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從1994年踏出國門,至今巳逾30載。其間游歷了四大洲的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2011至2012年居韓國一年),除了用圖文形式留存美篇四百余篇以外,還從不同國家寄回明信片數(shù)十張,如今,已成為因疫情原因止步國門前,非常寶貴的紙質(zhì)旅途見證。還好,2023年,疫情告一段落,國門重新打開,2024年,我們重新走出國門,去了亞洲第一度假勝地——日本北海道。又在北海道首府札幌駅前郵筒寄回國新的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明信片、專供寫信用的硬紙片,郵寄時不用信封。也指用明信片寫成的信”。</p><p class="ql-block"> 因?yàn)槎嗄陱氖旅襟w文字寫作,因此,對紙質(zhì)書信有著特別的喜愛,這也是遠(yuǎn)渡重洋、不辭辛苦郵寄明信片回國的初衷。正所謂方寸觀世界,乾坤在心間!</p> <p class="ql-block"> 1996年因公出差西歐六國(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摩納哥)行,帶回了這張法國小說《偷影子的人》獨(dú)家浪漫告白卡“青春初吻”紀(jì)念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 2001年8月,隨中國新聞代表團(tuán)參觀美國“聯(lián)合國大廈”,花費(fèi)70美分,寄回了這張珍貴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 2009年澳大利亞、新西蘭12日之旅,在凱恩斯乘坐熱氣球、游歷“大堡礁”等,留下了4張珍貴的明信片,其中1張是乘坐熱氣球的門票,上面有澳飛行員的珍貴簽名。</p> <p class="ql-block"> 日本國先后去過4次: (2015年3月、2015年12月、2017年4月、2024年7月) 足跡遍布本州、北海道、沖繩等。</p><p class="ql-block"> 日本“富士山”、“北海道—大雪山”(冬季)、北海道——富良野花海(夏季)、世界三大夜景之一/札幌“津輕海峽”夜景、沖繩海洋世界等都囊括其中。</p> <p class="ql-block"> 泰北玫瑰—泰國清萊“白廟”之神韻,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去西班牙巴塞羅那,這座城市因高迪而享譽(yù)世界。高迪是該國現(xiàn)代建筑藝術(shù)之父。他有17個作品被西班牙列為國家級文物;7件作品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 為了寄回彌足珍貴的明信片,并不會西班牙語的我,獨(dú)自到巴塞羅那市感恩大街中央郵局,用英語交談,共計(jì)支付6.6歐元郵資寄回了“米拉之家”、“巴特羅之家”這兩張明信片。走進(jìn)西班牙郵局,也是一次旅行項(xiàng)目之外的新嘗試!</p> <p class="ql-block"> “巴特羅之家”是以表現(xiàn)海洋之曲線的建筑公寓。</p> <p class="ql-block"> 在越南胡志明市寄明信片,走進(jìn)了該市的中央郵局,這個郵局是法國古典主義建筑風(fēng)格,高大的穹頂,非常宏偉。比之我家鄉(xiāng)天津解放北路郵局面積還要更大一些。越南盾很不值錢,2張明信片支付21000越南盾。</p> <p class="ql-block"> 說起寄明信片的游歷,也不全是過五關(guān)斬六將,也有敗走麥城之例。2015年土耳其十日游,準(zhǔn)備了10張明信片加10土耳其里拉,按導(dǎo)游要求,交給酒店前臺郵寄,結(jié)果賠了夫人又折兵,顆粒無收。至今,想起恨得牙癢,不過遠(yuǎn)隔萬里,望洋興嘆而已!</p><p class="ql-block"> 收藏明信片,本是旅行副產(chǎn)品,但紙質(zhì)讀物的意義,可以經(jīng)常觀賞、反復(fù)揣摩。正如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Aland de Botton) 在《旅行的藝術(shù)》一書中所言“對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們對幸福的體驗(yàn),而這種幸福,就是古希臘哲學(xué)家所說的‘由理性支配的積極生活所帶來的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