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因為疫情只能在區(qū)內活動一下,勞動節(jié)是個紀念的日子,我約兩位原單位開卡車的老友早上開車到汝箕溝煤運專線去看看。在路途中共同回憶起了四十多年前在運輸公司最輝煌的和最辛苦的運輸線路“汝箕溝…西大灘”火車站。全長39公里,駐扎在山里的黃草灘基地,每年每個車隊就駐扎三個月或半年,到汝礦裝上煤后下山運到西大灘火車站,因有任務指標每輛車只要車況好就不停的轉運。當時是石子磋板路又山大溝深彎急路還不寬,運一趟帶拖車正常的話得三個多小時,如趕上礦上出煤不正常一等得幾小時,沒吃沒休息地就是自代干糧在車上休息一下,很是辛苦。那個年代開車是個好職業(yè)但在汝箕溝一線運煤真是煅練技術能力的苦活啊,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只要礦上出煤就得去拉運,因為有任務在身真得加油干。就這還完不成任務?因為路況差,坡大彎多,老解放車還帶個掛車能完成任務就得拼命干,因為是多拉快跑才能掙個五十多塊錢啊,因為那時一個實習司機一月工資是37元錢。所以說最難忘的勞動就是汝箕溝運煤了。</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老哥仨燧道,當時彎急坡陡好多車要不提前收車靠邊就容易刮擦,那就整個路就堵了要等交通監(jiān)理來處理又得等一兩個小時了,在這個地方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巳有幾位司機因剎不住車而出事命斷老哥仨了。</p> <p class="ql-block">這山面上有一佛像。這是花石洞路段,當時旁邊有個養(yǎng)路道班養(yǎng)護這段石子彎路,條件也很艱苦,但這條線路暢通全靠他們,職工風雨無阻的奮戰(zhàn)在汝西線上,唯能作伴的就是這石崖佛像,過往的車輛都要在這里行個注目禮得佛保佑能上山裝上煤順利運出山門。</p> <p class="ql-block">到了羊刺溝口就分叉了,往右走是大峰礦和白芨芨溝礦,往左是走汝箕溝礦和內蒙古的古拉本礦。那時主要是太西煤屬汝礦最好,這座千余年歷史的老礦從2013年退出寧夏銀川人取暖生活用太西煤的歷史,改制后轉往寧東礦區(qū)了,到這里只有這個大門能訴說汝箕溝的過去了。</p> <p class="ql-block">汝箕溝礦的太西優(yōu)質煤在舊社會就很有名,在沒有正式公路時都是用駱駝運輸給寧夏大官家府進貢,解放后銀川地區(qū)盡管有碴子炭,煙炭,但還是愿燒太西煤,因為這種煤煙少,耐燒,含硫低煤質量好。因此都是喜用此煤,在七十年代還是憑證供應的。過去在銀川市平房時代誰家門口堆放的塊煤多肯定有開車的,因為可以給公家拉煤時自己也能代回便宜煤回來。</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運輸公司黃草灘招待所共有四排,在當時是管理人員住的,其他的司機們都住在面東的山坡上的平房區(qū),前面就是停車場,白天站在山坡上就能聽見車聲轟鳴和一條土黑色長龍由下到上從眼前滾過,再加雜著喇叭聲就是一種特殊的交響曲。</p> <p class="ql-block">這里太使人難忘,從十幾歲學開車到這里每年都磨煉幾個月,煉就了駕駛技術,修車本事,當上了勞摸入了黨,更能掌握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過去的行業(yè)不管黨政機關還是企事業(yè)單位只要駕駛員從運輸公司出來的個個都是技能過硬的,因為這條汝西線路就是煅練司機的青藏高原運輸線。</p> <p class="ql-block">在溝口的農(nóng)村里尋找到了當年在汝箕溝峽谷里羊圈放羊老人楊富,今年已八十八歲了,七十年代他就在溝里給生產(chǎn)隊放羊,因為我們每年都在汝西線運輸,生活條件很差,沒有肉吃更沒有羊奶喝,認識老楊是每天幾遍路過見面他在溝里放羊就揚楊手打個喇叭時間長了就認識了,看到我們很辛苦就把羊奶和風干羊肉湯熱后下些面條給我們吃很香很香。我們呢也沒什么給他就是每月到西大灘火車站商店給他帶些醬油醋及煤油火柴之類的日用品。那個年代人與人的交往就是很平凡的生活,但人們感情就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下建立的,條件差不怨天地,不唯高低,就是一個理多學技術多提高技能,多拉快跑,身體好安全駕駛就能多掙錢。要不那時候四大吃的開行業(yè)“聽診器,方向盤,人事干部,營業(yè)員”駕駛員排行第二,也不差呀。</p> <p class="ql-block">如今這條線路清靜了,因環(huán)保煤礦停了,人員搬遷了,礦區(qū)不存在了,燒火的煤山滅了,山上的植被也漸漸的變綠了,過去的車水馬龍沒有了,你走在這條道上幾公里見不上一輛車,這路彎子也轉的大了路寬的可并排走三輛小車。留下的就是回憶……。我們在記憶中報著從山上往下走的每個地名和路口:陰坡裝煤開始:大地磅~羊刺溝口~老電廠~斷魂橋~山峽子~老哥仨~洪水谷~老魏羊圈~六道彎~花石洞~老虎嘴~黃草灘~土坑子~辟山口~水紋站~溝口監(jiān)理站~農(nóng)場新村~十三連~七連~鐵路道口~站臺。每個站點都有故事,每段路都翻過車,出過事,共有二十多名駕駛員把性命留在了這條線上,寧夏交通運輸史在這條線最有輝煌也最有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