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磚瓦窯韻品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記東川陶瓷廠和小磚瓦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劉發(fā)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3年11月10日,曲靖陶瓷之鄉(xiāng)潦滸村數(shù)一數(shù)二手藝人姜宗國家傳出一陣洪亮嬰兒的哭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幾百年來潦滸村制陶手藝世世代代相傳,今天這個祖?zhèn)魈沾墒兰?,終于有了自己的傳人,他給兒子取了一個非常瑞祥而福氣滿滿的名字——姜福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曲靖市麒麟?yún)^(qū)越州潦滸村,原來叫“貓貓石”,它是遠近、中外聞名因陶而興的陶瓷古鎮(zhèn)。自宋代開始燒制磚瓦,明清時期發(fā)展成為曲靖最大的陶瓷集鎮(zhèn)。全村有一千多戶人家,家家做陶瓷的陶瓷世家,村子北邊是日用陶瓷、村子中間是搞工藝品、村子南邊是做陶器:壇壇罐罐……素有“小云南”的美稱。姜福生13歲就跟隨父親學藝,他聰慧刻苦,14歲就出師并拉得一手好坯,成為了同齡年輕學藝速成的佼佼者?;秀敝校铱吹揭粋€青澀少年,浸潤在潦滸陶瓷之鄉(xiāng)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癡情、執(zhí)著、忘情、吮吸著它的精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3 、4歲 學藝出師的小小少年,毅然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了尋甸建設公社周高村一個親戚創(chuàng)辦的鄉(xiāng)鎮(zhèn)陶瓷廠。因為當時陶瓷相當缺乏,而這個廠發(fā)展的非常不錯,人們生活中對陶瓷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可市場上卻貨源奇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1970 當時東川任商業(yè)局釆購組的羅潤保到這個廠采購了一批日用品在商業(yè)大院銷售,真是人山人海、人們爭相搶購,買到了生活中急需的泡菜壇,酒罐、砂鍋、藥罐等。當時看到在東川陶瓷產(chǎn)品的要求量是如此之大,且老百姓還買不到。于是,東川決定籌建一個陶瓷廠,當時是1969年,文化大革命仍未結束!為了更好服務廣大貧下中農(nóng)和人民群眾,1970年2月,剛滿16歲的姜福生,被正在籌建東川陶瓷廠的羅潤??粗?, 請到東川辦廠、當時除了他、還有四川、會澤、華寧等地很多師傅。于是命運之神冥冥中的緣分,讓他從此來到了東川,與東川結下了這份情緣、淵源,奇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招進陶瓷廠工作的姜福生,憑借他精湛的制陶技藝,很快就被廠領導提拔到廠技術部門擔任負責人,毅然挑起了東川陶瓷廠技術和發(fā)展的重任。而當年的陶瓷廠一無陶土、二無燃料基地、三無機器設備,并且技術力量非常薄弱,真的是困難重重,要想求生存謀發(fā)展談何容易??!可姜福生憑著從小練就堅韌不拔的性格,執(zhí)著的闖勁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敢想敢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發(fā)展東川陶瓷事業(yè)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0年,東川陶瓷廠在東川新橋河北建成,僅是一個只有70多名職工的全民所有制小型企業(yè)。由于當時的時代背景和領導頻繁多次調(diào)整,陶瓷廠一直在不斷虧損。1975年~1983年,前后就換了五屆領導,全員生產(chǎn)力在整個東川企業(yè)中,倒數(shù)第一、在云南省陶瓷行業(yè)中倒數(shù)第一!是遠近聞名的“淘氣廠”,打架斗毆、效益又不好。就是廠里的帥小伙們?nèi)フ覍ο?,也是羞于說出口,要不姑娘們一準不會嫁給他們。因此,這種狀況在當時非常糟糕!一直到粉碎“四人幫”后的幾年,都沒有改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 年,姜福生曾大膽提出東川要發(fā)展琉璃的設想,并在學習華寧生產(chǎn)琉璃瓦工藝的基礎上,將生產(chǎn)琉璃瓦由石膏模型刀壓制成型改為真空成型機擠壓成型。這一改進不但使質量大幅提升,而且產(chǎn)量提高了10倍。當生產(chǎn)量得到提高時,他又研制出具有清亮、透明、色澤鮮艷的琉璃釉進行裝飾穿衣,使東川琉璃瓦光潔耀眼,產(chǎn)品供不應求,成為云南重點古建筑使用的指定產(chǎn)品,還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瑞士、泰國、緬甸等國家。到1983年4 月,時任東川市委書記的黃銳提出想把陶瓷廠,做為“改革試點單位”抓一下,并動起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應民心順民意,人們歡欣鼓舞,東川搞經(jīng)濟改革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1983年4 月13日,姜福生帶著廠里的四個年輕人: 譚忠義、金大昌等組成五人承包小組,毅然挑起了振興企業(yè)的重擔,陶瓷廠作為東川經(jīng)濟改革試點也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當時提出假如企業(yè)虧損全部由我們承擔,并且我們每人工資拿出30% 來作為萬一虧損的彌補款。每月26號是廠里發(fā)放工資的日子,當時接手財務帳上僅有4塊6角錢!而廠里差的電費、水費、原料費、運費等不計其數(shù)。那些人聽說承包后,紛紛上門討債,并且各種風言風語也是層出不窮。面對如此舉步為艱之狀況,具有真才實學和過硬技術的姜福生,在市委常委會拍板定案的大力支持下, 他們下定決心立了“軍令狀”,帶領全廠職工苦干、硬干、埋頭實干。他勇于鉆研技術,1976年建30立方米倒焰窯一座,1978年新建雙孔重推板窯1座(并相繼建成泥漿池、泥料加工車間、配料臺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率先打破鐵飯碗,推翻了吃大鍋飯的常規(guī):“出工不出勤,出勤不出力,干不干一日三餐飯,搞不搞一月工資少不了”的陳舊管理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姜福生五人承包后,實行“計件工資制”,工人多勞多得,少干少得、不勞就不得,這也是我們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這樣極大調(diào)動了廣大工人的積極性,工人實惠收入多了,勞動干勁十足,生產(chǎn)進度月月攀升。他們在穩(wěn)定生產(chǎn)的同時,相繼開發(fā)生產(chǎn)了KY2型蘭花花盆系列產(chǎn)品。這時適逢政府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城建局需要大量花盆并預付了五、 六萬元的貨款。這樣,廠里不但26日準時給工人發(fā)工資,而且陸續(xù)把廠里原來欠下的錢一點一點賠完了。工人及社會各界看到了姜福生是個說話算數(shù)的人,于是陶瓷廠在他的帶領下,慢慢地就活過來了。當年就扭虧為贏,實現(xiàn)利潤1.67萬元。1983年姜福生就實現(xiàn)銷售收入400余萬元,稅利100余萬元,一躍成為東川十二家骨干企業(yè)之一,并評選為云南省40家建材骨干企業(yè)之一。非常遺憾的一件事就是1978年輕工部進出口公司發(fā)函專門扶持邊彊陶瓷行業(yè)的專項資金1.3億,發(fā)函到云南省輕工業(yè)廳,省輕工業(yè)廳研究后,想把這筆拔款用于正在蓬勃發(fā)展期望能做大做強的東川陶瓷廠。當時東川市輕工局派了一名科長,陪同姜福生前往省輕工廳簽字辦理此次拔款手續(xù)。這位科長當時表態(tài)因款額太大,不同意姜福生簽字,因而失去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從此以后,國家政策出臺”拔改貸",再也沒有這樣難得而珍貴的機會!機會雖然失去,但陶瓷廠還得繼續(xù)往前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陶瓷廠漸漸走向正軌后,姜福生仍是把技術放在第一位,在短短時間內(nèi)就研發(fā)出了世界上、全國獨特的指紋釉、金星釉、,并制成了一個產(chǎn)生窯變出現(xiàn)五彩斑斕釉彩的葫蘆工藝品。1986年指紋釉的燒制成功,不但得到了美術家協(xié)會領導姚中華會長的高度評價,并破格吸納他到省美術家協(xié)會成為了云南省唯一的陶瓷美術家會員。1987年,事隔一年,姚中華會長(國家美術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又親臨東川,姜福生當時厚薄云天的一個義舉,深深地感動了姚中華會長,姚中華親自執(zhí)筆畫了一幅“老鷹展翅”。并贈送給了姜福生,這幅寓意深遠,祝福綿長,價值百萬的“老鷹展翅”,至今仍珍藏懸掛在他書房最醒目的位置,我榮幸目睹了這幅珍貴的名畫。1990年第三屆中國藝術節(jié)在昆明召開,陶瓷廠受政府委托,希望生產(chǎn)一種能代表中國元素的紫砂陶。于是,姜福生精心設計并創(chuàng)作出了“二龍戲珠”這個吉祥物,該吉祥物受到了政府領導的高度贊賞。這套吉祥物一共只生產(chǎn)了三套,這三套"二龍戲珠"象征中華民族龍的傳人的藝術珍品誕生在東川陶瓷廠:一套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一套云南省文化廳廳長收藏、一套留存陶瓷廠珍藏。我此次釆訪有幸觀看到了這套栩栩如生、古樸靈動、活靈活現(xiàn)、寓意深遠的陶瓷珍品。同時,還看到了陶瓷廠為全國硬筆書法在東川舉行,特別為”彩龍杯硬筆書法大賽獎"精制的精美陶瓷獎盤,非常珍貴。</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姜福生和廠里的技術人員不斷提高質量和改進泥料配方,生產(chǎn)的花盆不但含氮量適中、透氣透水性好,成為了培育花木優(yōu)質的“朱泥花盆”。運到昆明在“昆明圓通寺”里展銷時,被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大榮浩先生看中,并帶回幾個花盆回國化驗,非常滿意和喜愛這款產(chǎn)品。他們追根朔源通過云南土特產(chǎn)進出口公司找到了我們,并派出五個人組成代表團與我們談判,當時東川以常務副市長陶啟剛、年嘉弟、住建局牛工程師和我一起到昆明翠湖賓館接洽。其中一個教授在紙上畫了一套三個式樣的花盆,還有托盤,要求狗牙邊翠綠釉。他們3號來、4 號談判 ,7號要回國,希望走之前能看到這款產(chǎn)品。4號談判完已經(jīng)沒有回東川的車,只有5 號趕回東川來不及吃飯睡覺,連夜配置泥料、拉坯、車、拋、磨釉子20個小時就完成,6號下午把花盆送到。他們驚嘆用日語贊嘆到“不可思議、耐人尋味……在日本這么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致少也要7 天一個星期才能完成,而我們能在這么短時間內(nèi)完成這高難度質量的產(chǎn)品?!彼麕ё吡嗽囍频幕ㄅ瑁⒁笾袊?月份派出代表團去日本簽訂合同。后因各種體制內(nèi)原因未能成行、錯過了時間,取消了行程,但最終還是通過云南省土特產(chǎn)公司直接訂購了打上制造人“姜福生”商標的工藝花盆、“工藝”兩個字之差,讓價值僅20多元的商品價格上漲3倍多,為國爭光換取了大量外匯。當年就訂購了大批kY2朱泥花盆到日本,而且破損率低至2.3% ,栽花非常好,因此東川朱泥花盆受到了日本園藝界人士的好評。并在日本的一本園藝專著上專門介紹東川的朱泥花盆。當時琉璃瓦也正一步一步走出了國門,先后后出口新加坡、蘇黎世、馬來西亞、意大利等。于是當年我們由行業(yè)倒數(shù)第一扭轉為行業(yè)第一,八、九十年代東川也是效益最好的骨干企業(yè)、進入云南省十二家骨干企業(yè)。1980年印有”姜福生”制造字樣的朱泥花盆出口日本,同年琉璃瓦試制成功。他在穩(wěn)定花盆生產(chǎn)的同時,開發(fā)出了琉璃瓦,并預測和了解這個新興建材的前景。他親自到外地考察原料,試制色釉,設計適合燒琉璃瓦的四孔、六孔推板窯,并多次把試制后琉璃產(chǎn)品送到省建材科研部門進行冷凍、抗壓、急冷急熱等質量達到或超過國標的檢測質量標準。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產(chǎn)品質量,生產(chǎn)一流琉璃瓦,他不但把職工送到昆大、武漢陶瓷學校學習進修,而且還邀請全國有名的”釉大王”郭夫亨教授到廠進行技術指導,并和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昆明大學工藝系、省藝術院校等教學科研單位掛鉤,請能人專家到??傳經(jīng)送寶。如此用心造就了一支技術過硬,愛崗敬業(yè)的職工隊伍,使東川琉璃瓦起步快、發(fā)展快、并請昆明園林部門首先使用,再逐步推廣,設立并形成強大的銷售網(wǎng)點,沒有幾年時間,東川琉璃瓦就聲名鶴起,從此東川琉璃瓦走出東川、走出云南、走向全國、一步一步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琉璃瓦很快成為了陶瓷廠的拳頭產(chǎn)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取得這些成績與成功的背后,卻是姜福生千倍萬倍付出的艱辛努力。當時妻子在家里農(nóng)村又苦又累,他把孩子接到東川即當?shù)之攱屨疹櫤⒆?、孩子生病了,即要帶孩子去看病,白天要負責廠里的各項技術工作,晚上還要堅持完成一天300個(常人是180個)的拉胚任務,常常辛苦工作到夜里二點多鐘,才能騎自行車背著孩子回家。其中的艱辛只有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才能體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6年底他貸款建了新廠房、擴大生產(chǎn),工人增加到176 人,效益非常好。在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姜福生歷盡艱辛、幾起幾落!常言說得好“東方不亮西方亮,菩薩不靈拜觀音!”受盡各種磨難的姜福生始志不移,勇于拚搏,1989 年并先后在四川大邑縣辦起年產(chǎn)50 萬件琉璃瓦分廠,確保四川古建筑供給。1994年又與新加坡在曲靖市合資興辦曲靖新龍?zhí)沾捎邢薰荆戤a(chǎn)400萬件琉璃瓦系列供應國際市場。創(chuàng)造了當年建廠,當年就投產(chǎn)并出口創(chuàng)匯的奇跡。因為分廠建立,姜福生離開了東川,他離開后東川陶瓷廠因疏于管理,成了一盤散沙,人心渙散,一切一落千丈、從頂峰落入低谷,工人們半年發(fā)不出工資,一下回到了解放前……廠里工人各自離廠謀生!很多老職工聯(lián)名上書政府部門,迫切懇請姜福生回陶瓷廠主持工作,于是,他又回到了東川,和熱愛他的工人、他熱愛并付出心血、揮灑青春熱血的這方熱土。帶領全??職工,努力奮進,東山再起!很快陶瓷廠又走入了正軌,并興旺起來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德明任東川區(qū)委書記時,為了東川的發(fā)展和環(huán)保要求,需要陶瓷廠整體搬遷到北郊已經(jīng)倒閉的東川建筑材料廠重建,姜福生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支持配合政府工作,及時拆除陶瓷廠所有廠房及其設備,進行大規(guī)模整體搬遷。作為國營廠長的姜福生,沒有斤斤計較,他沒有要政府一分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姜福生當時是省陶瓷行業(yè)協(xié)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云南華寧、建水、呈貢三家廠報到協(xié)會的搬遷費分別是華寧1500萬、建水和呈貢分別是1600萬,而3個廠加在一起還沒有東川陶瓷廠大。而東川陶瓷廠這么大的一個廠拉了二千多車,以工代料,從此廠走向了沒落……當時十四冶水泥廠政府給了800萬,還給了24套安居房。廠搬家后,適逢礦務局破產(chǎn)重組,為礦上服務的糧食局職工、供銷社職工需要離開礦山回來新村進行安置。于是姜福生毅然承擔起了一個企業(yè)家的責任,在原陶瓷廠位置開發(fā)了瑪瑙城、陶苑新區(qū)、并修建了陶苑新區(qū)四干道。他拿出了當時基價100萬/畝,而只算東川政府10萬/畝的15畝最低優(yōu)惠價土地建政府安居房。一共建了193套,這些安居房由昆明財興盛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東川分公司承建(該分公司負責人是姜福生)。姜福生表示,這193套安居房只收取建筑成本費,另外,陶苑新區(qū)和瑪瑙城中間的筑銅路(9畝多)屬于陶苑新區(qū)地塊,政府沒有給予任何補償?shù)谋尘跋?,一直使用至今。當時政府只給了1700萬,余下的東川區(qū)政府負責解決這些人的安置問題。僅這三項工程,默默無聞、低調(diào)做人做事的姜福生就為東川的建設發(fā)展貢獻了3仟多萬元!此間他不惜背上高額的高利貸,而負債累累……仍歷盡艱難,把安居房如期交給政府,并多方又籌資貸款1800萬、建成年生產(chǎn)3000萬青磚青瓦的全自動生產(chǎn)線,又把搬遷的陶瓷廠發(fā)展起來了。此外,姜福生他非常有愛心,從不拖欠工人工資、貨款、原料費、運費等。他熱衷公益事業(yè),致富不忘東川的教育,先后贊助一小、廣播電電視局、祝國寺等。去年,原來曾在陶瓷廠工作過的三弟兄,請姜福生去家里吃殺豬飯,仍念念不忘他的好“姜總啊,那時我們在你那一年能掙十幾萬,當時在東川克哪點能苦得著那么多錢……”高書記悉聞了他的事跡,感動的握住他的手連連稱贊:"你是個好同志、姜福生啊、你是個好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艱難挫折、得與失、辛酸苦與痛,唯有姜福生自已能體會和深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5年,承包期滿,東川陶瓷廠產(chǎn)值、產(chǎn)量、銷售、利潤連年翻番,被云南省政府評為全省經(jīng)濟效益"先進單位"。1986年,姜福生被東川市工交局破格提干并任命為廠長,1987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88年又被省委評為"雙文明單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了更好的管理企業(yè) ,只有小學文化的姜福生不但努力補習,并考入電大,順利畢業(yè)于云南電大行政專業(yè),并成為東川第一批經(jīng)濟師9人中的一員;1988年國家培養(yǎng)北京進修,選拔姜福生進入國家經(jīng)委和共青團中央,在北京組織進修班進行深造;1991年姜福生還隨“中國青年企業(yè)家考察團”到香港、美國學習考察,吸收一些先進的管理方法、知識、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東川陶瓷廠的企業(yè)發(fā)展了,并創(chuàng)下了許多品牌和榮譽:1996年12月獲云南省連續(xù)五年重合同守信譽企業(yè)、2000年10月嬋連十年昆明市的這個殊榮、2006年7月,"大飛龍"琉璃瓦系列產(chǎn)品榮獲中國名優(yōu)品牌事業(yè)發(fā)展全會"中國琉璃瓦十佳名優(yōu)品牌"、2006年8月15日,喜獲中國中輕產(chǎn)品保障中心”質量 服務 信譽AAA品牌",全國重點推薦單位。1988年曾被省委評為"雙文明單位"。姜福生以他的堅韌不拔、楔額不舍、刻苦鉆研、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精神,為東川創(chuàng)下了:大飛龍、三A免檢、琉璃世家,三個響當當,全國著名的品牌,他不但成為了陶瓷行業(yè)的標桿和一張閃光的名片,并開創(chuàng)了云南金色、銀色、五彩琉璃瓦的先河,引領東川陶瓷廠走的更高更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姜福生又研究開發(fā)了黑陶、而他研制生產(chǎn)的黑陶高貴典雅,成了東川人送禮的首選和一張名片。它的產(chǎn)品拿到湯山與珍稀骨瓷(它是加入骨粉燒制,半透明,瓷類家族最高檔的珍品)的廠家交流,他們伸出大拇指直夸”你們才是師傅……",東川陶瓷廠的黑陶品質遠超骨瓷。在不斷創(chuàng)業(yè)路上,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姜福生仍想把企業(yè)發(fā)展壯大。于是在碧谷工業(yè)園區(qū)征了100畝土地,與昆明嘉華陶瓷公司,準備利用他拆遷設備組建一條青磚青瓦、磁磚、地磚的全自動生產(chǎn)線。準備合作投資3500萬,預計年產(chǎn)值可達1.6億,并已兩次找到了合作伙伴,卻因嘉華公司老總兩次到澳門賭場輸了2個億跑路不算,還騙走了姜福生180萬!于是第一個泡湯了……第二個東川的一個知名企業(yè)家谷獻全陪同姜福生到昆明等考察周邊市場后,決定投資4仟萬重建己經(jīng)停下的碧谷工業(yè)園區(qū)陶瓷項目,,谷總因投資小額信貸公司失利,東川房地產(chǎn)低迷,又滑牙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姜福生接二連三的挫折,仍沒讓他退縮。習主席講話要大力發(fā)展我們民族工業(yè)的話語,深深激勵和鼓舞著他。像南亞風情園這些景觀雖也是東川陶瓷廠生產(chǎn)的,壯觀但它不是中國的東西。青磚青瓦、四合院、飛檐翹臂、才是中國的元素。傳統(tǒng)工藝燒制時間長、(裝窯7~8天、燒制20多天、冷卻下水半個月、40多天才能周轉出一窯)程序繁雜、窯溫不易掌握(上面火力大燒歪、下面火力小燒生了、中間壓歪、邊上燒黑了),因此燒出的產(chǎn)品質量參差不齊,可仍然供不應求。于是他具體分析原因原理:青磚青瓦主要是含鐵量要高,一般泥土含的是二氧化鐵,我們做成陶瓷產(chǎn)品后又氧化成三氧化二鐵,顏色土紅土紅的。然后我們還原煅燒后又變成四氧化三鐵,注入水蒸汽,還原成青色。原來沒掌握,具體分析后付諸實踐。因為項目投資大,兩方投資落空后,2017年姜福生計劃在原址,通過大飛龍公司土地抵押向銀行貸款、投資1800萬元,在原址上建成了一條年產(chǎn)3000萬青磚青瓦全自動生產(chǎn)線,并一舉生產(chǎn)成功。該生產(chǎn)線生產(chǎn)出的產(chǎn)品質量相當好,單件成本費在0.3元左右,而市場價可以賣0.7~2元左右,每天利潤可達3萬多元。成功燒出的瓦,原來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昆明金馬碧雞坊,那是云南昆明的地標象征,金碧輝煌的所有磚雕、磚柱、琉璃瓦都是東川陶瓷廠生產(chǎn)研制而出,一個陰差陽錯發(fā)貨的磚瓦花花綠綠、青的青白的白,顏色參差不齊!不曾想它卻把古建筑青磚青瓦的靈魂完美呈現(xiàn)!供"江南水鄉(xiāng)"時,感嘆地說:"這才是古建筑的魂……"。而普通老百姓不懂,卻只要青一色。分析并預測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后,姜福生下定決心,一定要成功生產(chǎn)出市場需要的好產(chǎn)品。功夫不負有心人,全自動生產(chǎn)線只要36分鐘即可生產(chǎn)出規(guī)規(guī)矩矩、漂漂亮亮的青磚青瓦,每天可生產(chǎn)出10萬塊,一天能賺3萬多,而成本每塊才不到8角!背水而戰(zhàn)成功,卻好景不長,歷盡滄桑的姜福生卻因流轉資金遲遲未到位,欲等東川碧谷工業(yè)園區(qū)退還250萬土地預付款周轉,四年時間已錯過了最好的發(fā)展時期:資金鏈斷了,企業(yè)停工停產(chǎn)至今!從江西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分來的、會澤、曲靖等地核心技術人員、工藝師、雕塑師王天舜(昆明市非文化物質文化傳人)等、以及工人流失。有的去了安寧、有的去了曲靖,而他們都發(fā)展的很快很好,工廠規(guī)模已經(jīng)非常大。而東川陶瓷廠,如今已杳沒在東川工業(yè)歷史的長河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現(xiàn)在的廠址政府已收回,金沙路穿廠而過與機電學院貫通,體育館、學校等即將興建在陶瓷廠廠址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6年,姜福生邀請國際考察團來昆明考察,驕傲的帶他們參觀當時首屈一指的地標工人文化宮,專家團不屑一顧!而帶他們到華亭寺、圓通寺時,贊賞地伸出了大拇指。因為,這些古色古香的中國古建筑,才是我們最值得發(fā)揚光大并世代傳承的瑰寶。 由于姜福生同志的工作業(yè)績和出色工作能力,上級黨委和祖國給予他很髙的榮譽,先后評為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市勞模、省勞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青年廠長,受到了鄧小平、江澤民、李鵬等黨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6年 5 月,抒寫江澤民親筆題詞的“共和國建設者”眾星環(huán)繞,各種“”成功”字體遍布金光閃閃的獎樽金鼎:上面銘刻著這樣一段話:姜福生 同志,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榮獲“新時期小康建設成就金鼎獎”,并授予“共和國改革模范新聞人物"榮譽稱號。事跡被收錄大型紀實文獻《共和國建設者——閃光的足跡》一書。特頒此鼎。如今,這些珍貴的照片、獎杯、獎狀都珍藏在他的書房北面璧柜上,千古留芳。他的西面書柜里有數(shù)十種記載有他的事跡的專著:《云南創(chuàng)業(yè)精英人物》、《歲月如歌—口述東川發(fā)展歷程》、《當代世界名人傳(中國卷)》、《世界優(yōu)秀專家人才名典》、《中國跨世紀領導人才庫》、《中國企業(yè)家大辭典》、《中國企業(yè)大辭典云南卷》、《越州鎮(zhèn)志》、《改革開放三十年—云南企業(yè)家奮斗史》、《全國勞動英模五一座談會》、《中華群英錄》、《世界人物辭海 中華四》、《中華成功人才大辭典》、《中華群英錄》、《中外企業(yè)家大全》、《中國工商企業(yè)名錄》、《雲(yún)嶺勞?!?、《先鋒的輝煌》《云陶》……不一而足!我靜靜地傾聽著一位年近七旬古稀之年的老人,用溫潤的話語,波瀾不驚、從容與我侃侃而談,講述他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在磚瓦窯韻里品味他跌蕩起伏、牽腸百轉、千錘百煉、蕩氣回腸、歷盡艱辛與蒼桑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昆明南亞風情園浩大的工程,找到他,三個月交貨,創(chuàng)造一個風情萬種的異域經(jīng)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曲靖的700套工業(yè)小區(qū)別墅、沾益到曲靖的”曲沾大道"青磚青瓦、紅河煙廠2000多套別墅、會澤煙廠700多套別墅、東川紅土地鎮(zhèn)張家建的賓館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多方合作研制出30多種陶瓷產(chǎn)品、1980~1985琉璃產(chǎn)品由7個單型品種發(fā)展到110多個配套品種,之后青磚青瓦、西班牙瓦、硫璃瓦、黑陶系列、工藝品等70~80品牌系列多達200~300多種,產(chǎn)量突飛猛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聆聽著姜老說出的一個個、一串串普普通通的數(shù)字,驚嘆于他超強記憶力的同時,更多的是欽佩他老人家頑強拼搏、始志不移、樂于奉獻、不計得失的忘我精神與人格魅力。在釆訪過程中,他說的最多的是:"我只想爭口氣,把廠搞好,事是踏踏實實干出來的,不是說說就能做成。也不貪圖名不求利,為自己鐘愛一生的事業(yè)再苦再累、無怨無悔、我很慚愧,是祖國培養(yǎng)的我、是黨和人民給了我這么多、這么高的榮譽,我更要加倍努力才對得起黨和人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觀看到這么多文獻記載了他的事跡與傳奇、這么多的至高榮譽、滿屋滿柜精美絕侖、美輪美央、目不睱接、精雕細琢、獨具匠心、一個個珍藏的、充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陶瓷藝術精品……每一個,都藏著他的故事!每一個,都在深情向我傾訴姜老厚重、豐富的人生故事。采訪后兩個多月,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一個摯愛文學的農(nóng)家女子,該怎樣用手中筆,抒寫下姜老的故事?因為,他是東川工業(yè)歷史中最熣燦耀眼的那顆明珠!是東川浩翰工業(yè)歷史長河中一座令人仰望的豐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徜徉在僅存的青磚青瓦中、我行走在散落零星的琉璃瓦礫中、我深情凝望著飽含蒼桑的"昆明市大飛龍?zhí)沾捎邢薰?quot;的廠牌、我天馬行空地穿行在東川工業(yè)歷史的長河中,一物一景都是賦予了生命的精靈,它們默默地向我傾訴著東川陶瓷廠的過往,我深情、默默地尋覓著她的影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2月22日,一場突降的瑞雪,壓垮了他剩下的8000多平方米廠房、青磚青瓦自動生產(chǎn)線設備、及堆放的產(chǎn)品,損失上百萬!大雪壓垮了他的廠房,卻壓不垮他不屈的精神脊樑!寶刀未老、老馬伏翼,志在千里,搶修好設備,已近古稀的姜老,非常遺憾沒有把這么好的技藝傳承給兒女,沒有徒弟!他找到政府,仍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他的窯爐技術、青磚青瓦、唐三彩、黑陶產(chǎn)品能恢復生產(chǎn),能為東川的發(fā)展、為中華民族的民間傳統(tǒng)行業(yè)、為恢復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盡一份心,出一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期待東川陶瓷廠重新倔起的那一天,能早日到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3月22日,年前曾兩次聯(lián)系都沒能如愿的東川小磚瓦窯采訪,終于成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點多鐘,宋順格~格總,認識他的鄉(xiāng)親朋友都親切的稱呼他“老革”,開車來接我們一起去廠里,有幸作協(xié)李春老師伴我同行。我和他的相識,緣于丈夫曾在他的磚廠從事了幾年的管理工作,也算是熟人了。今天的采訪,也是他忙里抽空才如愿以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革,他中等個頭、喜歡剪個寸頭,精干精明、直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個干實事的實在人,而且像貌特顯年輕。談起他喜愛的事業(yè),老革如數(shù)家珍,因為,他的每塊磚,坯猶如他珍愛的孩子,深深地刻在他的腦海、銘刻在心、鉻在他的生命中……今天,要不是冒然問出口,哪里知道他還比我大一歲呢!經(jīng)常也會聽丈夫說起他的一些故事,有時在一起,他也會偶爾吹一下他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他與磚瓦這個中國傳統(tǒng)古老的行業(yè),結下了淵源,是因為他的第一份工作,即是1986他來到了原來的東川市磚瓦廠上班。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歲,風華正茂、青春正當時,恍惚中仿佛看到一個壯實的小小男子漢,推著裝磚坯的板車,騎著四輪裝窯車,揮汗如雨,奔忙在晾胚廠與磚窯之間。當時磚瓦廠是張順平老師擔任廠長,有200多工人。這份又灰、又苦、又臟、又累的工作,深深吸引了這個勤快能干能吃苦的小伙子,并喜歡上了這一行,每天與工友們其樂融融,非常開心。心里暗暗下決心,以后一定要做像張廠長一樣的能工巧匠,要做一個管理者并生產(chǎn)出更多好產(chǎn)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東川市磚瓦廠,離我家特別近,走出院子就能遠遠的看到它常常冒著黑煙的幾個大煙囪。在缺衣少食、燃料等生活物資奇缺、清貧的童年里,我們姊妹幾個還在磚瓦廠撿了幾年的碳,不知溫暖了我們童心夢里的多少個冬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惜老革只在磚瓦廠干了一年,就去了剛建的糖廠工作,后又跑貨車……為了補貼家用,身為長子的他,只想著哪樣能賺更多錢就干哪樣,再苦再累也不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古英雄多磨難,古今凡成大事者,無不是歷經(jīng)多少苦與難!展轉奔波幾年,老革還是割舍不下心中的夢想與摯愛。那可是他年少青春許下的夢想呵!1998年,他又去了臘利磚廠重拾喜愛的事業(yè),一點一點的把選泥、和泥、制坯、曬坯、裝窯、、燒窯、出窯……技術學精學細。2006年又到綠荗老村磚廠,當時河南人開的工廠,身懷技藝的老革與管理決策,當時廠里管理非常混亂,到處是“三角債”,別人欠他們磚錢,工人發(fā)不出工資用磚抵、燃料費、電費、水費、拉磚運費,到處是欠帳!工人一角八分賤賣抵工資的磚,又嚴重擾亂了銷售市場,成了一個爛攤子,廠里人心惶惶、舉步維艱。這時歷經(jīng)磨難已身經(jīng)百戰(zhàn),擁有專業(yè)真才實學的老革,大膽提出了整治方案:廠里以后按時發(fā)放工人工資,廠里賣磚決不賒賬,就是一建司、二建司、杰通公司等,再大的公司也不賒,必須付款后才發(fā)磚。這樣即保證了工人的工資,又及時回籠了流動資金盤活了工廠正常運轉,穩(wěn)定了人心,留住了人。用幾年的時間,才從這一惡性循環(huán)中走出來。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了14年至2020年國家要求升級改造挖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積累了豐富從業(yè)經(jīng)驗的老革,正一步一步向青春年少時許下的夢想出發(fā)、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艱難拔涉、努力奮斗!老話說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2007年,他僅有100多萬啟動資金,通過銀行貸款、朋友借貸等多方籌資1500多萬,2008年終于賣了老廠在老村建起了自己的公司,辦起了磚廠:北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隨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面對巨大的資金壓力、殘酷的市場競爭、瞬息萬變的市場、政策變化。北杏磚廠以質量求生存,以誠信謀發(fā)展,價格惠民,不斷摸索改進提高產(chǎn)品質量,終于在東川十二家磚廠、東川眾多小微企業(yè)中脫穎而出,成了能生產(chǎn)“會翻鋼音”,磚不會斷裂,用磚刀都難砍斷的優(yōu)質磚廠。曾在省質檢部門的年檢中,多次評為優(yōu)質產(chǎn)品。北杏磚廠嚴把質量關,嚴格執(zhí)行國家24分 11.分5 5分3~5分5 長寬高標準。他們除了請來本地的能工巧匠,還不遠萬里從河南、會澤、保山等地請師傅、燒火、機械維修等技術人才加盟北杏磚廠,不斷充實自己的技術力量。同時,還與綠茂聶平的頁巖磚廠合作過,并幫助拖布卡付強的磚廠完成技改,把他的廠質量搞起來了。北杏磚廠的產(chǎn)品得到了廣大客戶、老百姓的認可和肯定。有朋友們出點子,要他好好搞下宣傳,才能有生意做。而他自信滿滿:“我有一個強大流動的銷售隊伍,他們把磚運輸?shù)侥模蜁盐业目诒瓗У侥摹?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這個銷售隊伍,就是來他這拉磚擁有100多張車的駕駛員師傅們。老革待這些師傅們特別好,來拉磚時,只要趕上飯點,都會盛情邀請他們一起吃飯,不夠又讓食堂趕緊做。他的磚賣的雖比別人的多一分,但人家還是愿意來他這買。因為,北杏磚廠的磚不但顏色好、尺寸標準、質量好,而且砌出墻來規(guī)規(guī)整整、美觀漂亮??此瀑F,但尺寸標準無形中更省錢。由于是真正好產(chǎn)品為千家萬戶節(jié)省了不少錢。在農(nóng)村起房建屋,真的哪家都不容易啊,能省一點是一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杏磚廠除了供應東川本地市場外,還遠銷尋甸、會澤、曲靖、巧家、等周邊縣市。特別是在東川扶貧攻堅的工作中作出了功不可沒的突出貢獻。為了保證完成助力扶貧攻堅任務,他們加班加點的工作,以10萬/日產(chǎn)、20萬/日銷的產(chǎn)量保障供應市場、城鎮(zhèn)鄉(xiāng)村。創(chuàng)造了8萬/日利潤的良好業(yè)績。不但養(yǎng)活了廠里60多個工人,養(yǎng)活了多少個家庭、恵及了許多的親戚朋友、鄰里鄉(xiāng)親,還帶動了周邊村鎮(zhèn)運輸業(yè)、餐飲服務、……各行各業(yè)的興旺發(fā)達。生意好的時候,每天拉磚的車排成長龍,有100多輛附近的村民買了車拉磚跑運輸。俗話說得好:“金杯銀杯,不及老百姓的口杯?!北毙哟u廠在東川的建材市場上贏得了80%老百姓的好口杯,即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又產(chǎn)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可謂是:“辦廠一方,造福于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一邊參觀磚窯挖后新建的的新型燃料廠(他挖窯后暫時找到的一個過渡項目,專供華興水泥廠減污環(huán)保燃料),一邊傾聽老革的遠景規(guī)劃。2020年10月1日磚窯挖后,升級改造輪窯改隧道窯的項目已經(jīng)申請下來,并且節(jié)能、技改、環(huán)評報告都已經(jīng)批復下來了,只有土地使用證:原來場地是租賃用地,升級了要改成建設用地,兩年仍未批復。他廠雖挖了,但他心系民生,仍持續(xù)關注老百姓的安居樂業(yè)。看到,這兩年東川的磚都是外運,老百姓起房建屋要多出幾百萬的運費,造成了大量資金的外流,也給東川老百姓增加不小的建設成本。升級技改隧道窯加寬不能低于3.6米,則生產(chǎn)能力大幅提升,能夠達到6000萬/年的產(chǎn)量,能充分滿足東川人民建設的需求,而且,還能至少消耗掉央企紅富化肥廠三分之一或一半的廢土,即可廢物變寶再利用,對環(huán)境污染和護林防洪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并造福于民。深謀遠慮、重情重義、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老革動情地對我說:“這些年的打拼,雖談不上大富大貴,但也可以衣食無憂了。也曾多少次想過要放棄,卻舍不得那么多跟隨多年一起打拼的朋友苦難、弟兄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東川沙廠批復五個早已恢復了生產(chǎn),而磚廠僅存了唯一北杏磚廠卻遲遲未批準,老革多次找到了工信局領導和相關部門,希望能夠早點把廠建起,盡管自己還要再費心費力不說、不管賺不賺錢、也不管差不差帳(升級改造至少需要2仟多萬才能建起來)、無非是成本投入回籠的快點或慢點。每一塊磚,只要你用心的去做,雖賺的只是分分錢,也是會有收獲的。并且,必竟是自己摯愛并打拼了十幾年的事業(yè),難以割舍不下這份情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真心想把這個老祖宗留下的傳統(tǒng)行業(yè)好好保留并傳承的同時,竭盡所能、力爭把它發(fā)揚光大。與陶瓷廠的合作,姜總和老革也曾恰談過,卻因各種原因未能達成彼此的心愿,也算是一個遺憾吧。</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悠悠歲月里,我穿行在東川陶瓷廠和小磚窯的發(fā)展進程歷史中,努力追尋一個個富有社會責任感企業(yè)家的奮斗足跡,傾聽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觸摸、感悟他們的靈魂、人格魅力、分享他們?nèi)松牡檬?!他們在東川浩翰的工業(yè)歷史進程中,雖只是一個門類和小小浪花一朵朵,但他們都義不容辭的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挺起擔當,為天南銅都的發(fā)展、為家鄉(xiāng)的建設增磚添瓦,貢獻了應有的力量,不斷推動了東川工業(yè)歷史的進程,而且是名副其實真正的一個個共和國建設者。他們的事跡和名字,永遠值得我們銘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縱觀人類社會和世界、中國的工業(yè)進程、發(fā)展歷史,莫不如是!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從最初的手工作坊,到機械加工,到如今的全自動化,才不斷推動了人類工業(yè)歷史的進程。人類因有這些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和獨具慧眼、匠心的匠人們而燦爛輝煌!我暢想在中華民族淵源流長的磚瓦窯韻中深深地品味他們豐富、厚重、精彩斑斕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少功名塵與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隨風飄杳均作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以成敗論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最美在征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