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曲山大廟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翠云廊路2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是祿神文昌帝君祖庭,文昌帝君及文昌文化的發(fā)祥地,故又稱"帝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梓潼:因"東依梓林,西抌潼水”而得名,是川北重鎮(zhèn)之一,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建筑恢弘的七曲山大廟,便座落在梓潼城北約九公里的七曲山,七曲山為古蜀道進川后的最后一道險峰。</p> <p class="ql-block">沿七曲山間有古柏4萬余株,每株都有編號及該樹年嶺,綿延數(shù)里,蜀中罕見,據(jù)傳為蜀漢大將軍張飛率兵過此,遂下令軍士植樹遮陰。當?shù)匕傩辗Q為"張飛拍”。到了明代,劍州知州發(fā)動百姓在古驛道遍植柏樹,給后人造就了蜀道上的翠云廊,七由山的古拍,是活著的歷史文物,稀世的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七曲山大廟建于山頂,藏于茂密的古拍之中。七曲山為劍門山余脈,其地質(zhì)構(gòu)造屬于川北古中凹陷低緩構(gòu)造區(qū),主要以白堊系下段,七曲寺組為主,巖層為砂巖、頁巖互層,頁巖較沙巖厚。古柏森森,廟宇香火燎繞,是探幽訪古,游樂休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七曲山大廟較完整地展現(xiàn)了從元代到民國各時期的建筑風格,大廟在布局上,依山造勢,顯得極其宏偉壯觀,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輝映,既為祭祀圣地,又是風景名勝區(qū)。</p> <p class="ql-block">七曲山大廟始建于晉,是當?shù)匕傩諡榧o念晉代張亞子而立的“亞子祠”,元初,張亞子被封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宮”,因此被稱為文昌帝君的發(fā)祥地,簡稱“帝鄉(xiāng)”。后經(jīng)元、明、清三代多次擴建,形成了一組結(jié)構(gòu)宏偉、體系完整的古跡建筑群。為文昌宮和關(guān)帝廟的總稱,由23座不同時期的建筑群所組成。</p> <p class="ql-block">七曲寺以文昌文化發(fā)祥地和全國最大的純古柏林享譽海內(nèi)外,有以古蜀道、古皇柏、古建筑、古文化為主體的人文景觀50多處,文化底蘊極為深厚。七曲山大廟是海內(nèi)外文昌宮觀之祖庭,在一千多年的造神運動中,張亞子,又名張育,由人到神被歷代皇朝追封至“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因而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說。</p> <p class="ql-block">按照唐朝武則天以來,歷代科舉制度以其強大無比的統(tǒng)攝威力,使得中國知識分子在科考晉階的前夜,一定會想到去文昌宮拜祭文昌帝君。這也是中國各地文昌宮和觀音殿、關(guān)帝廟一類,看似宗教,實際卻更能迎合民俗而廣布,且存量最多的根本原因之一。梓潼七曲山大廟便是這一文化的祖庭。</p> <p class="ql-block">正因如此,這座大廟遠近聞名,香火很旺,為高考燒一炷香的人不僅來自四川各地以及周圍省市的無數(shù)學子親臨大廟"魅星閣”燒香,祝愿自己考得好成績,實現(xiàn)美好的夢想。而更多代替孩子來燒香、拜文昌帝君的父母,則虔心理拜,敬獻高香,殷切祈盼孩子高考成功!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p> <p class="ql-block">"家慶堂”原名"啟元殿,為明代初年建筑??滴跄觊g將原供奉于"文昌輔宮掛香內(nèi)殿”內(nèi)的文昌帝君家族成員全部雕塑于此,文昌五世,奉祀一堂,且皆有封號,再現(xiàn)了文昌帝君居于天宮紫微星垣文昌宮的景象,故名"家慶堂”。</p> <p class="ql-block">梓潼大廟山古柏:據(jù)《劍州志》記載,為明朝正德年間劍州知州李壁倡導栽植,迄今四百余年。清朝收為皇帝所有,誰砍斬首,定名為“皇柏”。它和劍閣、閬中古驛道的被清朝劍州知州喬缽取名為“翠云廊”,贊曰:“翠云廊,蒼煙護,三百里程十萬樹,休稱蜀道難,錯莫劍門路”?!按湓评取痹阼麂h地段尚存古柏496株。大廟山周圍321畝古柏林,共有1.6萬余株,多系清代所栽。民國時期一度遭到破壞,建國后進行過補植,整個古柏林及其通過梓潼的“翠云廊”都得到了嚴格保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于梓潼七曲山大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