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font color="#ed2308">壬寅年仲夏之際,正值粵東雨季,應荷園主人國學杏林高手劉生之邀,驅車前往中國西北部的山西省太原市訪親問友,同行還有林.劉二位師傅負責開車。<br> 上午九點離開荷園,開車一路披星戴月,經江西過長江入湖北進河南跨太行到山西,行程近1800Km,于翌日清晨七點多安抵離太原市二百多公里的長治市。<br></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東倚太行山與河北邯鄲、河南安陽為鄰。有“與天為黨”之說,史稱“上黨”,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在這里留下“上黨從來天下脊”的美麗詩篇。人口300多萬,是山西著名的米糧產地。</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在長治我們受到劉生的朋友付老板夫婦的熱情周到的接待,(劉生與付老板夫婦在長治市濕地公園留念)悉心定好賓館和餐飲,幾天中陪伴我們游覽了長治市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遠到百多公里外的澤州市大陽古鎮(zhèn).....真的太謝謝你們了!</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長治市區(qū)東北部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距市區(qū)3公里,相傳中華民族的先祖炎帝神農氏(公元前26世紀初)曾在這里躬耕勞作。實現(xiàn)了人類從游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業(yè)的重轉折。</font><div><font color="#ed2308"> 歷史遺留有享譽上黨的潞郡八景之一的“百谷寒泉”,有炎帝神農氏在此地嘗百谷、制耒耜、教農耕的美麗傳說?,F(xiàn)老頂山仍保留有反映炎帝活動的創(chuàng)建于東晉等不同年代的神農廟等十幾處遺址。</font></div><font color="#ed2308"> 長治市北的主干道太行街向東可直接看到巍峨的炎帝像。它是長治市的標志,也是全省乃至全國著名的雕塑之一。是亞洲最高的炎帝銅像。</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基座上的炎帝銅像為全身站立像,披發(fā)、赤臂,上身著獸皮,下身以樹葉相遮,微微抬起的雙手捧著一捆谷穗,其面部神態(tài)莊嚴肅穆,氣度非凡,是以一個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設計,塑像雕飾雋美、線條均勻、光潔如玉、熠熠閃爍。炎帝像雄踞百谷山巔,背靠群山,目視遠方,雍容端莊,栩栩如生,堪稱銅型藝術中的瑰寶。銅像面向著長治市區(qū)的方向,仿佛中國的祖先炎帝仍在關切地注視著他的子孫后代。</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當?shù)匚奈锕芾聿块T投資500多萬元,塑造了炎帝銅像,總重量100噸,高達39米,由中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設計,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正式開放。這也 是長治市的地標!</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一行人驅車來到位于老頂山小金頂?shù)牡喂人?,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原建于北齊后主武平四年,距今1600余年,現(xiàn)有建筑為玉佛殿、觀音殿、臥佛殿、朝陽洞、南崖宮等......</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滴谷寺名的來源:相傳北齊時期(南北朝)有一云游高僧,來到了上黨郡(長治市)老頂山看到霞云圍繞山間,氣象迷人,于是就想在出霞云的地方建造寺院。后因當時戰(zhàn)火連連,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沒地方化緣,一天高僧找到一個天然洞穴,發(fā)現(xiàn)地上有一大堆谷子,高僧抬頭一看洞壁上有一龍頭在往下面滴谷子,就叫人拉走谷子給眾僧吃。第二天高僧又來到洞里發(fā)現(xiàn)又有一大堆的谷子,這是佛祖顯靈了,于是就決定蓋廟宇,并叫僧人看守好洞穴,經過幾年的修建廟宇終于落成。</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積谷寺大殿。</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因疫情關系,滴谷寺閉門謝客,托付老板之福,才得以入內從外觀匆匆游覽一番。</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寺內有一棵成熟的杏樹,對南方人來說這果子是少見的,有點新奇之感!</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在滴谷寺樓頂陽臺遠眺長治市 區(qū),高樓錯落.美麗景致盡收眼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老頂是五頂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原建有玄天大帝廟?,F(xiàn)為長治市電視轉播臺.長焦鏡頭抓拍。</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長治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于長治市區(qū)西北漳澤湖南部,功能定位為城市的會客廳。<br> 濕地公園景區(qū)內的長治地標性建筑——長治氣象塔,塔下層是長治市氣象科技館。</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濕地公園內有大小不一的二十四座橋,據(jù)了解原來公園是請來南方的設計團隊,借助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的詩意,依托漳澤湖豐富的水源和地勢,設計了二十四座別具風格的橋。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只看到了濕地公園的這座三孔拱橋,恰有穿著漢服的女子泛舟湖中,真是令人感嘆:太行山下似江南,疑是素貞斷橋來。仿佛就在杭州西湖上欣賞那一派江南的風光。為長治市的民生建設點贊!</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濕地公園面積740公頃,只能行走很小的一部分地方,算是來過,現(xiàn)在這里已成為集林業(yè)生態(tài)示范、濕地綜合保護、生態(tài)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是市民悠閑的打卡地。</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第二天付老板夫婦又陪同我們到百里之處的晉城市澤州縣大陽古鎮(zhèn)游覽。<br> 擁有兩千六百多年歷史的大陽古鎮(zhèn)位于澤州縣太行山麓。古稱陽阿,歷史悠久,人文璀璨。史上曾是"秦皇置縣,漢主封侯,西晉設郡"之治所,先后為縣、為侯國、為郡的治所長達800余年。春秋戰(zhàn)國的冶鐵業(yè)達到空前發(fā)展,手工制針業(yè)蜚聲中外,時稱"九州針都"。<br> 大陽有“三晉第一鎮(zhèn)”的美譽,現(xiàn)保存完好的有五里長的清代建筑古街,遍布大陽東西兩側。這是進入古鎮(zhèn)的牌坊。牌匾上書“三晉一鎮(zhèn)”</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牌坊后面的天柱塔,始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萬歷三十年(1602年)竣工,工期長達27年。 八面九層樓閣式磚塔,層層設有拱形塔窗。昔日尚懸掛有角鈴72枚。塔剎為葫蘆,上冠以鐵盔。 日軍侵華期,曾炮擊天柱塔,今尚留下彈痕。天柱塔于2013年列入晉城市文物保護單位。</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牌坊后面牌匾上書“九州針都”</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古鎮(zhèn)的一個入口</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導覽圖</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大陽古鎮(zhèn)擁有規(guī)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稱為“中國古城鎮(zhèn)活化石” , 漫步古鎮(zhèn)古巷。</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造型古樸的窗戶</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城池寨堡、官宅商居、樓閣津梁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散發(fā)出滄桑韻味。</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古鎮(zhèn)還有一個人造仿古景觀,要收費的,不看也罷。</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因下午還要趕往太原,只能走馬觀花看古鎮(zhèn)。再見了這維系著大陽鎮(zhèn)風水靈氣的地標天柱塔。</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當天下午四點多,告別長治的朋友,繼續(xù)驅車前往二百公里外的山西省會太原市。 途經G55二廣武鄉(xiāng)縣高速公路邊的八路軍巨型雕像。</font></h1> <br><h1> <font color="#ed2308">武鄉(xiāng)縣地處太行、太岳兩山之間,抗戰(zhàn)時期曾是華北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長期生活和戰(zhàn)斗在這里。圖為高速公路邊的八路軍雕像。</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太原街景</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暮色中進入太原市區(qū),入住了劉生朋友張紹冬先生為我們預定的酒店,又是一番熱情周到的接待....</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第二天上午由張生帶路,前往省會小店區(qū)拜訪劉生朋友山西大學劉毓慶教授。</font><div><font color="#ed2308"> 劉毓慶教授現(xiàn)為山西大學教授兼國學研究院院長,社會兼職有奠中書院院長、山西省古典文學學會會長、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等,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史研究。著有《古樸的文學》、《朦朧的文學》、《澤畔悲吟──屈原:歷史峽谷的永恒回響》、《雅頌新考》、《詩經圖注》、《從經學到文學》、《從文學到經學》、《歷代詩經著述考》(兩卷)、《詩義稽考》、《上黨神農氏傳說與華夏文明起源》等著作三十多種。曾在《文藝研究》、《文學評論》、《文學遺產》、《中國語文》、《北京大學學報》等國內外各種刊物發(fā)表文章約二百余篇。</font></div><font color="#ed2308"> 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當代學者,文化巨匠,張紹冬先生就是師從劉教授研讀古漢語的。</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劉教授在充滿文化氣息的書房接待了我們,與劉生交談甚歡。</font></h1> <br><h1> <font color="#ed2308">“文學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是人類心靈永恒的棲所。文學的世界里有許許多多的門,每一個門里都有一份民族乃至人類心靈的秘密。我們探索這個世界、不斷用新的手段打開新的文學之門的過程,也是不斷探索民族心靈世界、認識我們自己的過程?!边@是劉毓慶教授對“文學”意義的新認識。</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最后劉教授還贈送劉生墨寶一幅,這是非常珍貴的。劉教授視書法作為修身的一門功課,并創(chuàng)造性地將“文圖”作為書法的一種延伸,呈現(xiàn)出獨特的美學藝術形象,曾經辦過文圖書藝展覽。能夠近距離接觸當代國學大師,對我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經歷。</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透過劉教授住所窗戶拍攝太原小區(qū)景觀</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告別了劉教授,前往小店區(qū)平陽西路看望郭老先生,途經許坦西街38號核酸檢測點時,我們這些外省人趁便做了今天的核酸檢測,當?shù)匾?guī)定我們外來人要每天一檢,連續(xù)三天。為了大家的安全,這也是防疫需要。今天恰好碰到了太原市難得的下雨時光,謝謝張生為我們撐傘護航!</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到了郭老先生家里</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劉生為二位老人作健康檢查,祝老人家平安長壽!</font></h1> <br><h1> <font color="#ed2308"> 當晚知名宗教人士公卻扎西活佛在學府街一家食府設宴招待大家</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舉杯!共祈扎西德勒?。槿缫猓?lt;/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出得店門來已是燈火闌珊,夜景下對面的太原百花谷商業(yè)中心非常漂亮。這里是太原的新地標,類似其他大城市的萬達廣場。百花谷廣場匯聚潮牌服飾、精致珠寶名表、精品超市、環(huán)球特色美食、大型冰場、主題院線,海洋館、藝術展廊、創(chuàng)意集市、兒童多媒體互動樂園等全新體驗型的24小時生活空間。每天這里游客如鯽,可惜時間關系未能逛逛。</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第三天上午,因劉生要前往市內看望一位老人,故我與二位師傅得以有空,決定前往著名的晉祠游覽。<br> 十點多從市區(qū)出發(fā),順濱河路,十一點多至晉祠。</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晉祠大門口全景<br> 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色,是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游覽勝地。</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可通過大作家粱衡的散文來了解晉祠</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環(huán)境幽雅舒適,風景優(yōu)美秀麗,極具漢族文化特色.</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古樹參天,亭臺池沼、星羅棋布,樓閣殿堂雄偉壯觀</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園內松柏蔥綠,桃李芬芳,曲徑通幽。</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重點保護文物磚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1961年3月,晉祠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2003年,為紀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在晉祠公園中心,立起了一座“龍興晉陽”的青銅雕塑。</font></h1> <h1><br> <font color="#ed2308">這組雕像共六人,唐太宗李世民騎馬立于中央,長孫無忌和李績騎馬一左一右。尉遲恭手捧銅锏立于李世民與長孫無忌前方中間。魏征立于李績馬左側,魏征后面是馬周。<br> 這是目前太原市最大的群雕塑像,塑像造價270多萬元,寬9.5米,高6.99米,連基座則高達9米,共用青銅23噸。</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二位司機朋友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一路的辛勤付出!吉祥如意!</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晉祠博物館,一座三開門的門樓,紅墻青瓦,屬典型的祠堂式門樓建筑。</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中門上方有陳毅元帥親筆題名的“晉祠”二字牌匾。</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游了半天最后到達晉祠博物館大門時已近正午,無奈只能打道回府,與被譽為"晉祠三絕"的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擦身而過,均無緣見到。留下了遺憾,只有下次有機會再來了....</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長焦鏡頭抓拍晉祠博物館后面的天龍山風景區(qū)漫山閣。</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回城途中經過了南中環(huán)橋,這是連接太原南部汾河兩岸的一條重要通道,因形似彎月又被稱為月亮橋。</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主橋橋型設計構思源于太原市八景之一的"蒙山曉月"。從橋的兩端看,如一只大雁,是非常漂亮的景觀橋。</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下午與劉生幾人相約,來到了位于太原市五一路附近的崇善寺參觀,<br> 崇善寺始建于唐,太原市著名古剎。初名白馬寺,后改延壽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晉恭王朱棡為紀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馬氏,就該寺舊址大事擴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寺院失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毀,幸存下來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屬建筑。清光緒七年(1881年),山西巡撫張之洞在崇善寺的廢墟上建造了文廟。從此,崇善寺一分為二,文廟占了大部分地方,這就是現(xiàn)在的山西博物館第一部分。</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因為疫情關系,崇善寺暫停對外開放,只能拍二幅外觀?,F(xiàn)在該寺為山西省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2013年3月,崇善寺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緊接著又到了太原市五一廣場西面的純陽宮游覽,<br> 純陽宮又稱呂祖廟,原為供奉道教中的“神仙”—唐代道士呂洞賓修建的,元代始建,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91年)擴建,清乾隆帝間(公元1736年--1795年)郡守郭晉以及太谷人范朝升又先后出資擴建,增筑巍閣三層。純陽宮,因供奉呂洞賓而得名。</font></h1> <br><h1> <font color="#ed2308"> 純陽宮現(xiàn)在也是山西省藝術博物館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文物藝術品為宗旨的綜合性古建筑類博物館。</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純陽宮內分為五進院落,主要建筑有呂祖殿、方形單間回廊亭、巍閣、配房、磚券窯洞、關公亭等。雖為一座道觀,但設計新穎,布局奇巧,又具有了園林建筑的特點。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廊腰漫回,典徑假山起伏回旋、清靜典雅,是明清古典建筑藝術的重要范例。<br> 入門院中央矗立一座造型優(yōu)雅、結構巧妙的四柱三樓木牌坊,牌坊前后兩匾“呂天仙祠”和“蓬萊仙境”,道出了這里的內涵和景致。</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入口處由青磚砌成的宮門,為明代建筑,門楣上有正陽祖師漢鐘離題寫的 “道德之門”四個大字。</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呂祖殿中神壇上立有明代的呂祖和左右侍者鐵像。呂洞賓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神仙。神像后的背景圖,是選自山西苪城永樂宮元代壁畫《鐘呂傳道圖》又稱《鐘離權度呂洞賓圖》的人像部分。</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呂祖殿是純陽宮的主殿,位于院落的中央,是宮內最壯觀的建筑。呂祖殿上面是八角攢尖的,下面是個張開翅膀的屋檐,里面供奉呂洞賓、王重陽和丘處機的神像。</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呂祖殿后的那座院落建筑格局頗為獨特,據(jù)說是按八卦的方位而建,具有鮮明的道教建筑特色,也是整個純陽宮的精華所在。 底層均為磚券窯洞,俗稱“九窯十八洞”。洞里供奉道教的真人和佛教的菩薩,洞上還建有樓閣。其中,最大的一個洞是潛真洞。</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走進洞里,是一個很大的展覽廳,中間供奉了常陽天尊,這是純陽宮的禁止出境文物之一。</font><div><font color="#ed2308"> 有緣人來此悟道</font></div></h1> <h1> <font color="#ed2308">靈寶洞里還陳列有東漢的畫像石,也都是珍貴的一級文物。</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純陽宮中的山西古建筑博物館展示著名的建筑歷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師梁思成先生一生事跡。</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梁思成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護,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梁思成是研究“中國建筑歷史的宗師”。也是獻身科學的崇高典范。值得后人學習致敬!</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純陽宮的建筑是古代留下來的文化瑰寶,現(xiàn)在周邊已是被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包圍,這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抗爭....顯得有點無奈,</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碰撞</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在純陽宮的側面五一廣場上聳立著一座叫首義門的雄偉城樓。</font><div><font color="#ed2308"> 首義門牌匾的題詞——錦繡太原</font></div></h1> <h1>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這座復建的府城大門原名為承恩門,是明朝初年為擴太原城時修筑的兩座南門之一。辛亥革命勝利后,承恩門改名為首義門。解放戰(zhàn)爭期間,首義門在炮火中受到損傷,建國初年被拆除,原址改造成為五一廣場。2021年11月3日,太原市五一廣場首義門復建工程竣工。這個也是太原市的新地標。</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font color="#ed2308">大家與劉生來個到此一游</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下午最后一個點是太原市府東街的山西督軍府。<br> 曾為閻錫山府署及山西省府所在地的山西督軍府始建于北宋初期,千余年來屢經修繕、改建和擴建,一直為山西的政治中心,決策者的府第。</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2017年9月2日,在山西督軍府駐地68年的山西省人民政府舉行摘牌遷址儀式,將這里改建為“晉商博物院”這才首次對人民群眾開放!<br> 我們趕到督軍府時已是下午五點鐘,景點已停止開放參觀,只能拍了二張相片了事......</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太原萬柏林區(qū)晉祠路的摩天大廈</font></h1> <h1>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四天上午張生陪我們前往萬柏林區(qū)拜訪德高望重的公卻扎西活佛.</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font color="#ed2308">活佛之家</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在活佛家里受到了熱情接待,非常感謝!扎西德勒!</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劉生與活佛探討人生</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當天下午二點半,告別太原朋友,啟程回粵,晚上七點半時車已行駛在河南新鄭市G4京港澳高速上......未完待續(xù)<br></font><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