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要說避暑納涼,當首選城固南沙河。彎彎的河道,清澈的河水,潔凈的沙灘,沿河的竹林,行走其間,涼風習習。</p><p class="ql-block"> 5月21日,正值“小滿”,畫中游一行14人,為夏日來此避暑先行探路。首站:城固四合村“望景臺”。穿松林,登山頂,撫摸6棵千年古柏,遙想當年蕭何植樹,烽火傳信。次站:二里河床。先逛二里集市,購土特產(chǎn),吃“神仙涼粉”,再到老橋下體驗沙石河床,這里河水潺潺,小潭碧波,流水沖刷的河床,造型奇特,宛若雕塑,群友們攀高下底,樂不可支。最后脫鞋下河,執(zhí)盆開啟今夏第一潑。三站:天明寺。尋訪街頭老橋及兩棵碩大的麻柳樹,沿途下車看陡坡麥波。尾站:古路壩。參觀天主教堂,看西北聯(lián)大舊址。日游四景,樂游不疲。返回途中,一曲全國知名歌手陳堅紅的“故鄉(xiāng)的河”回蕩車上,令人陶醉。</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望景臺</div> 相傳漢王劉邦建都漢中期間,以漢江為軸線,在沿漢中盆地的秦嶺南坡、巴山北坡丘陵突出地帶選點修建烽火臺以傳遞軍情訊息,鞏固帝都。丞相蕭何率官員出城沿漢山、圣水寺東行途徑此地,見一山頭突顯,頂平周陡,險要奪目,形似蓮花一朵,登山頂可環(huán)視周圍數(shù)十里,北有橫貫東西的巍巍秦嶺,漢江之水如玉帶蜿蜒東去,秦嶺巴山景色盡收眼底。蕭何當即定于此處建烽火臺,并與屬下按南北兩行、東西三排栽植油柏樹苗六株,命名此地為“望景臺”。2016年,這六株古樹已被列入陜西省古樹名木目錄,是特級保護古樹。<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沙河</div> 《水經(jīng)注》稱盤余水。其入漢江口為盤余口。源出大盤鄉(xiāng)米倉山的跑馬梁北側觀音巖黑龍洞,東北流經(jīng)大盤、小盤、二里、九壩、黃崗5鄉(xiāng)(鎮(zhèn)),由嵩山寺出谷,再經(jīng)七里店、南坎營、上元觀、董家營4鄉(xiāng)(鎮(zhèn))于小寨村注入漢江。順流多河溪,主要有源出東河鄉(xiāng)的東河和源出八角鄉(xiāng)的西河。干流長56公里,流域面積364平方公里。上游河寬水資源開發(fā)利用早,其上盤等古堰約創(chuàng)于宋、元。原流在二里鎮(zhèn)北,因山阻擋河水西流,形成一大河灣。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明寺</div> 天明鎮(zhèn)的原名,之前的名字還有一個傳說,魯班在城固縣與挖挖婆打賭,魯班的比試項目為修建寺廟,要在天亮之前修建成功,魯班師徒在月亮升起時,建起第一座廟,起名“月起寺”;群雞啼鳴時,建起第二座廟,起名“雞鳴寺”;拂曉時建起第三座廟,起名“天明寺”。 三寺呈三角鼎立之勢,這也是天明寺地名的來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路壩</div> 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余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于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荷蘭人設計,我國優(yōu)秀工匠施工修建,整個建筑群設計獨特,構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藝高超,具有很高的觀賞性,現(xiàn)存有主教公館和修女院。1937年西北工學院,即西北工業(yè)大學,借教堂的房舍,在此辦學長達7年之久,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急需人才。 <p class="ql-block"> 感謝寧靜致遠、刀通等提供6幅精美圖片。歡迎個人分享轉發(fā)美篇內容,自媒體如轉發(fā),請征得作者同意。</p><p class="ql-block"> 感謝漢中彩峰印務廣告公司對作者所有美篇進行圖片后期處理及合成。漢中彩峰印務廣告公司承接各類印務廣告及書刊設計排版、影音視頻制作、圖片拍攝及后期,歡迎惠顧。</p> <p class="ql-block">全國微名油畫家刀通先生同游寫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刀通先生近期寫生作品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