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面對流淚的蠟燭,內(nèi)心空嘮嘮的,每每此刻,一個寧愿與病魔頑強抗爭也要為柴米油鹽奔走的高大的父親形象和一簇簇麥浪飄香的畫面總會浮現(xiàn)在眼前。懷念父親,懷念那些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過來的父輩們,在老人走后的第八個父親節(jié),痛心撰文已示叨念!</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九十年代,外出務(wù)工的人還不是太多,各自經(jīng)營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并不滿足。于是開荒墊地風靡一時。也就是那時起,父親和一幫老頭老太們展開競賽,山圪粱上、坡坡角角、房前屋后、道邊亦或是石板上,益農(nóng)則農(nóng),益果則果,哪怕有一席之地也要挑來草皮和黃土種上幾棵樹,為了老來有個依靠!這便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整日奔波在田間地頭的父輩們唯一的奢望。</p> <p class="ql-block"> 于是,山圪粱上的荒地如雨后春筍般一眼望不到頭,放眼望去與晚霞遙相呼應,活脫脫一副現(xiàn)代版的萬里長城。這就是從農(nóng)業(yè)學大寨走過來的那一代中國農(nóng)民,可親可敬的四零后、五零后們!民以食為天,父輩們對土地的那份情感是真摯的,是空前的。六零后、七零后受父輩的影響,犁鏤鋤耙尚且會用,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呢?</p><p class="ql-block"> 家鄉(xiāng)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宜夏秋兩季農(nóng)作物生長,而今,已轉(zhuǎn)變成一年一季,父輩們求租土地的年代一去不復返。只要土地不荒廢,代耕有酬 —— 所有土地上的果樹收入全歸你。這樣,也便造就了一大批告別土地,到城市淘金的打工一族。父輩天堂有知,有何感慨?</p> <p class="ql-block"> 如今,麥浪飄香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偶有耕種也成了田野上的一道風景,土里刨食扎實難以維系現(xiàn)實生活的高消費。房奴、車奴大量涌現(xiàn),因病因?qū)W因婚債臺高筑的比比皆是,在壓力山大的當下,盡管惠農(nóng)政策不斷向農(nóng)民傾斜,但麥浪飄香的景象還是沒能快速呈現(xiàn),我們的父輩手藝會不會失傳?我們的子孫還愿不愿在麥浪飄香的田野上編織未來?</p><p class="ql-block"> 燭光里的父親,是茫茫阡陌服侍農(nóng)桑的一把好手,對黃土地的那份摯愛和深厚情意是難以言表的。而今,荒廢的土地隨處可見,很難再看到麥浪飄香的那種景象了。留戀麥浪飄香的日子,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p> <p class="ql-block"> 懷念過往,懷念燭光里的父親,那個曾是萬元戶就受人羨慕的年代早已遠去。動輒數(shù)十萬上百萬的開銷壓迫著讀不起書、娶不起妻、看不起病、買不起房、養(yǎng)不起老的人們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未雨綢繆。</p><p class="ql-block"> 懷念燭光里的父親,鐘愛黃土地, 渴望著與麥浪相擁,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像退了休的公家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那該是個多么愜意的時光??!父輩沒趕上的,我們的子孫一定會趕上,隨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春風在神州大地生根發(fā)芽,堅信,未來之中國農(nóng)民,一定會迎來一個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的嶄新時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