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劼人 (1891.06-1962.12),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常用筆名劼人,后易名李劼人。他是中國現(xiàn)代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學大師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代重要的法國文學翻譯家、知名社會活動家、實業(yè)家。1919年赴法國留學,曾任《群報》主筆、編輯、《川報》總編輯。解放后,曾任成都市副市長。</p> <p class="ql-block">1936年春,日軍飛機轟炸成都。李劼人從城內(nèi)疏散到外東沙河堡,在一菱角堰邊建筑了自己以黃泥筑墻、麥草為頂?shù)臈碇⒃陂T楣上題額曰"菱窠"。后人在大門兩側書寫一聯(lián)曰:極盡四時之所樂,自成一家以立言。</p> <p class="ql-block">1959年,李劼人用稿費將故居改建成今天這個一正一廂帶閣樓的樣子。他在此一共生活了24年,直至1962年去世。舊居內(nèi)《李劼人先生像》由中國著名藝術家、雕塑藝術大師劉開渠先生創(chuàng)作。像后楹聯(lián)格外醒目:歷劫易翻滄海水,濃春難謝碧桃花。</p> <p class="ql-block">像后有《李劼人先生像贊》,由張秀熟撰文,述李劼人生平,馬識途書寫。贊曰:“巴蜀天府,地靈人杰。劼人先生,一代文哲。錦心繡口,水清玉潔。微瀾大波,嘔心瀝血。山何巍巍,日何燁燁。緬念斯人,高風亮節(jié)。”</p> <p class="ql-block">另一聯(lián)曰:人盡其才,地盡其力,物盡其用;</p> 下聯(lián)是:花愿長好,月愿長圓,人愿長壽。 <p class="ql-block">敢有文章驚天下,莫叫鵝鴨惱比鄰。</p><p class="ql-block">李劼人1911年參加四川保路同志會,并經(jīng)歷了辛亥革命的全過程。1912年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至1918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百余篇。五四時期加入"少年中國學會成都分會"。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起主要致力于法國文學研究與翻譯。1924年回國,先任《川報》主編,后任教于成都大學。1926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編輯室的風波》。</p> <p class="ql-block">冷眼看空游俠傳,熱腸涌出性情詩。</p><p class="ql-block">1935 年 7月,寫成長篇歷史小說《死水微瀾》。秋,出任嘉樂紙廠董事長。1936 年 初,寫成長篇小說《暴風雨前》,由中華書局出版。1937 年 1-7月,長篇歷史小說《大波》上、中、下三冊由中華局出版,原計劃中的第四冊因抗戰(zhàn)而中斷,轉(zhuǎn)而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46 年 發(fā)表短篇小說集《好人家》,作為《現(xiàn)代文學叢刊》,由中華書局出版。1947 年春, 長篇小說《天魔舞》應成都《新民報》約請,開始在該報連載,歷時二百八十一天,未完。1950 年成都解放后,出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員、川西區(qū)文聯(lián)籌備委員會副主席。后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成都市副市長、中國文聯(lián)委員、四川省文聯(lián)副主席、作協(xié)四川省分會副主席等職。解放后除創(chuàng)作少數(shù)短篇外,主要從事他的長篇三部曲的修改。</p><p class="ql-block">李劼人曾譯有10部法國長篇小說和大量中短篇小說,同時對法國的社會和教育進行了深入考察,留下了相當多的著述,這些作品在新中國成立后從未出版過,對學術界來說是一大空白。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李劼人的佚文和書信被發(fā)現(xiàn),而這些也都沒有和讀者見過面。2011年9月,四川文藝出版社耗時20余年,終于推出600萬字17卷20冊的 《李劼人全集》,包括至今存世的、能夠搜集到的李劼人以中文寫作的全部作品和文字及全部翻譯作品,全集還整理出版了李劼人所有的手稿。</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辭世后,其夫人楊叔捃及其子女李遠岑、李眉等,遵其生前遺囑,將其平生收藏書籍、字畫、報紙、雜志計28225冊,全部捐贈國家,現(xiàn)主要收藏于四川省圖書館。這里展出的,系部分高清復制品。</p> <p class="ql-block">《死水微瀾》描寫農(nóng)家少女鄧幺姑來到天回鎮(zhèn)當上了雜貨鋪的老板娘(蔡大嫂),丈夫蔡興順愚鈍,被人喊作"傻人"。"羅歪嘴"彪悍豪俠,與鄧幺姑你來我往,暗生情愫,一潭死水,竟然漾起微瀾。小說將時代風云與人物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把時代的特征及變化滲透到整個故事情節(jié)中,因而具有史詩性的特點。小說最大的成功是借人物命運的變遷來展現(xiàn)時代政治、經(jīng)濟生活領域里的變化,真實地塑造出了"典型環(huán)境里的典型人物"。小說還結合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推進,細膩地寫出了人物活動環(huán)境的民情風俗、起居服飾、地方特產(chǎn)等,從而增強了歷史的真實性,具有濃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p> <p class="ql-block">《暴風雨前》講的是半官半紳的郝達三公館。郝達三的上流社會地位與其子郝又三的公子哥兒及小學教員的身份,使得小說展現(xiàn)了主流文化與世俗文化的交相疊印,在更為廣闊的空間里再現(xiàn)1901--1910年間中國的社會狀況。上自清末的維新改良運動,下至世紀初的民間宗教運動,小說從相當深入的層面解釋了近現(xiàn)代中國面臨和正在發(fā)生的巨大歷史變動,描繪了四川保路運動產(chǎn)生的根源。小說還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如維新派人物尤鐵民、患憂郁癥的郝家大小姐郝香蕓、平民女性伍大嫂等。小說通過平庸、簡單又不乏善良的紈绔子弟郝又三的活動,使對廣泛的社會風俗生活寫真,具有類似巴爾扎克、左拉小說的"風俗史"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大波》則試圖以更恢弘的氣度再現(xiàn)1910年、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辛亥革命至四川獨立的整個過程,可以稱為四川辛亥革命的一部宏大史詩和百科全書。小說寫得最生動的是總督府幕僚黃瀾生精明潑辣的太太。黃太太與蔡大嫂、伍大嫂形象的出色塑造,顯示出李劼人善于塑造個性鮮明、秉性潑辣的四川女性的特長;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法國文學對李劼人的影響有其明顯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的"三部曲"(即 《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既獨立成篇,又相互連貫,規(guī)模巨大,結構恢弘。他比巴金、茅盾更自覺而忠實地采用法國"大河小說"的體式,以更完整的社會生活和文化風俗敘事,開創(chuàng)了寓社會政治史于文化風俗史中的新的現(xiàn)代歷史小說的創(chuàng)作模式。</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深受法國作家福樓拜、左拉等人的影響,他筆下的一系列具有四川"辣椒味"的女性如蔡大嫂、劉三金、黃太太等人,都具有法國小說中女性形象的特征。特別是蔡大嫂這個形象,除了文化品質(zhì)上的不同,她與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愛瑪是天然的姐妹。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李劼人的長篇小說代表了一種既具備宏大的歷史敘事,又追求客觀冷靜的現(xiàn)實寫真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形態(tài)。</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早年留學法蘭西,歸國后一直"蝸居"于巴山蜀水,堅守在故鄉(xiāng)土地上,默默耕耘,是成都的鄉(xiāng)土作家。</p> <p class="ql-block">最早對李劼人熱情贊頌的是郭沫若。他首次提出李劼人是"中國的左拉",而《大波》是"小說的近代《華陽國志》。"</p> <p class="ql-block">20世紀50年代初,香港著名學者曹聚仁也充分肯定了李劼人作品的價值,認為"現(xiàn)代中國小說家之中,李劼人的幾種長篇小說,其成就還在茅盾、巴金之上。</p> <p class="ql-block">曹聚仁在對比了屠格涅夫和左拉的小說以后,得出了結論:"從寫作技巧上說,李氏也是一個很成熟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已故香港著名文學史家司馬長風先生則把李劼人作為中國20世紀30年代中長篇小說的七大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新文學史》一書中,他不僅介紹了李劼人的文學活動和"大河小說"的內(nèi)容,而且介紹了李劼人作品在國外的影響,認為李劼人對黃瀾生太太的的描寫"在中國文學史上,這是前無古人的筆法。"還說,"李氏的風格沉實,規(guī)模宏大,長于結構,而個別人物與景物的描寫又極細致生動,有直迫福樓拜、托爾斯泰的氣魄。"</p> <p class="ql-block">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楊義研究員的三卷本《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為四川鄉(xiāng)土作家群專設了一章,而李劼人則作為四川鄉(xiāng)土作家群中的大家之首。</p> <p class="ql-block">楊義先生從"白話小說的早行者"、"鍥而不舍地創(chuàng)作近代史長篇"、"小說的近代《華陽國志》的特色"三個方面,對李劼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解析評論。</p> <p class="ql-block">楊義明確指出,李劼人是"具有全國影響的重要小說家","在三十年代作家的藝術氣魄方面,李劼人是屈指可數(shù)的?!?lt;/p> <p class="ql-block">楊義還認為,"李劼人的成功,正在于把外國近代的小說意識,不著痕跡地融解在東方文學的趣味和手法之中,從而形成一種開放的而且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創(chuàng)作個性。"</p> <p class="ql-block">法國翻譯家溫晉儀女士在法譯本《死水微瀾》的前言中,稱李劼人的書是"中西影響相融合的一個范例。"</p> <p class="ql-block">日本翻譯家竹內(nèi)實則在李劼人還健在的時候,就已經(jīng)著手譯介李劼人和他的"大河小說"了,并一再撰文盛贊李劼人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日本文學評論家花田青輝特別將李劼人與明治時代的大作家島崎藤春相提并論,認為《死水微瀾》有"吸引讀者無比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1971年由日本河山書房出版社出版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叢書,共十二輯,單獨占一輯的只有李劼人、魯迅、郭沫若、茅盾、趙樹理、曲波六人,其余的作家都是二人合輯,如巴金與老舍就合編為第四輯。</p> <p class="ql-block">在美國,在英國,李劼人不僅是作為文學家被研究,而且是作為歷史學家、民俗學家被跨學科研究。</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是我國新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山,他的作品中蘊藏著一個品位極高的美學富礦。</p> 李劼人是我國新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他的文學創(chuàng)造是我們發(fā)展當代文學的光輝典范。 <p class="ql-block">作為學養(yǎng)深厚的一代文豪,李劼人既是小說家,又是文學翻譯家,同時還是民俗學家、實業(yè)家和文化活動家。</p> <p class="ql-block">讀者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能看到一個全新的李劼人。</p> <p class="ql-block">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李劼人就大量翻譯文學作品,法國近代許多重要作家,如福樓拜、卜勒浮斯特、法朗士、左拉、龔古爾兄弟、都德、羅曼·羅蘭、莫泊桑、馬爾格利特等等作家的作品,都被他翻譯介紹給了中國讀者,而他自己也在翻譯這些文學經(jīng)典的過程中吸取了創(chuàng)作的精髓,為他日后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鑒。</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新文學史上是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p> 他為我國新文學畫廊貢獻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文學的寶庫。 <p class="ql-block">他創(chuàng)造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的好幾個"第一":他是第一個用白話文寫作的作家。</p> 李劼人還是第一個以史詩般的藝術氣魄描寫辛亥革命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巨變的作家。 李劼人還第一次在長篇歷史小說領域內(nèi)實現(xiàn)了內(nèi)形與外形的革命。 在外形方面第一次打破了結構上的章回體例,使"大河小說"實現(xiàn)了對中國歷史傳奇的超越。 <p class="ql-block">在內(nèi)形方面第一次將我國長篇小說發(fā)展的兩大類型,即:歷史傳奇與世情小說融會在一起,從而創(chuàng)造了中國文學新的歷史小說模式。</p> <p class="ql-block">這種模式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的歷史小說,也有別于西方的歷史小說。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嶄新的歷史小說形式,對后世作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1986年10月,巴金重訪"菱窠"。他曾感嘆道,要保護好李劼人的故居,因為,"只有他才是成都的歷史家,過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筆下。要讓今天的旅游者知道成都有過這樣一位大作家。</p> <p class="ql-block">李劼人生平事跡展</p> 流沙河撰寫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文如其人,先生才算真善美; 下聯(lián)是:言必有物,后學免操假大空。 <p class="ql-block">我們永遠懷念李劼人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