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飛歌日記》之八 (2022年5月7日,星期六,農(nóng)歷四月初七 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返家鄉(xiāng)黃泥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飛歌日記》之七記述了我因疫情被困老家黃泥河40天后,終于返程復(fù)琿的艱難經(jīng)歷和感受。我在結(jié)尾處寫到,真是離琿容易復(fù)琿難??!以后我可不敢再輕易離琿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回到琿春才20多天的我,在4月30日,又開自家車駛出了琿春高速出口,向遠(yuǎn)在240公里外的老家黃泥河駛?cè)ァ?lt;/p><p class="ql-block"> 這次重返老家黃泥河是做了充分準(zhǔn)備的。首先是在離琿的前一天做了核酸檢測,因?yàn)榘凑找咔榉揽爻B(tài)化要求,離開琿春必須要有核酸檢測陰性結(jié)果報告。咨詢清楚了我到黃泥河不會被隔離?,q春按防控動態(tài)清零方針,基本上控制住了疫情,很久沒有確診病例。同時也咨詢清楚了老家黃泥河也實(shí)現(xiàn)了動態(tài)清零,返回琿春也不會被隔離。所以我才在2022年春節(jié)過后面對全國疫情蔓延嚴(yán)峻形勢,延邊州基本上實(shí)現(xiàn)社會面動態(tài)清零,解除交通管制,有序復(fù)工復(fù)產(chǎn)的時刻。在五一小長假重返老家黃泥河。</p><p class="ql-block"> 想看看家鄉(xiāng)黃泥河在因疫情被封控一個月后復(fù)工復(fù)產(chǎn),營業(yè)場所恢復(fù)經(jīng)營后的狀態(tài)。想看看爸媽和家人解封后的生活情況。想看看因我在老家隔離期間關(guān)心我的同學(xué)和朋友們。</p><p class="ql-block"> 此次重返家鄉(xiāng)黃泥河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和任務(wù),就是利用五一假期幫助爸媽把鎮(zhèn)郊邊上的自家一塊地種上。每年五一和十一國慶假期我都要回去幫助爸媽種地收地。</p><p class="ql-block"> 地塊雖然不大,也就一畝多點(diǎn),但是種的卻很全。有菠菜、生菜、小白菜、水蘿卜、韭菜、小毛蔥、大蔥、茄子、辣椒、蒜、黃瓜、豆角、豌豆、西紅柿、胡蘿卜、大白菜、紅蘿卜、青蘿卜、土豆、面瓜、玉米、黃豆、紅小豆等各種農(nóng)作物。</p><p class="ql-block"> 每到夏天,自家種的各種蔬菜,媽媽都要送給左鄰右舍。因?yàn)樽约杭曳N的菜,沒打農(nóng)藥也不上化肥。菜味很濃還很新鮮,鄰居們都很喜歡,也非常高興。也時不時地給爸媽家送這送那。爸媽家和鄰里們相處得都非常融洽。</p><p class="ql-block"> 有時實(shí)在太多了,媽媽就把各種蔬菜收拾干凈,一把一把的捆好,擺在自家門口的路邊上賣。雖然每次賣不了多少錢,三十、二十的。但是看到自己的勞動收獲所得,媽媽每次都非常高興,滿滿的收獲感。有時周六周日回老家黃泥河時,趕上了我也拿個小凳子,坐在媽媽身邊,陪著媽媽賣菜??吹綃寢屆抠u出一把菜,雖然才賣一塊錢,也是那么開心高興的樣子,我也是在內(nèi)心由衷的高興。因?yàn)檫@把菜既是媽媽的勞動收獲所得,也包含著我和媽媽共同灑下的勞動汗水。</p><p class="ql-block"> 我們也曾勸爸媽這么大歲數(shù)了,別種了。夏天應(yīng)季蔬菜也不貴,買也花不了多少錢,賣也賣不了多少錢,可別費(fèi)這個勁了。可是辛苦了一輩子的爸媽就是舍不得,就是喜歡種地,離不開這塊小地。</p><p class="ql-block"> 爸媽的老家分別在河北、山東農(nóng)村。是上個世紀(jì)三年自然災(zāi)害困難時期的1960年來到東北長白山林區(qū)的黃泥河林業(yè)局,從事林業(yè)生產(chǎn)工作。年輕時都在大山深處基層林場生活工作。那時一個林場近二百戶林場工人,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有菜園子。應(yīng)季蔬菜全都是自家種的,不像現(xiàn)在,那時林場根本就沒有賣菜的。除了房前屋后的菜園子,每家在林場居民區(qū)周邊,都有幾畝地。那時我家也有3畝多地,十多歲的我,每天早上四點(diǎn)多鐘就起來和父母去種地。除了種玉米黃豆外,主要是種土豆、大白菜、大蘿卜、角瓜、面瓜等耐儲菜。秋天收回來后,放在自己家挖的深達(dá)三、四米的地窖里儲存。不但能保證一冬天的蔬菜用量,基本上都能吃到第二年春天。</p><p class="ql-block"> 春天來了,各種山野菜也迫不及待地生長出來了,就不用犯愁沒有青菜了。剛開始有婆婆丁、薺薺菜、柳蒿芽、小根蒜,到后來就越來越多了。有山菠菜、水芹菜、燕尾菜、廣東菜、刺五加、刺嫩芽、老山芹、猴腿菜、蕨菜、薇菜、馬蹄葉……真是漫山遍野,采也采不完,吃也吃不了。真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東北長白山林區(qū)的大森林用她無盡的綠色山珍饋贈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無數(shù)的林業(yè)人。</p><p class="ql-block"> 感受最深的是小時候上山采山韭菜。在家跟前的東山上雖然是一根一根的采,一上午也能采上滿滿的一小筐。拿回家,媽媽用山韭菜炒自家喂養(yǎng)雞下的雞蛋,或者是包山韭菜餡餃子。比起現(xiàn)在買的韭菜來說別提有多好吃,多有清香清鮮味了。</p><p class="ql-block"> 看著勸不過爸媽,想想也是,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土地,對土地已經(jīng)有了難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并且這塊地還是爸爸媽媽在鎮(zhèn)郊外一塊無人要的廢墟上揀走亂石,一點(diǎn)一點(diǎn)開出來的。雖然說年紀(jì)大了,只要是喜歡種,那就留下接著種,就當(dāng)鍛煉身體了。如果棄掉不種了,真有些不舍,覺得挺可惜的。只是種地畢竟不是一個輕松活,所以我每年五一假期都要回來幫他們種,十一回來幫他們收。</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去年,年已80的爸爸眼睛模糊看不清,腿也疼痛,實(shí)在是干不動了,我們就不讓他去了。而年已76的媽媽身體還算硬朗,非要帶領(lǐng)著我和弟弟妹妹、妹夫去離家近二公里外的鎮(zhèn)郊邊種地。想著也已年近80的媽媽這么大年紀(jì)了,還是不辭辛苦,堅持下地勞作,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我的心里,讓我非常感動。心想一定要多干點(diǎn),讓她老人家少干點(diǎn)。可是一到地里,媽媽卻一直干這干那,一刻也不閑著。還不停地叮囑我,累了歇歇,歇一會兒,別著急,慢慢干??晌以谛睦锵胫?,本來回來就是來種地的,哪能慢慢干,干不完,您老人家就得多干,恨不得一天就全部干完。</p><p class="ql-block"> 用鎬頭一鎬一鎬地把地背起壟來,確實(shí)也是個慢功夫。好在去年弟弟買了一個用手拉的耕地的犁杖??墒堑艿芎兔梅蚨际共缓媚枪蓜?,拉出來的地壟溝不是深了,就是淺了,要不就是地壟溝歪歪斜斜的。</p><p class="ql-block"> 而我嘗試了幾次以后,終于找到了用手拉犁杖的力度、角度和節(jié)奏等竅門。拉出來的地壟溝深淺一致,地壟臺上的土均稱還厚實(shí)。所以今年回黃泥河媽媽家種地,也算是輕車熟路了。</p><p class="ql-block"> 只是頭天用手拉犁杖趟出來的地壟由于有蚯蚓被翻了出來,第二天到地里一看,好好的地壟幾乎被附近住戶家的雞都給扒拉平了。第二天還得重新用手拉犁杖再拉一遍,媽媽還揀來樹枝放在重新趟好的地壟上,這樣可以擋一擋鄰家的雞,這也耽誤了一些時間。</p><p class="ql-block"> 弟弟在森林公安局上班,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妹妹前幾天用鎬頭背的幾壟地,由于力氣小,背出來的地壟臺土少,也不太符合標(biāo)準(zhǔn),我用手拉犁杖破開后又重新趟了一遍。</p><p class="ql-block"> 這次幫助媽媽種了些土豆、還有一些早玉米、豆角和面瓜。由于還沒有到立夏,氣溫還是有些偏低,其它的種早了怕出不來苗。俗語說得好,立夏到小滿,種啥都不晚。</p><p class="ql-block"> 媽媽家的這塊一畝多地,我用了三個上午的時間全部都用手拉犁杖給趟出了壟。等過幾天過了立夏,氣溫上升回暖了。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不管種啥都不怕耽誤,不用犯愁,都要輕松多了。因?yàn)榉N地最重要的就是耕地背壟了,把地壟耕出來了,其它不管種啥,都不是什么重要的問題了。</p><p class="ql-block"> 我也放心地于5月3日去敦化市醫(yī)院做了核酸。于5月4日,由朋友開車,順利地返回了琿春。</p><p class="ql-block"> 只是這次和上次回老家黃泥河不一樣。上次是離琿容易復(fù)琿難,這次是離琿容易,復(fù)琿不難也容易。真的希望回老家黃泥河的離琿離黃復(fù)琿之路總是這樣容易下去。要不然,真有些怕了,真的是不太敢輕易再離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9日中午修改于琿春市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