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斯普利特西臨亞得里亞海,處于達(dá)爾馬提亞海岸的中心,是克羅地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這一地區(qū)最古老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按照考古研究,早在公元前6世紀(jì)希臘人就在這建立了殖民地,但真正形成城市規(guī)模應(yīng)該是公元7世紀(jì),這是一座攀援著皇宮發(fā)展起來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所謂皇宮指的是戴克里先宮。</p><p class="ql-block">戴克里先宮是羅馬帝國第一位名副其實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自愿放棄帝位的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公元284-305在位)在家鄉(xiāng)附近海港為自己修建的隱退后使用的寢宮。</p><p class="ql-block">隨著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這座寢宮幾近荒廢。</p><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紀(jì),附近居民因戰(zhàn)亂來到戴克里先宮避難,隨后,就在宮殿附近建起了民居、商店、作坊和教堂,由此,也就形成了以戴克里先宮為中心,布局協(xié)調(diào),功能完善的城市群落。</p><p class="ql-block">現(xiàn)今,宮殿的列柱廊、帝陵以及朱庇特神廟、城門等都完好無損保存于市中心。</p><p class="ql-block">1979年,斯普利特古建群及戴克里先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戴克里先宮是意大利境外唯一一座古羅馬宮殿遺跡,也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羅馬建筑遺跡之一。</p> <p class="ql-block">宮殿按照羅馬軍事要塞的形制建立,南面臨海,東、西、北筑有高墻,分設(shè)金、銀、銅、鐵四座城門。</p> <p class="ql-block"><b>金門</b></p><p class="ql-block">宮殿北門,皇帝外出的主要通道,被稱作“通向皇宮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金門外是一尊巨大的10世紀(jì)斯拉夫宗教領(lǐng)袖格雷戈留斯主教的雕像。</p><p class="ql-block">這位主教抵制羅馬教皇要求用拉丁語祈禱的命令,維護(hù)了克羅地亞語的地位與傳承,是克羅地亞人心目中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b>銀門</b></p><p class="ql-block">宮殿東門,融入了一個喧囂的市場之中。</p> <p class="ql-block"><b>銅門</b></p><p class="ql-block">宮殿南門<b>,</b>毗鄰海濱大道,可通往地宮。</p> <p class="ql-block"><b>鐵門</b></p><p class="ql-block">宮殿西門,門外是一片商業(yè)區(qū),門側(cè)的鐘樓是亞得里亞海沿岸最古老的鐘樓。</p> <p class="ql-block"><b>朱庇特神廟</b></p><p class="ql-block">1700多年前的老古董。</p> <p class="ql-block"><b>圣多米努斯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教堂原先是戴克里先的陵墓,公元5世紀(jì)靈柩被移走改為基督教堂。</p><p class="ql-block">陵墓變成教堂緣于戴克里先與基督教的糾葛。</p><p class="ql-block">戴克里先雖然信奉希臘神教,但在他統(tǒng)治的大部分時間對基督教還是比較寬容的。</p><p class="ql-block">然而到了3世紀(jì)末,基督教發(fā)展迅速,很多希臘神教信徒皈依了基督教,由此,使得以朱庇特之子自居的戴克里先的威望受到質(zhì)疑。</p><p class="ql-block">公元303年戴克里先下令禁止基督教,受洗的士兵被開除,教堂的財產(chǎn)被沒收,基督教的書籍、圣經(jīng)被焚燒,一大批教徒遭到拘禁、關(guān)押,許多成為了殉道者。</p><p class="ql-block">戴克里先對基督徒的迫害激起強(qiáng)烈反抗,公元312年戴克里先的妻女被殺,據(jù)說他本人也精神崩潰,以自殺結(jié)束了生命。直到公元313年繼承皇位的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宣布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結(jié)束了歐洲歷史上對基督教徒最長的一次迫害。</p><p class="ql-block">改建教堂為了紀(jì)念當(dāng)初的殉道者。</p><p class="ql-block">中世紀(jì)又加建了57米高的鐘樓,直到今天它依然是這座城市的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登上鐘樓,整個城市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海濱大道</b></p><p class="ql-block">東鄰戴克里先宮西臨大海的一條繁華旅游休閑大道。</p><p class="ql-block">整條街道布滿了白色陽傘和露天卡座,點一杯咖啡或是啤酒,在輪船汽笛聲與教堂鐘聲的合鳴中,休憩養(yǎng)神,消磨時光。</p> <p class="ql-block"><b>共和廣場</b></p><p class="ql-block">15世紀(jì)初至18世紀(jì)末,斯普利特曾經(jīng)是威尼斯共和國的屬地,在語言、文化乃至建筑形制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威尼斯印記,海濱大道盡頭的共和廣場就是明證。</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風(fēng)格的老市政廳,兩面排列著拱形廊柱,中間是綴滿鮮花的咖啡座,像是一座微縮版的圣馬可廣場。</p> <p class="ql-block">建于1893年的國家大劇院是克羅地亞最古老的劇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整理斯普利特資料時,意外看到了一條訊息:</p><p class="ql-block">世界網(wǎng)壇三巨頭之一、20個大滿貫得主、連續(xù)373周雄踞世界第一的德約科維奇的教練、曾經(jīng)的溫網(wǎng)男單冠軍伊萬尼塞維奇竟然是斯普利特人。</p><p class="ql-block">我雖然不是德約的球迷,但對他本人和他的團(tuán)隊始終懷以敬意。</p> <p class="ql-block">斯普利特就是這樣一座城:</p><p class="ql-block">城市攀援著皇宮,皇宮隱匿于老城。</p><p class="ql-block">也正是有了這種依附和交融,使得斯普利特具有了一種獨(dú)特的歷史厚重和被海風(fēng)輕撫過的煙火氣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