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2-05-29</h3> <h3><br> 我家祖祖輩輩居住在大運河岸邊,大門口到河岸的距離也就五六米遠,可以說出大門就上河沿。 上世紀(jì)50年代我就出生在這里(東河沿門牌19號)。 小時候流經(jīng)滄州市區(qū)的大運河,常年有水,到了汛期水位長得很高,河的寬度一下增加了不少;到了冬季河面冰封的時候,河面也就六七十米寬了。 奔騰洶涌的土黃色的河水一路向北,湍急的河水像螺絲鉆兒一樣的旋渦一個挨著一個。 初春的時候,冰封的河水開封了,大塊大塊的凌排(冰塊)沒有任何節(jié)奏的向下流涌去,甚是壯觀。 夜深人靜的時候,還能夠聽到凌排相互撞擊的聲音,有時真的很嚇人。</h3> <h3>老人們說運河又叫御河,古時候帝王去南方巡查每每都經(jīng)過這里所以叫御河;還有一個名字叫運糧河,市內(nèi)有一個在當(dāng)時規(guī)模很大的面粉廠(滄州市南川樓,運河邊有碼頭),沿河地區(qū)出產(chǎn)的小麥和運送面粉的船只大多在這里裝卸上下船,所以又叫運糧河。</h3> <h3>乾隆爺下江南時,在捷地(鎮(zhèn))書寫的碑文。</h3> <h3>滄州最早的民辦面粉廠(1921年)。</h3> <h3>視頻中的趙姓老人,今年83歲,從老面粉廠退休。</h3> <h3>大運河里行駛的船在河里行走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逆水行舟,一種是順?biāo)勾瑑骸? 逆水行船是需要動力拖拽的,一般單只貨船逆行需有纖夫在岸邊行走拉纖。 更多是用小火輪拖拽的。</h3> <h3>船頭上的船工要利用牽繩的動力加上自己的努力操作保持行船的方向。</h3> <h3>順?biāo)写话惚容^簡單,船頭站一位手持“挽子”的船工,掌握方向。 舵手在船尾操舵配合調(diào)整方向。</h3> <h3>篙(俗稱挽子)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撐船工具,前端有一?型鐵制品。</h3> <h3>船尾部分是舵手把握舵桿掌握方向的部分。 其實舵就是安裝在水中的一塊木板與舵桿連在一起。 船在停泊時舵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只有在行駛的時候,利用改變舵板的方向改變水流對舵板沖擊面才會產(chǎn)生方向上的轉(zhuǎn)變。</h3> <h3>櫓的形狀像槳但比槳大柄更長,雙人站在船側(cè)劃的木制槳葉。</h3> <h3>纖夫拉纖到過橋的地方,要迅速把牽繩盤成一盤兒跑到橋上,把纖繩扔到船上,等過了橋再把纖繩從船上扔到橋上,纖夫拿著纖繩盡快跑到岸邊掛上纖板繼續(xù)拉。 在中斷拉纖的情況下,船夫要用挽子撐船,因為橋洞的寬度有限,不能搖櫓。</h3> <h3>視頻是1930年英國倫敦退休教師克萊博士來滄州探親時拍攝。( 剪輯、配樂–運河人家)</h3> <h3><br> 大多數(shù)的駁船都是兩節(jié)聯(lián)在一起的,船頭部分是手拿挽子掌握靠岸、過橋和會船時機的船工,也是撐船時的起始點。</h3> <h3>小火輪一般是木制蒙了鐵皮的機動輪船,總長度也就十幾米,拖拽船的數(shù)量也不多,一般也就是四五艘駁船。 船舷兩側(cè)都標(biāo)有公司的名稱和排號,例如津駁???,滄駁???,臨清???。 河流拐彎兒的地方和過橋的時候都會鳴笛,嗚、嗚嗚……,聲音甚是好聽。</h3> <h3>京杭大運河滄州段岸邊的碼頭。</h3> <h3>原解放橋向北150m左右,東岸是沿河商貿(mào)碼頭,滄州比較出名的老字號有“元成德”(貨物批發(fā)商)、“德茂”(木材批發(fā)加工)、“慶興和”(雜貨商鋪)等,臥磚到頂,磨磚對縫的廣亮大門對著日夜奔騰分分秒秒帶來財路的大運河。</h3> <h3>1937年以前,運河滄州段是沒有橋的,人們過河是要乘擺渡(來往于河兩岸的船只),不管是大車小輛還是三三兩兩的散客人群,都要從擺渡上過河。</h3> <h3>千百年來大運河養(yǎng)育了沿岸的百姓和灌溉了廣袤的農(nóng)田,滄州人的生活用水一直是經(jīng)大運河自流過來的黃河水,河水是黃褐色非常渾濁的,滄州的自來水大約是在1940年以后才有的(供水范圍也很?。?,家家戶戶直接到運河里挑水吃。 那時人們來到滄州會看到家家戶戶都有大水缸(用來沉淀和儲存生活用水),水缸旁備有一根竹竿,除最下面的一節(jié)不打開,其余的把結(jié)從內(nèi)部都打開,并在竹竿的下半部的外圓上打很多孔,每次挑滿水,從竹竿上面的孔放進砸碎的明礬,插到缸里攪動一會兒,水就清和濁分的很明顯了。</h3> <h3>到河里挑水是個很費力氣的活兒,大戶人家和沒有強壯勞動力的百姓只能買水吃,這種狀況催生了一個社會底層謀生養(yǎng)家糊口的職業(yè)叫“倒兩筲”,(筲是水桶的意思,而水在民間的傳統(tǒng)觀念中就是財?shù)囊馑?,所以說誰也不愿意賣財,倒兩筲=來兩桶嗎?),其實就是推車賣水的。 一輛獨輪推車上,一邊放四只方水桶,送水的從河里取水,把水送到各家水缸里,每車水收一兩毛錢,也是很不容易的。 這里面還有一個小竅門兒,在裝滿水的桶里放一塊木板兒,車子行走時晃動的水,總是落后于木板和桶的接觸,也就不會撒出來了。</h3> <h3> 每到夏天住在河邊的男孩子們,到河中游泳是非常愜意的事情。 長輩們是不允許孩子們私自下水游泳的,學(xué)校的老師們也是千囑咐萬叮嚀不讓下水洗澡。 游泳的興趣和欲望是不可抵御的,孩子們總是偷偷就學(xué)會了游泳。 河水很渾濁,洗過澡后到學(xué)校老師會安排同學(xué)在你腿上用鉛筆劃一下,如果是白色的,就是洗澡了,那是要罰站的。哈哈哈!</h3> <h3>從新華橋到北吊橋之間有一個叫船廠的地方,我查詢已經(jīng)沒了。可是那個時候那里經(jīng)常有幾只船倒扣在河岸邊上進行維護和保養(yǎng),用油灰和蔴刀和在一起,用錘子和一個像鑿子一樣的東西把油灰和蔴刀硬生生的打到木頭縫里面,然后刷上桐油。</h3> <h3> 為了給后人留下一份真實的、比較完整的、能交代過去的歷史資料,作者本著實事求是,親眼目睹為依據(jù)來寫作,有不周全的地方請朋友們多多指教。 您可以從百度(滄州運河人家)、微信、微博(運河人家5871)賞讀我的作品。部分資料、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在此表示致禮和鳴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