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嵻瑯城:一座由隴西鮮卑族建在廣河的千年都城遺址</b></p><p class="ql-block"> 馬雪峰</p> <p class="ql-block"> 在歷史上,從長安出發(fā)經(jīng)天水到臨洮,然后再經(jīng)康樂虎關(guān),新路坡到廣河十里墩,大夏古城,臨夏牛津河至青海民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古絲綢之路南道。這里曾留下了張騫、霍去病、隋煬帝、文成公主的足跡,也是自古以來廣河進行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大通道。</p> <p class="ql-block"> 從齊家期起,這條路已是一條玉石之路,后來逐漸演變成為政治意義上的絲綢之路。從此廣河的繁榮發(fā)展與它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民族,她是從這條道上走來在廣河建立了-個王國都城。由于她悲壯的歷史命運注定了自誕生以來就要遷徙。她就是我國古代一個主要的民族:鮮卑 。</p> <p class="ql-block"> 到了漢代鮮卑發(fā)展勢頭在北方游牧民族勢力中僅次于匈奴的第二大勢力。他們原先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帶,大約在西漢時期,由于遭受匈奴的欺壓,再加之漢王朝的打擊,使得他們東逃到了大鮮卑山一帶,繁衍生息,故而被稱為鮮卑。東漢初年,鮮卑人逐漸強盛起來,所屬各個部落,游牧在東至遼河,西達新疆的廣闊地域內(nèi)。其中鮮卑人中的一支遷移到了隴西,他們和當(dāng)?shù)氐臐h人雜居,被稱作隴西鮮卑。</p> <p class="ql-block"> 公元383肥水之戰(zhàn)爆發(fā),秦苻堅失敗,乞伏國仁乘機率軍返回隴西。公元385年,苻堅被姚萇所殺,乞伏國仁建立了西秦地方政權(quán)。 到三世紀(jì)三十年代,隴西鮮卑中乞伏氏逐漸強盛起來。從寧夏遷徙到了榆中苑川河邊。公元385年,乞伏乾歸建國,號稱秦,史稱西秦。</p> <p class="ql-block"> 公元408年,乞伏熾磐召集部屬2萬余人在廣河修筑嵻瑯城。就這樣西秦國家政權(quán)以遷都方式在廣河誕生了。</p> <p class="ql-block"> 西秦最興盛時管轄著武威到天水、隴南及青海東部的部分地方有十一州、三十郡、四十八縣,經(jīng)四主,歷時三十七年,在廣河建都十七年。據(jù)史書記載,乞伏熾磐被立為太子的20年中,在枹罕(今臨夏)、大夏(今廣河境內(nèi))、嵻瑯(今廣河南山)一帶,開創(chuàng)基業(yè),復(fù)興西秦。在他上任國主的16年中,奮力開拓,國祚興盛,使草創(chuàng)于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割據(jù)政權(quán),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達到鼎盛,使干戈不息的地區(qū),暫時得以安寧繁榮。熾磐生前功績赫赫受到百姓祭祀。</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稱為西秦,以區(qū)別于前秦。</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我們只能看到兩面的城墻,一面完整,一面只剩下了大半。看得出來,古城的形制比較完整,拐角處有角墩,下有深溝,單面城墻的長度大約在百米。從地面算起城墻高七八米,算上壕溝城墻高達10米左右。這樣的布局,毫無疑問,西秦人在修建城池時,充分考慮到了地形選擇,這里是廣通河和漳河兩條河谷的交匯處,也是兩條古道的匯合點,其中一條通往臨夏和青海方向。而修建古城的地方是突出的山嘴,這樣可以居高臨下,還能卡住了兩條道路的交匯處。從這樣的建筑方式,可以看出古城的修建者建嵻瑯城時下過一番功夫,不僅考慮了地理,而且對城池的修建給予了相當(dāng)大的投入,由此可見當(dāng)時古城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在城池周圍還有雙泉、哭龍臺、臺臺等歷史遺跡,它們中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或神話故事;追尋歷史煙云,仔細(xì)冥想,嵻瑯城內(nèi)曾刀光劍影,雷鼓聲,吶喊聲,王國攻破,國王皇后、太子眾人又匆匆逃離遠(yuǎn)去……一幅幅畫面在腦海中一閃而過。</p> <p class="ql-block"> 夢醒時分,城池仍舊,王國只是成了傳說,一切又趨于平靜……</p> <p class="ql-block"><b> 嘆西秦</b></p><p class="ql-block"> 西秦王國隨風(fēng)去,</p><p class="ql-block"> 太子太妃吟傳唱。</p><p class="ql-block"> 一抔黃土葬艷骨,</p><p class="ql-block"> 龍臺雙泉依舊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