原草堂名廬山草堂,亦稱遺愛草堂,始建唐元和十一年。</div> 這是老書法家和服務(wù)內(nèi)容的情況方介紹,可見如今草堂陳列室已然成為旅游紀(jì)念品銷售部和所謂知名書法家提筆賣字之地。 此外,草堂內(nèi)還陳列著白居易的許多著作及他在廬山活動的有關(guān)資料。 據(jù)說,白居易被貶任江州司馬時,和好友到廬山的大林寺游玩,當(dāng)?shù)酱罅炙聲r,強烈感覺氣候與山下截然不同。廬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謝,而大林寺的桃花卻含苞欲放,仿佛時光倒流早春二月。 白居易感慨萬千,隨口誦詩《大林寺桃花》七句絕言,這醉人神魂、膾炙人口的清新詩句,撥動著眾人的心靈,久久地陶醉在這美妙的詩情意境中,有人提議刻石為記。<div><br></div> 白居易欣然命筆,題寫了“花徑”二字,刻于石上。這是花經(jīng)的景白亭石碑,上面的文字記錄了整個過程。 這就是景白亭和石碑坊,現(xiàn)在成了廬山一處主要人文景觀。故后人稱此地為"白司馬花徑",并建造了"景白亭"。 這是花徑亭的有關(guān)說明性文字。 這就是花徑亭?。花徑亭內(nèi)有一口井,井內(nèi)石頭上刻有“花徑”兩個字,即為白居易手書。<div><br></div> 這就是花徑亭中橫石上刻有的“花徑”二字。據(jù)說該巨石在地下沉睡了1100余年,1930年被客居廬山的漢陽學(xué)者李拙翁偶然發(fā)現(xiàn),立即募資保護,次年興建了花徑亭。 這是園中的覓春園。那半掩的老舊門扉里,是否掩藏了許多少女欲訴還羞的秘密?回首往事,恰如晏幾道詞中所言:“彩袖殷勤捧玉鐘 ,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痹?jīng)拼盡全力地挽留,卻徒留一地心碎與無奈。不如釋懷,或許能覓得殘存的一縷春意……<div><br></div> 當(dāng)游人徜徉于花卉區(qū),廳花異草,點綴其間,使人產(chǎn)生無限繾綣之情;漫步花展室,姹紫嫣紅,爭奇斗艷,彌漫著濃郁的香氣,大有說不盡的千般花卉,數(shù)不盡的萬種芬芳之感。<div><br></div> 入得園內(nèi),眼前豁然開朗,滿眼的姹紫嫣紅,讓我忘了季節(jié)已經(jīng)變幻。此時此刻,我似乎忘記了一切,忘記了身在何處…… 且把心事棲息在絢爛的花海,那一箋花語便是我贈予你的獨白:回眸時光的渡口,要怎樣的遇見,才能不負韶華不負愛…… 小徑彎彎曲曲,逶迤向前,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味道,濕潤而芬芳,我使勁地翕動鼻翼,拼命地呼吸,仿佛那是千杯不醉的美酒,讓我如此貪婪沉迷,欲罷不能……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參觀完了“花徑公園”,就讓我們沿著這天靜謐的小路走向神秘的如琴湖吧…… 走著沒用幾分鐘就透過重重樹林見到了那神秘的面容——如琴湖。 這是如琴湖的有關(guān)說明性文字。 如琴湖建于1961年,面積約110000平方米,畜水約1000000立方米。湖坐落西谷,峰嶺圍抱,環(huán)境優(yōu)雅。<div><br></div> <div> 花徑里這個湖,原叫做花徑湖,后來改叫"如琴湖"。因湖面形狀如一把提琴而得名。</div> 島四周蒼松翠綠,宛如一根碧綠的"項鏈"平鋪在湖面上,島東端建有憶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 湖心立島,島內(nèi)有許多人工飼養(yǎng)的孔雀,所以名為“孔雀島”,島上有九曲橋與湖岸相連。 這是景區(qū)方專為游客設(shè)置的可供拍照的紀(jì)念石和藤椅,角度很好,幾乎可以把如琴海拍全,但是坐在上面拍照要付費的。 算了,省點兒是點兒的,面對這樣的藍天、碧水、青山,夢一樣的仙境,神話般的世界,身臨其境,在哪里拍照還不是都一樣…… 人家都說這廬山上的如琴湖是詩是畫、如歌似夢,只要你看一眼那微風(fēng)輕撫碧波蕩漾的湖面、那搖擺著岸邊隨風(fēng)起舞的樹葉,你立馬就會醉的不省人事……<br> 圍著棧橋步道可以繞著如琴湖走一圈,但是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只能簡單地看一眼,拍個照就好了,反正這地方將來還要再來的。 是啊,如果能夠常坐湖邊:任天風(fēng)拂衣,飄渺一身輕,將會“不辭長作嶺南人”的。 但是沒有辦法呀,該留的必然留,該走的還許走,時間有限,我們正在沿著這條路趕往下一個景點——錦繡谷見!<div> 雨巷有詩云:</div><div> 當(dāng)年詩魔入花徑,</div><div> 大林芳菲洗心靈。</div><div> 千古遺蹤何處覓?</div><div> 如琴湖畔景白亭。</div><div> ——《絕句.游花徑公園》</div><div> 敬請關(guān)注下篇“錦繡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