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去年年底,故地重游,走了一下以前小時候住的地段。坐地鐵在常熟路下,先來到了淮海路常熟路。突然映入眼簾是紅玫瑰美發(fā)廳。紅玫瑰美發(fā)廳是上海老字號理發(fā)店。非常驚奇他們還是老樣子,立馬在門口拍下了照片。</p> <p class="ql-block">紅玫瑰在解放前就存在了,始建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解放后收歸國有,現(xiàn)位于淮海中路1352號(近常熟路口)。如果顧客去紅玫瑰店里,能夠很方便地找到老式理發(fā)店遺留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紅玫瑰的師傅還在給客人用刮刀刮胡子,理發(fā)店里的理發(fā)椅子??也是從前的式樣。師傅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紅玫瑰的師傅中自然也是藏龍臥虎高手如云,在80年代成為了上海灘四大國營美容院并經(jīng)營至今,回頭客無數(shù)。據(jù)說這次疫情解封后很多人去紅玫瑰理發(fā),引發(fā)多人感染,紅玫瑰再次關閉。再次成為熱點 </p> <p class="ql-block">音樂家聶耳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復興中路寶慶路口的上海越劇院。越劇是上海第一戲劇,以前的上海人,特別是女士們,應該都喜歡越劇。產(chǎn)生了很多非常著名的越劇藝術家.以前的越劇名流,就像現(xiàn)在的影視歌唱名流一樣紅極一時。</p> <p class="ql-block">這里上海的老洋房比比皆是,反應了解放前上海法租界的面貌,留下了這個城市的記憶和文化歷史。道路兩邊的法國梧桐遮天蔽日,有恍入歐洲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淮河中路烏魯木齊路口的美國領事館</p> <p class="ql-block">淮河中路高安路口,高安路2弄1號的這棟樓房以前住著我父親大學老同學楊祖循的家。小時候經(jīng)常去他們家玩。楊叔叔已經(jīng)故去了。很久很久沒有聯(lián)系他們家人了,想必鄒阿姨也應該不在了。他們的兒女們都怎么樣了?也老了,都安好吧?有時間再聯(lián)系一下吧?淮海路高安路有上海圖書館??上浥恼掌?。</p> <p class="ql-block">淮海西路宛平南路交叉口。</p> <p class="ql-block">宋慶齡故居旁邊的弄堂是我小時候幼兒園在哪里。幼兒園在這個弄堂最里面。多年前特別走進弄堂去看了一眼,幼兒園的老洋房還在那里。一座小洋房。這次我在馬路對面看到里面都建了新房子了??。估計那里幼兒園也拆了吧?</p> <p class="ql-block">宋慶齡故居就在旁邊。以前小時候一直都是大門緊鎖的,現(xiàn)在可以開放對游人參觀了</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四大名店”代表著上個世紀的國營理發(fā)店輝煌,那么紅玫瑰等代表的是新一代的海派理發(fā)店。后起之秀主要有中原、白玉蘭、紅玫瑰和紫羅蘭等幾家,都位于淮海中路沿線。 紫羅蘭理發(fā)店??在武康大樓下面。</p><p class="ql-block">因為我們家以前住在興國路武康路,離武康大樓很近,小時候媽媽一直帶我去紫羅蘭理發(fā) 。其他理發(fā)店倒是沒去過。后來2010年路過南京路,突發(fā)奇想去了南京理發(fā)店燙發(fā),但是理發(fā)師傅都是老派師傅,感覺太老氣了。后來只能去新式理發(fā)店了,時髦的潮流風格的理發(fā)師付,才能打造更好看時尚的頭發(fā)了[呲牙]</p> <p class="ql-block">這一批房子依然在,以前有一家南北貨店鋪。現(xiàn)在改成它用了。</p> <p class="ql-block">武康大樓(我們小時候稱它為“九層樓”)位于武康路,淮海西路,余慶路,天平路,興國路,五個路口的交叉口。現(xiàn)在是有名的網(wǎng)紅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武康大樓里以前住著很多名人,孫道臨王文娟夫婦,黃佐臨導演等。武康大樓是匈牙利猶太設計師鄔達克設計的。</p> <p class="ql-block">臨近圣誕節(jié)??,圣誕老人爬上了大樓窗戶,準備給大家發(fā)禮品啦</p> <p class="ql-block">這家店以前一直是一個水果店,在余慶路淮海西路交叉口</p> <p class="ql-block">余慶路康平路,是市委書記等領導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在這條弄堂底有我小時候讀書的“興國路小學”現(xiàn)在改名字為“新世紀小學”。也是長寧區(qū)的市重點小學。我小時候在那里讀完一年級。班主任老師趙寶貞非常喜歡我。我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后來轉學去了高安路二小學學習。轉來轉去還是興國路小學最好。因為文革的影響,父母工作調動了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這個洋樓是興國路372弄1號。文革中主人一夜之間被抄家趕出門。后來分給了老百姓住入。改革開放后,據(jù)說賣給了包玉剛的女兒了?,F(xiàn)在是一個吃比較高級本幫菜的餐廳。</p> <p class="ql-block">372弄2號,記得文革期間,資本家掃地出門,他們的房子都空出了,我們小朋友們都在2號里玩捉迷藏游戲</p> <p class="ql-block">2號的主人文革的時候被揪斗,站在一桌上,夫妻倆一起,紅衛(wèi)兵讓妻子穿上家里抄家抄到的白婚紗,站臺很久,那妻子好像已經(jīng)站不住了,有點暈過去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372弄3號-4號,修繕一新,小時候一直與小伙伴們一起來玩。記得門口旁邊的樓梯上拱形玻璃是一塊塊彩色的拼起來的。后來文革中都打碎了。</p> <p class="ql-block">8-9號</p> <p class="ql-block">8號-9號,記得小時候他們家廚房有個白色冰箱,那時我第一次看到冰箱。</p> <p class="ql-block">9號門口</p> <p class="ql-block">17-19號,原來一直是上海警備區(qū)軍官和家屬住處。記得他們的花園大,樓梯也大。</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我們隔壁的370號。與我們的以前372弄12號房子一模一樣,現(xiàn)在12號賣給了浙江溫州人,他們把房子徹底改頭換面的整修了,與原來的12號相比,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這里沒有照片。</p> <p class="ql-block">興國路370號</p> <p class="ql-block">370號的樓梯與我們12號樓梯一模一樣。現(xiàn)在只能拍照370號的樓梯了</p> <p class="ql-block">出來372弄后繼續(xù)走進興國路,泰安路,湖南路,武康路。附近都住有文化政治界名人,巴金,袁雪芬,賀祿汀,賀子珍等等。文革期間聽說賀祿汀的女兒在家里開煤氣自殺了。</p> <p class="ql-block">故地重游,物是人非了。滿滿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上這個小陽臺現(xiàn)在也是非常有名的網(wǎng)紅打卡地了,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陽臺之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