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江蘇蘇州)站立“四瑞堂”前再看一眼“國三文保”的瑞光塔后,即一路游園前往水陸城門的“盤門”,這也是我第四次游走“盤門景區(qū)” 先來看一下導覽圖,“盤門景區(qū)”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圍繞我在圖上標注的“盤門三景”(盤門、吳門橋、瑞光塔)及盤門城墻這幾個古跡逐漸建成的一處4A級風景區(qū),除了這些古跡,整個景區(qū)在開發(fā)前還都是民居集中的一大片住宅區(qū)及老廠房,那些亭廊樓閣等建筑以及碧水綠地的景區(qū)園林,其實都是在動遷走民居、廠房后全新復建、打造的產物 步下“四瑞堂”,見一口古井 這口古井可能是唐朝年間瑞光塔所在寺院“瑞光禪院”僧眾們的生活用水井,故名“唐井” 繞走曲橋,前往“太極放生池”西岸的水上蓬萊“麗景樓” 池岸邊的壘石形態(tài)宛如十二生肖 回望“四瑞堂”與曲橋 園北“雙亭廊橋” 反觀“雙亭廊橋” “雙亭廊橋”旁的小山包上,建有一座名兒無比風雅的“聽楓拜月亭” 小山包的北側是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 住宿“吳宮泛太平洋酒店”的賓客,均可走特殊通道免費進出“盤門景區(qū)”游覽 酒店南側不遠處,是臨“太極放生池”而建的水榭:濤隱翠埜 蘇州城內的茶室無處不在,尤其各個園林都辟有茶室,盤門景區(qū)的茶室就設在“濤隱翠埜”水榭 “濤隱翠埜”緊連著一條觀景長廊 站在廊前看風景 近觀水上蓬萊“麗景樓” 步出長廊去往“麗景樓”,先要進入由“和月”、“延壽”二座單孔石拱橋串聯的“日、月”二島 二島前的這一泓景區(qū)碧水即“太極放生池”,站立池前,近可觀“濤隱翠埜”水榭,遠能望瑞光塔及“四瑞堂” “太極放生池”為復建“瑞光禪寺”內的一處舊有古跡 日島的太極八卦“陽”標志 月島的太極八卦“陰”標志 二島交界處建有一座“仁壽亭” 亭下豎立一石碑 這是一塊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豎立、由今江蘇無錫籍民國金石刻繪高手黃慰萱刻文的“孝義碑” 島上一峰假山石 假山石旁豎立著一塊《重修瑞光禪寺放生池記》碑 重建的放生池就指的“太極放生池”,也就是“麗景樓”與“四瑞堂”之間的大片水域 豎立在“太極放生池”西岸的水上蓬萊“麗景樓” 歷史上的“麗景樓”是蘇州城內一座“雄甲于諸樓”的建筑,后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現復建的“麗景樓”為三間三樓重檐歇山頂建筑,其飛甍崇脊、黛瓦朱柱的視覺,既雄偉又端莊美觀 麗景樓的樓門兩側懸有一幅對聯,讀之即能通曉“麗景樓”的歷史存在與景觀內涵,上聯:華構輝煌,基高地靜,雄峙姑蘇苑,遙眺垛口堞樓,多少亭臺收眼底;下聯:風光旖旎,坪凈境幽,景穿盤胥間,貫通回廊水榭,四時樂趣記心頭。。。這里的盤胥,是指蘇州古城西部的二座古城門:盤門與胥門 現“麗景樓”只開放置有一面木刻“伍員建城圖”屏風的底層大廳 這里的“伍員”,是指春秋末期吳國丞相、軍事家伍子胥,公元前514年的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其督建吳國都城,亦即當時的闔閭大城、現在的蘇州古城<br> 站立“麗景樓”的樓門口東望瑞光塔 樓下為“水上蓬萊”景觀平臺 遠望“八卦放生池”東岸的四瑞堂、瑞光塔 眼前塔與水的和諧融匯,是景區(qū)的名片景觀之一 來到麗景樓西側仰視,見樓懸“雄甲三吳”匾 這里的“三吳”是指東晉、南朝時期地理區(qū)域中的吳郡、吳興和會稽,泛指江南吳地的蘇州、常州、無錫、上海、湖州、杭州和紹興等地 麗景樓的西側為綠地草坪 綠地邊豎立著一對“千年夾石” 這對夾石為宋朝年間盤門內祭祀伍子胥的“伍相廟”遺物 “千年夾石”旁辟有展示蘇州友好城市贈送禮物的“國際友好苑” 意大利威尼斯城贈送蘇州的“貢多拉”小舟 “貢多拉”上的裝飾 說明文 貢多拉的歷史簡介 美國波特蘭市贈送蘇州的小木屋 說明文 “國際友好苑”的東側為“蘇飛苑”景觀 “蘇飛苑”前置有一對石雕龍柱華表,其承露盤上雕有獨角獸 “蘇飛苑”是1999年建成的一個湖石洞穴景觀 說明文 假山上的人造瀑布,下泄臥龍?zhí)? 穿行假山洞穴 透過洞壑觀瀑布 瀑布水簾 踏足假山山頂的俯視 山頂景觀亭 步下“飛蘇苑”假山,前往景區(qū)西南角的盤門 走過一座石平橋 到達“伍相祠”,這是后門 繞走來到伍相祠的正門,見祠前一堵照壁墻,墻上鐫刻著“相土嘗水”,這是指伍子胥在建造吳國都城(現蘇州古城)的選址時,曾多方了解當地的土質和水情(即“相土嘗水”)以及“象天法地”(指觀天象和看風水) 伍相祠的第一進為正門 伍相祠的第二進主殿也叫享殿 殿內供奉著伍子胥彩像 伍子胥暨伍相祠(伍子胥廟)的簡介 伍相祠的第三進,是展示與伍子胥有關的仿青銅壁畫場所 仿青銅壁畫《伍員奔吳》 壁畫簡介 攝取局部之“亡命奔吳” 仿青銅壁畫《興吳滅楚》 壁畫簡介 攝取局部之“子胥筑城” 步出“伍相祠”,即到達祠堂東側水陸城門“盤門”的陸地內城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