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追溯中華旗袍的歷史,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原來遼寧撫順才是旗袍的故鄉(xiāng)。準確地說,旗袍發(fā)源于撫順的新賓赫圖阿拉城,該城是后金第一都城,是努爾哈赤登基稱汗創(chuàng)建八旗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勤勞勇敢的滿族人創(chuàng)建了八旗制,旗人所著的服飾,就是當今流行的旗袍。旗袍起源于滿族,隨著時代變遷和演變,產生了新賓旗袍、宮廷旗袍、民國旗袍、海派旗袍和現(xiàn)代旗袍。</p><p class="ql-block"> 旗袍在20世紀20年代之后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于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80年代之后,隨著傳統(tǒng)文化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活動等帶來的影響,旗袍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 1984年,旗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中國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等,大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p><p class="ql-block"> 2011年5月,旗袍手工制作工藝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旗袍,已經成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tǒng)服裝,成為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文化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 本組圖片,展示了中華旗袍故里遼寧撫順格格們的風采。她們愛旗袍、穿旗袍,通過舉辦培訓、走秀、選美、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致力于弘揚旗袍文化的光榮傳統(tǒng),活躍了城鄉(xiāng)的文化旅游市場,提升撫順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