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攝影 /啨耕雨讀(分部源于網(wǎng)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視頻、文/晴耕雨讀</span></p> <p class="ql-block">故鄉(xiāng)的炊煙繚繞著過往,</p><p class="ql-block">故鄉(xiāng)的老屋斑駁了時光。</p><p class="ql-block">背境離鄉(xiāng)數(shù)十載,</p><p class="ql-block">一路打拼四處創(chuàng)蕩,</p><p class="ql-block">不管身在何處,</p><p class="ql-block">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一直裝在我的行囊。</p><p class="ql-block">故鄉(xiāng)是我根脈發(fā)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無論離開多久,無論離開多遠,</p><p class="ql-block">心中最眷戀的還是我的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鄉(xiāng)是黔北務川,古稱思州,公元599年置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縣內(nèi)仡佬族苗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5.9%,是仡佬族的發(fā)祥地和文化核心區(qū),也是全國兩個以仡佬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之一,孕育著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p> <p class="ql-block">“仡佬之源、丹砂古縣”、“鋁土礦都、銀杏之鄉(xiāng)”。是家鄉(xiāng)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 時光如白駒過隙,恍眼間,我巳離開家鄉(xiāng)三十多年了,年代越遠久,對故鄉(xiāng)的體會就越深刻,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就會越深切。</p> <p class="ql-block">改革開放的這些年,務川發(fā)生了天翻地復的變化,務川縣城早巳是舊貌換新顏。青山秀水,處處美景。</p> <p class="ql-block">仡佬之源:位于貴州省務川縣大坪街道洪渡河畔,景區(qū)仡佬民族文化和丹砂文化獨特厚重,自然山水優(yōu)美奇特,是一處集歷史遺存、民族特色、地域風情和自然山水為一體的綜合性民族文化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九天母石景區(qū),主要由仡佬山寨、百合臺、天主坳、九天母石等人文自然景點組成。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仡佬族族裔都會聚集至此,舉行“祭天朝祖祭祀大典”,感恩祈福。</p> <p class="ql-block">七柱山景區(qū),位于務川縣黃都鎮(zhèn)絲棉村境內(nèi),距縣城40公里。經(jīng)過上億年的風化剝蝕,七柱?,F(xiàn),劍指南天,四季落日余輝映襯,實乃自然呈匠心。山腳下的銀獅洞發(fā)育成熟,石幔鐘乳奇異。</p> <p class="ql-block">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大婁山脈東北部的洪渡河南岸,是全球黑葉猴分布最密集、數(shù)量最多的地區(qū)。該區(qū)地質結構也非常獨特,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飛瀑流泉,溶洞交錯。主要景點有白馬下凡、仙人抬轎、七孔泉、月亮石、飛瀑潭等20多個。</p> <p class="ql-block">龍?zhí)洞逦挥趧沾h大坪,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寨前一方水塘,四季不干,荷香滿塘,龍?zhí)洞逵纱说妹U瘍?nèi)石板鋪路,石巷相連,幽深古樸,景色迷人。道路、建筑、垣墻相互連通,構成了村寨軍事防御的體系,成為了古寨富有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龍?zhí)豆耪?,占?km2,有274戶900多仡佬族申姓村民。已經(jīng)被專家們評為“仡佬族民居建筑中歷史最悠久”、“工藝最精湛”的一處古寨:三面靠山,一面臨崖,崖下又有寧靜深邃的洪渡河。</p> <p class="ql-block">仡佬大草原(即栗園草場)位于務川縣泥高鄉(xiāng)栗園村,是中國西南第一草場,面積約13萬畝,平均海拔在1360米范圍內(nèi),全年無酷暑。景區(qū)內(nèi)分布有石林、梅古洞飛瀑、槐溪河、響水泉、大巖門、小巖門、天池等自然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是休閑、避暑的理想場所</p> <p class="ql-block">羅峰書院是務川縣的一座標志性古建筑,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初名“敷文書院”,光緒八年知縣羅慶春擴建,更名為“羅峰書院”。</p> <p class="ql-block">家鄉(xiāng)的河——洪渡河。洪渡河發(fā)源于正安縣謝壩仡佬族苗族鄉(xiāng),流經(jīng)湄潭、正安、鳳岡、務川、德江、在沿河縣境內(nèi)匯入烏江。</p> <p class="ql-block">洪渡河經(jīng)鳳岡縣冉渡灘在務川縣豐樂鎮(zhèn)新田村大灘口入境,流經(jīng)我縣豐樂、都濡、大坪、柏村、蕉壩、紅絲等鄉(xiāng)鎮(zhèn),在紅絲鄉(xiāng)兩河口出境。洪渡河在境內(nèi)干流全長125公里余,她灌溉了務川的山川田土,滋養(yǎng)了世代務川人民,可以說她是務川的母親河。</p> <p class="ql-block">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曾多次從務川縣城出發(fā),經(jīng)過桃符、柏村、長腳、樂居鎮(zhèn),從茅天鄉(xiāng)進入沿河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后坪鄉(xiāng),再經(jīng)塘壩鄉(xiāng)到達洪渡古鎮(zhèn)。經(jīng)歷了洪渡河從務川流經(jīng)沿河并最終在老洪渡鎮(zhèn)匯入烏江的全過程。</p> <p class="ql-block">洪渡河的沿線,遍布美麗自然景色,特別下游接近烏江的數(shù)十公里河段,風景非常秀美壯觀。</p> <p class="ql-block">洪渡河從務川逶迤而過,峽谷幽深、峰巒疊翠,回環(huán)婉轉、壁立千仞,風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洪渡河沿岸有青山養(yǎng)目、聽流水靜耳、享空氣凈肺,行走在這里,就是徜徉在一幅渾然天成的風雅畫卷中。</p> <p class="ql-block">洪渡河在這里(沿河縣老洪渡鎮(zhèn))匯入烏江。</p> <p class="ql-block">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地處務川、沿河兩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境內(nèi),分布于烏江一級干流洪渡河、麻陽河河谷兩岸及延伸地帶,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始建于1987年,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及其棲息地,屬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p> <p class="ql-block">一次我們?nèi)パ睾涌h塘壩鄉(xiāng)“千年古茶公司”工作,返程路上,在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境內(nèi)縣道上幸運的看到了一群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見到這群黑色的精靈,我們趕緊停車拍照,并拿出糖果拋給它們,它們并不懼人,在我們而且前不停跳躍著,從一棵樹蕩到另一棵樹上,一個幼仔在猴媽媽的懷里朝我們歡快的叫了幾聲。</p> <p class="ql-block">故鄉(xiāng)的紅葉峽谷,風景絕美,如詩如畫……</p> <p class="ql-block">紅葉峽谷位于務川縣東南部,主要分布在都濡鎮(zhèn)、大坪鎮(zhèn)和石朝鄉(xiāng)三個鄉(xiāng)鎮(zhèn)的結合部,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捷,距務川縣城僅有10公里。</p> <p class="ql-block">紅葉峽谷景區(qū)地質奇特,景色迷人。獨特的地質地貌構成了集峰叢、洼地、漏斗、溶洞、溫泉、溪流、懸崖、瀑布、水潭、石峰等地質奇觀,溶蝕地貌發(fā)育成熟,景觀絕美。</p> <p class="ql-block">務川地杰人靈,歷代名人輩出。</p> <p class="ql-block">申佑,字天錫,明仁宗洪熙元年出生于貴州務川縣火炭埡,即今務川自治縣大坪鎮(zhèn)龍?zhí)洞澹y(tǒng)十年(1445)乙丑科進士,三甲四十七名,后官至四川道御史。明英宗北伐時,身陷重圍,申佑代替英宗殉難于土木堡。景泰元年(1450)代宗朱祁鈺繼位,表揚忠烈,為申佑殉國褒顯,賜恤蔭,建祠于思南府和務川。</p> <p class="ql-block">務川茅天鎮(zhèn)的長壽老人龔來發(fā),他一生經(jīng)歷了幾個朝代,活了131歲(1862——1995)。在1993年老人節(jié)舉辦的“中國百歲壽星排座次”活動中,他以131歲的高齡榮獲“中國長壽之王”的稱號并獲“金座椅”獎杯。</p> <p class="ql-block">比較出名的還有:</p><p class="ql-block"> 田佑恭,宋代思州番部長官,轄地在今貴州思南及務川一帶。欽宋建炎初年(1127年),王辟叛亂,田祐恭奉調征討,使四川東南部地區(qū)得以安謐。朝廷贈給璽書獎勵,領思州軍事重任,以其業(yè)績卓著,允子孫世襲其職。</p><p class="ql-block"> 蔡宇光蔡宇光(1802-1884),號榮軒。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吏部揀發(fā)甘肅省以知縣候用。先后任兩當縣知縣、平?jīng)龈嚷殹^k事公道,人稱“蔡青天”。</p><p class="ql-block"> 申尚賢(1909-1996),筆名壽生。20世紀30年代貴州省活躍在北京的著名現(xiàn)代文學作家。</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在省內(nèi)外擔任省、地級干部的有數(shù)十人之多。</p> <p class="ql-block">雖然我離開務川幾十年了,可她是我的故鄉(xiāng),生于斯,長于斯,舊時的許多往事回想起來,依然清晰如昨,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我們小時候(六、七十年代)務川城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務川東升塔,塔修建于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時張濟輝任務川知縣,興學建塔,培植文風,頗多善舉。那時,務川縣城周亦林茂樹深,每當春來,暖鶯爭樹,桃林飛紅,初日高照,塔如白衣少年披霧吟風于碧叢之中。盛夏綠染田園.白鶴掠影,涼風徐徐,稻海揚波,白塔又似濯波銀柱.輝映蒼穹。后由于年代較久,縣政府經(jīng)過幾次刷新及維護。</p> <p class="ql-block">記得那時的冬天很冷,由于家境貪寒,冬季也只能穿著單薄的衣服、鞋子上學,為了取暖,每個學生都拎著一個裝著木炭的烘籠到上學,由于有些同學烘寵里的炭有沒燒透的煙頭,教室里經(jīng)常被弄得烏煙瘴氣的,嗆得眼睛都睜不開。</p> <p class="ql-block">有時冬天上山砍柴,早已是冰封雪地,整個世界成了只?冰箱,山上的草木被成樹掛,晶瑩剔透。</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小學高年級開始直到中學畢業(yè),都是在“文化大革命”度過的,在那個持殊年代,小學中學沒認真上過什么課,基本上是混出來的。那時候,下河游泳摸魚、上山砍柴、搧包谷、打八月瓜……是彼時我們的大部分的生活內(nèi)容。</p> <p class="ql-block">務川汞礦。務川被譽為“丹砂古縣”。從三坑村板場到羅溪一帶,長達數(shù)十公里的山脈,蘊藏著豐富的丹砂礦資源。早在秦漢時期,仡佬族先民就掌握了丹砂礦的開采和冶煉技術,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開荒辟草、鑿砂煉汞、淘砂煉丹。新中國成立后,務川豐富的丹砂資源讓汞工業(yè)成為縣內(nèi)工業(yè)生產(chǎn)的不二之選。</p><p class="ql-block"> 1955年,國營汞礦成立,務川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水銀開采基地之一,在國營汞礦最興盛時,三坑村聚集的人口常年保持在1萬人以上。</p><p class="ql-block"> 1965年,為支援三線建設,國家從江西、廣東、湖南等地抽調千余職工來務川,正式成立務川汞礦,直屬國家冶金部,從此,務川進入了用現(xiàn)代化手段開釆汞礦的階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務川礦產(chǎn)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汞馳名中外,屬全國特大型礦床之一。務川汞礦產(chǎn)品“銀瀑牌”汞和“紅峰牌”朱砂,多次榮獲國家、省優(yōu)質證書。</p> <p class="ql-block">1972年,我初中畢業(yè)后即到務川汞礦工作,務川汞礦當時是央企,是黔北地區(qū)最好的企業(yè)之一,能到務川汞礦工作,對當時的我是莫大的幸運。</p> <p class="ql-block">從1972年到1990年,我在汞礦工作了16年,(有兩年在東北上學)其間我先后在機選廠、務汞中學、供銷科、黨委宣傳科,礦辦工作過,在這里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彼時本人在務汞中學擔任共青團負責人時學校全體師生團員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90年代,國家相繼出臺社會環(huán)境治理政策,汞工業(yè)因環(huán)境污染性強,加之市場疲軟,務川汞礦退出了歷史舞臺。</p> <p class="ql-block">紅帽子粑</p> <p class="ql-block">三幺臺。仡佬族的“三幺臺”習俗,“三”,指的是三臺席,即茶席、酒席和飯席?!扮叟_”,正安、道真、務川一帶地域土語,“結束”或“完成”的意思?!叭叟_”,意思是一次宴席,要經(jīng)過茶席、酒席、飯席才結束,故稱“三幺臺”。三幺臺是一種仡佬族的民俗風情。也是一種飲食文化。過去家鄉(xiāng)的農(nóng)村興打幺臺。只不過就是餓了吃點東西先墊點底罷了。比如嫁女接媳婦、栽秧子、打稻谷都要興打幺臺。一般在上午大約十點鐘的時候,都要吃點東西。一般是打兩個雞蛋做碗面條,或湯圓、稀飯什么的。來人來客也要先打個幺臺,先搞點吃的,然后才做飯吃,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也有過早的,起床來就端碗醪糟雞蛋什么的,這叫打幺臺。一般只有嫁女接媳婦才會有的。</p> <p class="ql-block">第一臺,茶席,意為接風洗塵。:就是讓遠道爬山涉水而來的賓客座下,先喝碗油茶,擺上桌來助飲的則全是素食:米粑、米花糖、粽子、餅子、糖食、核桃、花生、板栗、葵花、紅紅薯干、油炸土豆片等,由尊者帶頭先取食,然后,其余賓客各取所需,以解途中的口渴和饑餓,飲的是油茶,這油茶是仡佬族人的獨創(chuàng),它的由來也有很多傳說。其做法是:用當?shù)厣a(chǎn)的老鷹茶、苦丁茶、綠茶、藤茶等作主料,放入臘豬油中煎炒,待微黃后加水煨,直到把茶葉煨成呈深褐色的粥,才可入席。擺入桌上,每人一碗,如需要,還可再加。從健康科學的角度上講,也是為第二臺的酒席做個鋪墊,避免第二臺席上一不小心吃過多的高脂、高熱的食物,同時,也避免空腹飲酒造成身體的不適或傷害。這是最具特色的、獨有的、科學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第二臺,酒席,意為八仙醉酒。也就是每桌圍桌而座八個人,在這一輪酒席后都要吃好喝足,吃到有八分醉意,走路都會打晃了。</p> <p class="ql-block">第三臺,飯席,意為四方團圓,酒足飯飽,身體好,家庭和諧,事業(yè)興旺、生意紅火。,是最為講究的一臺。菜肴一般有燒白、豬臉、肚扣、酥肉、木耳、黃花、筍子、海帶、豆腐丸等。如今人們生活好了,還增加了雞、鴨、魚等。但另有四盤是必不可少的:豆芽泡菜、蘿卜絲、霉豆腐、洋芋片。佐飯的菜肴一般不能少于16個。</p> <p class="ql-block">舒食、麻餅,每年冬季務川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休閑食品,春節(jié)期招待客人的主打甜食。</p> <p class="ql-block">油糍豆?jié){粉,小時候我的最愛,現(xiàn)在每次回故鄉(xiāng)早晨都會專程去吃一碗。</p> <p class="ql-block">油茶,仡家人喜食油茶,飲油茶是仡佬民族傳統(tǒng)的飲食習俗,同時也是仡佬族“三幺臺”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蓢@的是,我們小的時候,卻是因為困難時期糧食不夠吃,用油茶加包谷花或雜糧饅頭填飽肚子而已。</p> <p class="ql-block">灰豆腐,</p> <p class="ql-block">泡粑。</p> <p class="ql-block">婁山大蟲草(俗稱地滾牛)。</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鄉(xiāng)平凡而自然,但我覺得我的家鄉(xiāng)就像一顆美麗的寶石,永遠在我心中閃亮。</p> <p class="ql-block">“浮云游子意,總是故人情”,我思念故鄉(xiāng),因為曾經(jīng)那份純真,曾經(jīng)那種無拘無束……</p> <p class="ql-block">故鄉(xiāng),是我夢中思念的家,故鄉(xiāng),是遠方游子??康陌?,離鄉(xiāng)這些年,我到過貴州的86個縣市,游過祖國的絕大部分省市,還出境游歷過近20個國家??勺弑榍饺f水,感覺還是故鄉(xiāng)的風景最美,嘗盡人生百味,還是故鄉(xiāng)情最濃。</p> <p class="ql-block">故鄉(xiāng),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故鄉(xiāng),是我根之所在,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故鄉(xiāng),我永遠愛你,思念你,愿我的故鄉(xiāng)明天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晴耕雨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0年5月于貴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