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的初夏,植被逐漸的蒼翠茂盛,城市林地之中的各種鳥兒們也越來越活躍,隨處可見它們歡快地展露歌喉,一派百鳥爭鳴斗艷的熱鬧景象。雖然,旅鳥的過境遷徙已經(jīng)接近尾聲,但夏候鳥的陸續(xù)抵達(dá)和留鳥們不離不棄的堅守,依然令京城的夏季并不寂寞,同樣是生機勃勃。</p><p class="ql-block">遷徙性候鳥樹鷚,為小型鳴禽,長相極其平凡,就像是鳥中平民。雖然樹鷚的羽色并不艷麗,但其性格機敏,鳴聲清脆,尤其是胸部的斑紋、清秀纖小的身材以及總是上下顫悠的小尾巴,可愛而有趣。</p> <p class="ql-block">在我國古代,“姬”為對女性的美稱,而紅喉姬鹟正是鳥如其名,小巧玲瓏,漂亮可人。紅喉姬鹟是一種小型鳥類,因雄鳥在繁殖期喉部為橙紅色而得名,它們性格安靜,叫聲優(yōu)美空靈,獨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雖然,紅喉歌鴝與紅喉姬鹟一樣,喉部都有美麗的紅色羽毛,紅喉是它們共同的特點,但“鴝”和“鹟”種類不同。紅喉歌鴝又美又俏,艷麗如絲般的紅色喉羽,美妙悅耳的歌喉,被稱之為鳴鳥中的“歌唱王子”,是中國傳統(tǒng)四大鳴鳥之一。</p> <p class="ql-block">藍(lán)喉歌鴝,是一種與麻雀體型相近的小型鳥類,其雄鳥喉部及胸前有著多色相間的艷麗羽毛,其中藍(lán)色尤為明顯。作為鳥類之中的明星,藍(lán)喉歌鴝不僅僅只是外表華麗,樣貌可人,聰慧靈巧,而且鳴聲清脆悅耳,可謂是實力與顏值兼具。</p> <p class="ql-block">小巧玲瓏的東亞石?(原為黑喉石?的東北亞種,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獨立的鳥種),全身羽色黃褐,翅尖布有白斑,繁殖期內(nèi)的雄鳥還會擁有黑色的頭和白色的腰。東亞石?就如同它的別名“石棲鳥”一樣,喜歡靜靜地棲立在高大的石頭之上。</p> <p class="ql-block">最喜歡白頭鵯立在枝頭上展露歌喉,百囀千聲,優(yōu)美動聽。如今白頭鵯在京城早已成為了地地道道的留鳥,幾乎隨處可見其婀娜多姿的身影,聽見其美妙的歌聲。</p> <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的黃雀,是一種小巧而可愛的鳥類,羽色艷麗,鳴聲婉轉(zhuǎn)渾厚,音質(zhì)悅耳動聽。黃雀性格活躍,不太怕人,除繁殖期內(nèi)成對生活外,常常集群活動。</p> <p class="ql-block">提起兇猛的鳥類,也許,很多人都會想到老鷹,但其實,紅尾伯勞的性格兇殘,雖不是猛禽卻勝似猛禽,更被人稱之為“鳥中屠夫”。紅尾伯勞羽色并不華麗,繁殖期間喜歡站立在枝頭上仰首翹尾高聲的鳴唱,其鳴聲粗獷、響亮、激昂有力。</p> <p class="ql-block">白鹡鸰俗稱白面鳥、白顫兒等,是一種善于鳴叫的小型鳥類,叫聲清脆響亮,喜歡在水邊的灘涂上快速的走來走去,而不是蹦來蹦去。白鹡鸰在停息時,尾羽會不停地上下擺動,模樣超級的可愛。</p> <p class="ql-block">常在水邊活動的灰鹡鸰,也是一種善于鳴叫的小型鳥類,性格活潑好動,同白鹡鸰一樣,其尾羽也總是不停地上下擺動?;饮n鸰在飛行時也很有特點,兩翅一展一收呈波浪式前進(jìn),且喜歡邊飛邊叫。</p> <p class="ql-block">同其它的鹡鸰一樣,山鹡鸰也是一種善于鳴叫的小型鳥類,叫聲尖銳且?guī)в薪饘儋|(zhì)感,喜歡棲息在開闊的森林地面,但卻幾乎不會到水邊,更是常在樹上活動。其它類型的鹡鸰,休息時會上下擺尾,但山鹡鸰卻并非如此,而是左右擺尾。</p> <p class="ql-block">北方特有的黑頭鳾,俗稱貼樹皮,屬于小型鳴禽,常成對或成家族群活動。黑頭鳾性格活躍,行動敏捷,能沿著樹干垂直向上向下攀爬,并像啄木鳥一樣邊攀行邊啄木,且叫聲多變悅耳,善于鳴囀。</p> <p class="ql-block">小萌鳥金翅雀,展翅如蝶,落翅如金,不屬于候鳥,而為留鳥,喜歡成群活動。金翅雀常在低矮的灌木和地面覓食,其鳴叫音單調(diào)清晰而尖銳,并帶有金屬聲。</p> <p class="ql-block">黑卷尾,通常在五月中下旬抵達(dá)北京,九月離開,屬于典型的“過路客”。黑卷尾通體漆黑,尾巴很有辨識度,像燕子的尾巴,似剪刀。雖然黑卷尾活潑好動,叫聲美妙,聲音婉轉(zhuǎn)悠揚,但卻性格兇猛,善于欺騙,甚至有“流氓王子”之稱。</p> <p class="ql-block">小巧呆萌且體羽似麻雀的小鹀,為同屬種類中最小的一種鹀,雌雄鳥相似,整體偏紅,有小型羽冠。小鹀的性格安靜,通常不善鳴叫,且膽小而機警,喜歡頻繁的在草叢中穿梭或在灌木枝上跳躍。</p> <p class="ql-block">遷徙性候鳥灰頭鹀,也屬小型鳴禽,外表有點像麻雀,但是頭上和腹部的顏色與麻雀不同。別看灰頭鹀的外表普通,但是其叫聲卻非常的婉轉(zhuǎn)而動聽。</p> <p class="ql-block">灰椋鳥,是北京相對比較常見的鳥種,部分遷徙,部分為留鳥,喜歡成群活動。雖然灰椋鳥的鳴音有些沙啞,叫聲單調(diào)不怎么入耳,但卻是個捉害蟲的能手。</p> <p class="ql-block">珠頸斑鳩,俗稱“野鴿子”,因其頸側(cè)有著黑底白點的斑塊且酷似散落的珍珠而由此得名,也是京城中最為常見的幾種鳥類之一。珠頸斑鳩喜歡鳴叫,其發(fā)出的“咕咕咕”的鳴叫聲,音沉深遠(yuǎn)。</p> <p class="ql-block">憨態(tài)可掬的小萌鳥黑尾臘嘴雀,俗稱“臘嘴”,現(xiàn)已成為了北京的留鳥,幾乎一年四季都能看得到。在民間,曾流傳著一句俗語:“蠟嘴開聲,氣死百靈”,意思是說黑尾蠟嘴雀平時并不喜歡鳴叫,但只要鳴叫就能讓百靈鳥汗顏,因為它的叫聲比百靈鳥還要優(yōu)美悅耳,婉轉(zhuǎn)動聽。</p> <p class="ql-block">家燕是一種夏候鳥,喜歡棲息在人類居住的環(huán)境中,極善飛行,幾乎不停地在空中飛翔。它們行動迅速敏捷,有時像鷹一樣翱翔,有時又緊貼水面一閃而過,時東時西,忽上忽下,沒有固定的方向,飛行時還不停地發(fā)出尖銳而急促的叫聲。</p> <p class="ql-block">扇尾沙錐,屬于小型涉禽,其叫聲節(jié)奏感十足,因尾巴打開時像一把扇子而由此得名。初見扇尾沙錐時,就非常驚訝于它奇特的外表,身體壯碩,喙部細(xì)長,而高翹的尾羽,仿佛是為了平衡那長長的喙。</p> <p class="ql-block">五月的北京,蘆葦叢生,葦花綻放,為各種鳥兒提供了絕佳的棲息和繁殖之地。夏候鳥黃葦鳽,屬于一種中型涉禽,尖嘴長脖大長腿,還有一幅棕黃色流線型身材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黃葦鳽號稱是荷塘蘆葦叢里的雜技高手和捕魚能手。</p> <p class="ql-block">萌態(tài)可掬的棕頭鴉雀,性格活潑大膽,不甚怕人,常常在灌木叢或小樹枝葉間攀緣跳躍,或短距離低空飛行,且喜歡邊飛邊叫或邊跳邊叫,鳴聲低沉而急促。</p> <p class="ql-block">小蝗鶯,屬于體型偏小,尾羽較短的蝗鶯類,雌雄鳥羽色相似,常常單獨活動,性怯懦,活動隱蔽,善于藏匿,平時總是躲躲閃閃地潛行在茂密的蘆葦叢或灌木叢之中,很少飛行,除繁殖季節(jié)之外,亦很少鳴叫,一般很難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p> <p class="ql-block">黑眉葦鶯體型不大,通常喜歡單獨或成對活動,它們性格活潑,行動敏捷,常常站在小灌木或者蘆葦叢上鳴叫,但叫聲并不悅耳,而是沙啞、生澀且有些嘈雜。</p> <p class="ql-block">大杜鵑,北京的夏候鳥,它還有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布谷鳥”。在野外,只要聽見聲似“布谷”兩音節(jié)的鳴音,那一定就是大杜鵑。大杜鵑最喜歡濕地間的林地,因為那里有它們的最愛——葦鶯。大杜鵑可謂是“鳩占鵲巢”的主角,而它們的出現(xiàn),意味著附近一定有東方大葦鶯。</p> <p class="ql-block">東方大葦鶯,俗名葦串兒、呱呱唧等,在我國屬于夏候鳥,部分為留鳥,通常五月初至五月中下旬遷徙至中國繁殖,九月末至十月初遷離繁殖地飛往越冬地。</p> <p class="ql-block">東方大葦鶯的名字很古典,性格也十分的活躍,喜歡張著大紅嘴鳴叫,叫聲高亢而明亮,極具穿透力??梢哉f,有東方大葦鶯的夏天,才是真正的夏天,有東方大葦鶯的濕地,才是最愜意的自然濕地。</p> <p class="ql-block">在東方的傳說之中,鳥兒是大自然中最具靈性的動物,是吉祥、美麗的象征。夏日的京城,陽光燦爛,林木茂盛,各種鳥兒們翻飛于林間,棲息于草甸,為美麗的環(huán)境平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