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第一:走出去</b></p><p class="ql-block">貓叔在《一年頂十年》中寫到,如果要常遇貴人,就要勤走出去。因為走出去,你就有機會在各種不同的圈子里遇見你的貴人。</p><p class="ql-block">在遇見貴人的同時,你也可能成為別人的貴人,這叫互為貴人。走出去,用真誠而善意的心與他人相處,從而鏈接到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人。</p><p class="ql-block">所以想要獲得更多貴的人幫助,必須要嘴勤、腦勤、腿勤。</p><p class="ql-block">先說說嘴勤,嘴勤不是指不停的說,而是做一個嘴甜且幽默的人,會問開放性的問題,讓所有人參與進來,瞬間獨樂樂變成了眾樂樂。在我的身邊就有這種類型的人,他們無論走到哪里,就能把歡樂帶到哪里。</p><p class="ql-block">腦勤:腦勤的人在生活中勤于思考,遇見問題會善于去分析,而不是鉆牛角尖。勤于思考的人也是最能分辯是非,明白事理的人,通常這類人的生活更有意義。</p><p class="ql-block">腿勤:如果你是業(yè)務員,就要勤于走動,畢竟見面三分親的呀。如果你想遇見貴人,多多走進高質量的課堂或者學習的圈子。如果你想快速在行業(yè)中成長,那就多多去見該行業(yè)的牛人,總之必須要勤字當頭。</p><p class="ql-block"><b>第二:付費</b></p><p class="ql-block">舍得花錢,是一種最直接最簡單的鏈接方式。比如說,和一群朋友聚在一起,你總是那個愿意搶著買單的人。這樣會讓他人感覺你是一個大方的人,從而愿意與你相處和交往。</p><p class="ql-block">特別是像我們這種沒有什么家族背景的人,更應該通過多付出的方式來突破自己的圈子,從而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如果一個人總是舍不得花錢,那么對外鏈接的效率是非常低的,更不用談圈子質量。</p><p class="ql-block">給大家舉個例子: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四年前大學畢業(yè)。畢業(yè)那年他父親幫他在深圳某證券公司找到了一份投行的工作,按照行業(yè)貫例,他的本科學歷是不能進入此行業(yè)的某崗位的??伤赣H就是憑著會花錢的能力干成了這件事。</p><p class="ql-block">來深圳的之前,爸爸給了他40萬放在他的帳戶上,讓其在公司的工作和處事中用最短的時間把這40萬花出去,并沒有告訴他怎么花。他好像在原生的家庭就習得了這種先天的能力一樣,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把人際關系處理得極為妥帖,深得上司的喜愛。</p><p class="ql-block">他不僅嘴甜,會辦事還非常的大方,于是他一年連晉二級,這是多少應屆畢業(yè)生做夢也想不到一個學歷不合規(guī)的人可以如此之快的升職加薪。</p><p class="ql-block"><b>第三:付出</b></p><p class="ql-block">無論是在工作還是日常交住之中,做一個樂于付出的人。反之,只意味的索取,會遭到他人的反感或者遠離。</p><p class="ql-block">做一個持續(xù)性付出的人,付出的越多承擔的越多,那么愿意幫助你的人就會越多。就像趙玉平老師說的那樣,用幫人的方式去“求”人就是這個意思。</p><p class="ql-block"><b>第四:感恩</b></p><p class="ql-block">要想常遇貴人,需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你在困難或者苦難中,他人幫助了你,你需要記在心上還要常懷感恩之心,并在必要的時候回饋給他們。</p><p class="ql-block">在我的創(chuàng)業(yè)之初以及中期發(fā)展,是得到了很多貴人幫助和支持的。所以平日里也是一有機會就回饋于我的貴人。也會在身邊踐行許多力所能及的惠及弱示群體的小事。幫助他人,愉悅自己。</p><p class="ql-block">在遇到貴人之前,首先還是要把自己努力成為一個別人值得幫助的人是至關重要的哦,所以我還得趕緊去搬磚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