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靜寧炒面”,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出生的靜寧人都會五味雜陳,因為它記錄著靜寧人特定歷史時期的生存狀況,代表了一段苦澀的記憶,一些富庶地方的人曾將靜寧人戲稱為“炒面客”! (圖坐落于成紀文化城的伏羲大殿) 其實,靜寧炒面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同時,在不同的年代以不同的做法成為特色美食。<br>靜寧炒面既不同于餐館里賣的熟食,又不同于有些地方只是將生面粉炒成了熟面粉(比如紅軍長征時戰(zhàn)士們干糧袋里裝的“炒面”)。而靜寧炒面的特色在于它的原料、加工過程和吃法。<br> 先說原料吧。在生活困難時期,炒面是農(nóng)村人下地干活、學(xué)生上學(xué)主要的干糧,全用秕麥子、玉米、莜麥、糜子、谷子、高粱、扁豆等五谷雜糧來做,為了使口味好一點,會加一些甜菜干,家道稍微殷實一些的人家還會加一些胡麻或麻籽。<br>再說加工過程。準(zhǔn)備好各樣糧食后,就分別將它們在大鍋里炒熟,然后拌和到一起送磨坊磨成面粉,邊磨邊籮,將粗皮去掉喂雞喂豬,留下細的就是人吃的炒面了。一般磨制一次炒面會夠一家人幾個月吃的。<br>后來,隨著農(nóng)村條件和收成的改善,人們會按自己的偏好選好糧食再配香味料制作,象糜子、谷子、高粱等口感不好的雜糧就退出去了。<br> (圖為仍矗立在縣政府對面、建造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新百貨大樓) 最后說說吃法。如果說誰不會吃飯可能大家都會認為是在開玩笑,但要是有人說誰不會吃靜寧炒面你一定要當(dāng)真,那絕對是一項高難度的技巧,因為不會吃的人會有性命之憂。 吃炒面有雅吃和俗吃之別。 雅吃是在家盛到小碗里用勺子吃。挖一勺,摒住呼吸、張開嘴輕輕翻扣在舌頭上,然后閉緊嘴巴,用鼻孔平穩(wěn)呼吸,慢慢咀嚼,等津液將干炒面拌濕拌勻了,再柔和地咽下去。如果配料精到,炒面在嘴里會越嚼越香甜,很好下咽,據(jù)說吃炒面還能預(yù)防和緩解胃病呢。而如果配料不講究,磨制又粗,則很難下咽。一般太小的孩子吃炒面是用滾燙的開水沖成糊吃的。<br>俗吃是下地干活的人或?qū)W生,將炒面裝在小布袋中,直接將袋口撐開用一只手在下面攥住,將炒面頂?shù)酱?,然后摒住呼吸用舌頭卷起適量或用嘴唇夾入適量,再閉嘴咀嚼。記得我有很多家離學(xué)校比較遠的同學(xué)就是用干炒面當(dāng)中午飯吃的! 不論雅吃還是俗吃,要領(lǐng)都是絕不能用嘴呼吸,也不能說話,否則一不小心炒面就會嗆進鼻孔或氣管,后果十分嚴重! 相傳一個農(nóng)民去找人算命,卦師說你將來要被墻壓死,這人想,我永遠不到墻跟前去,它怎么能壓死我?于是不管忙閑都離墻遠遠地。有一天,這人端了碗炒面蹲在敞地上吃,吃了一會兒覺得一口一口地舔很無聊,便將炒面在碗里培成一條高棱,想美美地咬著吃。不料這人剛咬下去,這炒面棱便嘩啦一下就塌了他滿滿一口,連嗓子眼都堵上了,可憐他一著急又嗆進鼻孔、氣管,沒咳幾下就閉過氣去了。<br> (圖為新商品“炒面”) 現(xiàn)在農(nóng)村都解決了溫飽問題,炒面這種干糧已不是必須品,但上了年紀的人仍好那一口,所以還會磨一些高檔炒面吃。甚至在縣城特色食品店里已有炒面賣,滿足了很多有鄉(xiāng)村生活情結(jié)者的需求。 上月回家,二嫂就給我專門買了點炒面帶著,我嘗過味道確實不錯,感覺雖然父親也離開了我們,但家依然非常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