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暢游古村落,邂逅夕陽紅</p><p class="ql-block"> 2017年6月,為了追溯倒水河源頭慶兒寺,我們地名普查小組到過河南新縣箭河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3日,我們老年大學(xué)門球班師生五人參加丁李灣古村落一日游,沿河南省信陽市339省道北上,直抵新縣丁李灣風(fēng)景區(qū)。進入園區(qū),沿盤山公路緩緩而行,撲入視野的是成片的梯形的板栗林、銀杏林、茶葉林,在清風(fēng)的吹拂下,泛起一輪一輪的綠浪,煞是可愛。新縣有3500棵古樹均在全國統(tǒng)一的古樹名木資源數(shù)據(jù)庫中備案,一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就有5000余棵?!遍L江韜奮獎獲得者、河南日報攝影記者王天定,稱新縣為“中原古樹王國”。</p> <p class="ql-block"> 從旅游大巴下來,從村南頭的大水塘北岸朝南望去,映入眼簾的兩座大門樓遙相呼應(yīng),青磚、白墻,屋檐高聳挺立。這種建筑風(fēng)格,與附近村落新建的不少現(xiàn)代民居有共通之處——徽派風(fēng)格更加明顯,雅致,精細,更具視覺沖擊力。走在塘邊,看著對岸的民居的倒影,看著大門樓正對著的小山,“隔江看樹色,沿月聽歌聲。不是長干住,哪從此路行”的感覺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村前的這個水塘北岸呈弧形,東西兩個尖角,包括再向北的小山,呈月牙形,圓心都向著民居方向。木質(zhì)雕刻隨處可見,在走道的橫梁上、門梁上或窗格上,圖案上有人物,也有花鳥蟲草,雖然經(jīng)歷數(shù)百年,仍然栩栩如生,木雕取材精良,至今仍無凋朽之勢。在各式門樓上,石雕磚雕處處可見,不同的門樓雕刻,有的描龍,有的畫鳳,有的是牡丹,寓意雖有不同,雕工皆很精巧。在后宅里,各種花卉、動物造型的磚雕、木雕、石雕與兩條屋檐、條石臺階、石礅基柱、天井格局渾然天成,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村中的弄道不但窄,而且曲折,但兩邊依然留出了雨水槽、排水溝,加上路面均由石塊、石板鋪成,看上去小巧玲瓏,但功能齊全。此外,不管是從臨塘的大門樓抑或弄道里大門樓進去,里邊都還有若干個小門樓,"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p> <p class="ql-block"> 丁李灣早期的宅院,最多曾有13進深,現(xiàn)在留存下來的也有四五進深。宅院造型的磚雕、木雕、石雕與兩條屋檐、條石臺階、石礅基柱,天井格局,宅院與宅院間隔的馬頭墻徽派風(fēng)格十足。這些宅院還有一個獨特的設(shè)計,那就是在門樓門枕兩側(cè)、宅院屋檐下方,都有若干個內(nèi)大外小的孔洞。據(jù)村落老人說,這是為了在遭遇外人侵犯時,方便房主朝外多個方向發(fā)射火銃,也可以朝外瞭望,觀察敵情。這里所有的門樓、宅院,均是石頭做成高地基,上砌大青磚,但從一些受損的地方看,內(nèi)部均為土坯,這種節(jié)省材料又基本不影響質(zhì)量的工藝,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包青"。這是先人用糯米、窯灰、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做成的,可以跟磚融合成一體,非常堅固,非常耐腐蝕,也叫紫金灰的"包青"墻體依然平整完好,連裂縫都很少見。</p> <p class="ql-block"> 丁李灣保存有比較完整的明清古村落建筑群。據(jù)《光州志》記載,大德年間,光州八大景之一的“犀牛望月”所在地,記載“辰山橋西就有民居村落”。2003年被河南省定為“民俗民居村”,2013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古村落”,2013年榮獲“中國景觀村落”稱號,2014年被確定為河南省歷史文化名村,同年12月,被省文物局授予“古民居生態(tài)博物館”的稱號,2015年被確定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據(jù)《李氏宗譜》記載,丁李灣始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相傳因李姓無嗣,丁公季康(字冠軍 )入贅李門,遂更名李思聰,延續(xù)了李姓香火,并且人丁興旺,發(fā)展成為光州邑南名門望族,后人雖全部融入李姓,但為不忘根本,遂將原名“李家塆”前面加一個“丁”字,改成:“丁李家灣”,一直沿稱至今。</p> <p class="ql-block"> 如果說古村落宅院弄道記錄著丁李家灣民俗遺風(fēng),宅院深處的明清陳列館則歷數(shù)著丁李家灣的名流巨擘</p> <p class="ql-block"> 丁李家灣傳頌著鄧廷忠與周總理的家國傳奇。1904年2月4日,鄧廷忠和夫人楊振德生下女兒,取乳名玉愛,學(xué)名文淑(后由本人改名為“穎超”)。1910年,鄧廷忠突患暴病客死他鄉(xiāng)后,楊振德曾先后輾轉(zhuǎn)廣州、上海等地,靠行醫(yī)和當(dāng)家庭教師維持生計。五四運動時,楊振德積極支持鄧穎超沖鋒在前。1925年8月8日,鄧穎超與周恩來在廣州結(jié)婚。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楊振德以行醫(yī)為業(yè),掩護周恩來、鄧穎超進行地下斗爭。周恩來曾經(jīng)回憶說:“國民黨法官要她勸勸鄧穎超不要當(dāng)共產(chǎn)黨員,鄧老太太回答說:子女的事情我們父母管不了,即使蔣委員長也管不了自己的兒子——蔣經(jīng)國當(dāng)時正在蘇聯(lián)——法官無言可答,就把她囚禁在九江反省院。直到1937年初才把她釋放出來?!遍L年坎坷奔波的生活和牢獄的折磨,摧殘了楊振德的健康?;氐街貞c不久,老人家病倒了。鄧穎超日夜守候在病榻前,楊振德在彌留之際說:“我是不重要的,你們不要為我忙了吧!”</p> <p class="ql-block"> 丁李灣的青磚黛瓦承載著豫南的古風(fēng)遺韻,丁李灣的尋常巷陌濃縮著歷史天空的星月風(fēng)云。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在這里誕生從這里出發(fā),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43位共和國將軍生于斯、長于斯。今天,我們徜徉于丁李灣的阡陌古道,期許著舊貌換新顏的大別山復(fù)興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據(jù)導(dǎo)游稱,新縣有“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鄂豫皖蘇區(qū)首府烈士陵園”“許世友故里”“鄭維山將軍故里”“香山湖國家水利景區(qū)”“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江淮嶺生態(tài)園”,待到秋來九月八,攜游再來就菊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