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羅漢寺不顯山不露水地靜靜地座落在離石公山不遠的山坳里,要不是雨人兄功課做得好,還真要被錯過。古羅漢寺始建于五代十國后晉高祖石敬瑭的天福二年(937年),不過景區(qū)簡介的這個應該值得推敲。因為后晉的勢力范圍從來沒有到過太湖西山,這里應該是南唐或者吳越的地盤。所以,這個天福二年究竟是怎么來的,尚不能確定。來到羅漢圩村的路口,向老鄉(xiāng)打聽古羅漢寺的位置,說法不一。有的說要走十五分鐘,有的說只要走三分鐘。小徑前有一售票處,里面空無一人??磥碇缓米约禾铰废蚯傲?。</p> <p class="ql-block">走入進口處只隔幾米,就被路旁的一株二百年樹齡的古楊梅樹吸引了目光。古樹中間分叉,向左右伸出,像是展開翅膀的大雁。樹下還貼著禁止采擷楊梅的告示,想來每年結(jié)果依舊頗豐。</p> <p class="ql-block">走過古楊梅樹向前,路中間一個牌坊,額枋四個隸書字“古羅漢寺”,落款是民國廿六年,李根源。李根源是云南人,先做民國元老,后為愛國人士,客居蘇州久矣。有關(guān)吳郡名勝,著有《吳郡西山訪古記》,在此題字不錯。不過,從這牌坊的形制和一副對聯(lián)“</p><p class="ql-block">梵音風作韻,</p><p class="ql-block">古樹徑通幽”</p><p class="ql-block">的末字均被遮擋,可判斷此坊應是劫后補建的無疑。</p> <p class="ql-block">再向前行,見有兩株古樟樹,果然軀干虬勁,枝繁葉茂。樹冠碩大,真可稱得上“濃蔭翳日”。更有一株紫藤,盤繞在一株的樹干上,形態(tài)十分優(yōu)雅。當?shù)胤Q為“藤樟交柯”,所謂交柯,是指樹枝的交錯,用在這里,實在恰當。這古樟年逾千載,而紫藤卻是年輕了好幾百年,想來,這紫藤當年還是一株纏繞著古樟的小小藤枝,經(jīng)過幾百年的共生,就好像并在一體一般。</p> <p class="ql-block">看罷古樹,右手一轉(zhuǎn),眼前就是古羅漢寺了,看來十幾分鐘說并不準確。也許,村民是把我們欣賞藤樟交柯的時間也計算進去了。寺院有兩點與眾不同,一是,如此號稱是西山島上唯一的的古寺,卻沒有看到文保碑;而是管理寺院的又并不是僧人,好像都是當?shù)氐拇迕?。山門前的楹聯(lián)“笑不了古今事,看得見去來人”,有點像是寫大肚彌陀佛的,開門見佛,沒有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也不見護法的四大金剛,顯得有些突兀。倒是山門門板上的一副對子,寫得頗有誦佛的意義:</p><p class="ql-block">“晨鐘暮鼓獅子吼,</p><p class="ql-block">早課晚頌大悲咒”。</p><p class="ql-block">獅子吼是高僧說法,大悲咒則是濟世度人,都是佛家的功課。這山門原來是開著的,門上的對子沒法看見,出門時和里面的村民聊得面熟,他們特許將門虛掩供我們攝影,先謝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導游說明,門前應有一株千年古羅漢松,左右尋找未果。</p> <p class="ql-block">走進山門,一尊石刻的彌陀佛,墻上貼著說明卻是《古羅漢寺簡介》。署名是“吳縣西山風景區(qū)管理處,1987,11”,鈐印“藤樟交柯”。光照暗淡,趕緊調(diào)整攝影參數(shù),拍了下來。因為這幅簡介本身就是文物,距今已有近三十年了,就這樣掛在山門殿的墻上,實屬不易。</p> <p class="ql-block">原以為寺內(nèi)的羅漢是古羅漢寺命名的緣起,不想這些羅漢卻是從隔著湖水的穹窿山寺院里請來的。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是唐代的花崗石雕刻藝術(shù),雖為佛祖,也還有幾分唐代雕塑的風格。征得同意,不用閃光燈攝影一幀。兩廂的羅漢共十六尊,也是花崗石雕刻藝術(shù)。雖然尊為羅漢,面部都是兒童的。既不是慈顏善目,也不是兇神惡煞。呈現(xiàn)出幾分稚氣,平添了不少詼諧。羅漢們都是宋代雕刻,造像的風格與正面供奉的釋迦牟尼明顯不同,倒和山西晉祠的侍女泥塑有些神似。拍好照片,有些疑問,人家的羅漢都是十八尊,或者更多,比如蘇州城里的五百羅漢。為何這里的只有十六呢?好奇地打聽后才知道,原本請來的應該是十八尊,可是有兩尊損壞了,只好放在一邊,未能供奉。仔細一看,果然有兩尊羅漢,放在地上。</p><p class="ql-block">(后來才知道,羅漢的十八尊和十六尊的關(guān)系和佛教傳入的歷史過程有關(guān))</p> <p class="ql-block">寺院不大,看好羅漢,參觀結(jié)束。再與管理者閑聊幾句,退出返回。臨走時,發(fā)現(xiàn)吳縣一九九七年的文保碑。原來,所有的石雕都稱作童子面石雕造像,而這座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始建的古羅漢寺,并不是因為有了羅漢石雕造像,而是因為門前有一棵千年老樹,羅漢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好古羅漢寺,時間也到了回家的鐘點,各自上車,沿原路開回無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