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火地島見聞錄 <p class="ql-block"> 火地島在哪里?很遠(yuǎn)、很遠(yuǎn)……</p><p class="ql-block"> 從地球儀上看,它和我國黑龍江省的漠河幾乎同處于橫穿地球球心的兩個(gè)圓點(diǎn)上。</p><p class="ql-block"> 六年前五月的一天,我們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乘坐波音飛機(jī)往南飛行3200公里,近四小時(shí)后抵達(dá)火地島(上圖右下角黑點(diǎn)處)。</p> <p class="ql-block"> 飛臨哥塔巴尼亞上空。</p><p class="ql-block"> 客艙窗外,安第斯山脈逶迤南去,深褐色的山體給人以荒涼的滄桑感;白雪皚皚的山峰連綿起伏,猛一看,似乎高聳入云;其實(shí)它們的海拔都只有兩千米上下,因?yàn)檫@里的雪線最低只有五百米。</p> <p class="ql-block"> 大片的云層籠住了大地。白云猶如大海中的波濤,在陽光下閃爍著金色的流光;座座山巒就像海上的島嶼,泛出古老而單調(diào)的色澤。</p><p class="ql-block"> 云海之下應(yīng)該是火地島了。</p><p class="ql-block"> 一萬多年前,一群黃種人越過白令海峽、登上美洲大陸;又花費(fèi)了數(shù)千年的時(shí)間,披荊斬棘、一路向南;他們翻越雪山、橫渡海峽,最后到了陸地的最南端,直至無路可走了,才停住腳步。</p><p class="ql-block"> 他們就是火地島最早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和中國人同屬一個(gè)人種)。</p> <p class="ql-block"> 穿過云層,雪山和冰川再次映入眼簾——火地島省首府烏斯懷亞(Ushuaia)就要到了!</p><p class="ql-block"> 一汪湖水如翡翠般地鑲嵌在群山之中,仿佛向人們昭示:冷酷天地間不乏仙境之美。</p> <p class="ql-block"> 飛機(jī)在烏斯懷亞機(jī)場降落了。</p><p class="ql-block"> 望著不遠(yuǎn)處肅立的雪山、靜寂的海灣以及藍(lán)灰色的天空,隔世之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遠(yuǎn)空下方,麥哲倫海峽把火地島和南美大陸分開。五百年前的麥哲倫實(shí)際上并沒有踏上火地島一步,只是在近岸的輪船上看見島上“野人”點(diǎn)的篝火時(shí)而隨口說出“火地島”三個(gè)字,島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南方的咫尺之遙,火地島隔著德雷克海峽與南極大陸相望,那里正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相接處。</p><p class="ql-block"> 火地島扼世界最著名的上述兩個(gè)海峽,其戰(zhàn)略意義不言而喻!為此,1982年英阿之間爆發(fā)了馬島戰(zhàn)爭。人們耳熟能詳?shù)鸟R爾維納斯群島就在我腳下四百多公里外的東邊。</p> <p class="ql-block"> 是第四紀(jì)冰川和火山灰礫的沉積,孕育了火地島。</p><p class="ql-block"> 火地島群由數(shù)百個(gè)小島和巖礁組成,總面積7.3萬平方公里,其中智利占三分之二,其余歸阿根廷所有?;鸬貚u是主島,面積4.8萬平方公里。其西部和南部是安第斯山的余脈,也是智利和阿根廷的天然國界。</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阿、智兩國曾多次發(fā)生領(lǐng)土之戰(zhàn),我這次旅行是在阿根廷一側(cè)。</p> <p class="ql-block"> 縱貫?zāi)厦来箨懢徘Ч锏陌驳谒股皆诨鸬貚u畫上了句號。</p><p class="ql-block"> 火地島的東部和北部平緩低洼,散布著海岬、湖泊、沼澤濕地和原始森林。</p><p class="ql-block"> 杳無人煙的荒原上,枯木敗枝橫陳;遠(yuǎn)處山巔披著白色的盔甲,映出冷冽的寒光。</p><p class="ql-block"> 看似如茵的草地,底下往往是深不可測的沼澤。</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烏斯懷亞冷清的街道上。</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gè)美麗寂靜的小城,常住人口不到一萬人,即使到了旅游旺季,總?cè)藬?shù)也不過五六萬。</p><p class="ql-block"> 平緩的山坡上,蔥郁的森林與雪山交相輝映;精巧雅致、色彩斑斕的小木屋座落在林邊、山中;房前屋后鮮花綻放,簇?fù)碓谘┌状凹喌慕浴?lt;/p><p class="ql-block"> 波光粼粼的海灣上停泊著的大小輪船毫無聲息,仿佛和海面及倒映的云彩連成了一體。</p><p class="ql-block"> 想起海子早年寫的詩中的幾個(gè)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如果再加上“白雪晶瑩”,就像是在描寫烏斯懷亞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這里沒有梭羅在瓦爾登湖畔所追尋的奔馬、斑鳩和獵犬,但來者無不是為了心靈上的舒緩。</p> <p class="ql-block"> 1870年之前,火地島上只有原住民;1890年,烏斯懷亞建市。</p><p class="ql-block"> 主街道圣馬丁大街建在山坡上,兩旁多為旅館、飯店、酒吧和商店。</p><p class="ql-block"> 商店的商品洋溢著濃烈的南極氣息:衣物和用品多與探險(xiǎn)御寒有關(guān),工藝品幾乎全部是以極地動物及人類活動為主題。</p><p class="ql-block"> 在機(jī)場、街頭和海濱公園等公共場所,矗立著許多極地探險(xiǎn)者的塑像,他們中間有飛行員、海員以及普通人。</p> <p class="ql-block"> 烏斯懷亞幾乎包攬了所有的“世界最南”:“世界最南的城市”、“世界最南的醫(yī)院”、“世界最南的銀行”、“世界最南的警察局”……</p><p class="ql-block"> 上圖木牌上用西班牙文寫著“烏斯懷亞,世界盡頭”。</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世界最南的郵局”(上圖),是“網(wǎng)紅”之地。</p><p class="ql-block"> 郵局是一個(gè)座落在湖邊的簡易木板房,面積僅四、五平方米,方圓兩公里內(nèi)再無其它建筑(上圖上左)。</p><p class="ql-block"> 局促的空間里,擺滿了明信片、旅游紀(jì)念章、各國貨幣等郵政及旅游紀(jì)念品(上圖中、下)。</p><p class="ql-block"> 但,最令人趨之若鶩的是,在這里寄出蓋有“世界盡頭”郵戳的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匆忙寄出了兩張明信片,每張郵費(fèi)相當(dāng)于五美元左右。 回國一個(gè)多月后只收到一張,第二張杳無音信。</p><p class="ql-block"> 這位大爺是郵局里唯一的工作人員(上圖上右),也成了“大咖” !看上去,他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七十多歲。在世界最南端的郵局里,他和來自地球上不同的國家、不同膚色、種族 、語言的人打交道,樂此不彼;還要打發(fā)長達(dá)半年以上旅游淡季寂寞枯燥的時(shí)光。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出烏斯懷亞城八公里,在晨霧中,我們來到了“世界最南的火車站”。</p><p class="ql-block"> 在此,可乘坐綠皮小火車在火地島國家公園觀光旅行一小時(shí)。</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起始站的站名就叫“世界盡頭”。</p> <p class="ql-block"> 火地島小火車的來由,可追溯到烏斯懷亞剛剛建市的二十世紀(jì)初,最早是用于犯人運(yùn)送石頭、木料等建筑材料。</p><p class="ql-block"> 鐵軌寬60公分,鐵路全長25公里;如今,其中的7公里用于旅游。</p><p class="ql-block"> 小火車至今還靠燒木頭驅(qū)動。</p> <p class="ql-block"> 車窗外,時(shí)而綠樹婆娑。Pipo河蜿蜒在山毛櫸樹林中,緩緩地流淌在火地島的原野上;林木間,當(dāng)年囚犯砍伐樹木留下的樹樁還時(shí)有所見。</p> <p class="ql-block"> 時(shí)而,小火車駛上了高地。</p><p class="ql-block"> 近處蒼黃的山坡、不遠(yuǎn)處澄凈的湖面、遠(yuǎn)處的冰峰構(gòu)成了層次分明的立體畫面;在西風(fēng)帶的作用下,半空中云彩忽聚忽散、如夢如幻……</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世界最南的燈塔”。</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這是一百年前的說法!后來,在許多比它更南的地方,一定建了不少新的燈塔。</p> <p class="ql-block"> 走到烏斯懷亞小城的一隅,我在這個(gè)指示牌前站立了許久</p><p class="ql-block"> 上面標(biāo)示著:“中國17831公里”(指直線距離);而從實(shí)際的飛行航程上計(jì)算,有人說是23162公里。</p><p class="ql-block"> 今生,我還有可能再來此地嗎?</p> <p class="ql-block"> 火地島和監(jiān)獄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p><p class="ql-block"> 在島上出現(xiàn)小火車的十幾年前,阿根廷政府就把火地島作為罪犯的流放地,其中不少是罪大惡極的殺人犯。</p><p class="ql-block"> 火地島得天獨(dú)厚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使早年的火地島成了“天然監(jiān)獄”。</p><p class="ql-block"> 橫亙在火地島和美洲大陸之間的麥哲倫海峽,年平均氣溫只有5℃,最窄處也有3.3公里,海峽上終年大浪滔天……再強(qiáng)壯的人,也無法游過海峽!</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間,確實(shí)也無任何一個(gè)犯人游過海峽而逃逸成功。</p> <p class="ql-block"> 街道旁能見到幾家售賣當(dāng)年犯人穿的囚服,買者多是出于好奇和惡作劇。</p><p class="ql-block"> 在淺黃色粗布制成的衣褲上,每隔七八公分就有一條等寬的黑道。這是為了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能夠很容易識別出罪犯而所為。</p><p class="ql-block"> 看到這一切,耳畔似響起當(dāng)年一個(gè)佚名的囚犯(我想不會是殺人犯)流傳下來的一首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望著落日,</p><p class="ql-block"> 如同乞丐悲傷的眼神,</p><p class="ql-block"> 災(zāi)難帶來的痛苦讓死亡如同行旅,</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這條小路等待落日帶來的黑暗……</p> <p class="ql-block"> 之前,我對火地島的帝王蟹早有所聞。</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漁民在條件極其惡劣的大海上捕撈的帝王蟹,每公斤售價(jià)僅兩美元,而在歐洲市場上售價(jià)則是二百美元?。ㄎ覈袌鰞r(jià)(冷凍)是四十五美元左右)</p><p class="ql-block"> 夜幕下,我們走遍了圣馬丁大街尋找出售加工新鮮帝王蟹的餐館。很遺憾,由于季節(jié)的原因,漁民們無法出海,只有冷凍的帝王蟹出售,只好作罷。</p> <p class="ql-block"> 烏斯懷亞距離南極大陸邊緣僅800公里,是世界上距離南極最近的港口,海上航程僅需兩天,遠(yuǎn)少于新西蘭、澳大利亞一周以上的航期。</p><p class="ql-block"> 因此,這里成了許多國家去南極考察最后的補(bǔ)給基地,也是全世界所有經(jīng)海路去南極旅游唯一的港口,有定期游輪往返。</p><p class="ql-block"> 站在烏斯懷亞海邊的堤岸上,我久久地望著將駛向南極的游輪,心頭涌上深深的遺憾:本已決定參加去南極旅行,后聽了不少人談到“德雷克海峽”,就知難而退了。</p> <p class="ql-block"> “德雷克海峽”為什么令人色變?</p><p class="ql-block"> 它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處達(dá)5248米;寬900公里,長300公里。是世界上最寬、水流量最大的海峽。</p><p class="ql-block"> 由于南半球極地西風(fēng)帶的作用,這里成為世界上最危險(xiǎn)的海峽!</p><p class="ql-block"> 平時(shí),海峽浪高十幾二十米,萬噸巨輪到此,搖晃得像一片樹葉……</p><p class="ql-block"> 曾有500多艘輪船、兩萬多人在此葬身海底;人們稱這里是“魔鬼海峽”、“死亡走廊”。</p><p class="ql-block"> 據(jù)斗膽前往南極的人講:行程幾天里“水米未進(jìn)”,苦膽汁都吐了出來;照相機(jī)用多層塑料袋嚴(yán)密包裹;返程途中游輪還撞上了冰山,最后由智利海軍救出……</p> <p class="ql-block"> 讓我們把視線從德雷克海峽移開,看看風(fēng)光奇異的火地島國家公園吧!</p><p class="ql-block"> 火地島國家公園建于1960年,當(dāng)然是世界最南的國家公園!</p><p class="ql-block"> 無數(shù)的雪山、湖泊、山脈、森林點(diǎn)綴其間。復(fù)雜的氣候、特殊的地理?xiàng)l件,使火地島的景色凸顯出極地特色。</p> <p class="ql-block"> 島上各處景物迥異。</p><p class="ql-block"> 既有野草萋萋的荒原,又有史前藻類覆蓋的灘涂;既有岫玉般藍(lán)綠色的海岬,又有亙古不變的灰黑色山脈……</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地質(zhì)構(gòu)造復(fù)雜和氣候多變,火地島上的植物千姿百態(tài)。</p><p class="ql-block"> 苔蘚和地衣是低地和開闊處常見的植物。</p><p class="ql-block"> 在淺灘上、山谷低處,我們經(jīng)常見到色彩絢麗的苔蘚在黑色的石頭上頑強(qiáng)生長,和周邊鉛灰色的火地島主色調(diào)形成強(qiáng)烈的反差。</p><p class="ql-block"> 幾只水鳥在苔蘚上來回跳躍,不時(shí)用尖喙在上面啄食。</p> <p class="ql-block"> 在火地島北部的草原地帶,人們見到的多是叢生的草本植物。</p><p class="ql-block"> 眼下已是南半球的深秋季節(jié),原野上一片蒼黃;勁風(fēng)吹過,發(fā)出蕭瑟的聲響。</p><p class="ql-block"> 不遠(yuǎn)處的小山上有薄薄的積雪,它們只有數(shù)百米高,人跡罕至。</p> <p class="ql-block"> 火地島中部有大片的山毛櫸樹林,間雜著少量的樺樹和柞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山毛櫸樹曾是火地島土著印第安人日常食物的來源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們看到它的樹干上長著一些奇怪的瘤狀贅生物,大如拳頭。經(jīng)介紹,才知它曾被人稱作“火地島人的面包”。</p><p class="ql-block"> 一百九十年前,達(dá)爾文來火地島時(shí)對此進(jìn)行了認(rèn)真地考察。他在日記中寫道:“這里有一種菌類,被火地島人作為糧食而值得注意。這是一種球形的鮮黃色食用菌,它寄生在山毛櫸樹身上,多的無數(shù)……到了堅(jiān)硬成熟時(shí),婦女和兒童們就大量采集它們,可以生吃……”。</p><p class="ql-block"> 原來是山毛櫸樹感染了這種菌后,在樹干上膨出的一個(gè)樹癭!</p><p class="ql-block"> 后來,這種菌被命名為“達(dá)爾文菌”。</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火地島上看到樹木有一種怪現(xiàn)象:無論是獨(dú)木還是成片樹林,樹冠都歪向東南方向。</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火地島上特有的“醉漢林”!</p><p class="ql-block"> 它是由于此地處于強(qiáng)烈的西風(fēng)帶,強(qiáng)勁的西北風(fēng)使樹木迎風(fēng)面受損厲害,而背風(fēng)面樹枝正常生長。久而久之,樹木狀如醉漢。</p><p class="ql-block"> 這個(gè)問題在文科高考題中出現(xiàn)過。</p> <p class="ql-block"> 火地島是一些動物的快樂世界。</p><p class="ql-block"> 原野上,不時(shí)跑過一群群羊駝和野兔。由于它們的天敵很少,再加上繁殖力強(qiáng),所以數(shù)量驟增,是當(dāng)?shù)厝说闹饕澄铩?lt;/p><p class="ql-block"> 野生羊駝在我近處的草地上徜徉,認(rèn)真低頭食草,不時(shí)抬頭望望人們,毫無驚懼之色。它們身形高挑,學(xué)名叫“Guanaco”;時(shí)不時(shí)向游人啐以唾沫,似流露出輕蔑之意。</p> <p class="ql-block"> 海灣及附近的小島上,活躍著海豹、海獅、企鵝和其它水鳥,不遠(yuǎn)處的海中,還有座頭鯨出沒。</p><p class="ql-block"> 海豹生性羞澀,一見來人就快速遁入水中。座頭鯨有二十米長、重三十噸;它是土著人的“食物神”,據(jù)說每當(dāng)居民殺食鯨魚時(shí)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尊為神,還要?dú)⑹持?lt;/p> <p class="ql-block"> 企鵝搖搖擺擺,彰顯出紳士風(fēng)度,憨態(tài)可掬。</p><p class="ql-block"> 與南極的企鵝并無二致。不知是南極的企鵝、還是火地島的企鵝,游過德雷克海峽而在彼岸生息?</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火地島沒有火,只有冰。</p><p class="ql-block"> 又冷又“酷”的冰川,在火地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年平均氣溫低于10℃,冬季經(jīng)常達(dá)到了零下三十幾度;極度的嚴(yán)寒,促成了火地島冰川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冰川與高山湖泊相伴而生、相得益彰,星羅棋布。</p><p class="ql-block"> 它們基本都屬于數(shù)十萬年前的第四紀(jì)冰川。</p> <p class="ql-block"> 最著名的冰川當(dāng)屬莫雷諾大冰川。</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南緯52度附近的卡拉法特市附近,是世界上少有的活冰川。</p><p class="ql-block"> 高70米、寬5公里、面積257平方公里。冰原閃爍著淺藍(lán)色的光芒;目前,冰川每天向前推進(jìn)30厘米。</p><p class="ql-block"> 它是以其發(fā)現(xiàn)者弗朗西斯科.莫雷諾的名字命名的。</p><p class="ql-block"> 每隔二十分鐘左右,冰川就崩塌一次;我們看到,狀如載重汽車大小的冰塊墜入湖中,發(fā)出巨大的轟鳴聲,半冰半水的湖面涌起了一米多高的波瀾,不遠(yuǎn)處的游覽觀光船起伏顛簸,傳來一陣驚呼聲。</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來,共有32名游客被莫雷諾冰川崩塌下來的冰塊砸死。</p> <p class="ql-block"> 去莫雷諾冰川要走過幾公里長的木棧道。左側(cè)是長滿樹木的山坡,大片火紅的樹葉映襯著藍(lán)天白云,絢麗多姿,令人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 站在高處,正值云開霧散。遙遠(yuǎn)的西北方向露出聳立的雪峰,那是著名的哥塔巴尼亞,是我心儀已久的去處!此時(shí),我只能遠(yuǎn)遠(yuǎn)地望著它。</p> <p class="ql-block"> 湖泊總是與冰川伴生。清晨,我們來到了全世界最南的淡水湖——LACO ACICAMI。</p><p class="ql-block"> 晨霧尚未散盡,遠(yuǎn)方的山巔染上了金色的朝霞,湖面空靈遼遠(yuǎn)。</p> <p class="ql-block"> 久久地徘徊在湖光山色中。</p><p class="ql-block"> 近處,是低矮的灰棕色植物叢;不遠(yuǎn)處,湖面水天一色,亮麗純凈;再遠(yuǎn)處,是云霧繚繞著的巨大山影。</p><p class="ql-block"> 山的那一邊,是座頭鯨出沒的比格爾海峽。</p><p class="ql-block"> 除了偶爾飛過的一兩只水鳥,視野中幾無活動的生命跡象;云蒸霞蔚,可以清晰地聽見路旁灌木上水珠滴下的聲音。</p><p class="ql-block"> 腦海里不禁浮現(xiàn)出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另一番景象,它和眼前的“天涯海角”有異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火地島是電影《荒野獵人》的外景地。</p><p class="ql-block"> 冰天雪地、幽暗的森林、驚悚的沼澤、殊死的廝殺……給人以一種狂野、冷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某些時(shí)候,火地島確實(shí)如此。</p> <p class="ql-block"> 火地島上最早的人類足跡,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以前。</p><p class="ql-block"> 原住民主要由印第安人中的雅馬納人(上圖左上)和舍爾克南人(上圖右下)構(gòu)成。</p><p class="ql-block"> 十八世紀(jì)初葉,島上還有近一萬的原住民,到現(xiàn)在已所剩無幾。</p> <p class="ql-block"> 在火地島國家公園博物館里陳列的照片上看到,原住民當(dāng)時(shí)的生活狀態(tài)極其原始。他們住在用幾根木棍和茅草搭起來的草棚中(上圖右下),身上披著用海豹皮或羊駝皮簡單鑲拼的“衣物”(上圖左上),以捕魚和追殺野兔、羊駝為生,連“刀耕火種”都算不上!</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達(dá)爾文隨船到火地島時(shí),原住民驚恐萬狀、如臨大敵。為了緩和氣氛,船長送給原住民頭領(lǐng)一條被子;這位頭領(lǐng)愣了一下,接過被子后把它撕成許多條分給其它所有的原住民。</p><p class="ql-block"> 他們還生活在平均分配的原始社會形態(tài)下!</p> <p class="ql-block"> 火地島因達(dá)爾文而聞名。</p><p class="ql-block"> 1832—1836年間,達(dá)爾文乘坐“小獵犬號”輪船環(huán)繞世界航行。五年間,他四次橫渡大西洋,走遍南美大陸及其周邊,深入南太平洋,遠(yuǎn)赴印度洋……</p><p class="ql-block"> 他不懈地分析探索物種的遺傳和變異,思緒在拉馬克、居維葉等生物學(xué)先驅(qū)的學(xué)說中游弋,進(jìn)行了大量哲學(xué)家般的思考,終于寫下了《物種起源》這部劃時(shí)代的巨著,成為“進(jìn)化論”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 我在游歷火地島一年多后,來到了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當(dāng)年達(dá)爾文也曾到此考察,之后結(jié)束了五年的環(huán)球航行回到英國。</p><p class="ql-block"> 我不由地慨嘆:從加拉帕戈斯到火地島,又從火地島到塔斯馬尼亞,二十歲出頭的達(dá)爾文僅僅依靠以蒸汽機(jī)為動力的木桅船環(huán)繞世界考察,歷經(jīng)千辛萬苦、九死一生,且不說心力上的付出,僅就體力而言,也算得上舉世罕見!</p> <p class="ql-block"> 旅游車在火地島的公路上輕快地行駛。導(dǎo)游指著遠(yuǎn)處峽灣邊上一座尖利的山峰(上圖左上)對我們說:派拉蒙電影公司的片頭圖片(上圖右下)就是以這座山形為藍(lán)本。</p><p class="ql-block"> 我一看,是有幾分像,但還是半信半疑。</p> <p class="ql-block"> 傍晚時(shí)分,在烏斯懷亞機(jī)場等候航班。此時(shí),夕陽映紅了火地島的上空。</p><p class="ql-block"> 我眺望著晚霞中的海灣,水天一色,云霞似錦;霞光中,安第斯山在天邊勾勒出一片厚重的剪影……</p><p class="ql-block"> 烏斯懷亞,真無愧于“觀賞落日的海灣”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 要離開火地島了,想起了兩天前在島上的一塊木牌上寫的字:除了腳印,請您什么也別留下;除了歡樂,請您什么也別帶走!</p><p class="ql-block"> 我還想到,如果一個(gè)人沒有去過火地島,那他就談不上“浪跡天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別說明:1.文章的題目借用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但內(nèi)容毫無關(guān)聯(lián);2.文中部分資料下載于百度,特此致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