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麗的寧德東湖塘,早期是金馬海堤墾區(qū)內(nèi)一個調(diào)洪水面,即滯洪區(qū),面積約3800畝。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它現(xiàn)在又承擔起寧德市“城市客廳”的嶄新功能。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不斷建設,如今的東湖塘已是集山、河、湖、海于一體,流淌著悠揚水韻的美麗城區(qū)。群山環(huán)抱營造了東湖塘的陽剛之氣;而三都澳波浪寬闊的海面,又給東湖塘帶來了柔靜之美。站在金馬大橋眺望湖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整個東僑的山光湖色盡收眼底。每當旭日東升,行走在寬暢的金馬休閑道上,映入眼簾的是,水光瀲滟,魚翔淺底,鷗掠水面;抬眼遠眺,沿湖的南、北岸濕地公園,草木蔥蘢,鳥語花香,形成了兩道壯觀的綠色長廊。當夜幕降臨時,漫步在湖邊的人行棧道上,放眼望去,東湖塘兩岸燈火璀璨、流光溢彩,將絢爛夜空襯托得格外美麗,令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說起東湖塘與老沛的緣分真的不淺。1987年,參加工作不久的我,接受朋友邀請,到東湖塘邊上辦起了機磚廠,雖然只介入一年時間,但周末和夜間,僅靠一輛自行車在金馬海堤上往返了上百次。記得1988年夏天的一個深夜,老沛開著雅馬哈從金蛇頭返程時,不慎撞到了農(nóng)場華僑飼養(yǎng)的狗群,幸運人、車、狗都未明顯受傷,為慎重起見,老沛將中共寧德地委工作證和安全帽留下,先行回家,約定第二天再來處理。巧的是,當對方回到家展示“抵押物”時,好朋友林福鏗夫婦剛好在他家做客,道明彼此關系后,“抵押物”自然就完壁歸趙。1992年初,老沛到寧德市水電局掛職鍛練,擔任分管防汛工作和工程管理的副局長,東湖塘海堤及橋閘都屬分管范圍。年輕氣盛的我,每逢汛期,一定都會跑到二十五孔排洪閘去開啟一遍,正因為這種工作關系,再加上局里很多老同志,都曾參加過東湖塘圍墾工程的建設,所以老沛對東湖塘圍墾的歷史也略知一二。</p> <p class="ql-block"> 閩東靠山臨海,沒有平原,寧德作為三都澳內(nèi)海邊上的一個小縣城,只有一塊形似蕉葉的狹小腹地,向灘涂要地自然就成了當?shù)厝俗孀孑呡叺膲粝搿?jù)說最早試嘗在東湖塘圍海造田的,是唐代的外省商人,到了公元1249年,寧德知縣李澤民在此主持修建堤壩,并作詩《東湖》為證,東湖之名由此而來。后來寧德歷代的官宦與民眾,都曾為此努力過,皆因各種原因功虧一簣。1958年中共寧德縣委決定舉全縣之力圍墾東湖塘,建成了岐頭至金蛇山、貴岐至金蛇山兩道海堤,并完成了金蛇頭25孔排洪閘及金蛇山四孔橋閘,剩下最為艱巨的金蛇頭至馬山的港道尚未堵口,后因三年大饑荒來臨,工程被迫下馬。到了1964年,國家決定在全國興建華僑農(nóng)場,安置歸國華僑,福建省政府隨即決定,寧德東湖塘尚未完工的圍墾工程改由省僑務部門投資續(xù)建,東湖塘圍墾最為艱難的堵口工程,因此起死回生,并于1965年6月如期竣工。與此同時,省屬寧德東湖塘華僑農(nóng)場也正式掛牌成立。</p> <p class="ql-block"> 省政府為了理順華僑農(nóng)場與地方的關系,決定從1997年元旦開始,東湖塘華僑農(nóng)場主管部門,由省僑辦變更為寧德地區(qū)行政公署。隨著管理體制的改變,同年12月,閩東華僑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掛牌成立,從此“東僑”便成了寧德的熱詞。1999年寧德撤地改市,城市重新規(guī)劃,市區(qū)東移也就成為必然,東湖塘周邊因圍墾而成的數(shù)萬畝土地,便成了投資的熱土和沸騰的工地。在這里必須提到寧德的首任市長周金伙,是他主導的超前規(guī)劃和獨到的眼光,奠定了今天寧德新城區(qū)建設的大格局,寧德市民對此有口皆碑!</p> <p class="ql-block"> 廈門和寧德都是老沛居住和工作過的城市。2018年,老沛告別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廈門,遷回寧德養(yǎng)老,也許是天意,在看遍蕉城所有新的樓盤之后,毅然決定選購寧德恒大御景半島的高層樓房,居所距離東湖塘25孔排洪閘的直線距離不到三百米,可謂近在咫尺。由于歷史原因,廈門和寧德這兩個城市肯定不能相提并論,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的市區(qū)都有一個因圍墾而成的海水湖,而且都承擔著“城市客廳”的功能,這就是廈門的筼筜湖和寧德的東湖塘。如果大家一定要把這兩個不同體量的城市做個比較,廈門肯定是碾壓寧德,毫無爭議,但東湖塘例外,估計它是寧德可以完勝廈門的唯一選項!</p> <p class="ql-block"> 老沛在福建省圍墾工程處當過七年的主要領導,又在廈門白鷺洲邊上居住了15年,對廈門筼筜湖是再熟悉不過了。大家可能都知道廈門美麗的筼筜湖和白鷺洲,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整個筼筜湖和白鷺洲公園在八十年代初,卻是一個臭氣熏天的死水塘,后來經(jīng)過福建省圍墾工程處五年時間的整治和疏浚,才有今天的模樣。現(xiàn)在筼筜湖的景色雖然眾口夸贊,卻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每到炎熱的夏季,湖水就會逐漸變質(zhì)變色,偶爾還會發(fā)出一陣陣令人難聞的臭味,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海水被海堤圍起來以后,產(chǎn)生了嚴重的水動力不足問題,水動力不足就直接導致水自凈能力的喪失。為改變這種狀況,廈門市政府幾十年來想盡一切辦法,累計投入了幾十億資金,甚至直接從納潮閘抽水,用五公里的管道輸送到松柏湖,但依然無法根治水質(zhì),給美麗的鷺島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 作為一個近幾年才成長起來的嶄新“城市客廳”,寧德東湖塘之所以能夠完勝廈門筼筜湖,關鍵在于東湖塘是金溪河道的入海口。金溪是蕉城區(qū)第三大河流,是寧德市區(qū)的母親河,發(fā)源于寧德市蕉城區(qū)和古田縣交界的挺旗峰東北麓, 全流域集雨面積157.3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達兩億立方米,再加上金涵水庫和羅源百丈水庫的調(diào)節(jié),對東湖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滋養(yǎng)是不可估量的。改革開放以后,由于過度開發(fā),我國現(xiàn)行大多數(shù)城市內(nèi)河和湖面的水質(zhì)都持續(xù)惡化,像云南滇池、江浙的太湖等等?,F(xiàn)在大家環(huán)保意識不斷增強,都在想方設法改善城市水環(huán)境,目前整治的基本辦法都是攔污加調(diào)水,但成本高,效果差,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寧德雖然是個小城市,但福氣不小,有金溪這條母親河,每年源源不斷的為東湖塘注入近兩億立方的天然淡水,再加上金溪引水渠道跨越單石碑直通后崗,直接從源頭上改善了東湖塘的水質(zhì)及周邊環(huán)境,讓被圍起來的東湖塘調(diào)洪水面又活了起來,這是寧德這座城市的大幸,更是寧德全體市民的福氣!寫到這里,老沛不禁想起了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lt;/p> <p class="ql-block"> 面對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如何敬畏自然,尊重規(guī)律,珍惜資源,因勢利導,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不能回避的課題。作為一個老水利工作者,老沛首先建議相關主管部門,應該盡快設立金溪全流域生態(tài)保護區(qū),好讓這條寧德城區(qū)的母親河得到徹底的休生養(yǎng)息,只有這樣,才能讓它恒久的滋潤著寧川大地和我們的子孫后代!其次建議政府職能機關,多方籌措資金,對東湖塘調(diào)洪水面進行一次徹底的疏浚清淤,減少泥沙淤積,擴大調(diào)洪體量,凈化東湖水質(zhì)。第三建議地名辦應該改變一下東湖塘的名字,把東湖塘的“塘”字去掉,正式更名為“寧德東湖”,名正才能言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