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在家整理書畫卷冊,翻出一幅書法長卷,那熟悉的字體,滿滿的印章,還有落款處滿含歉意的文字讓我不由得陷入沉思,繼而滿含熱淚。</p><p class="ql-block"> 這幅字是孫恒喜老先生為我創(chuàng)作的篆書《桃花源記》,落款處寫著: “吳娟小師妹囑吾錄陶淵明《桃花源記》,然拙筆實難入目,故輔以印痕以彰其丑,巢湖石匠孫恒喜于庚寅夏至前三日,時齡七十又一,且雙目微光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和孫老相識源于我曾經(jīng)主創(chuàng)的一個電視欄目《巢湖文化風》。由于孫老是知名書畫家,巢湖印社社長。于是我們經(jīng)常在一些筆會中碰面。他性情耿直,淡泊瀟灑,德藝雙馨,深受巢湖文化人愛戴。后來,巢湖文聯(lián)特地讓我給他做一次專訪,于是通過面對面采訪,我就更深層面認知了孫老的藝品和人品。</p> <p class="ql-block"> 孫老自稱“石匠”。他在巢城可謂是個奇人。他的奇不僅表現(xiàn)在做人的瀟灑豁達上,更表現(xiàn)在他高超的藝術造詣和純粹的精神境界。他酷愛篆刻,愛印成癡。他把中華的篆刻之美推到了極致。1998年,他耗時43天將唐詩《春江花月夜》刻成巨大青石印章,巨印參加“第八次中日友好書畫展”在日本引起極大轟動。隨后,他又耗時三年將《滕王閣序》刻在144塊大小不等的古城墻磚上。滕印的問世震驚世人,央視報道稱其是曠世之作,前無古人。</p> <p class="ql-block"> 猶記得2010年采訪孫老的情形,那時他雖已古稀之年,但目光炯炯有神,說起篆刻滔滔不絕,特別富有激情。他和我年齡相差30多歲,可不拘俗套的他卻稱我“小師妹”,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么有趣的長者。那次采訪結(jié)束,有感于孫老藝品、人品之高潔,我特地將專題片名字定為《人間正道敏于斯》(這是他的座右銘)。記得當時他答應為我寫一幅字,我本以為是戲言,沒想到,幾天以后,孫老給我打電話說:字已寫好,小師妹來拿吧……</p><p class="ql-block"> 回想此事,如同昨日??粗@優(yōu)美的書法長卷,我不僅潸然淚目。孫老替我寫這幅字時已七十多歲高齡,且視力不好。為了能讓這幅字更顯書藝之美,他在上面蓋了將近100個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各式印章。由于他善寫大字,這篇《桃花源記》,他分別寫在六張宣紙上。這幅作品不僅是他留給我的一個紀念,更是他藝品、人品的絕美體現(xiàn)。如今,他老人家已駕鶴仙去,墨香和印痕卻永遠留存世間,芬芳馥郁。</p><p class="ql-block"> 我很想寫一篇優(yōu)美的文字去緬懷他老人家,可是我又覺得我笨拙的筆難以表述孫老博大的胸襟和他對藝術的至高追求。于是我就將我曾經(jīng)制作的電視專訪《人間正道敏于斯》整理出文字版。我想這部片子應該是“石匠孫恒喜”自己半個世紀與印結(jié)緣的肺腑心聲。讓更多家鄉(xiāng)人回看這個專訪也許是對他老人家最好的緬懷。</p><p class="ql-block"> 愿孫老在天堂埋首筆墨長河,在理想國繼續(xù)刻印,快意逍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23日匆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續(xù)《人間正道敏于斯》專題采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