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font color="#9b9b9b">文明像一場五千年的狂奔,不斷地進步推動著更快的進步,無數(shù)的奇跡催生出更大的奇跡,人類似乎擁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后發(fā)現(xiàn),在這文明的盡頭,他們也只能做遠古的嬰兒時代做過的事。把字刻在石頭上。</font></h5><h5><font color="#9b9b9b"> ——劉慈欣《三體·死神永生》</font></h5> <h5> 這是著名作家劉慈欣在其代表作《三體三部曲》結尾處所描寫的一段情節(jié)。正如他所寫的那樣:</h5> <h5> <b><font color="#b06fbb"> </font><font color="#ed2308">“真正的力量掌握在時間手里,留下腳印比創(chuàng)造世界更難。”</font></b></h5> <h5> 自文明伊始,人類就有在石頭上刻畫的習慣,這也許并不是當時最常見的保留信息途徑,但事實上,我們如今能追溯到最早的信息,幾乎都來自古代石刻與巖畫。至少到目前為止,這種古老的方式,仍是文明傳承的最有效手段。</h5> <h5> “把字刻在石頭上”又叫“摩崖石刻”。</h5> <h5> 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或巖畫。<b>千山的摩崖石刻最早可上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b>,考古發(fā)現(xiàn),那時的先民在千山的無量觀、無根石、可憐松及仙人臺處,留下了上百處大小不一、排列有序的日月星辰等石刻巖畫。到了遼金時期,佛教在千山日漸興盛,尤其到了明清時期,佛道兩教進入了鼎盛時期,寺廟道觀達到了30余座。千山的摩崖石刻也就是在這段時期漸成規(guī)模。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b>千山的摩崖石刻大約有500多處</b>,主要是文字和繪畫,這些不同年代的摩崖石刻,或賦予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宏,或為名家手筆,為雋美的自然風光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內涵。</h5> <h5> “曉入千山路,煙光織翠羅。崎嵌緣石噔,婉轉歷巖阿。樹杪朱旗出,藤蔭玉勒過。物華看亦好,景色愛清和?!边@是位于千山老山門右側石壁上的一首詩,名為《入千山》。是清康熙皇帝游覽千山時所題。</h5> <h5> 在千山,出自名家之筆的摩崖石刻還有很多。在眾多石刻當中僅有一處,在近100余年的時間里,歷經三次更易,其背后的故事更是九曲回腸,這就是位于無量觀上方的“萬歲峰”。</h5> <h5> 如今的“萬歲峰”原名“將軍峰”。</h5> <h5> 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結束后,在戰(zhàn)爭中曾率部在海城、鳳城一帶與日軍作戰(zhàn)的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于此山峰上刻下<b>“攻鳳攻海,功成一簣”</b>摩崖。</h5> <h5> 關于此摩崖,《奉天通志》、《遼陽縣志》均有記載?!哆|陽縣志》載:“庵北兩峰對峙,東為將軍峰,因南面石壁上,甲午戰(zhàn)后,有將軍依克唐阿摩崖勒“攻鳳攻海,功成一簣’八字,故日:“將軍峰"。峰巔峻危,無可攀躋?!?lt;b>于此摩崖復論曰“按日中一役,無功可言,攻鳳攻海八字,國人宜引為大恥?!睂σ揽颂瓢@然是持批評態(tài)度的。</b>《奉天通志》則論此摩崖日:<b>“夫鳳海我之版圖,攻云乎哉?割地賠款,羞恥莫大,功可有焉?一簣云平哉?依在當時與日人戰(zhàn),動輒傷眾,時人以“依大賴”稱之,僅差強于“長坐坡”耳。無功受祿,盜一時虛聲尚不可也,竟勒之名山,集之不朽,將誰欺乎?寧不為識者笑耶?寧不為寶山減色乎?”</b>可見《奉天通志》對依克唐阿在甲午戰(zhàn)爭中的表現(xiàn)提出了批評,并冠“依大賴”、“長坐坡”名以鄙之。</h5> <h5> 后到日偽時期,日本人將依克唐阿所題摩崖鑿去,易為“日滿一德一心”六字。日本人在千山地區(qū)的破壞固不拘于“將軍峰”一處摩崖。</h5><h5> 千山無量觀葛公塔碑銘亦遭到日本人破壞。葛公塔前碑銘上“張學良”三字不但被鑿掉,還在碑面劃上大大的叉號。<br> 龍泉寺“屏藩獨峙”摩崖亦為日寇所破壞,摩崖文字中“甲午冬,倭夷犯遼”的“倭夷犯”三字被鑿掉。<br> 此外,日本人又大肆破壞千山的文物古跡,并大量掠奪千山文物,諸如楹聯(lián)、匾額、古佛、字畫等精品。更有甚者,還以“清剿匪寇”為名,將三清觀大殿以外的21間廟舍、香巖寺的地殿、東極宮及附近民居焚毀,使數(shù)以百計的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h5> <h5> <b><font color="#ed2308"> 可見,當整個民族陷入水深火熱之際,哪里還有世外桃源,出家人雖不為世俗所擾,但卻仍在俗世之中,亦未能幸免。</font></b></h5> <h5> 直至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千山,除掉了象征國恥的“日滿一德一心”,由當時的鞍山市政府辦公廳主任石軒題下“毛主席萬歲”五字,也就有了今天的“萬歲峰”。</h5> <h5> 千山萬歲峰摩崖歷經三次更易,其一為清末依克唐阿所刻“攻鳳攻海,功成一簣”;其二為日偽期間日本人所刻“日滿一德一心”;其三為解放后鞍山市政府所刻“毛主席萬歲”。</h5> <h5> 關于依克唐阿的生平功過,后也有文獻為其正名。稱其除寬甸之戰(zhàn)外,其余戰(zhàn)役雖敗多勝少,但表現(xiàn)十分英勇。“攻鳳攻海,功成一簣”,意為寄托心緒,就詞意而言,表現(xiàn)出了對未能攻下鳳城、海城的遺憾,并無宣功之意。</h5> <h5> 在筆者看來,之前對依克唐阿的否定是由于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國恥當頭,風評難免偏頗。這不是依克唐阿本人的失敗,在腐敗潦倒的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失敗變成了必然。后有日寇所刻“日滿一德一心”,也印證了這一點。</h5> <h5> 經過近百年的屈辱,如今,<b>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b>就如萬歲峰上“毛主席萬歲”的摩崖石刻一樣,雖然歷經磨難,但最終我們可以向全世界證明,<b>中國人,將用自己的雙手,鐫刻永恒。</b></h5> <h5> 以上,便是“萬歲峰”摩崖石刻的故事,百余年間三次更易,共計19個字,卻是一段道不盡的滄桑歷史。</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