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六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西六宮:紅門深處鎖群芳</b></p> <p class="ql-block"> 人們一聊起帝王生活,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就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p><p class="ql-block"> 其實,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們,妃嬪數量大多沒有達標。清朝皇帝更加“務實”,康熙尚有55位后妃,晚清的光緒皇帝只有一后兩妃而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乾清宮等“后三宮”兩側,各建有6座宮闕,稱為東西六宮,就是明清后妃們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這里建筑的名字也更有世俗的氣息。比如宣揚妻道的承乾、翊坤;希望多子多福的千嬰、麟趾;表示祝福的延禧、儲秀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慈禧發(fā)跡儲秀宮</b></p><p class="ql-block"> 儲秀宮是西六宮最北的一處院落,本來名不見經傳,后來卻聲名顯赫。因為這里是慈禧太后的發(fā)跡地,見證過晚清不少大事。</p><p class="ql-block"> 慈禧剛進宮時,只是一個地位較低的“蘭貴人”,連妃嬪都不如,和幾位宮女一起住在儲秀宮配殿。后來,頗有心機的她,想辦法得到咸豐皇帝臨幸,生下咸豐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后來的同治帝。</p><p class="ql-block"> 1884年,趁慈禧五十大壽,儲秀宮耗費巨資,翻修一新。院里甚至安置了一對銅龍,顯示著本宮尊崇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母儀天下鐘粹宮</b></p><p class="ql-block"> 鐘粹宮在明代是太子的住所。清朝時,咸豐和同治皇帝也在這里住過。</p><p class="ql-block"> 尤其咸豐登基前在這里住了17年,對這里特有感情。晚清時,先后兩任皇后把這里當成正宮。一位是咸豐皇帝的皇后,有名的慈安皇太后,一位是光緒皇帝的隆裕皇后。</p> <p class="ql-block"> 咸豐去世后,慈安和慈禧曾共同輔佐年幼的同治皇帝,垂簾聽政。</p><p class="ql-block"> 后來,慈禧逐漸把慈安架空,甚至連慈安的死亡都被認為跟慈禧有關。白天時,慈安尚在宮外賞花散步,吃了塊慈禧給她送來的點心,當夜就突然去世。</p><p class="ql-block"> 這個事件是清宮一大謎案,至今無權威解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康熙誕自景仁宮</b></p><p class="ql-block"> 景仁宮歷史悠久,迎門處有塊漢白玉石屏,相傳是元代遺物。這里是康熙的出生地。</p><p class="ql-block"> 不過,康熙在這里的童年并不愉快。他的母親佟佳氏只是普通妃嬪,而且不善逢迎,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兒子身上。</p><p class="ql-block"> 誰料,年幼的康熙竟然得了天花,這在當時幾乎是不治之癥!好在他命大,居然活了下來。但佟佳氏身體備受折磨,在兒子登基后第二年就撒手人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佟佳氏去世200多年后,這里的一位新主人——光緒皇帝的珍妃,命運更加悲慘。</p><p class="ql-block"> 珍妃天性活潑,和皇帝很是恩愛。后來由于光緒變法觸動了慈禧利益,珍妃成了犧牲品,竟被慈禧命太監(jiān)活活推進一口井里,即珍妃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洋景觀延禧宮</b></p><p class="ql-block"> 延禧宮又被稱為“水晶宮”。它本來只是一處尋常院落,而且倒霉的是,1845年一場大火將它燒得精光。由于術士認為這里的方位屬“火”,就沒再復建。</p><p class="ql-block"> 直到1909年,光緒皇帝的遺眷瑾妃提了個建議,說可以在這里建座“水殿”,就能克“火”。工程以銅柱為骨架,以玻璃為地板和隔斷,四周做玻璃夾層養(yǎng)魚和水草。走在宮中,就像在游覽海龍王的“龍宮”。</p><p class="ql-block"> 可惜,施工中途爆發(fā)了“辛亥革命”,清朝覆亡了。今天只剩下一座半途而廢的鋼鐵建筑,供人緬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順治癡情承乾宮</b></p><p class="ql-block"> 清朝第一位入住承乾宮的是位影響了順治皇帝一生的女人——董鄂氏。</p><p class="ql-block"> 順治14歲就結婚了,但是婚后夫妻關系卻不和諧,于是把皇后給廢了。某次聚會中,順治遇到了一位讓他神魂顛倒的女人,就是董鄂氏。可惜她是順治一位同父異母的弟弟的媳婦。盡管如此,兩人約會不斷,婚外情很快暴露。</p><p class="ql-block"> 這位倒霉的皇弟在一次跟皇帝的爭論后自殺,董鄂氏順理成章被迎進宮,當了貴妃。好在,她不僅對皇帝體貼入微,各方面修養(yǎng)也很高,贏得了普遍好感。</p> <p class="ql-block"> 可惜,董鄂氏生了一個男孩,卻夭折了。自此一蹶不振,22歲就去世。順治皇帝悲痛欲絕,追封她為皇后。后來居然產生了出家的念頭,不久后也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道光年間,承乾宮住進道光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她生了個兒子叫奕詝,即日后的咸豐皇帝。這位鈕祜祿氏也很不幸,好端端就暴亡了,死因不明。</p><p class="ql-block"> 由此看來,承乾宮里大都是離別的故事。也許因為梨與“離”同音,承乾宮里有棵梨樹,是紫禁城里最大的。一到四月,滿樹粉妝玉琢,是春季故宮熱點。當我們知道了董鄂氏的故事后,看著這些梨花是不是有些不一樣的心境呢?</p> <p class="ql-block"> 后宮的故事是幾千集電視劇也演不完的。</p><p class="ql-block"> 結尾給大家出個題——現在的后宮,還能看到一對“末代皇后”婉容蕩過的秋千環(huán),記錄著那位風姿卓越的皇后不多的笑聲。它們遺留在哪座宮院呢?</p> <p class="ql-block"><b>攝影:劉雪晶</b></p><p class="ql-block"><b>文字:米開朗</b></p><p class="ql-block"><b>編輯:劉雪晶</b></p> <p class="ql-block"> 估計不少朋友看了我的《雪鏡故宮》系列美篇后,對故宮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的興趣。</p><p class="ql-block"> <b>在此推薦一本屢獲好評的獲獎圖書《故宮里的中國》。作者為攝影大師李少白和知名攝影師、撰稿人楊春燕。</b></p><p class="ql-block"> 前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專門為本書寫序,稱贊“這是一本下了功夫的好書!”。書從“國、家、屋”三個維度對故宮進行了深度解析,是一本知識性、觀賞性、典藏性俱佳的好書。</p><p class="ql-block"> 此書一上市便榮登《中國新聞廣電報》社科類好書榜榜首,入選《中國教育報》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名單。</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各大網店、實體大書店均有銷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