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和朋友閑聊,朋友問我:“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是不是嫌待遇低了?”我說:“不是,即使是十斗米,一百斗米,他還是會歸隱的。”</p><p class="ql-block">朋友又問:“那陶淵明是不是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天生不想做官?”我說:“也不是,如果不想做官他就不會去做彭澤縣令了?!?lt;/p><p class="ql-block">朋友一臉茫然。他讀不懂中國文人的內(nèi)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陶淵明的官當(dāng)?shù)帽锴?lt;/p><p class="ql-block">督郵要來檢查工作,而這個來檢查工作的督郵是一個德行和才能都很渣的無賴,他要對陶淵明指手畫腳,而陶淵明要唯唯諾諾,點頭哈腰地行禮。陶公顯然受不了這份憋屈,脫下官袍,連夜離開官府,歸隱田園,寫下《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p> <p class="ql-block">“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比松虝海緫?yīng)及時行樂。淡淡的菊香,悠然的南山,種地,寫作,飲酒,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何必賴在官場,為了仨瓜倆棗,被人呼來喝去,尋那份不開心?</p><p class="ql-block">古代文人不是懶?!笆繛橹赫咚馈?,死都不在乎,還在乎什么呢?待遇?地位?名聲?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p><p class="ql-block">“士可殺不可辱”,屈辱的生活不能過。魏晉多名士,這是一種既不受辱,也不被殺的最佳選擇。</p> <p class="ql-block">哪有寧靜的山水?</p><p class="ql-block">“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lt;/p><p class="ql-block">雖無可供隱居的田園山林,但一顆寧靜淡泊的心還是可以擁有的。</p><p class="ql-block">陶公留給了我們一片田園,一份寧靜,一處炊煙裊裊的村莊,一方桑柳掩映的草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