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電視轉(zhuǎn)播發(fā)射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4年4月8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大街小巷。我國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成功發(fā)射了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這讓全國人民是無比地激動、歡欣鼓舞!舉國上下一片歡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用衛(wèi)星轉(zhuǎn)播電視節(jié)目,電視效果會很好,接收的電視節(jié)目也更多。更重要的是:冕寧縣廣播局在周家山上的電視轉(zhuǎn)播臺就可以拆除,在山上的工作人員就可以撤下來,不用再去山上艱苦地工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6年3月,冕寧縣廣播局獲得一套航天部長征機械廠生產(chǎn)的6m直徑衛(wèi)星接收天線。16日縣政府派廣播局大學生技術(shù)員韓冬,趕赴北京航天部704所,參加第二期全國衛(wèi)星地面接收系統(tǒng)培訓班學習。4月份縣廣播局開始進行地面接收站選擇地址、及機房、發(fā)射塔建設(shè)的準備工作。建站地點選在當年縣武警中隊的菜地所在地,后來城廂小學的家屬院就與此毗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個工程的意義不用說,質(zhì)量要求非常高,要做到按照圖紙設(shè)計精準無誤。特別是建造發(fā)射塔,需要一個技術(shù)過硬的電焊師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廣播局的領(lǐng)導鮮子強局長他們,聽說冕寧縣絲綢廠機修車間主任賈全貴同志,他的電焊、氧焊技術(shù)都非常精湛,在冕寧縣甚至在涼山州都是最高水平,并且他還在機械制圖、工藝流程等,各方面都很精通,是一個很全面的人才。因為他的技術(shù)高超,大家都稱他為賈大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縣委、縣政府都非常重視,經(jīng)過縣上領(lǐng)導協(xié)商同意借調(diào)賈大師。鮮局長他們先找到了絲綢廠的主管部門二輕局,二輕局的領(lǐng)導叫他們直接去絲綢廠,他們就專門前往請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為是跨系統(tǒng)、跨行業(yè),所以兩個單位在縣上領(lǐng)導的協(xié)商好以后,很快就借調(diào)賈主任到廣播局工作,另外還有他們車間的張開遠和趙支榮兩位同志當助手。廣播局有事業(yè)股長楊定律、技術(shù)員韓冬參加,還請了幾個臨時工,這樣,班子就組建好了。主要負責人和設(shè)計人是楊股長,有時候他也征求賈大師的意見,施工過程、注意事項、安全措施,都是賈大師和楊股長、韓技術(shù)員,他們?nèi)簧塘恐贫ǖ摹?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年賈大師而立之年出頭,他1.80米的個子,身材偏瘦,濃濃的眉毛下面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鼻直口方,兩耳不垂肩,只是有點大,一看就是一個惹人喜愛的大帥哥。因為要攀高作業(yè),根據(jù)要求,專門測量了血壓,保證心、腦、身體健康,沒有恐高癥,就準備投入工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發(fā)射塔高52米,加上避雷針52.5米,鋼結(jié)構(gòu)。全部是用6厘米乘6厘米的角鋼、6厘米的扁鋼焊接而成。先把所有需要的鋼材、零部件,都按照圖紙要求尺寸切割下來,準備就緒,開始施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先造基礎(chǔ),在挖好的基礎(chǔ)坑里面焊接粗鋼筋,和16厘米乘16厘米的角鋼連接的一個方框,角鋼在四個角上,四塊角鋼與地面有7.5度的傾斜度,露出地面18厘米鉆有6個孔,再由縣建筑公司工程隊填充水泥混凝土。然后焊一個用角鋼和鋼條連接的方形基座,用螺絲釘把基座,固定在那四塊角鋼的6個孔上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發(fā)射塔高總共有9臺,形狀是下面大上面小的鐵塔。從基座往上一臺一臺地焊接,焊接框架、中間的斜撐,焊接好一臺,還要用鋼條焊接爬上去的梯子。焊接最下面3臺比較容易,并且電焊機的電源線也夠長,越往上就越艱難,也就越危險,越要小心翼翼,到3臺以上的時候,就要把電焊機升上去,固定穩(wěn)當可靠,再把角鋼那些材料吊上去,焊接到第12米高的時候,賈大師和助手都系了安全帶。在一臺與一臺之間,四個邊角上的角鋼是用螺栓連接固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46米高處,有一個2米高的桅塔夾一個6米長的桅桿,桅桿上是發(fā)射天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賈大師在焊接操作過程中,既要膽大又要心細,特別是在高空作業(yè)時,要嚴格按照圖紙設(shè)計的要求,尺寸、角度,絕對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偏差,對一些細節(jié)問題要考慮周到,不能有一點一滴的馬虎大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底航天部長征機械廠,來人安裝6m接收天線,6月底704所來人調(diào)試對星,由于機房還未完工,就在工地旁菜地里搭了一帳篷當臨時機房,收看中央電視臺一套、二套節(jié)目,對于當時只能收看到一套差轉(zhuǎn)節(jié)目的我們,能收到這么清晰的節(jié)目豐常高興,當晚縣委四大班子的領(lǐng)導們,都到現(xiàn)場觀看了接收的節(jié)目效果,看后都嘖嘖稱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發(fā)射塔建到18米高的時候,楊股長就架設(shè)了一個臨時發(fā)射天線,在八一建軍節(jié)就開始了發(fā)射任務,從此,縣城人民就能看到清晰的中央電視一套節(jié)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建造過程中,還有縣文化館劉館長,經(jīng)常來攝影,報道給縣城人民了解工程進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歷時半年的時間,經(jīng)過了辛勤的工作,在1986年9月,終于完成了發(fā)射塔的建造。上面安放了接收天線和發(fā)射砧子,就正式投入使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新的電視接收發(fā)射塔,讓冕寧縣人民看到了圖像清晰,聲音真切的電視節(jié)目,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增加了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在那個年代,人們的滿足感很低,往往會為每天晚上有一個好看的電視節(jié)目而心滿意足,津津樂道好幾天。很多家庭都會為了擁有一個彩色電視機而努力攢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7年過去了,那個發(fā)射塔到現(xiàn)在仍然在使用。這是賈大師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高空作業(y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大橋水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冕寧縣大橋水庫,現(xiàn)在被稱為安寧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是四川省重點水利建設(shè)項目,1993年9月8日,破土動工,1999年6月19日下閘蓄水,2000年開始投入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大壩高93米,正常蓄水位高程2020米,水面積23.5平方公里,總庫容量6.58億立方米,調(diào)節(jié)庫容5.93億立方米,水庫電站4臺2.25萬千瓦機組,總裝機容量9萬千瓦,年發(fā)電量3.5億千瓦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作為蓄水和發(fā)電兩大功能的大橋水庫,將為攀西資源開發(fā)起到龍頭性作用,推動攀西資源全面開發(fā),是一個利國利民、歷史久遠的大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6年五月,賈大師下崗開了一個電焊店。他在1997年春節(jié),在他的店門口書寫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聯(lián):腳踏實地持高超技術(shù)為您服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聯(lián):自強奮發(fā)迎各方朋友修舊更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橫批:我的性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時候,人們?nèi)匀挥H切地稱呼他為賈大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橋水庫的發(fā)電機組是重中之重的工程,要保證質(zhì)量是最關(guān)鍵的問題。 1998年 5月,磨房溝發(fā)電廠長、后涼山州西昌供電局長邱木呷,專門前來找到賈大師,請他去焊接大橋水庫發(fā)電機組的所有連接管道,和一些水管。他與賈大師同屬涼山州第六屆人大代表,從1991年一直到1995年,每年3月份一次,都一起在涼山州府西昌開人代會,所以知道賈大師的能力,是電焊技師。賈大師還是冕寧縣人大常委會委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發(fā)電機管道的尺寸大小不一,最大直徑100毫米的鍍鋅管,最小的4毫米和6、8、12、14毫米的銅管,其中有黃銅,有白銅。管道的形狀都是彎彎曲曲,盤根錯節(jié)的,也有直的,但是比較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發(fā)電機廠房里面焊接,大管道好焊一些,越小的管道就越尖端,對技術(shù)的要求就越高,仔細想想,4毫米的銅管,該是多么的精細、微小,難度是多么的大,這么小的東西拿到手里都有可能掉下來,想象不出,他是怎么做到一絲不茍的。這些都沒有難到賈大師,因為他持有嫻熟的高超技術(shù),統(tǒng)統(tǒng)一并拿下,一切都掌握在他那雙靈巧的大手掌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還有大壩入口處的開關(guān)管道,和出口處到水輪機的管道,尺寸直徑有1.2米、1.4米,進水喇叭口、到錐管、到正管,這些過筋過脈的關(guān)鍵部分,也是賈大師焊接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工作,順利地完成了重要的任務,并且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他是一位不是大橋水庫的人,而參加了大橋水庫建設(shè)的人,為大橋水庫施展了他的才華,貢獻了力量的人,看到他的杰作,工程技術(shù)人員們都滿意地伸出大拇指夸獎稱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瀘寧的第一輛客車(班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瀘寧屬冕寧縣的一個區(qū),轄九個鄉(xiāng),地處雅礱江大峽谷,地形差異大,地勢險峻,高山溝壑縱橫,,崇山峻嶺,山體相對高度達幾千米,屬典型的橫斷山區(qū)地貌,是茶馬古道進藏的一條重要通道。有雄偉綿延的錦屏山,牦牛山。冕寧縣在大山之中,瀘寧區(qū)就是在大山之中的大山之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以前要到瀘寧區(qū),只能沿著一條黃泥巴公路,從縣城往西驅(qū)車行駛,經(jīng)過回坪、回龍、一直到了埡口,就是下山的盤山公路,下去經(jīng)過麥地,再繼續(xù)下到山底就到了江口,往右邊走14公里就到了棉沙灣,這里就是雅礱江邊了,江上只有一座鐵索橋,人們只得下車來,過橋后開始步行上山去到瀘寧。一直到2011年9月才有了一座水泥橋,可以通汽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冕寧人稱瀘寧人為山里人,瀘寧人他們也說自己是山里人。山里人祖祖輩輩出門都是靠走路、或者騎馬,運輸都是馬幫。曾經(jīng)有諺語形容他們的生活:聯(lián)系靠吼,出行靠走。從來就不知道汽車為何物,更不知道還有可以坐人的汽車:客車、班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8年底,終于有了一條泥質(zhì)公路,從瀘寧區(qū)政府所在地二區(qū),通到了棉沙灣對岸的錦屏鎮(zhèn)雅礱江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9年春節(jié)前夕,有一個瀘寧人,經(jīng)營客車的個體戶老板李司機,想要把客車開到家鄉(xiāng)去,但是汽車在棉沙灣就過不了雅礱江,怎么辦呢?聰明的李司機就想出了一個高招:把客車肢解化整為零,從鐵索橋上人工搬運過去后,再重新組裝起來,不就好了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于是,李司機來找到了賈大師,請他幫忙把客車的外殼用氧焊切割開來,運過江以后,再重新焊接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他們把客車開到棉沙灣,住宿在旅館里,在雅礱江邊操作起來。李司機和民工們工作了三天,拆卸掉客車上的所有零部件,包括輪胎,只剩下一個空殼,然后就是賈大師出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賈大師先在客車外殼上,要切割的位置劃線,劃線不都是直的,要根據(jù)汽車的形狀來定。外殼切割分為七塊:左右各兩塊,前后和車頂各一塊。民工們按照劃線用鏨子剔除表面的油漆,以免切割時油漆燃燒,寬度為七厘米,劃線居中,汽車的內(nèi)外兩面都要剔除。然后賈大師整整切割了兩天,完成了第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所有的汽車零部件都從鐵索橋上,搬運到了雅礱江對岸的錦屏鎮(zhèn)山腳下,賈大師就開始焊接汽車的外殼。要恢復汽車的原貌形狀,也是一個考驗技術(shù)的活。焊接的關(guān)鍵是每塊外殼都要拼接對齊,要求焊縫表面平平整整,不能凹凸不平,更不能彎彎扭扭,即要美觀又要結(jié)實耐用,還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錯位。更重要的是要保證:汽車的擋風玻璃、車窗玻璃、車尾的玻璃,能夠嚴絲合縫地安裝上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工作了7天,焊接外殼完成。然后是客車組裝,最后噴上油漆,客車就煥然一新了。經(jīng)過了半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個工作。一輛嶄新如初、漂亮的客車就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賈大師的又一個傳奇神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此,瀘寧就有了第一輛客車。山里人可以乘車出門了,過上了城里人的享受生活。瀘寧人的1999年春節(jié),該是多么地歡欣鼓舞、多么地幸福、多么的快樂!人們走親戚訪朋友、拜年、上街買賣東西,不用再走路了,不用再擔心天氣不好、下雨、天冷,出門難了,以前那種生活都成為了歷史,一切都是嶄新、美好的生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賈大師在青年時代,就是一個勤奮好學、奮發(fā)圖強、刻苦鉆研技術(shù)、練就了一身好本領(lǐng)的人。他從一個普通工人,奮斗到后來的電焊技師、獲得《經(jīng)濟管理學》大學文憑、成為冕寧縣絲綢廠副廠長。他是一位用勞動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美好生活的普通勞動者,他在平凡的工作中,譜寫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2年5月1號于北京宅家中</span></p>